海底的「潛伏者」,沒有大腦和眼睛,卻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噩夢

2020-12-05 騰訊網

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生活在沙漠地帶的怪獸——沙蟲,這類體型碩大的蟲子是沙漠裡的「潛伏者」,喜歡一聲不響地躲在沙子裡狩獵,當有獵物靠近時,它們往往會在最恰當的時機發起攻擊,利用布滿了鋒利牙齒的口器重創獵物,並將其迅速拖入茫茫的黃沙之下,在此之後一切都恢復平靜,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幸運的是,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沙蟲只是人們幻想出來的怪獸,在真實的沙漠中並不存在類似沙蟲這樣的生物,因此我們不必為此擔心。然而海洋生物就不一樣了,事實上,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海底的「潛伏者」,它們沒有大腦和眼睛,卻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噩夢。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主角——巴比特蠕蟲(Bobbit Worm),巴比特蠕蟲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主要分布在地球海洋中的溫暖區域,它們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多毛類動物,在目前已發現的巴比特蟲個體中,體長最高的可達到3米,海洋生物學家推測,在適宜的環境中,它們的身體會長得更長,甚至可以達到5米以上。我們先來看看它們長什麼樣子。

可以看到,巴比特蠕蟲的身體具有明顯的環節,並顯示出相當明亮的顏色,看上去就像是身上覆蓋了一片彩虹一樣,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它們的身體很長,但是其身體的平均寬度卻只有2.5釐米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在上圖中看的只是巴比特蠕蟲的一小部分。

巴比特蠕蟲擁有相當堅硬的外骨骼,這使得它們可以輕鬆地在海底的沙礫中活動,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巴比特蠕蟲都海底潛伏。巴比特蠕蟲喜歡在夜間捕獵,它們會將全身都隱藏海底的沙礫中,僅僅只露出它們的口器,然後耐心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雖然這些海底的「潛伏者」沒有大腦和眼睛,但是它們卻有敏銳的嗅覺,除此之外,它們還有5條像天線一樣的觸角,這些觸角異常靈敏,能夠感知到周圍環境的微妙變化(如震動、水流等等),依靠這些本領,巴比特蠕蟲就可以準確地獲取到外界的信息。

巴比特蠕蟲的進食系統比較複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所擁有的1對大顎,這種堅硬的大顎不但長而鋒利,而且還布滿了鋸齒,這大大地增加了捕獵的成功率。在捕獵的時候,巴比特蠕蟲會將自己的大顎呈180度張開,一旦時機成熟,它們就會暴起攻擊。

巴比特蠕蟲的力量、速度以及咬合力都要比想像中的強大得多,以至於那些體型較小的獵物會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瞬間一分為二,而對於那些體型較大的獵物,巴比特蠕蟲則會把它們牢牢地「咬」住,再將其迅速拖入海底的沙礫深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需要指出的是,巴比特蠕蟲一點都不挑食,它們並沒有特定的捕獵對象,意思就是說,只要是從它們附近「路過」的海洋生物,都可能被判定為獵物。而因為巴比特蠕蟲的體型通常都比較大,所以它們對大多數海洋生物都極具威脅,甚至是我們人類都有被巴比特蠕蟲攻擊的記錄(當然了,它們是沒有力量將人類拖走的)。

因此可以說,這種海底的「潛伏者」稱得上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噩夢,這些海洋生物一旦遭到它們的攻擊,輕則劇痛難忍,重則一命嗚呼。

順便講一下,巴比特蠕蟲之所以喜歡在夜間捕獵,是因為它們主要生活在10至40米深的淺海區域,在白天的時候,由於光線充足,它們的蹤跡就可能會被發現,並且在有些時候,它們還會受到來自某些魚類的「羞辱」。

上圖為一隻在白天狩獵的巴比特蠕蟲「不幸」被眼尖的鯛魚發現了,然後這些鯛魚就對其進行了「羞辱」,它們利用自己的魚鰓,不斷地將高速的海水噴到這隻巴比特蠕蟲的藏身之處,令其無法再通過突然襲擊的方式來進行捕獵。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些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你認識幾種
    海洋是個神奇的世界,海洋生物種類繁多,但還有許多生物尚未被發現。也有很多看起來怪怪的海洋生物潛伏在深海中,當潛水員捕捉到它們的照片時,你會覺得這簡直難以置信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鮮為人知的海洋生物,專家:最多有50隻眼睛
    如果你要看看這個小巧時髦的海星,那麼裝備精良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會回頭看你(儘管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模糊的版本最多有50隻眼睛 - 所有這些都附著在提示上其柔軟的四肢。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捕捉它,小海星可能會發出鮮豔的藍色色調。這個場景來自一個新的發現。
  • 它是海洋生物的噩夢,鯨魚也無可奈何,卻成為人類的美味
    但也有些生物並不走尋常路,它們沒有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是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其他生物身上,即選擇了寄生生存。不一樣的活法--寄生生物寄生生物可以分為很多種類,並且總的數目還不少,畢竟省時省力的生活方式不僅僅在人類社會中流行。
  • 北海海底世界,穿梭海底觀光隧道,與各種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
    北海海底世界坐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北海老牌的海族館。這裡可以看到種類豐富的海洋生物,如活體珊瑚、鯊魚、海龜等,還有蛇和蜥蜴之類的兩棲動物,以及一些珍稀生物標本。這裡還擁有長長的海底觀光隧道,更有「人鯊大戰」等精彩的演出。海底世界主要分為A 、B兩個區域。
  • 實拍恐怖博比特蟲潛伏海底 瞬間撕碎獵物(圖)
    實拍恐怖博比特蟲潛伏海底瞬間撕碎獵物國外媒體報導,海洋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恐懼的物種,一種叫做博比特蟲(Eunice aphroditois)的海洋蟲子體長達到3米,能夠潛藏在海底沙層裡,只暴露身體的一小部分,然後靜靜伏擊,等待獵物的到來並發起致命攻擊。
  • 水母真的沒有大腦嗎?
    水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6億5千萬年,度過了5次物種大滅絕,如此頑強的生物據說沒有大腦。真的是這樣嗎?水母有如多細胞生物中的終極另類。它的頭、成對的器官、對稱的身體系統在哪裡?水母這種無脊椎動物遍布全球各地水域,品類數以千計,存活至今已有六億到七億年,甚至更久,是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若論出現年代距今之久遠,大約是最早期硬骨魚類及昆蟲的兩倍。
  • 海底實力派打手——海底「刺頭哥」雀尾螳螂蝦
    在生物分類學意義上,螳螂蝦和其他蝦的親緣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和螃蟹的關係近。我們今天聊一聊的是被稱為「海底刺頭哥」的雀尾螳螂蝦。體長最大可達18釐米,外表由鮮豔的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構成。正如其英文名「Peacock Mantis Shrimp」的含義,是一種外表顏色類似孔雀的肉食性節肢動物。
  • 海洋生物|優雅的漂浮者——鸚鵡螺
    白天,它們待在水底 ; 風平浪靜的夜晚,它們會遊到海面上,把身體舒展開來,享受海浪和海風。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優雅的漂浮者」。  早在 5 億年前,鸚鵡螺就已出現在地球上,那時的鸚鵡螺家族非常繁榮。經過物種大滅絕,鸚鵡螺和恐龍一樣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幸運的是,少數鸚鵡螺躲過了那場浩劫,其後代至今仍頑強地生存著。鸚鵡螺在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的研究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
  • 「一衣帶水,青島—衝繩美之海」海洋生物主題展,五一亮相青島海底...
    這是繼去年青島水族館、青島海底世界和日本衝繩美之海水族館結為姊妹館之後,首次合作推出的海洋科普展示項目。雙方在相互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緊密合作,以弘揚海洋文化為宗旨,在開展海洋科普教育、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育海洋生物等方面負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201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7周年,又被確定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促進年」。在中日友好交流的國際背景下,雙方密切合作推出此次主題展,作為落實去年籤署的合作備忘錄的首次合作項目,同樣意義非凡。
  • 《海綿寶寶》裡的冷知識,海綿寶寶是海洋生物,蟹老闆沒有蒸熟
    《海綿寶寶》這部動畫主要圍繞著主角海綿寶寶和他的好朋友派大星、鄰居章魚哥、上司蟹老闆、力大無窮的松鼠珊迪等人展開的。他們生活在太平洋的海底,住在一座被稱為比奇堡的城市。因為這部動畫很受觀眾的喜愛,很多人都覺得在海底就有這樣一個城市。
  • 多彩海魚|不能惹的海底毒王——石頭魚
    「石頭」是毒王  石頭魚喜歡將自己偽裝成不起眼的石頭。毒鰭和毒腺  石頭魚的毒鰭是用來防禦強敵的,並非用以傷人。石頭魚背部生有毒鰭,鰭下生有毒腺,每條毒腺直通毒囊,囊內藏有劇毒毒液。當毒鰭被人踩到後,毒囊受到擠壓,便會射出毒液,沿毒腺及鰭射入人體。
  • 去廈門的海底世界看看那些多樣的海洋生物吧
    而且廈門還有一些很出名的自然風景區,例如:廈門的海底世界,還有十分浪漫的鼓浪嶼,有南普陀寺還有集美學村……其中,小張最喜歡的就要數廈門的海底世界和鼓浪嶼了。廈門的海底世界是國家級的5A級風景區,它就坐落在鼓浪嶼的這座小島上,海底世界和鼓浪嶼都是以景點的形式對外開放的。如果是想去參觀海底世界可以購買聯票的。
  • 潛伏海底默默觀察人類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外星人形象的認識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60,70年代,也就是大大的腦袋和瘦小的身形,但是所有的外星生命就一定是那樣的麼?或許不!外星人是否能化身為魚類?潛伏海底默默觀察人類近期,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UFO研究所的妮可基德曼博士表示,人類不應該用目前的常識理解外星人的文明和科技,外星生命體或許早就來到我們身邊,甚至他們可能就是海底中的一條魚,一直潛伏在我們周圍默默的觀察著我們例如下圖所示的魚類就是國外某漁夫從深海中無意打撈上來的,這種魚與一般我們常見到的魚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非常像極了「外星生物」。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發現無眼甲殼綱動物
    之前未知的無眼甲殼綱動物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科學家在海底一個熔巖管裡發現了潛伏在這裡的一種之前未知的無眼甲殼綱動物。 這種生物學名Speleonectes atlantida,生活在北非西海岸加納利群島蘭扎羅特島世界上最長的海底熔巖管裡。這一發現對古甲殼綱的進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將發表在《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 Biodiversity)雜誌特刊上。與此同時,這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還在這條隧道裡發現了之前未知的兩種環節蠕蟲。
  • 為什麼人類明明是頂級捕食者,卻沒有掠食者的眼睛?
    眾所周知,像老虎獅子這些掠食者,眼睛都長在前額且聚焦向前以便對焦捕獵,而羚羊雞鴨鵝這些被捕獵者眼睛長在兩側以便發現獵食者逃走。那麼人類作為頂級捕食者,那麼就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卻進化出了掠食者的眼睛?答案其實很簡單——人就是頂級獵食者,在智商和耐力面前,力量什麼的都是小case。
  • 十種最怪異的海洋生物
    當然,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親自去深海潛水觀賞他們!今天5分鐘看世界帶您去看看十種看起來最怪異的海洋生物!10. 小丑蛙魚在印度洋等地的珊瑚礁中發現,這絕對是看起來最奇怪的海洋生物之一!和其他類型的蛙魚類一樣,它們通常偽裝得很好,以避開捕食者的騷擾。
  • 盤點最「醜」的海洋生物,反正海底那麼黑,那就隨便長長吧
    有網友調侃說,既然海底那麼黑,那就隨便長長吧。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盤點一下最「醜」的幾種海洋生物吧。如果你仔細看,能看到眼睛,大鼻子和嘴巴,就好像一個胖胖的人耷拉個臉一樣,也非常類似於某部動畫片中的「章魚哥」,十分滑稽可笑。
  • 海底發現未知生物,科學家:有「脖子」、「眼睛」,像「外星人」
    由於海洋的面積非常大,再加上進入海底世界的難度非常大,所以我們對海底世界的認知相對較少,在海底,可能會存在很多我們人類此前未知的新景象是,甚至可能會存在一些我們未知的生物。隨著科技的進步,讓我們人類能夠深入到海底,看到了海底的世界。
  • 沒有眼睛,沒有頭,各地海灘出現奇怪生物,有人聯想不好情況
    隨著氣候變化,許多原本生活在海底的生物來到了海面上,並因為某種原因擱淺,最近陸續有人在海灘上發現他們從未見過的奇怪生物,這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比如在墨西哥的一處海灘上,有人就發現了一隻長相十分像海豚的擱淺動物,本想展開救助,但發現它已經沒有了呼吸。而且更怪異的是它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