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的信息可以在7天內自動消除,或者在必要時被藍光「擦除」。
《先進光學材料》雜誌當地時間9月24日發文稱,美國密西根大學開發的「自我擦除」型晶片,可以用於防範假冒偽劣電子產品,或為敏感貨品提供安全保障。
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能夠暫時儲存能量的新材料,它發出的光色可隨時間或外界刺激變化。基於這種新材料的晶片中的內容,可以在幾天內自動消除,或者在必要時用藍光擦除。
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Parag Deotare說:「一般來說,很難檢測設備數據是否被篡改過。設備可能看上去運轉正常,但實際上正在向第三方發送信息。」
但是,在設備內部的晶片印製一個能自動擦除的條形碼後,如果有人打開設備秘密安裝了監聽裝置,用戶就能收到警示。
條形碼還可以寫在集成電路晶片或電路板上,以證明它們在運輸過程中沒有被拆開或調換;或是作為軟體授權密鑰的硬體模擬被寫入設備。
自擦晶片主要由三原子厚度的半導體層和偶氮苯分子薄膜構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偶氮苯分子會收縮。分子依次拉動半導體,使其發射波長更長的光。因此,為了讀取信息,用戶必須選擇正確的光線。
在黑暗中,拉伸的偶氮苯約需7天自然釋放其儲存的能量。若受光、熱作用,該時長會縮短;若儲存溫度較低,光線較弱,該時長則會延長。
不論晶片上寫入的是身份驗證條碼,還是秘密信息,只要偶氮苯停止拉伸半導體,晶片內容就會消失。如果想立即清除晶片內容,只需使用藍光照射晶片即可。晶片內容擦除後,又可以寫入新的信息。
Deotare表示,這種半導體材料是一種「超越石墨烯」的材料,它能做到一些石墨烯無法完成的事情,例如發射特定頻率的光。下一階段,研究人員希望延長材料保存完整信息的時間,以將其作為防偽措施進行深度開發。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先進光學材料》
期刊編號:2195-1071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self-erasing-chip-anti-counterfeit-tech.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