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佳人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紡煌。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論亡。」《鳳求凰》
歷史上司馬相如的《鳳求凰》曾讓許多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曾讓許多痴男怨女飛蛾撲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一有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以致後來許多年輕人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寫出了心中的愛意。在唐玄宗時就有一位大膽的後宮宮女寫了一封令後人稱讚不已的「鳳求凰"的情書:「這輩子我們不可能在一起,就讓來世相約吧」。
是什麼不可逾越的阻擋讓他們這輩子沒有在一起的希望呢?讓相愛的人發出如此感慨呢?在唐玄宗時由於唐玄宗李隆基的浪漫主義,他的後宮佳麗有40000人,而皇帝只有一個人,有個別宮女被臨幸一次,便一步登天。可是大多數的宮女從進宮時13歲到20幾歲時的大好年華中是少亦苦,老亦苦,最後在孤獨中走完一生。
對於這些官女的苦白居易的《上陽官》寫得恰如其分: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這首《上陽宮》把宮女的悲慘遭遇表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唐玄宗在有了楊貴妃後,把在裡的宮女都遷移到別宮去了,也就是這個上陽宮。上陽宮裡的宮女們即無事可做,也不能寫一封書信與家人,因為統治者害怕洩露機密,乾脆明文規定,未經允許不能和外人交流,家裡人也不行。更不能互相走動。否則一律嚴懲不貸。
在這樣嚴明律法的約束下,宮女們就像皇帝豢養的一群阿貓阿狗一樣,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可是能禁錮宮女的行動,卻禁錮不了宮女的思想,她們在心中渴望著能得到愛情的光顧,於是一封偉大的情書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產生了。
在唐玄宗時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心憂社稷,主張貌瘦而天下肥的唐玄宗,在一次賞雪之際忽然想起為國守邊的將士們的棉衣還沒有呢?後勤保障將士吃飽穿暖,感受到皇帝的心意,才能為朝廷貢獻他們的力量。為了表達皇帝對將士們關愛之情,他想到做到馬上下令後宮中所有的女人開始縫製棉衣。
這一下這些宮女有了工作,都很開心她們的工作,一個月後棉衣就趕製出來了,皇帝馬上命人把這些趕製出來的棉衣送到邊疆。邊疆的將軍們收到皇帝的愛心奉獻,絲毫不敢怠慢,馬上把棉衣分發到士兵手上。正在將軍們準備感謝皇恩浩蕩時,一位士兵匆匆撞了進來,把他的棉衣打開,原來在棉衣內襯上有一首詩:
"沙場徵戰客,寒夜苦為眠。戰袍經手做,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願結後生緣。」
這是首對邊疆士兵直接表達愛意的情書,由於寫詩人也知道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愛情故事,所以約定來世續緣。士兵看到後被宮女的愛感動,卻不知該怎麼面對。只好如實向將軍反映。這些浪漫的事或許只有在唐朝才能發生。將軍也被'這首詩感動了,決定幫助這對有情人,於是這封情書連同棉衣被將軍如實得把情況匯報給唐玄宗。並請求皇帝成全他們。
唐玄宗本來是一個浪費主義者,玄宗皇帝一看居然有這麼離奇的求愛信,於是他決定找出這位棉衣的縫製者,為了害怕宮女聽到消息會畏罪自殺。首先聲明不降罪於她,於是一個老宮女(實際上也就20幾歲吧)走了出來,承認信是她寫的。並且深深地低下頭等待唐玄宗的處罰。
誰知唐玄宗卻說:你不用等到下輩子了,這輩子就成全你。於是宮女終於能和士兵結成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