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的世界,東西方各有各的故事。此時中國處於明神宗萬曆十年,萬曆皇帝的大兒子朱常洛出生,但萬曆皇帝不想認帳,妥妥一枚古代渣男;此時羅馬教皇格雷戈裡十三世非常忙,忙著修改地球的時間。
時間到底真實存在,還是純屬虛幻,至今仍然是科學家與普羅大眾爭論的話題。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經常看到「公元前」、「公元後」的描述,這是因為我們使用公曆紀年法,這一紀年法正是1582年頒行的。
耶穌出生的那年就是公元元年,那一年,中國的歷史還處於西漢時期。但耶穌出生前,難道大家就不用曆法了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回過頭去檢查1582年的歷史,可以發現當年十月少了10天,10月4號後,時間直接跳到了10月15號。
也就是說,5號到14號都從歷史上消失了。15號那天寫日記的人內心一定很複雜,睡一覺醒來居然十天過去了。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羅馬教皇格雷戈裡十三世研究許久,把之前用的「儒略曆」給改成了升級版「格里曆」。
「格里曆」就是公曆(屬於陽曆),也稱西曆或西元。那啥是「儒略曆」?我們都很熟悉的歷史人物凱撒大帝,他的名字叫儒略·凱撒。這就很好理解了,凱撒大帝制定了一種通用的曆法,西方用了很多年。
如果採用「格里曆」的計算方法,「儒略曆」的執行時間始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這個曆法規定一年有365.25天,前三年的0.25年全堆到第4年統一過,於是前三年大家看365個日出,第四年就看366個日出,如此周而復始。
然而,一個回歸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並非365.25天,而是365.2421990741天,每年相差11分14秒,換句話說,凱撒大帝規定的時間走快了那麼一點點。如果一個鐘的秒針走快了,那分也會受影響,時就更不用說了。
一年又一年積攢起來,「儒略曆」的誤差越來越大。等到1582年,這誤差已經累積太多,多到教皇格雷戈裡十三世看不下去了。對於教會來說,復活節是個很重要的日子,現在這日子越來越偏離,更何況農民種地也是要看日子的。
現在「儒略曆」的時間走快了10天,既然如此,那就把這10天用公開聲明的方式,徹底抹掉。除此之外格雷戈裡十三世還做了些調整,比如規定一年是365.2425天,約每3300年產生一天誤差,比「儒略曆」的約128年就產生一天誤差已經進步很多了。
改良版的「儒略曆」就是現在通行的公曆,雖然去掉了10天,但原有星期的周期並沒作出改動。所以那10天裡,地球上啥事都沒發生,時間就這麼被人為刪除。但到底是人刪除時間,還是人自以為控制了時間呢?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