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現在我們都是使用的格利戈裡曆法,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公曆」,但是如果你去看一看公曆的1582年10月,你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一年的日曆從10月4日直接跳躍到了10月15日,如果你懷疑是自己的電腦出了故障或者買到了假的日曆,那你不妨換一個地方看看。然而還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關乎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了:一年到底有多少天?
可能普通人會回答:一年365天。
機智的人會回答:閏年366天。
然後理工科的人會回答:一年365.25天。
然而我要說的是,這幾個答案都不對。也正是因為這幾個錯誤答案的原因,讓1582年的十月莫名其妙把10天的時間給弄丟了!
那麼一年到底有多少天呢?準確的說一年等於365.242199……天,後面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要小看這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正是因為這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導致了1582年10月少了10天。
我們現在的曆法規定的是一年365天,然後閏年366天,4年一次閏年,也就是平均每年365.25天,但是這就跟實際一年365.242199……天存在差別了。差別是多少年呢?一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
1582年的時候,相當於曆法從他們的基準點,也就是西方人所謂的耶穌出生的那一年開始,運行了1582年了,按照1年11分鐘的偏差,那偏差至少有12天了,但是可能因為他們在以前做過微調,所以沒有那麼大,但也有10天的偏差了。
不要小看這10天的偏差,10天的偏差對農業影響太大了,比如本來十天前就該開始播種了,你過了十天之後再去播種,你的糧食產量肯定比不上人家按時播種的,甚至會大大減產。而當時的教皇格利戈裡八世發現了這個問題——今年的曆法居然比真正的時間晚了10天!
於是聰明而又粗暴的教皇直接下令,把曆法改成從10月4號跳到10月15號,這樣1582年的10月就少了10天,並不是因為時光倒流,而是因為曆法的原因。
實際上因為太陽曆和太陰曆相互之間的差別,這種曆法上的差別導致人們作息時間混亂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也發生過。
所謂太陽曆,就是以太陽為基準建立的曆法,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然後根據這個規律來建立曆法。而太陰曆則以月亮為基準來建立曆法,月亮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個月。
我們古代的時候,老百姓最直接觀測到的東西就是月亮的周期,所以一開始的曆法就是按太陰曆來建立的,即一個月30天,一年12個月,這在一開始看來,好像也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是一年5天的差別,對當時的人民農業種植影響並不大。
但是每年5天的誤差,積累幾年之後誤差就非常大了,最後導致實際上是冬天,人民卻當作春天去播種;實際上是夏天,人民卻當作秋天去收穫等一系列亂象。
人們感到非常困惑,曆法上是少雨的春天,為什麼大雨滂沱淹沒了一切;曆法上是寒冷的冬天,為什麼太陽卻熾烈的烘烤著大地?
這個亂象被記載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是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的:
「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然後我們一位偉大的祖先站了出來,她將每年360天的曆法再加了5天,也就是一年365天,更加接近實際的時間運轉,平定了天下的亂象,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這個故事,就叫做女媧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