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月球是除了地球以外人類唯一涉足的地方。夜空中這顆最大最亮的球體,使地球在其軸上的晃動得到緩衝,穩定了地球的氣候,地球得以成為更宜居的星球。它也是潮汐的起因,創造出一種引導人類數千年的節奏。月球很可能是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相撞後形成的。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被簡單地認為是唯一的衛星。在1610年伽利略發現圍繞木星運動的四顆衛星之前,人們都不知道其他衛星的存在。
NASA「聖杯」(GRAIL)月球探測器所攝:展現月球重力梯度的近照和遠照。圖中紅色和藍色的區域表示較強的梯度,由月球潛在的質量異常造成。圖片來源與版權: NASA/JPL-Caltech/CSM
關於月球需要知道的十件事
1.小伴侶
如果你把一顆綠豆放在五美分硬幣旁,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月球和地球的大小了。
2.永恆的陪伴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地距離大約是23.9萬英裡(即38.5萬千裡)。
3.潮汐鎖定原理
地月是一對潮汐鎖定的伴侶。它們的旋轉是很同步的,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蘇聯的宇宙飛船飛過,人們才看到月球的遠端。
4.站在月球上
月球是個表面為固體的巖石,它身上有很多坑坑窪窪的碰撞痕跡。
5.帶上一件太空服
月球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名叫外逸層,不能呼吸。
6.無衛星
月球沒有衛星。
7.無光環
月球沒有光環。
8.多位訪客
為了探索月球,發射升空的太空飛行器超過105個。它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造訪過的地外天體。
9.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我們所知,月球大氣稀薄,缺少液態水,不足以時生命存活。
10.漫步月球者
阿波羅號太空人帶回總共842磅(38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至今,我們仍在研究它們。
2019年1月21日,在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和太平洋中部將會看到月全食。在月食期間,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之間,擋住了落在月球上的陽光。有兩種類型的月食:
.當月球和太陽在以地球為中心的相反方向時,就會發生月全食。
.當地球的部分陰影蓋住月球時,就會發生月偏食。
在月食發生的某些階段,月球會變成紅色。這是因為從月球表面看,唯一到達月球的剩餘陽光,來自地球的邊緣。此時,一位觀測者可以從月食期間看到整個地球的日出和日落。
2015年9月27日,在美國丹佛,以上七幅圖像的合成展現了在近日點的滿月,即超級月亮。
流行文化
馬斯頓長胖了。插圖信息:1886年由傑瑞.伍德菲爾授權出版
月亮自古以來就是激發人們創作靈感的源泉。因此當一些觀測者在隕石坑中看到了一個人的臉的形狀時,他們的故事中提到了一個神秘的「月球人」。貧窮、沒飯吃的觀月人把隕石坑比作奶酪,他們把月亮當成一個由美味的乳製品製成的球體。
儒勒·凡爾納於1865年寫成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被認為是火箭發展的先驅。羅伯特·戈達德和赫爾曼·奧伯思對這部小說有著很高的評價:「雖這部小說是科幻小說,但凡爾納做了有趣、準確的預測。」
雖然我們還沒有進行月球殖民,但事實上宇宙飛船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許多痕跡,且有太空人在月球上插上了六面美國國旗。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擁有它。事實上,1967年的一項國際法禁止了任何一個國家在太空擁有行星、恆星或任何其他自然物體。
我們太陽系的大多數行星都有衛星。而地球只有一個月亮。很久以來,它是我們的「唯一」。許多語言對月亮都有美麗的詞語。義大利語、拉丁語和西班牙語是「Luna」,法語是「Lune」,德語是「Mond」,希臘語是「Selene」。
我們的月亮就像是一個有平原、山脈、山谷的沙漠。它還有許多隕石坑,由隕石高速撞擊地表時形成。且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呼吸。
月亮以一個橢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行。科學家們認為月亮和地球很久以前是一個行星,經過撞擊後形成了現如今火星一般大小的地球,和陪伴著它運行的月球。
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僅僅是月亮的一面,你一定要去另一邊看看!
作者: nasa
FY: 周堅強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