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後宮與朝堂仿佛有一層天然的屏障,女子是不得隨意幹預政治的。當然也不乏一些野心勃勃、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諸如武則天之流,不甘心拘於一方後宮,將手伸至前朝。但即使如武則天這般最後登上女皇之位的成功人士,在後代中也是褒貶不一的,更遑論那些能力機遇都比不上這位女皇的女子了。但是也有女子能夠做到幹政之後反而博得了人們的美譽,名垂千史。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北宋宣仁太后高滔滔就是這樣一個女子。
高滔滔(1032-1093)即北宋宣仁太后。亳州蒙城(今安徽)人。英宗皇后,神宗時尊為皇太后。
出生貴族,她的姨母是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曹皇后十分喜愛自己的這個侄女,經常將她接入宮中陪伴自己。在曹皇后的潛移默化之下,高滔滔從小行為處事就有一番高貴氣派,待人處事也極為周到,宮廷上下沒有人不喜歡這個皇后的小侄女。宋仁宗子嗣單薄,就從宗室家接來了一個孩子趙忠實,養在皇后身邊。經常出入皇宮的高滔滔自然就逐漸和趙忠實熟練了起來,兩個孩子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後來宋仁宗有了自己的孩子,趙忠實也就沒有了呆在皇宮的必要,就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庭。高滔滔也逐漸長大,不再如以前那般頻繁地進出宮廷了,二人之間的聯繫才逐漸斷開。
不過後來在宋仁宗的做主下,高滔滔和趙忠實結為夫妻。因為有先前的感情做基礎,兩人的婚後過得十分甜蜜,不久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當二人沉浸在婚姻的幸福中時,他們的屏障與依靠宋仁宗去世了。因為宋仁宗的幾個兒子全部都夭折了,皇位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從小被接入皇宮培養的趙忠實的身上。在曹太后的支持下,趙忠實成功的登上了皇位,高滔滔也入主中宮。因為有姨母曹太后做榜樣,高滔滔萬事都十分的謹慎,嚴格約束自己,對於朝政更是毫不插手。只是將宋宣宗的後宮治理的僅僅有條,讓宋宣宗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處理前朝之事,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符合標準的賢內助。
宋宣宗在位僅僅四年就去世了,高滔滔控制住悲傷,輔佐自己的長子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宋神宗。宋神宗是一個很有理想的皇帝,剛上任就重用王安石,想要變法。高滔滔對於王安石這一套變法極不感冒,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亂作為,之後變法的種種弊端也證實了高滔滔的遠見,但即使看不慣兒子的作為,高滔滔也沒有插手前朝之事。只有當兒子聽信讒言,想要除死大文豪蘇軾時,高滔滔才站出來,為蘇軾辯解,最終救了蘇軾一命。
而小編覺得,高滔滔這樣做真正的目的恐怕不是為了救蘇軾,而是為替兒子挽回天下文人的心。宋神宗想要處死蘇軾時,無數的文人志士紛紛站出來為蘇軾求情,宋神宗卻置之不理,最後深深寒了天下人的心。高滔滔知道這樣失人心的後果,所以才站出來說話。可見高滔滔的政治謀略絕對不遜色於一個男子,不過她不願意幹涉這些事罷了。
不知道是宋神宗活的太短,還是高滔滔長命百歲,高滔滔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但她沒有沉溺於喪子的痛苦,看著只有十歲的孫子——宋哲宗,高滔滔知道自己要立起來。鑑於宋哲宗登基時只有十歲,高滔滔用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而高滔滔攝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王安石變法,啟用保守派司馬光。她主張節儉,不僅要求他人,對自己也是如此。在高滔滔奉行的與民休息的政策下,北宋王朝終於從混亂的變法中恢復了生機,回到了從前繁榮的局面。大家感念高滔滔的貢獻,稱讚她為女中堯舜。
縱觀高滔滔的一生,我們會發現:她只有在朝廷需要自己之時才會站出來,對於權力也沒有沉迷。需要時握住,不需要時就放手,並沒有像其他的後宮女子一樣,嘗到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就沉迷於此。她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麼,從不越過那一根線。武則天做出的貢獻並不比高滔滔少,甚至要多得多。但是留給後世的讚譽卻沒有高滔滔這麼多,就是因為武則天跨過了那根線。而高滔滔教給我們,不要沉迷於權力,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