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富反而越不幸福▏共產主義社會其實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

2020-12-05 子一哲學

導讀:經濟越發展,但我們的幸福指數似乎已陷入怪圈:收入越來越高,但幸福感卻越來越低。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推論:共產主義社會並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應該是人民和諧幸福的社會。

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鬢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沙哈爾主講的「幸福課」。

「幸福課」為何在哈佛大受歡迎?

「因為大家過得越來越不幸福。」沙哈爾說。

越來越富有,卻越來越不快樂——已成為全球性現象。

央視2013年搞了個「你幸福嗎」的調查,發現老百姓的幸福感隨著經濟增長卻在下降,最發達的北上廣,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反而很低。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

小編認為,要弄清「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的問題,首先要知道「幸福的定義」這個問題,以及由幸福的定義而產生的相關推論。

一 幸福定義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有這樣的感悟:當你幾次三番地求愛,終於得到對方同意的時刻,你就會有幸福的感覺; 當你身陷囹圄,法官判你無罪的時刻,你就會有幸福的感覺;當你身患絕症,醫生告訴你診斷錯誤的時刻,你就會有幸福的感覺;當你飢腸轆轆,可以飽餐一頓的時候,你就會有幸福的感;當你孤獨不爽,親朋好友打來慰問電話的時候,你就會有幸福的感覺;當你被誤解而獲得人們理解的時候……你就會有幸福的感覺。

綜合、總結更多人類的幸福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幸福有三個共性特徵:第一是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來自於渴求,或者說幸福都有「渴求」這個前提而存在;第二是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時而產生的;第三是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會有愉悅的心情(心態)。

據此,幸福就可以這樣定義:幸福是人們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的渴求在被獲得滿足後的愉悅感覺(心態)。

什麼是渴求?渴求就是人們求「之」而未得的心態。

二 幸福推論

通過對幸福定義的了解,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幸福推論:

1、獲得幸福的前提是有渴求——不幸是幸福之母。

也就是說渴求是幸福唯一的來源,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比如,「涼快」帶給人們的幸福,其前提必然是因為人們炎熱而對「涼快」有渴求,假設你身處冰天雪地,那麼,你就不會對「涼快」有渴求,於是,當「涼快」過來時,你也就不會有「幸福」的感覺;再比如說,金錢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前提是你對它有渴求,如果你對金錢沒有渴求,那麼再多的金錢也不能給人帶來幸福。

比如,三國時期,劉備太子小阿鬥,因為他要"任何"東西都不需要花錢,所以,他對錢就沒有渴求,甚至可能他就不知道錢是什麼東西,所以,對於「阿鬥」們而言,金錢是不會給他們帶來幸福的。所以,渴求是幸福的唯一來源,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什麼是不幸?不幸就是人們的渴求在未被得到滿足時的不愉悅感覺(心態、心情)。而幸福總是在先有了渴求後,然後被滿足,然後才有幸福,所以不幸是幸福之母。人為什麼會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就是因為人們身在福中沒有「不幸」。

2、獲得幸福的條件是渴求被滿足。

顯而易見,有了渴求,但是如果渴求不能被滿足,人們是無法獲得幸福的。 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窮人,雖然他們有很多渴求,但很少有幸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渴求無法被得到滿足。

解決的辦法就是發展經濟,讓窮人脫貧致富,從而使得他們的渴求一個個能被實現,被滿足,那麼他們就會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幸福。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時期曾經經歷過的「幸福指數」最高的時期。也就是說,幸福有兩個充分必要條件,即,有渴求和渴求被滿足。

三 為什麼人們越富反而越不幸福?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越富有的人對財富越沒有渴求。比如,比爾蓋茨對財富就沒有了渴求,如此,比爾蓋茨就不會再有獲得財富幸福的感覺了。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越富有的人對於更大財富的渴求越來越難被滿足。比如,比爾蓋茨是500億美元的大富翁,給他幾個億,他會幸福麼?顯然不會的。但是,如果要讓他追求財富再翻一番,顯然他也是不太可能再獲得這個幸福的。

但是對於「窮人」而言,幾千、幾萬或幾十萬元就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多很多的幸福。

所以,人們"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反之就是——人們越「窮」越容易得到幸福

四 共產主義社會不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

通過幸福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只有渴求,才會產生幸福。

假設,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是一個按需分配的社會,或者說,共產主義社會的人們都一個個是大少爺,需要什麼有什麼,那麼,人們又何來「渴求」呢?又何來幸福呢?畢竟——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

所以,如果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人人都幸福的社會,那麼,共產主義社會就不應該是物質極大豐富的、按需分配的社會

小編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其實就是一個中庸社會,就是一個既不富裕,也不貧窮的小康社會。就像人一樣——老瘦瘦不好,老肥肥也不好。

子一哲學認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共產主義社會的核心就在於人們所追求的幸福都是有利於人與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幸福。

所以,對於共產主義或共產主義社會而言,和諧幸福是綱,綱舉目張

相關焦點

  • 「物質極大豐富」▏當今富豪們的人生是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人生
    人類未來一定、應該有一個最美好的社會,這個社會在中國就叫做共產主義社會。當然,在西方一定,也應該有個人們憧憬的,最美好的社會,這個社會叫什麼社會呢,小編就不知道了,叫天堂,還是烏託邦?——在本篇,我們把他們就統一叫做共產主義社會。什麼是共產主義社會?在一般國人的心目中,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物質極大豐富和按需分配的社會。
  • 共產主義社會不是自由社會,道理大家一看都可以明白
    共產主義社會是指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廣大共識範圍,人們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極大提高的基礎上,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的勞動者有序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 飛機草入侵,本地植物群落越豐富抵抗力越強
    原標題:飛機草入侵,本地植物群落越豐富抵抗力越強   飛機草為菊科多年生半灌木,原產於拉美等地,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惡性入侵雜草。   眾所周知,外來物種入侵已對全球生態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威脅著生態系統健康,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損失,已成為生態與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早在1934年,研究人員首次在我國雲南南部發現飛機草,目前,在臺灣、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均有分布。
  • 社會在進步,為何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 ?
    ,為何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其實,同「教育越進步,對學生要求越高」一樣,社會在進步,對年輕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是壓力的來源。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小學的數學題越來越難,初中生的英文水平越來越高,高考的整體難度越來越大。教育在進步,學生水平在提高,為確保區分度,考試難度只能越來越大。考試難度增大,反過來又加劇課業競爭,學生壓力越來越大。
  • 喻國明:算法的影響力越大,社會責任也就越大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喻國明:算法的影響力越大,社會責任也就越大對於社會治理來說,治理的關鍵在於全社會各種算法的整體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有偏頗,才是社會治理者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隨著算法的發展,以及平臺掌握的數據的數量和類別越來越豐富,算法的迭代在這兩個方向上都會獲得不斷的進步——使其對於用戶需求把握越來越全面和貼近,具有結構化、精確化的特徵;從社會維度上來說,人是社會性動物,任何個體,除了自身需求外,個體的狀態和需求要與社會群體、社會實踐等要素關聯在一起。所以,算法迭代也必須從社會性變量上去把握其迭代的發展方向。」
  • 「奇葩」越少社會越穩定?
    他說:「在我們對於多數人進行觀察的時候,人的意志就平均化起來,並且不留任何顯著的痕跡。所有部分意志的作用,和純粹受偶然原因所制約的各種現象一樣,它們即被中和或抵消了。」因此一個統計學家,或者說社會學家,要研究社會上種種偏離「平均人」的差異性,找出其中的原因。他進一步推斷說,假如一個社會上所有的人偏離「平均人」的程度越小,這個社會的矛盾肯定越緩和。
  • 為何「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因為馬太效應在作祟
    「馬太效應」反映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在《道德經》中提出了類似的思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總言而之,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一個越踢越硬的「非牛頓流體社會」
    如果說一個正常的社會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那麼韓國社會則是一團「越踢越硬」的「非牛頓流體」。中國人對於韓國的情感是複雜的,它誕生過影響亞洲乃至世界的k-pop,也同樣誕生過令無數中國人汗毛豎立的現實主義電影。
  • 富人定律:越富有的人,越愛幹這3件事
    當富人們有了金錢之後,還需要什麼呢?或者說有哪些東西的價值是在金錢之上的呢,富有的人給出了一些答案。其實這些答案,是我們早已熟悉卻又沒太花精力的一些點。如果不給生活做減法,那我們的時間就會被無限的壓縮掉,我們就會把自己整得很累。總結:在日常的生活我們一定要注重身體健康、去不斷地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還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會提高,我們才不會把工作當作生活的全部,我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努力賺錢,就是想要過上一個輕鬆點兒的生活。所以,對自己好一些,不要把自己整得那麼累。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與中國夢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由「共產主義美好願景」激勵和指導中國夢不斷前行的過程。在他看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其次,是關於「人的幸福」。對於未來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兩個衡量尺度:「生產力」這一客體尺度和「人的發展」這一主體尺度。它始終把人的解放程度作為社會進步的根本標尺。在馬恩所構想的未來社會裡,「代替那些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 在職場上,一個人越「聽話」,在職場上反而越受排擠,原因很真實
    職場上越聽話的人反而越受排擠,這是什麼原因呢?按道理來說,越聽話的人處處讓著別人,應該會比其他人更受歡迎才對,但是為什麼反而容易引起人的反感呢?平常也不太愛講話,但是內心活動很是豐富,寫出來的懸疑推理小說,邏輯縝密,人物情節豐富。雖然小李性格溫和,但是當他靜靜的不說話的時候,身邊的朋友總覺得他在構思什麼詭異的東西,這種感覺通常容易讓人感到害怕。03 扮演「老好人」,有過分討好之嫌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時候是不太喜歡和老好人相處的。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中國人為什麼容忍社會不平等?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經濟發展被明確陳述為「一個中心」;在收入分配問題上,中國的經濟改革否定了先前的平均主義教條,「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成為國家針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官方宣傳立場,在這一話語中,不平等被建構成經濟發展的策略,必將伴隨著發展而出現。
  • 越努力越幸運?為什麼有些人越努力考研反而考不上,原因你知道嗎
    越努力越幸運?為什麼有些人越努力考研反而考不上,其中原因你知道嗎考研即將結束,一年的辛苦付出也即將有了結果,然而這也意味著2020到2021的春節,將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春節,幾家歡喜幾家愁,結果是通過比對得出的,有勝出者就必然有落選者,那麼在大家都十分努力的情況下,為何仍然會有不盡人意的情況出現呢?都說越努力越幸運,為什麼有些人努力反而考不上,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嗎?
  • 為什麼我說從《三體》中看出了宇宙文明的未來是共產主義?
    這條真理在資本主義萌芽階段是完全沒有問題,反而極大的刺激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這是因為當時的地球幅員遼闊,空閒資源極多,連美洲都還沒發現。所以大家都有足夠的動力到全世界搶佔資源,資源是什麼?是土地、黃金、水等實實在在看到的東西。可是如同宇宙社會學兩條真理告訴我們的一樣,資源的有限性和欲望的無限性是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
  • 《墨菲定律》|告訴你為何越擔心什麼,就越可能發生什麼
    出門的時候,也不想被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趕著要打的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時,結果好巧不巧,計程車要麼是有客,要麼就不搭理你;若是坐上車,也很可能路上堵車導致遲到。當你平常不需要打的時,大街上反而隨處可見空車經過。上課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的時候,自己總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是點自己,結果就是點自己回答問題。每次排隊,總感覺自己所在的隊只是很緩慢。
  • 心理學:為什麼越想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
    今天的文章將對後者進行分析,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越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基於某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讓我們避免陷入一種「挫折」情境中去。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壓抑、投射、反向形成、轉移或代替、否認、升華等。反向形成,讓問題欲蓋彌彰反向形成,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它卻讓問題欲蓋彌彰。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理論上說,離太陽越近,也就是離發熱源越近,溫度應該會越高才對,但是,事實上,在地球上海拔越高,溫度反而越低。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並不是的。下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越高?以我們的角度看太陽,太陽是在一直發光的,而且當夏日來襲,給我們滾滾熱浪的也是太陽。
  • 物質為何而生?動物生成的原理,人類社會逐步朝什麼方向演進?
    物質即能量,以能量世界觀看待物質的話,物質是為了抵抗流動性而產生的,但是,任何物質都在不斷流動中。也就是說,物質在最終層面上,確實難以真正抗拒流動性,物質之間就必然會出現連接。再從物質的生成來看,當物質成為一個個體之後,其實就是在結構化的過程,它其實是在以結構化抗拒流動性。可是,如果不流動,又違背能量的本性。也就是說,抵抗只是暫時的,流動仍然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