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越少社會越穩定?

2020-12-02 騰訊網

[摘要]《社會物理學》自信地宣布,統計學可理解一切社會現象。

作者:西閃(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書評人)

當奧古斯都·孔德(A.Comte)準備用「社會物理學」來命名他的新科學時卻發現,這一概念已經有人用了。不得已,他只好改用了一個不大準確的詞彙——「社會學」。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失去了「物理」這一定語,社會學很可能會忘掉它的根本——實證的精神。

有趣的是,「搶走」孔德心儀之概念的,恰是最符合所謂實證精神的人。這就是統計學家阿道夫·凱特勒(A. Quetelet)。作為拉普拉斯的學生,凱特勒是第一個將概率論與統計學結合起來的人。而這一結合,意味著統計學在現代意義上的新生。因此,在統計學的發展史上,凱特勒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公認的現代統計學之父K·皮爾遜。而他將統計學引入社會研究的創舉,則奠定了他在社會學發展史上的地位。科學哲學家伊恩·哈金(I. Hacking)認為,凱特勒的統計學既影響過進化論,又催生了統計物理學,不愧為19世紀「統計學運動的發電廠」。

1835年,凱特勒出版了代表作《論人類及其能力之發展,或社會物理學》,簡稱為《社會物理學》。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任何社會現象,其背後都隱藏著固有的物理規律。而這類規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統計學,用量化計算的方式來揭示。他自信地宣布,統計學就是社會這一身體的解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凡在凱特勒目力所及的範圍內,無論道德、法律、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諸多方面,他都將其置於統計學的觀照之下。

《論人類及其能力之發展,或社會物理學》

凱特勒尤其熱衷他所謂的「高斯-拉普拉斯綜合」,也就是正態分布的運用。在今天社會學的教材中,這一概率分布常常以鐘形曲線的面目出現。作為比利時中央統計委員會的終身主席,凱特勒不僅將正態分布運用於人口統計,還用於犯罪統計、自殺統計、婚姻統計、疾病統計等各個方面。有人甚至因此把正態分布「把持」社會統計的思潮稱為「凱特勒主義」。

正是基於全方位的社會統計,凱特勒在《社會物理學》裡創造了一個叫「平均人」(average man,也譯為「普通人」)的概念,來解釋複雜多變的社會現實。在他看來,一群人的特性,無論是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還是文化的,只要經由大量的數據統計,都會呈現出圍繞某個平均值上下波動的概率分布。他說:「在我們對於多數人進行觀察的時候,人的意志就平均化起來,並且不留任何顯著的痕跡。所有部分意志的作用,和純粹受偶然原因所制約的各種現象一樣,它們即被中和或抵消了。」因此一個統計學家,或者說社會學家,要研究社會上種種偏離「平均人」的差異性,找出其中的原因。他進一步推斷說,假如一個社會上所有的人偏離「平均人」的程度越小,這個社會的矛盾肯定越緩和。所以,如何減少每一個人與「平均人」的偏差,從而降低他的社會危害性,應該成為社會學的研究方向。

必須強調的是,凱特勒認為他所說的「平均人」,不是一個空泛的抽象值,不能簡單地做字面上的理解。並不存在結過1.6次婚的男人,也沒有生出2.3個孩子的女人。凱特勒把「平均人」看作物體的重心,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恆定不變的「實在」。

然而問題在於,相對於社會的這一「實在」,有著豐富細節的眾多個體反倒成了「表象」。就像凱特勒自認為的那樣,致力於發現統計學規律的社會學,只須抓住「平均人」的特徵,就能夠抓住人類歷史與社會的結構特徵。他表示:「不應當注意個別的人,而應當把個別的人當作群體的一部分來考察。只有把人的個性去掉之後,我們才能把存在於人們中間的所有偶然的東西摒棄殆盡。這樣,那種對於大量現象僅起極小作用的或完全不起作用的個別特殊性,就自然會平均化起來,從而我們就能把握住綜合的結果。」從他的這句話裡可以看到,社會學甫一誕生,就註定要像統計學一樣,在服從於規律的謙遜與統攝一切事實的狂傲中反覆煎熬。

在這一內在衝突中,早期的社會學既保守,又偏激。它鍾愛秩序,卻又渴望進步,力圖用統計學來證明任何它希望證明的東西。這種矛盾的痕跡,從凱特勒的直接傳人涂爾幹(E.Durkheim)一直延續到一個世紀之後的帕森斯(T.Parsons)。它導致社會學喊著走向物理學的口號,腳步卻朝向管理學。更嚴重的是,它在統計學思維的浸淫下,也成了國家權力進行社會控制的潛在工具。其標誌事件就是1896年在《美國社會學雜誌》上出現的第一篇有關社會控制的文章,題目就叫《社會控制》。

不可否認,在發展的過程中,統計學逐漸建立了自身的學術獨立性。然而就像「平均人」所啟示的那樣,統計學思維決非工具理性那麼簡單。它的觸鬚已經深入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從經濟到歷史,從政治操作到交通管理。它悄悄地改變著我們對於自身的理解,甚至成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而通常與知識密不可分的權力,看到了其中的價值與空間,一直在藉此違背乃至扭曲我們的意志。就像歷史學家E.H.卡爾說的那樣,權力可以通過利用知識,來「說服現代人為未來人做出犧牲」。權力也可以利用統計學,通過壓制一部分人來維護另一部分人。

布萊洛克(H.M. Blalock, Jr.)是一位當代的統計學家,他清楚地看到了這一歷史景象。因此他提醒我們,要批判地看待知識,包括統計學。他說:「統計學最好先說明自己不是什麼。」(《社會統計學》)首先,統計學不能成為這樣一種方法:用它來證明你想要證明的任何一個觀點。統計學的確是基於數學理論建立起來的,但是一旦要將其運用到現實中,就必須通過假設,以及與假設相關的現實判斷。而所謂的假設與判斷,則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分別受到哲學、目的、傳統以及數據的意義等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檢視這些因素,以防止統計學的濫用,是運用這一學問的首要原則。

在我看來,這也是統計學帶給所有人類知識的啟示。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騰訊·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社會地位所佔的比例其實是一個金字塔,越是精英越往上人越少
    古今任何社會結構裡均分布著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這些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組成在一起就像個金字塔一樣。越往上社會地位越高,比例就越少,人數就越少;反之亦然。站得高看得遠,身處於社會的層次越高自然就可以看到越多的風景。
  • 雄性吼猴通過吐舌頭示意母猴交配,叫聲越大,睪丸越小
    然而,卻有一個奇葩的地方,雄性吼猴叫聲越大越響亮,睪丸就越小。粗略一看,這完全有悖常理呀,按照正常的劇本,聲音越大越響亮越能吸引異性,獲得的交配權就越多,睪丸應該越來越大才對,怎麼到了吼猴這裡完全反著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吼猴叫聲越大,睪丸越小。
  • 黃帝內經|快樂越分享越多,痛苦越分擔越少!
    的確,快樂是越分享越多的,痛苦是越分擔越少的。⊙註:此文摘自張其成國學養生之道家養生大道。
  • 會跳舞的海參,越撈越少了
    當吃貨越來越多,海參越撈越少,他深入南海,幫海參繁育,為海參搬家。守護海洋:身體結構「逆天」,身懷三大絕技外表看全似肉刺,它們的內心卻是柔軟的;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把內臟吐出來,迷惑敵人,自己逃之夭夭,過一段時間新內臟又會重生;在產卵排精前,它們還會跳一段舞……海參,對我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 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電量越充越少?是手機壞了還是充電寶壞了?
    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電量越充越少?是手機壞了還是充電寶壞了?出門在外手機不能離手,一旦身邊沒有手機大家會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娛樂,通訊,購物付款等都是通過手機來完成的。當充電寶的電壓低於手機的電壓的時候,手機的電就會被傳到了充電寶上,所以就造成電越充越少。
  • 分析:能量越低越穩定,鍵能越高越穩定
    老師馬上在黑板上寫出一行數據:H-Br的鍵能為:362KJ/mol老師剛寫完,化學課代表就說:鍵能越高越穩定。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第一排那個戴眼鏡的男生。同學們於是朝黑板中間那行字看到,開始讀了出來:鍵能越高越穩定,能量越低越穩定。但,化學課代表還是比同學們多想了一層,他的一個推理思路是:首先氯化氫比溴化氫更穩定,在觀察一下鍵能,剛好氯化氫的鍵能要高於溴化氫,在看一下標題,鍵能越高越穩定,一定錯不了。(為嚴謹的思維鼓下掌)
  •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離太陽越近,其衛星越少呢?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離太陽越近,其衛星越少呢?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的確最靠近太陽的水星和金星都沒有衛星,到了地球才有1顆,而火星有了兩顆,木星最多,土星其次,天王星再次,海王星也有14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有這麼三點:一是太陽系形成機制所致,二是與引力大小有關,三是隨機運氣。
  • 雙色球歷史奇葩中獎號碼PK:曾開出驚人六重號
    只有想不到沒有開不出  近年來,不少彩民不走尋常路,專挑奇葩的「怪號」守著。在他們看來,號碼越怪,選的人越少,則頭獎獎金成色越足,並通過倍投獲取最大的獎金。http://caipiao.sohu.com/20140629/n401475312.shtml caipiao.sohu.com true 搜狐彩票 重慶福彩 http://caipiao.sohu.com/20140629/n401475312.shtml report 1192 只有想不到沒有開不出近年來,不少彩民不走尋常路,專挑奇葩的
  • 選擇越少結果越好?從選擇悖論看高考「3+1+2」新模式
    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圖利好高校和社會,但是無形中也增加第一屆考生的選擇風險。上述關於選擇越少結果越好的「選擇悖論」觀點,有些人可能不會贊同。因為從理論上來看,可供選擇選項越多,就能夠更多地吸引和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偏好,進而取得更高滿足感,獲得更好選擇結果。
  • 母乳不足是有原因的,哺乳期少做這3事,越做越少,補都補不回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母乳不足是有原因的,哺乳期少做這3事,越做越少,補都補不回! 若是寶媽在哺乳期的話,這三件事情還是少做吧,越做奶水越少,補都補不回來!
  • 吃鹽越少越健康?營養師:一點鹽都不吃,身體同樣有幾種危害
    隨著慢性疾病的高發,鹽、糖、油被列為傷害健康的兇手,幾乎在各大關於養生網站中,都在提倡低鹽低糖低油飲食,以至於讓很多人都誤以為吃鹽越少越健康。今天營養師給大家闢謠,吃鹽過少未必是一件好事。滲透壓發生變化後,還會造成血壓波動,反而適量吃鹽具有穩定血壓的功效;氯化鈉還參與酸鹼平衡,當血紅細胞陰離子減少後,由碳水氫鈉來維持細胞平衡。一旦人在缺水過多情況下,細胞外液不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鈉離子過少,還會導致血液黏稠,甚至出現脫水、休克等不良反應;在維持肌肉興奮上,食鹽具有維持細胞外液水分的作用,可以避免鉀失衡後,造成肌肉痙攣、心跳加快、皮膚發黃的現象。
  • 世界上最奇葩的獎項——達爾文獎:死得越奇葩,越有可能獲獎
    換而言之,死得越奇葩,越有可能獲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榮獲「達爾文獎的幸運兒。
  • 為什麼珍稀動物越保護越少?一個回答讓你腦洞大開!
    從這一角度,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珍稀動物越保護越少?」
  • 奇葩的大象屎咖啡好喝嗎?
    奇葩的大象屎咖啡好喝嗎?最近又有一款飲品誕市了,那就是大象的糞便,俗稱大象屎咖啡,沒錯就是大象的便便,你會想大象的便便能喝嗎?還真有人喝,而且價格不菲,這是一種泰國獨有飲品。首先見識一下傳統的大象便便。對!就這麼大一坨!
  • 為什麼原子序數越大,原子核就越不穩定?
    我們知道,生活中的常規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核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原子的穩定性先增加再減弱,其中鐵-56是最穩定的原子。目前人類在實驗室,人工合成原子序數最大的是118號超重元素,半衰期只有12毫秒;而82號元素鉛,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大於鉛的原子,一般原子序數越大,原子就越不穩定,半衰期越短。之所以會呈現這樣的規律,和原子的構造有關,自然界有四種相互作用:強力、弱力、電磁力和萬有引力。
  • 天線越多越長,信號就越穩定?
    天線越多越長,信號就越穩定? 眾所周知,路由器是靠天線發射無線信號的。所以通常來說,天線越多的路由器,信號就越好。 比方說那些售價快趕上 iPhone 的頂級遊戲路由器,他們的天線一般都設計的充滿戰鬥氣息,而且密密麻麻布滿了全身。 活像戲臺上渾身插滿了旗子的老將軍。
  • 一個越踢越硬的「非牛頓流體社會」
    如果說一個正常的社會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那麼韓國社會則是一團「越踢越硬」的「非牛頓流體」。中國人對於韓國的情感是複雜的,它誕生過影響亞洲乃至世界的k-pop,也同樣誕生過令無數中國人汗毛豎立的現實主義電影。
  • 為什麼有人說:「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是偽科學還是確實如此?
    因此最近在網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人的壽命跟吃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大?關於吃,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一起,來看看吧。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確認一下答案,這是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 紅木家具越重質量越好?重量≠質量
    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時,會被一些理所應當的想法和社會上錯誤的認知所影響,在潛意識中形成固有思維:認為紅木家具越重越好,以重量論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紅木家具真的越重質量就越好嗎?木材的重量與氣幹密度有關,木纖維越細密,木材的氣幹密度越大,重量就越重。但是越重的木材吸水膨脹率更高,吐水時收縮率越高,也就是說越重的木材變性也越大。對於普通的木材來說,品質和物理性能直接相關,比如:木材的硬度和重量、大小和曲直,木質的堅韌或細密,纖維的粗細或鬆緊,是否能防腐防蛀,有無香味,等等。
  • 吃鹽越少越健康?盲目「低鹽」有風險,談鹽色變大可不必!
    攝入量越少,就真的越健康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這並不意味著鹽攝入量越低越健康,攝入量太低對健康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