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是偽科學還是確實如此?

2021-01-11 三九養生堂

常言道,病從口入。很多病的產生都跟吃脫不了關係,而有些疾病又會導致癌症,威脅人們的生命。因此最近在網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人的壽命跟吃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大?關於吃,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這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確認一下答案,這是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早年有人在猴子身上做實驗,發現嚴格控制飲食,每次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在十年以後,生存率達到88%以上,而同樣數量的猴子,不控制飲食,在實驗結束以後發現,他們中有很多患上了脂肪肝、高血壓,生存率只有50%。這就說明了一點,合理控制飲食是有助於長壽的。

而在2018年的一份學術研究報告中發現,人吃得越少,身體代謝損傷就越小,人會更年輕。這是因為在攝入少量食物的時候,肝臟會產生酮基分子,能夠減少血管細胞老化,有助於延緩衰老。而人在吃得過多的時候,身體中的纖維芽細胞會瘋長,造成腦組織萎縮,進而影響人的壽命。

除此以外,吃得少的人,身材勻稱,跟肥胖不沾邊。而暴飲暴食的人很容易出現肥胖,肥胖已經是引發死亡的第五大因素了,對人的生命威脅是很大的。肥胖的人容易出現脂肪肝,引發肝功能下降。正所謂肝膽相照,肝不好,膽囊也會受到連累。而過於肥胖的人,對健康威脅都是很大的。

因此,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吃上我們也要把握好度,可不能一聽說吃得少有助健康,就三頓變兩頓,頓頓白菜豆腐的。這樣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引發身體疾病,飯也要講究度。

目前比較流行的就是輕斷食,主要方案是,一天之中八小時進食,16小時節食或者在一周或者兩周內,有一天或者兩天完全不進食或者是吃一天,不吃一天,保持這樣的規律。這三種都是輕斷食的方式,對身體健康是有有益的,有需要的可以嘗試一下。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是身體全部能量來源,所以吃飯除了吃多少很重要,怎麼吃,吃完注意什麼同樣很重要。關於吃,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點,飲食要均衡,不僅要吃肉,還要吃素食,多吃水果蔬菜,攝入維生素,水分,胺基酸等營養元素。保證身體健康,不要挑食,不要偏食。

第二點,吃完飯以後不要立刻用腦。很多人由於工作忙,吃完飯就開始工作。但往往會出現精神不佳,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的現象。因此建議飯後要適當放鬆,放空大腦,減少身體負擔。

相關焦點

  • 動物也有靈性,而且活得越久越聰明
    人活得久了是人瑞,如果他再聰明點兒,那就妥妥兒的一個人精。人物一理。雖然說「建國之後東部不許成精」,但動物也有靈性,而且活得越久越聰明。不信你看下面幾個故事。先說貓。記憶中有三隻貓印象很深刻,兩黃一狸花,全是公的。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在科學界幾乎沒有爭議,那怎麼吃、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有效?《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Nature: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應儘早調整飲食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用小鼠對此進行了研究,用800隻小鼠進行晚期飲食限制轉換。
  • 偽科學,長啥樣?
    就是每天吃幾頓飯就上幾次廁所,這個叫健康。」(留學生每次回國吃東西後拉肚子別慌,這是你身體向健康慢慢靠近了。)下面這張神圖是偽科學文章的最愛:我目前看過的所有癌症或健康相關文章,凡是題目有兩個以上感嘆號的,絕大多數都是偽科學。寫偽科學文章,也是很花時間的。這幫人為何如此樂於製造各種偽科學謠言呢?不是閒得蛋疼,其根本原因還是為了賺錢。偽科學賺錢主要途徑有兩個:賣東西,或者賣廣告。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
    Corinne Zimmerman,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Emilio Lobato,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認知和信息科學博士研究生我們認為,我們不需要訴諸任何特殊的心理機制來理解為什麼人們會相信偽科學主張或拒絕科學主張。
  • 「吃得少,活得久」是偽科學還是真養生?諾爾獎獲得者找到答案
    吃飯,每個人一日三餐甚至是一日多餐,吃什麼,也是每天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那關於吃的方面你了解多少呢?都說病從口入,我們因為吃飯而引起疾病有很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很多都是因為飲食引起的。最新的研究發現:飲食可以決定壽命!
  • 為什麼有人認為中醫不是科學?中醫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
    然而這樣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國粹,卻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更有甚者,居然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作為一門傳承了五千年之久,並且擁有無數臨床實踐的學科,中醫毫無疑問是科學嚴謹的!但為什麼還會有人會懷疑中醫呢?這跟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關係!
  • 吃鹽少,糖就會吃得多!美研究解釋為何鹽並非吃得越少越好
    但既往很多隊列研究和臨床隨機試驗發現,鹽並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鈉攝入量與心血管事件風險之間呈J型曲線關係。儘管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這些研究的方法學存在問題,但還是有人質疑低鹽飲食是否能為一般人群帶來獲益。
  • 有人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偽科學,你怎麼看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來給偽科學下個定義,一般認為那些聲稱是科學而實際上不是科學的所謂「科學」就是偽科學。我的這個定義有點繞,沒看明白多看兩遍。對於那些沒有聲稱是科學的理論,我們不會把它稱為偽科學,最多只能把它們定義為非科學。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偽科學?人類喜歡依賴心理捷徑
    Corinne Zimmerman,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Emilio Lobato,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認知和信息科學博士研究生我們認為,我們不需要訴諸任何特殊的心理機制來理解為什麼人們會相信偽科學主張或拒絕科學主張。
  • 如何讓「偽科學」露出真容
    如果知道了星座僅僅是一種命名,和出生年月沒關係,那麼你就不會認可星座決定命運和性格的說法;如果知道了病理,知道了用科學方法才能治病,那麼你就不會相信氣功、巫術包治百病;如果知道了電閃雷鳴的原理,就不會認為這是因某個人幹了壞事而得的報應——   近年來,關於李一、王林、張必清等打著醫學科學的名義,利用偽科學牟利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偽科學養生、星座命理、玄幻學說等
  • 管住嘴確實有道理,但是長壽不只限於此
    2020-12-27 16:58:55 來源: 老小樂 舉報   吃得越少
  • 朱清時回應「真氣報告」爭議:說中醫經絡是偽科學,我不贊成
    一時間,該講座所宣揚的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院士專家在公共場合宣揚這類內容是否適宜等話題,在科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與激烈的討論。用現代科學解釋傳統文化?對於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質疑聲從未消失,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人認為,朱清時的「驚人之語模糊了科學邊界」。
  • 什麼是「偽科學」,最前延告訴你
    值得引發的思考就是,偽科學到底是超越科學階段理解的存在,還是毫無作用價值。這個問題,很難斷定,就像「玄論」是否為偽科學一樣發人深省;與「科學的終點,是神學。」一樣耐人尋味。在科學的進程中,人與「神」的爭鬥,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 高贊回答:為什麼有人相信玄學,而且分析得頭頭是道?
    我回答到這裡,如果只是說答案的話,已經說完完了,但是我相信你是不滿意的,你還問了如何看待這些「神秘學」,那我再補充兩句:我只說兩件事:命理也好,風水也罷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列位就不感到懷疑嗎?如果它真的是一種騙術,為什麼能存在這麼久?
  •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
    為什麼有人吃蝙蝠:真的營養又美味?蝙蝠入藥有奇效?,打死我也沒有辦法把蝙蝠和美食之間畫一個等號,這麼個奇醜無比的恐怖東西,怎麼有人下得去口?是的,這一期我們說蝙蝠。2019年底,設置「吃惑」欄目時,打死我也不會想到這個欄目會寫「蝙蝠」。轉眼間,「吃惑」變成「吃禍」,不得不聊一下。網上立馬有人將幾年前美女吃蝙蝠的視頻翻倒出來,惡狠狠的批評美女主播。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克勞斯(Lawrence Krauss)曾打趣說哲學讓他想起老伍迪·艾倫的笑話,「什麼也不會做的,去教書;不會教書的,去教體育」。科學傳播者尼爾·德葛拉斯·泰森和比爾·奈都曾大聲質疑,為什麼年輕人會決定在大學裡浪費時間學習哲學。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克勞斯(Lawrence Krauss)曾打趣說哲學讓他想起老伍迪·艾倫的笑話,「什麼也不會做的,去教書;不會教書的,去教體育」。科學傳播者尼爾·德葛拉斯·泰森和比爾·奈都曾大聲質疑,為什麼年輕人會決定在大學裡浪費時間學習哲學。
  • 有哪些暢銷的偽科學書?
    這場相遇科學家們等了20年,盼得脖子都長了,想看看這顆恆星能不能第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理論存在偽科學。近百年來科學家們對愛因斯坦理論的證偽精神絲毫未減,這份執著讓庫管十分感動。雖然庫管的腦細胞不夠去研究科學鼻祖的理論,不過本書蟲想要避坑偽科學的心和科學家們是一樣的。
  •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宇宙不會管你要還是不要,你想什麼就會吸什麼。例如你不想讓湯汁濺到自己的身上,可是自己發射出去的想法確實我想被湯汁濺到,你在想你不想虧錢可是發射出去的頻率是想虧錢。你不想得感冒,可是你發射出去的信號是我想得更多更多的病。之後這些信號會反饋到你身上。荒謬至極!好比說一個母親拉著自己的孩子:小心!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不能治病,他為什麼這樣說?
    北大博士王福重還表示:中醫是偽科學,完全不能治病。他為什麼要下此結論?傳承幾千年的中醫,難道如此不堪? 即便是當今社會,中醫仍然還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足以見中醫學的確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醫中藥在中國的運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早已證實中醫中藥的有效可行。在西醫未傳入中國前,我們的祖先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如今卻有很多人數典忘祖,連本民族的文化都不願傳承,一昧只相信外來文化,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