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每個人一日三餐甚至是一日多餐,吃什麼,也是每天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那關於吃的方面你了解多少呢?
都說病從口入,我們因為吃飯而引起疾病有很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很多都是因為飲食引起的。最新的研究發現:飲食可以決定壽命!很多人不確定真假,而諾貝爾獎獲得者通過研究發現,減少失食物的攝入量,可以提高壽命,這一發現被他寫在Nature子刊上。
研究人員在實現的動物身上鑑定出了一種蛋白質,可以通過控制飲食,來增加身體裡這種蛋白質的含量,從而達到延長壽命的作用。進而在人類中實驗,研究人員找了435名志願者,最後確認了73位實驗對象,在持續兩年的時間內不斷的進行控制和調節,最後實驗的結果表明,長期的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衰老物質,也可以顯著地改善健康水平,換句話說,就是吃得少,可以活得更久。
那到底怎麼吃才是健康的吃的少呢?以下是幾點終結,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每天保證水果、蔬菜和豆類的攝入量,根據我國的居民膳食指南上建議,成年人每天主食可以在250-400克,也就是兩個拳頭左右的重量;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分別要在300-500克以及200-350克,也就是說蔬菜加上水果的量基本是主食的兩倍。
2、主食最好是全穀物,意思就是主食要是小麥、大麥、高粱、黑米和玉米等穀類;
3、限制高脂肪和高鹽食物的攝入,這兩類的食物不僅容易增加身體的身體的脂肪水平,還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等發生,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的疾病,最好是用魚類、貝類替代生活中的動物肉。
4、每天可以吃一點核桃、開心果等堅果,不僅可以增加身體裡的微量元素含量,還能清除掉身體內的自由基,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5、減少日常生活中動物油和黃油的機率,可以多吃更加健康的橄欖油和菜籽油。
以上的5點就是生活中飲食的幾點總結,也就是獲得「全球最佳飲食排行榜」第一的飲食,俗稱地中海飲食。除了吃的食物要注意之外,吃飯的過程也是要注意的,每頓飯最好是吃15-30分鐘,食物要經過仔細的咀嚼才能進入腸胃,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腸道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程度,還可以減少腸胃的壓力。食物吃的時候也不要太燙,太燙會燙傷食道和胃,容易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的機率也就增加了,對健康是不利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每頓飯不要吃得太飽,最好是控制在七分飽就可以了,吃的太飽容易長胖,引起心血管疾病,吃得太少也不能完全提供每天的身體能量需要。
我們吃飯不是在比賽,而是一個享受食物的過程,吃完之後不要立馬運動或者是睡覺,因為這個時候血液都是集中在腸胃進行消化,要是吃完飯就運動或者是睡覺,會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時間長了,容易出現消化不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不僅可以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也是關係到我們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科學的飲食方法是每個人都要學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