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真靠譜?都說飯吃七分飽,多飽才算?答案是......

2021-02-14 養生每日推送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什麼、怎麼吃」,一直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句老話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但也有人經常大魚大肉,卻依然非常健康,活到了九十歲。那麼,「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到底靠不靠譜,怎麼吃才健康呢?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Nature》子刊《Nature Metabolism》近期刊載了一篇研究。調查發現,如果把成年小鼠進食量減少40%,有限制食量的小鼠老年時能夠活得比沒限制的老鼠更健康,且壽命更長。如果小鼠成年時限制飲食,老年後不限制,小鼠死亡率會增加。也就是說,年輕時開始堅持限制飲食,對老年健康和延長壽命有著有益的影響。


除此之外,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還在《Nature Aging》發文表示,研究團隊在果蠅中檢測到一種名為Sestrin的蛋白質,它能調控限制飲食的有益作用,幫助果蠅延長壽命,減少高蛋白食物對果蠅壽命的影響。

這兩項研究都在提醒我們,「吃得越飽,死得越早」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想要長壽,不建議吃得過飽。

但問題來了,每天到底吃多飽才不為過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飽是什麼感覺,下面是不同層次的飽,可以對照下:五分飽:雖然不餓,但是對食物有很高的熱情,感覺還能吃下很多。這時如果開始不吃了,還沒到下一頓就會覺得很餓;六分飽:有點飽了,感覺還可以再吃一點,到下一頓之前還會覺得餓;九分飽:胃亮紅燈了,還能勉強再塞幾口,但很快就撐了;
吃太飽,不僅會給腸胃加重負擔,還容易導致肥胖。但如果吃太少,胃裡總覺得空空的,餓得也非常快,所以一般建議吃到七八分飽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這時人不會感到飢餓,也有助於控制體重,還能降低肥胖風險。但面對美味,很多人會抵抗不住誘惑大吃特吃,怎樣才能吃出七分飽呢?吃飯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儘量不聊天、不讀書看報、不玩手機和電腦。每吃一口都認真感受自己對食物的急迫感和熱情、吃的速度、每吃下去一口之後的滿足感、飢餓感的逐漸消退和胃裡面逐漸充實的感覺……慢慢的,你就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在可吃可不吃的時候及時止住,把它作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預防飲食過量。人體的飽腹感有滯後性,只有細嚼慢咽才能察覺這個度。如果吃太快,可能就感受不到這個信號,吃到過飽了。建議減慢進食速度,細細品味食物的味道,感受胃部的變化。每口飯最好能嚼20~25次,給飲食中樞反應的時間。一般早餐時間不少於15分鐘,中、晚餐不少於30分鐘。進食時,可以按照「蔬菜-主食-肉類」的順序進行。蔬菜、粗糧等體積大、膳食纖維含量高,先吃可以增加飽腹感。或者可以在飯前先喝一碗湯,這樣既不會覺得很餓,又不會增加太多熱量。    如果實在無法抵制美食的誘惑,可以在飲食過量前把食物收走。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多動腦、不易老#

下圖這輛車是往A、B哪個方向開?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相關焦點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  總體而言,無論在哪個國家,人類都將越來越長壽。  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壽命?通過分析1990年~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研究人員發現,除了菸草、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飲食也是重要因素。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在科學界幾乎沒有爭議,那怎麼吃、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有效?《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權威專家做過的試驗,讓吃貨看懵了
    這種說法在養生界得不到認可,甚至在還有反對的聲音,比如「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誰說的對呢?權威專家做過實驗,給出了答案。最開始科學家準備了2組果蠅,第一組每天吃得很飽,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實驗表明進行飲食限制的果蠅,活得明顯比第一組要長;後來科學家又用小白鼠做實驗,結果依然是限制飲食的小老鼠壽命長,而且比不限制飲食的更健康,患病風險更低;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質疑,說果蠅、小老鼠的結構跟人體相差甚遠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有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
    母親總說能吃是福,讓我們多吃點,平時上班太辛苦了,吃點好的補補。但是能吃真的是福嗎?最近總聽別人講吃得越飽,死的越早,真的嗎,是否有科學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其實這個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根據近期德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顯示,限制小白鼠的進食量,所生存的時間會有所延長,實現是通過限制小白鼠所進食的量,和不控制小白鼠進食的量來比較的,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越早限制飲食越好,對於一些老年小白鼠,如果之前有隨意進食的習慣,老年後即使是限制飲食,還可能存在記憶效應,從而小白鼠體內脂肪組織的活性和免疫限制飲食的小白鼠差不多
  • 「吃的越飽,死得越早」,有科學依據嗎?如何飲食才能健康長壽
    坊間和網上都流傳著一種說法,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吃得越飽,死的越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限制飲食真的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準備了兩組果蠅,第一組給它們吃的飽飽的,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結果發現第二組果蠅的壽命,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 都說七分飽抗衰老,是真理還是謠言?消化科鄭醫生找到依據了
    都說七分飽抗衰老,這句話被廣泛流傳,那麼到底這句話是真是假?是有科學依據,還是只是以訛傳訛?近期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肯定了這句話的真實性。試驗對象是大鼠,具體內容就是分別檢測飽食大鼠和節食大鼠的各項基因和炎症因子,就發現節食大鼠的 1/2的衰老細胞和1/4衰老基因被逆轉,是不是很神奇?
  • 怎樣才知道自己吃到幾分飽?營養師告訴你「度」
    原標題:怎樣才知道自己吃到幾分飽?營養師告訴你這個「度」(後附吃撐解決秘籍)人們常說,要想不給腸胃增加負擔,不長胖,吃飯要吃到七成飽。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吶。那怎麼判斷自己有幾分飽呢?小編這裡有清晰標準哦。
  • 為什麼有人說:「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是偽科學還是確實如此?
    很多病的產生都跟吃脫不了關係,而有些疾病又會導致癌症,威脅人們的生命。因此最近在網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人的壽命跟吃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大?關於吃,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一起,來看看吧。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確認一下答案,這是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 網上有說,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有依據嗎?
    最近從一個朋友從那裡聽到的一個網上傳言,說吃的越飽死的越早,而且還挺有科學精神的,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說明,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的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特別是說的煞有其事的9噸,我們可不能想當然的就直接相信。因為每個人的這個身高啊,體重啊,代謝啊,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攝入的總量,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只能是個無意義的數字。每個人情況也不一樣,而且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咋計算都是個問題。
  • Nature子刊:吃得越飽,死得越早
    現在,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簡單的答案:少吃點兒!常言道,千金難買老來瘦。的確,經驗與科學實驗都告訴我們,該研究表明,如果小鼠在進入老年期之前就開始減少食物攝入,並且維持少吃點兒,它們就會變得更健康。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健康的行為必須在生命的早期建立起來,以便在老年時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
  • 為什麼非洲人吃不飽飯?看了菜市場才知道,原因讓人深思
    為什麼非洲人吃不飽飯?看了菜市場才知道,原因讓人深思隨著國家的不斷壯大,人們逐漸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大家不會再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擔心。在保證了自己國民安樂的前提下,我國還對很多弱小和貧困的國家進行幫助。由於非洲很多地方常年乾旱,導致非洲難民每年都會增加,為此每年我國都會向非洲捐贈大量物資,可很多人在去過非洲之後,都說非洲不值得同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跟著小編一探究竟吧!有人說看一個國家的民風民情,先要看看他們的菜市場,那麼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非洲的菜市場。
  • 一家三口的快樂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
    導讀:一家三口的快來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我是我們家飯菜主要的出品人,每天兩菜一湯,一天三頓飯都是我做,下班之後就在廚房打轉,幾乎沒有什麼個人的時間了,所以每到周末我就想偷個小懶,和孩子們一起起床,然後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好在家人們也都不太挑剔,我做什麼他們就吃什麼。
  • 吳京《攀登者》被質疑:飯都吃不飽,登珠峰有什麼意義?
    是流浪地球的導演找到了吳京導演這才創造了流浪地球的票房紀錄,可以說如果沒有吳京導演的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絕對不可能成功。 很多網友都覺得這部電影拍得非常有意義,不過也有網友覺得這部電影毫無意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兩派也分成了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覺得連飯都吃不飽,研究登山沒什麼意義。
  • 吃得飽又能瘦!張鈞甯首次公開一日三餐「倒三角」吃法引熱議
    近期有則影音被網友瘋傳討論,原來是女神受訪時公開自己的一日三餐吃法,光是早餐吃了什麼就講超詳細,讓網友驚呼:女神竟然吃這麼多!1.早餐一定有肉跟飯張鈞甯之前就分享過自己飲食會採「倒三角吃法」,也就是早餐吃最多,午餐開始減量,晚餐則吃最少。
  • 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經常吃不飽飯,平均身高卻達到1米8?
    說到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有很多的非洲人因為吃飯的問題而發愁,而且在非洲有很多的人群都是特別的瘦,因為經常吃不上飯,所以導致發育不良,身高也並不是特別的高,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民族卻是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也經常吃不飽飯,但是平均身高卻達到1米8,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非洲人為什麼吃不飽飯?去了菜市場才明白,他們可能不值得同情
    只要說到非洲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貧窮落後,雖然我們國家每年都會給非洲的人捐贈一些物資和金錢,但是這些幫助並沒有讓非洲擺脫貧窮的狀態,依舊過著吃不飽飯的生活,很多去非洲遊玩過的人都表示。去了菜市場你就會明白他們不值得同情,因為非洲的菜市場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根本就不一樣,非洲菜市場都是比較髒亂的,垃圾汙水也是到處可見,甚至在你一走進菜市場就會聞到食物腐爛的氣息,各種水果蔬菜也都擺放在髒水上面。
  • 闢謠:少食多餐減肥?不吃晚飯減肥?吃錯了減肥真難
    把胃填個半飽後,再吃優質蛋白如瘦肉、蛋、豆,最後吃粗細搭配的主食如雜糧飯、玉米、土豆等。按照這個順序吃飯,能吃得飽還少攝入能量。但是大部分研究顯示,熱量攝入固定時,少食多餐和每日三餐減重效果沒差別。建議根據飽腹感和飢餓感,決定三餐外是否加餐,正餐時吃吃就飽,兩餐之間又餓得快,就加餐,兩餐之間不餓就不加餐。
  • 怎麼吃也吃不飽?營養專家告訴你15個扛餓妙招
    每晚多睡一小時   缺覺,對你的腰線有著災難性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表明,疲勞會使人第二天多攝入300至400卡路裡。   莉莉·斯高特,營養專家、減肥專家,說道:睡夠了,你才能抗擊飢餓感,才不會發胖。   「為了保持體內的能量,我們會選擇高糖或是高澱粉的食物。
  • 誰說旅行就是貴?這些臺灣平價美食不超100臺幣就能吃到飽!
    現在好多東西都貴了,一些便宜的小吃要麼漲價,要麼直接就消失了,連外賣都很難找到25元以下吃到飽的套餐和點心,出去吃頓飯更是少則50-60,多則幾百上千,怪不得大家總覺得出去玩就是貴。作為一位追求旅行性價比的博主,從不鼓勵大家土豪式消費,我們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有價值,即使貴,也要貴得有道理。老牌永康牛肉麵我選擇臺灣作為旅行目的地的一大原因,是沉迷於當地的美食,當地人對美食的愛與執著很令人感動。
  • 研究得出:吃得少,活得久?是真的嗎?那麼,吃多少才算健康?
    老王和妻子已經六十幾歲,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看報紙,老王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說「吃少點,能活久一點」,看到之後立刻就和妻子分享了,妻子看完後有點不太相信,但老王覺得是真的,讓妻子以後做飯菜分量都減少一些。
  • 央視批吃播浪費嚴重,吃播為什麼能吃那麼多?網友:不僅浪費糧食而且...
    8月12日,央視新聞批「大胃王吃播」,稱部分「大胃王吃播」譁眾取寵,「誤導消費、浪費嚴重」。吃播,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直播,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網絡直播行為。可不知道何時起,吃播走向了極端——「吃得香」難以被量化,而「吃得多」更能吸引網友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