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食物的獲取難度降低了很多,但是老一輩「能吃是福」的思想還在影響著我們,有些人覺得自己一頓飯能吃5個包子,一碗豆腐腦,是一種福氣,比別人健康。
這種說法在養生界得不到認可,甚至在還有反對的聲音,比如「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誰說的對呢?權威專家做過實驗,給出了答案。
最開始科學家準備了2組果蠅,第一組每天吃得很飽,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實驗表明進行飲食限制的果蠅,活得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後來科學家又用小白鼠做實驗,結果依然是限制飲食的小老鼠壽命長,而且比不限制飲食的更健康,患病風險更低;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質疑,說果蠅、小老鼠的結構跟人體相差甚遠,為了得出更科學的答案,專家開始用恆河猴做實驗,這種猴子是世界各國用於科學實驗的重要品種,還參加過太空旅行。因為恆河猴的生命周期是20年,這個實驗也跟進了20年,結果發現控制飲食的,要比不控制飲食死亡率更低。
可見每餐都吃得太飽確實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首先是營養過剩,導致脂肪變多形成肥胖;其次是損傷胃腸道,胃動力的速度有限,吃得越多消化越慢,食物一直堆積在胃中會加重胃的負擔,同時長期的飽腹會讓胃部無法休息,會引起一系列胃部的疾病;
然後是降低效率,吃飽喝足後人會產生疲勞感,想要睡覺,這種狀態會影響工作效率;最後是吃得太飽影響壽命,專家研究表示,人如果保持2分飢餓能增加20%的壽命,輕斷食也是基於此形成的。
很多吃貨可能會懵,會疑惑,吃得多影響壽命,那我少吃點就長壽了?其實不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健康的角度來說的,少吃的人同樣會因為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我們每頓飯要吃7成飽,就是當你在吃飯的時候,感覺到有飽腹感,並且吃飯速度下降的時候,你就應該把筷子放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吃的是烤肉、火鍋等高脂肪的食物,5.6分飽的時候就差不多了,因為脂肪類的食物需要更多的胃排空時間,很多人吃火鍋會撐到的原因也是如此,在7.8分飽的時候住手了,但過了一段時間仍會有撐到了的感覺。
雖然7分飽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至於像「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說得那樣。
有些事情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每個人的體型、新陳代謝能力不同,吃得自然不同,在四季如春的地方和天寒地凍的地方,飲食結構也不同,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混為一談就是另一件事了,類似於「拋開劑量談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飲食和健康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要探索的地方,但就目前來看,在物資不是特別豐富的年代裡,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確實比現在低,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就算是吃貨,也要管住嘴邁開腿,做一個健康的吃貨。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