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權威專家做過的試驗,讓吃貨看懵了

2020-12-06 養生奇奇侃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食物的獲取難度降低了很多,但是老一輩「能吃是福」的思想還在影響著我們,有些人覺得自己一頓飯能吃5個包子,一碗豆腐腦,是一種福氣,比別人健康。

這種說法在養生界得不到認可,甚至在還有反對的聲音,比如「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誰說的對呢?權威專家做過實驗,給出了答案。

最開始科學家準備了2組果蠅,第一組每天吃得很飽,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實驗表明進行飲食限制的果蠅,活得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後來科學家又用小白鼠做實驗,結果依然是限制飲食的小老鼠壽命長,而且比不限制飲食的更健康,患病風險更低;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質疑,說果蠅、小老鼠的結構跟人體相差甚遠,為了得出更科學的答案,專家開始用恆河猴做實驗,這種猴子是世界各國用於科學實驗的重要品種,還參加過太空旅行。因為恆河猴的生命周期是20年,這個實驗也跟進了20年,結果發現控制飲食的,要比不控制飲食死亡率更低。

可見每餐都吃得太飽確實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首先是營養過剩,導致脂肪變多形成肥胖;其次是損傷胃腸道,胃動力的速度有限,吃得越多消化越慢,食物一直堆積在胃中會加重胃的負擔,同時長期的飽腹會讓胃部無法休息,會引起一系列胃部的疾病;

然後是降低效率,吃飽喝足後人會產生疲勞感,想要睡覺,這種狀態會影響工作效率;最後是吃得太飽影響壽命,專家研究表示,人如果保持2分飢餓能增加20%的壽命,輕斷食也是基於此形成的。

很多吃貨可能會懵,會疑惑,吃得多影響壽命,那我少吃點就長壽了?其實不然,這一切都是基於健康的角度來說的,少吃的人同樣會因為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我們每頓飯要吃7成飽,就是當你在吃飯的時候,感覺到有飽腹感,並且吃飯速度下降的時候,你就應該把筷子放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吃的是烤肉、火鍋等高脂肪的食物,5.6分飽的時候就差不多了,因為脂肪類的食物需要更多的胃排空時間,很多人吃火鍋會撐到的原因也是如此,在7.8分飽的時候住手了,但過了一段時間仍會有撐到了的感覺。

雖然7分飽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至於像「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說得那樣。

有些事情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每個人的體型、新陳代謝能力不同,吃得自然不同,在四季如春的地方和天寒地凍的地方,飲食結構也不同,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混為一談就是另一件事了,類似於「拋開劑量談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飲食和健康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要探索的地方,但就目前來看,在物資不是特別豐富的年代裡,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確實比現在低,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就算是吃貨,也要管住嘴邁開腿,做一個健康的吃貨。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有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
    母親總說能吃是福,讓我們多吃點,平時上班太辛苦了,吃點好的補補。但是能吃真的是福嗎?最近總聽別人講吃得越飽,死的越早,真的嗎,是否有科學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此外在美國,有研究人員用猴子作為實驗對象,發現吃飽的猴子,比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易出現肥胖,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而且死亡率也較控制飲食的高。研究中控制飲食的猴子,在十年後,比較苗條健康,活蹦亂跳,精力充沛。該研究發表於2009年《長壽》中。吃得越飽,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時間:2020年11月30日 09:00:59&nbsp中財網   據《柳葉刀》的研究推測,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於2040年超過美國,達到81.9歲,西班牙將取代日本,位於榜首。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真靠譜?都說飯吃七分飽,多飽才算?答案是......
    「吃什麼、怎麼吃」,一直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句老話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但也有人經常大魚大肉,卻依然非常健康,活到了九十歲。那麼,「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到底靠不靠譜,怎麼吃才健康呢?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Nature》子刊《Nature Metabolism》近期刊載了一篇研究。
  • 「吃的越飽,死得越早」,有科學依據嗎?如何飲食才能健康長壽
    坊間和網上都流傳著一種說法,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吃得越飽,死的越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限制飲食真的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準備了兩組果蠅,第一組給它們吃的飽飽的,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結果發現第二組果蠅的壽命,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 Nature子刊:吃得越飽,死得越早
    現在,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簡單的答案:少吃點兒!常言道,千金難買老來瘦。該研究表明,如果小鼠在進入老年期之前就開始減少食物攝入,並且維持少吃點兒,它們就會變得更健康。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健康的行為必須在生命的早期建立起來,以便在老年時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
  • 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要想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這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提高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用得越早越好。1、嘗試讓寶寶多趴著曾經有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在智力發育方面比躺著睡的寶寶要快,但是很多大人認為,嬰幼兒俯臥趴睡會有窒息的危險。
  • 《Nature》子刊文章明確飲食限制機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有句老話說:「吃得越多,去得越早」,因此很多人都奉行清淡的飲食,但是很多人也說有很多老年人都喜歡吃大肥肉,但是也經常紅光滿面,那麼這句話是不是謠言呢?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近期,《Nature》子刊刊載了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明確了熱量限制的科學依據。
  • 職場潛規則: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小心三大陷阱,做事可適當留白
    有人說:職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事實是這樣的嗎?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已然成為職場潛規則,雖然話不能說死,但大部分情況就是這樣,無數職場人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三個道理:事情做得越多,留給自己思考復盤的時間越少;事情做得越多,離自己規劃的目標越遠;事情做得越多,出錯的可能性越大,被別人算計的機會越多。
  • 吃貨圈裡火得不要不要的章魚城再放大招!這道新品稱霸溫嶺美食圈!
    八爪魚真心太嬌貴,時不時就因為航班晚點會死一批(心在滴血)③小編正在趕去的路上賺旌善蝦兵蟹將最近在吃貨圈裡火得不要不要的。在旌善,這道菜口味非常符合大多數人。親自品嘗,感受到它的鮮美滋味,味蕾一下子就跳起了舞。滿滿的一大盤上桌,份量超足,請客有面子,吃起來絕對讓你爽到飽。
  • EHJ:吃得越鹹,活得越長?全球181個國家數據顯示,鈉攝入量更高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 | 臨床大發現
    所以看個魔幻的論文,好像也挺正常?比如最近《歐洲心臟雜誌》上,一篇最新的研究摘要,就差點把奇點糕雷到:鈉攝入量越多,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也就是吃得越鹹活得越長,死亡風險越低[1]??
  • 一家三口的快樂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
    導讀:一家三口的快來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我是我們家飯菜主要的出品人,每天兩菜一湯,一天三頓飯都是我做,下班之後就在廚房打轉,幾乎沒有什麼個人的時間了,所以每到周末我就想偷個小懶,和孩子們一起起床,然後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好在家人們也都不太挑剔,我做什麼他們就吃什麼。
  • 網上有說,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有依據嗎?
    最近從一個朋友從那裡聽到的一個網上傳言,說吃的越飽死的越早,而且還挺有科學精神的,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說明,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的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而且從數據上看,這種限制越早越好。因為經過對比試驗中一些小老鼠,有這種限制攝食越早越好,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限制攝入量,那麼這樣的小老鼠在細胞衰老上,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除了實驗數據的支持,從以往的醫學理論上講,限制對熱量的攝入呢,是對細胞衰老有關的一些異常的炎症反應有抑制的。
  • 專家:別逗了,那樣死得更快!
    專家:別逗了,那樣死得更快!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熊應該都是一種非常具備攻擊性的動物,除了在野生的叢林當中能夠看到熊之外,一般都會在動物園中欣賞到熊的英姿,不過若是真是在野外看到了熊,很可能就會沒命了,可不是動畫片中描繪的熊出沒,那麼憨厚的大熊和二熊不見得能夠被人類給遇上,那若真是遇上了熊,該怎麼逃生呢
  • 網友嚇懵:我也這麼做過…
    網友嚇懵:我也這麼做過… 2020-08-24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荒誕】一個鍾愛多寶魚的吃貨深扒「致癌謠傳」
    害得本吃貨半年沒敢吃多寶魚,這對本吃貨可是天大的事。咱泱泱大國那麼多專家教授、主管部門,咋沒人糾正?今天有空,在網上好好扒了一整天,終於把這個事捋明白了。&nbsp本吃貨雖是個科技小白,但好歹也受過些教育,會用百度,扒這個事,有百度就夠了。&nbsp報導說硝基呋喃致癌是按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致癌物分類》。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在過去,餓不著即為「富」;吃得飽就是「貴」。吃飽飯後,才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然後才是建立親密關係,彼此依靠、相互取暖。這才構成了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徐富貴一家兜兜轉轉了那麼久,雖然聚合離散反反覆覆,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吃得飽。
  • 兔子從24隻變成100億隻,澳洲人懵了,吃貨表示:讓我來
    兔子從24隻變成100億隻,澳洲人懵了,吃貨表示:讓我來兔子是日常生活中尤為常見的一種動物,順滑的皮毛、可愛的紅眼睛、細長的腿、緊緻的肉……很受人們喜愛,不管是拿來當寵物,還是用來吃,都很令人滿意。1隻兔子,人們可能會覺得很稀罕,恨不得當寶貝寵著,那要是100億隻兔子呢?吃貨表示:讓我來。100億隻兔子吃得完嗎?如果是在中國,估計都不夠吃,想想小龍蝦就知道了。
  • 史上壽命最長的龍蝦,還有「免死金牌」護體,吃貨們只能看不能吃
    龍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美食,每年一到夏天,中國幾乎都會掀起一股「龍蝦熱」,三五個朋友一起聚眾吃小龍蝦,那種感覺簡直是太爽了, 現在由於中國食客對小龍蝦的需求太大,野生的小龍蝦越來越少,食客們吃小龍蝦大多都是人工養殖的。
  •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我國不僅是個美食帝國,更是個吃貨帝國。無論是什麼物種入侵我國,只要是能吃的、好吃的,一律按照清蒸、爆炒、紅燒、麻辣處理。一說到這個,外國人對我國也是非常佩服,在他們看來入侵物種都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及時找專業部門來處理的話就會在當地泛濫成災,而在我國吃貨眼中,像小龍蝦、清道夫這種入侵物種有多少來多少,來得少了還可能被我國吃到滅種呢。曾經清道夫剛剛泛濫的時候,大家對它也是毫無辦法,這種魚吃起來口感差、肉又少,只能找人來河道裡打撈它,然後做統一處理。
  • 怎麼吃也吃不飽?營養專家告訴你15個扛餓妙招
    莉莉·斯高特,營養專家、減肥專家,說道:睡夠了,你才能抗擊飢餓感,才不會發胖。   「為了保持體內的能量,我們會選擇高糖或是高澱粉的食物。哪怕是每天晚上多睡一個小時,我們都可以提高體內瘦素的含量,而瘦素可以抑制我們的胃口。」 2. 吃個雞蛋吧   萬能的雞蛋可謂是早餐桌上的國王,富含蛋白質和優質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