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吃得越鹹,活得越長?全球181個國家數據顯示,鈉攝入量更高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 | 臨床大發現

2021-01-13 奇點網



今年好多人估計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活的年頭多了,啥事兒都能見到」,畢竟是魔幻的2020嘛。雖然奇點糕自己小心翼翼,一年到頭核酸檢測次數=0,但這個世界的瘋狂程度,跟耗子給貓當伴娘好像也不差多少了。


所以看個魔幻的論文,好像也挺正常?比如最近《歐洲心臟雜誌》上,一篇最新的研究摘要,就差點把奇點糕雷到:鈉攝入量越多,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也就是吃得越鹹活得越長,死亡風險越低[1]??



這項研究納入全球181個國家的鈉攝入量、人均壽命和死亡情況數據,發現每日平均鈉攝入量每增加1克(約相當於2.5 g食鹽),與自出生起預期健康壽命延長2.6歲,60歲時預期健康壽命延長0.3歲,全因死亡減少131例/每10萬人有關


都說吃太鹹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限鹽有助於防備隱性殺手的來襲,所以這項研究的結論,確實相當顛覆認知。論文第一作者Franz Messerli就表示,自己被連著拒稿八次,才投到了業內頂級的《歐洲心臟雜誌》[2]。


但其實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大多數國家,限鹽該不該限,目標值應該是多少,確實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前段時間《歐洲心臟雜誌》也專門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認為多權威指南和機構對限鹽的推薦並不恰當


比如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南推薦的每日鈉攝入量是2.3克,換算成食鹽的話就是每日5.8克,「一茶匙鹽」的水平。但在現實中這麼控鹽,執行起來難度極大,而且也缺乏隨機對照試驗的權威證據。


控鹽難度大,也與很多加工食品和調味品內含鹽有關

(圖片來源:Pixabay)


而在匯總了多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後,綜述文章認為每日鈉攝入量超過5克,才與心血管風險上升有關,這些人是比較合適的限鹽人群。而鈉攝入量沒這麼多的話,個體化管理吃得鹹不鹹就夠了,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可能更重要[3]。


說回本次「吃得越鹹,活得越長」的研究吧,這是一項從全球層面,分析鈉攝入量與預期壽命的疾病生態學研究(Ecological study),從下面這張圖能看出,中國等亞洲國家整體吃得都鹹,研究納入國家中鈉攝入量最高的是哈薩克斯坦。


上面的紅色是鈉攝入量,下面的藍色是預期健康壽命


研究團隊納入了各國GDP和體重指數(BMI),以排除混雜因素影響,還專門抽出了收入排在前列的46個國家,對這些富國做分析來進一步排除社會經濟因素的作用,畢竟還有很多國家的人窮得吃不了太鹹。


不管是全面分析還是對富國分析,趨勢都是一致的:鈉攝入量增加與出生起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減少有關,只有在富國當中與60歲時預期健康壽命,在中高收入(介於高收入與中低收入間)國家與出生起預期健康壽命無相關性。


這是對全部181個國家數據做的分析,三條線則分別代表研究中不同鈉攝入量國家(25百分位數、50百分位數、75百分位數)的狀況


研究團隊也在論文中承認,影響疾病生態學研究的因素太多,所以這只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結論,不能作為指南推薦的證據,但至少對大行其道的限鹽論是一種反駁,「血壓正常的人,就沒必要跟著把鈉攝入量限制到每天2.3克的指南走」。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鈉攝入量恰好卡在每日5克的門檻上[4],但一些採用24小時尿鈉排洩量測定,從而估測更權威的研究卻顯示,中國人均鈉攝入量可能超過10克[5]。


考慮到中國本來就是高血壓大國,奇點糕覺得限鹽還是挺有必要的,再說鹹到砸死賣鹽的,做出來的菜也不好吃。先控制在目前推薦的健康範圍內,再等隨機對照試驗結論也不遲嘛。


參考資料:

1.Messerli F H, Hofstetter L, Syrogiannouli L, et al. Sodium intake, life expectanc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2.https://www.tctmd.com/news/fresh-foray-salt-wars-life-expectancy-higher-greater-sodium-intake

3.O』Donnell M, Mente A, Alderman M H, et al. Sal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low sodium intake[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35): 3363-3373.

4.Fang K, He Y, Fang Y, et al. Dietary Sodium Intake and Food Sources among Chinese Adults: Data from the CNNHS 2010–2012[J]. Nutrients, 2020, 12(2): 453.

5.Tan M, He F J, Wang C, et al. Twenty‐four‐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 8(14): e012923.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譚碩

相關焦點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  總體而言,無論在哪個國家,人類都將越來越長壽。  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壽命?通過分析1990年~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研究人員發現,除了菸草、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飲食也是重要因素。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在科學界幾乎沒有爭議,那怎麼吃、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有效?《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 浙江人鈉攝入過多鉀攝入太少有什麼後果?容易得高血壓!
    浙江人食鹽攝入量嚴重超標  浙江人鉀攝入量不達標  主要原因是蔬菜吃得少了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鈉的需要量為2200毫克,但是根據本次膳食調查,浙江省成人(18歲及以上人群)膳食鈉攝入為適宜攝入量的兩倍左右。並且呈現出年齡越大,鈉攝入量越多的現象(如圖所示)。  另外,和內陸居民相比,沿海居民膳食鈉攝入量更高。
  •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超40萬人10年隨訪顯示,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的研究結構,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長達十年的隨訪數據之後發現: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與額外的健康益處相關。
  • 動物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平均來說,鍛鍊者可以多活7.2年。雖然這種簡單的數學計算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但長期堅持體育鍛鍊的人,心臟潛能大,心功能健全,從而延長了壽命。這是基於生理學。溫度與壽命:低溫能長壽與高溫環境相比,低溫環境能減緩人體的基本代謝率,呼吸、脈搏、血壓等重要功能的操作相對溫和,從而減少「生命能」的消耗。
  • 動物或人類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4國57萬人數據綜合分析顯示,常吃辣椒與全因死亡...
    至於吃辣椒的好處,就更是只能「身不能及,而心嚮往之」啦。什麼,沒聽說過吃辣椒的好處?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沒聽過吧?沒聽過的話,正好最近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會議上,一項壁報研究報了這麼個數據:常吃辣椒,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風險相對下降約25%有關!
  •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全球近20%的人是死於「吃錯飯」
    最近,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了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分析。這項統計追蹤了全球195個國家、從1990年到2017年的15種飲食因素的攝入量趨勢,分析了世界各國因為飲食結構而導致的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因為吃的食物不健康導致的。  在這個研究中,中國被點名兩次。
  • 《Nature》子刊文章明確飲食限制機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有句老話說:「吃得越多,去得越早」,因此很多人都奉行清淡的飲食,但是很多人也說有很多老年人都喜歡吃大肥肉,但是也經常紅光滿面,那麼這句話是不是謠言呢?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近期,《Nature》子刊刊載了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明確了熱量限制的科學依據。
  • 攝入紅辣椒或與長壽、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的風險降低直接相關
    此前研究結果表明,攝入紅辣椒會產生抗炎、抗氧化、抗癌和血糖調節的效應,這或許得益於辣椒素(capsaicin)的幫助,當人們吃辣椒時,辣椒素會賦予機體從溫和到強烈的辣味特性;為了分析攝入紅辣椒對人群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響效應
  • 地球化學環境中鈉與碘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但當鈉攝入量少於排洩量而不能滿足人體鈉的所需的那個「度」時,又會罹患「鈉缺乏症」,其症狀表現為身體倦怠乏力,神情淡漠木僵,還會出現噁心、視力模糊、心率加速、血壓降低、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起立昏倒,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腎功能和心功能衰竭,同樣會危害人的生命。眼下時尚「清淡」,然而清淡還得有個「度」,當前有人把「戒葷禁鹽」作為長壽之道,這就顯得不那麼科學了。
  •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頭號殺手竟是它?癌症僅排第三
    該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YLL,因某種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入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癌、阿爾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
  • 來自四大醫學期刊,這些健康研究上榜2019年全球最有影響力論文
    高鈉(鹽)飲食、全穀物攝入量太低和水果吃太少是全球大多國家地區導致壽命損失的飲食因素。 Altmetric排名:32 DOI:10.1016/S0140-6736(18)31809-9 世界衛生組織與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開展研究,對40年來相關研究中1.35億人年的數據分析表明,多吃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全因死亡、冠心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風險
  • 吃鹽越少越健康?盲目「低鹽」有風險,談鹽色變大可不必!
    因此,很多人都開始注重食鹽的攝入,甚至一點鹽都不吃,那麼食鹽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攝入量越少,就真的越健康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這並不意味著鹽攝入量越低越健康,攝入量太低對健康也是有害的。
  • 吃鹽太多太少對身體都不好 世衛:每天鈉攝入量應控制在2克內
    &nbsp&nbsp&nbsp&nbsp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發表的成果顯示,將鈉攝入量控制在每天3至5克的範圍內有益於心血管健康,過多或過少都有可能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每天吃鹽超過12.5克的人群,控制一下會更健康。
  • 全球飲食報告出爐!中餐再遭痛批:造成的死亡居世界第一!
    萬因為水果沒吃夠而亡,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飲食問題導致的,在中國,這個比例更高。  近日,《柳葉刀》發布了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模重磅研究——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  ,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是飲食問題導致的,在中國,這個比例更高。
  • 愛滋病感染者到底能不能達到正常人的預期壽命?
    以我國現在人均預期壽命78歲左右來說,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不幸感染愛滋,那他要保持四十年不發病,才可以活到平均年齡。事實上,這幾乎不可能做到。現實並不永遠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大部分的患者都沒能撐過十年這個坎,而感染後活過二十年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更別提跟普通人有一樣長的壽命了。
  • 吃得越營養腫瘤長越快?警惕3大腫瘤飲食誤區
    原標題:吃得越營養腫瘤長越快?警惕3大腫瘤飲食誤區   惡性腫瘤即癌症,眾所周知它非常可怕,是人類健康最大的殺手。有的人得了癌症後擔心吃的營養會助長腫瘤長更快;還有的腫瘤患者認為多喝湯比較好。其實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非常不科學。腫瘤患者應該如何飲食,多吃哪些食物比較好?
  •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爐,癌症只能排第三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預防癌症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吃這個可以防癌、那個多吃了會得癌症……然而,被千防萬防的癌症,其實並非中國居民的頭號殺手。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今年六月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什麼是中風?中風在中國的情況有多嚴重?
  • EHJ:要想心臟健康,吃魚比吃肉強
    近期《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分析,也支持了奇點糕的這種偏好: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42萬參與者的數據顯示,比起吃紅肉或者禽肉,只吃魚肉與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下降有關[1]。從分析數據來看,只吃魚肉的人群在心血管方面的獲益,比不吃肉的蛋奶素食者還要更勝一籌,這與素食者的整體飲食並不完全健康有關。
  • 飯菜太鹹多喝水無濟於事 多運動出汗助排鈉
    核心提示:4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全球一年410萬人死亡歸因於食鹽攝入過多。眾所周知,攝鹽過多容易導致高血壓,資料顯示,高血壓佔全球全死因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