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或人類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2020-08-14 宇宙小百科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生長期20-25年,自然壽命100-175年。此外,研究還發現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與壽命有關。每隻動物的壽命可以用細胞分裂的次數乘以分裂周期來計算。例如,小鼠的細胞分裂約為12倍,分裂周期為0.25年,壽命為3年。構成人體的細胞分裂約50次,每個分裂周期為2.4年,因此人的壽命約為120年。再說,壽命還與什麼有關呢?

心率與壽命:心率越慢壽命越長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小哺乳動物,如老鼠和兔子,心率很快,達到每分鐘幾百次,但它們的壽命只有1-3年。相反,大型哺乳動物,如鯨魚,非常重,心率很慢。它們每分鐘只有大約20次心跳,但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30-40年。科學家進一步證實,這一規律在所有哺乳動物身上都能找到:所有動物的心臟大小基本上為體重的0.5%~0.6%,所有哺乳動物的心率基本相同,約為7.3億倍,也就是說,所有哺乳動物單位體積的血流量基本相同。在正常範圍內,壽命的長短與心跳速度成反比。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率約為25-30億倍,是哺乳動物心跳的3-4倍。而人類也遵循這樣的規律:壽命的長短與心跳的速度成反比,即心率慢的人活得更長。雖然有許多死亡跡象,但心臟驟停是最重要的死亡指徵之一。一旦心臟停止跳動,生物就會死亡。

目前,一個人的平均壽命為70歲,安靜時的平均心率為每分鐘70次,因此一輩子的心率約為25.8億次。對於那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他們的心率可以降低到每分鐘60次以下。如果按每分鐘60次計算,70年內將突破22億次。如果每天加一小時運動,心率每分鐘150次,總數23.4億次,比普通人少2.4億次。平均來說,鍛鍊者可以多活7.2年。雖然這種簡單的數學計算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但長期堅持體育鍛鍊的人,心臟潛能大,心功能健全,從而延長了壽命。這是基於生理學。

溫度與壽命:低溫能長壽

與高溫環境相比,低溫環境能減緩人體的基本代謝率,呼吸、脈搏、血壓等重要功能的操作相對溫和,從而減少「生命能」的消耗。科學家認為,生命活動遵循「生命能」消耗的規律,即一個人的「生命能」是有限的。消耗之後,生命就要結束了。因此,消費越快,壽命越短。低溫環境是減緩「生命能」消耗速度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要有意識地控制「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先慢後慢,這樣才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比在熱帶地區的人壽命長,因為低溫會使身體產生一種冬眠激素。這種冬眠激素能減緩細胞的新陳代謝,大大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只有在低溫環境下,人體各器官才能長期保持其功能。腦組織氧代謝率每降低1℃,下降7%「感冒治療」對人體器官有益。

飲食與壽命:吃得少可以長壽

許多研究表明,少吃可以使人長壽。加州大學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只吃半飽的老鼠比吃得多的老鼠活得長兩倍。正在進行的試驗表明,嚴格的低熱量飲食也有助於延長靈長類動物的壽命。科學家推測,如果你能減少75%的葡萄糖攝入量,你的壽命可以延長25%。在動物身上,有一種基因對決定壽命非常重要。減少卡路裡的攝入可以增加這個基因的活性。同時,控制熱量攝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更加「沉默」,從而減少有害染色體的變化,有助於延長動物的壽命。

大腦與壽命:用腦越多越長壽

威斯康星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壽命長。日本科學家對20至70歲的200人進行了觀察,發現: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60歲時思維能力仍十分敏捷,這一點不亞於年輕人。然而,有些人當他們30歲時,他們就打算「冷藏」自己的大腦了,經常不用腦子的人他們的腦細胞功能急劇下降。

60歲以後,他們會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意識遲鈍、思維障礙等症狀,中華醫學會對老年人生存率的測試顯示,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和非職業勞動者的累計生存率分別為85%、39.6%和28%。現代醫療儀器還顯示,使用大腦的老年人比同齡人患腦萎縮的機率要小得多。日本一位科學家發現,大腦血管在很多地方都擴張,腦組織有足夠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這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物質基礎。

性別與壽命:女人比男人更長壽

女人比男人長壽並不是一個新話題。這不僅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許多哺乳動物。英國科學家曾提出了一個理論,揭示了為什么女性壽命更長。科學家們認為,男人比女人更像是「一次性物品」,他們的身體細胞自然比女人更不耐用。科學家認為,生命的長短取決於人體內發生的細微錯誤的數量,修復能力越強,人體發生的細微錯誤就越少,壽命越長。而那些總是不能及時修復細胞的人,身體會逐漸衰老直至死亡。女性祖先比男性擁有更健康、更耐用的身體,她們也更努力地修復身體細胞。對於人類和大多數動物來說,女性在生殖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胎兒需要在母體子宮內受孕,寶寶需要母親的母乳餵養,因此修復細胞需要更多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壽命與以下有關

15%取決於遺傳。科學家們已經宣布疾病可以通過遺傳方法來控制,但是根據長壽的研究,基因只佔其中的15%。

10%取決於社會因素。簡而言之,出生在尚比亞和出生在發達地區的區別在於食物營養是否豐富以及醫療保險是否普遍。

8%取決於醫療條件和身體狀況。

7%取決於氣候影響。

60%由你決定。它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情緒管理。

相關焦點

  • 動物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為什麼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
    而對於弓頭鯨——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來說, 死亡在200年後才會到來。 老化究竟是什麼? 老化背後有著許多複雜因素,但總的來說,是因為細胞的死亡和功能喪失。
  • 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是什麼?
    和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的壽命是最短的,以陸地最長壽的大象來說,平均壽命也才80歲左右。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和哺乳動物的生長環境有關。 但對恆溫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和人類)來說,由於其體溫不因環境溫度降低而降低(例如人類的體溫在冬天和夏天基本上都維持在37℃左右),降低其周圍環境溫度對抗衰老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所以一些海洋生物的壽命都很綿長。
  • 壽命長短由什麼決定的?為什麼人類壽命比很多哺乳動物長?
    這個跟遺傳因素關係很大,而遺傳因素主要體現在代謝模式、代謝速率各方面,這些遺傳因素會造成種間最大壽命的差異。但生物的壽命還跟營養狀況、疾病和醫療狀況相關,所以不能簡單地比較。但估計題主更多是想了解壽命的種間差異。
  • 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是什麼決定了動物的壽命?
    長壽可以說是每一個動物的追求,但是自然有其法則,每一種動物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龜類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但並不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龜類是加拉帕戈斯陸龜,壽命可達150年。而壽命短的動物有蜉蝣、老鼠、蜻蜓等,蜉蝣從卵到成蟲大概需要經歷1—3年,成年後幾個小時就死亡了。
  • 非人類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比雄性更長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證據表明,除了人類以外,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該小組在分析了前所未有的動物種群的人口統計數據後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科學家早就知道,女性比男性壽命更長。其他人則認為這是因為男人過著高風險的生活,而另一群人則認為這是由於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不論出於何種原因,以前的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壽命差距為7.8%。在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嘗試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證據,表明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也是如此。
  • 為什麼有的動物能活200年 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物種的壽命?
    為什麼有的動物能活200年 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物種的壽命?時間:2019-01-02 18:05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有的動物能活200年 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物種的壽命? 不同哺乳動物間的壽命可以相差上百倍,是什麼 因素在影響著物種的壽命呢?
  • 數據分析表明,非人類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
    圖片:Isabelle CHARRIER/Neuro-PSI/CNRS Photothèque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除了人類以外,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該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如何彙編和分析來自大量動物種群的數量統計數據以及發現的內容。
  • 為什麼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能否用物理去預測壽命?
    生命是一種運動,不論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從出生到死亡,以及出生地到生命的盡頭。提起生命,很多人可能想問:生命是什麼?從地球幾十億年的演化中,生命從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逐漸進化為現在擁有複雜大腦擁有自我意識,這其中答案已經很明確了。生命是在世界地圖上永不停歇的演化運動。
  • 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嗎?為什麼?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雌性和雄性壽命的差距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大多數哺乳動物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原因之一:危險性首先,只要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哺乳動物,大都是雄性比雌性體型要大,而且大都是群居動物。因此,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一旦雄性比雌性體型大,那麼就意味著,如果是遇到危險,衝在最前沿的一定是雄性。
  • 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科學家算出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
    問題是,我們人類什麼時候有可能遭遇到滅絕的風險呢?我們人類還存在,所以我們也沒法很精準的預測我們人類還有多少時間。但是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我們人類也是哺乳動物,這一項研究或許也有一定的參考。
  • 【每日英語4】為什麼動物的壽命長短不一?
    while for the bowhead whale, Earth's longest-lived mammal,但是對於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弓頭鯨來說,death can come after 200.死亡在200年後才會發生。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來源:新浪科技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 不只是人類 研究稱野生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比雄性更長
    眾所周知,人類中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壽命長。然而,一項歐洲研究表明,雄性和雌性壽命之間的差異在其他類型的哺乳動物中更為明顯。這項研究是由南丹麥大學和法國裡昂第一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他們首先收集了101種野生哺乳動物物種的數量統計數據,每種物種都估計了兩性的平均壽命,以及該物種的平均增長率,死亡風險是否隨年齡而變化等。研究人員發現,在相同物種中,雌性野生哺乳動物的平均壽命比雄性壽命長18.6%。在哺乳動物中甚至存在更大的差異,例如普通的刷尾負鼠、獅子、虎鯨、駝鹿、扭角林羚和綿羊等。相比之下,人類男女壽命之間的差異僅為7.8%。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於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
  • 女性一般比男性長壽,其他哺乳動物中,雌性壽命也比雄性長嗎?
    在各個國家裡,女性的壽命普遍比男性長,10個活到110歲的人中,其中有9個就是女性。目前被認可的,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是法國女性的珍妮·卡門特,1875年出生,1997年逝世,壽命122歲。不光是我們人類,大多數野生哺乳動物也遵循這個原則,雌性動物的壽命明顯長於雄性動物。
  • 和動物相比,人類的壽命極限是什麼?為何總有人追求長生不老?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狗不能活得像我們一樣久呢?其實和有些動物相比,人類的壽命真的算得上但是短的了,例如烏龜、王八等等,都是在大自然相當長壽的動物。其實,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種自然規律,每種生物能活多少歲就是由這種規律所決定的。因為物種起源、進化,都是經過極其漫長、艱難的過程的,人類在適者生存的競爭中是最優秀的一個,沒有其它物種可與之相比。
  • PNAS:細胞大小和壽命受到體型大小的影響
    最小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細胞,往往都是大小一樣的。現在,研究人員更仔細地觀察大象或小鼠等不同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它們的壽命有什麼樣的差異。     這項研究是由佛羅裡達遺傳學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和其它幾間機構合作進行的,他們共審查18 種來自不同體型之哺乳動物的細胞。
  • 美學者發現長壽秘密,動物壽命延長2.3倍,人類將打破壽命天花板?
    人類自然壽命到底有多長?法國博物學家布豐根據對哺乳動物壽命的觀察與研究,推論人的自然壽命應為其生長發育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是20~25歲,這樣人類的壽命應該是100~175歲。另一種推算方式是計算體細胞的分裂次數,人類細胞一生可分裂50次左右,據此推算,壽命至少達120歲。
  • 多數非人類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長
    3月24日,據外媒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據表明,除了人類以外,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長。多年來,科學家們進行的多項研究都表明,在人類中女性比男性壽命更長,但其中原因卻人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