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有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

2020-12-04 婦產科彭星

每次回家,都會收到父母滿滿的愛,母親每次都會準備很多菜,看著我們把這些食物吃完。母親總說能吃是福,讓我們多吃點,平時上班太辛苦了,吃點好的補補。但是能吃真的是福嗎?最近總聽別人講吃得越飽,死的越早,真的嗎,是否有科學依據。看看權威研究結論。

其實這個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根據近期德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顯示,限制小白鼠的進食量,所生存的時間會有所延長,實現是通過限制小白鼠所進食的量,和不控制小白鼠進食的量來比較的,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越早限制飲食越好,對於一些老年小白鼠,如果之前有隨意進食的習慣,老年後即使是限制飲食,還可能存在記憶效應,從而小白鼠體內脂肪組織的活性和免疫限制飲食的小白鼠差不多。通過該研究,研究人員認為,控制飲食對身體有益,而早期控制似乎效果較好。該研究發表於《自然》的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此外在美國,有研究人員用猴子作為實驗對象,發現吃飽的猴子,比只吃七八分飽的猴子,易出現肥胖,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而且死亡率也較控制飲食的高。研究中控制飲食的猴子,在十年後,比較苗條健康,活蹦亂跳,精力充沛。該研究發表於2009年《長壽》中。

吃得越飽,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1、肥胖:當我們經常性地吃很多,攝入能量較多,一部分用於身體所消耗,還有一部分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長期以往容易形成肥胖。而肥胖對人體來說,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例如脂肪肝,膽囊炎,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2、胃病:我們吃的食物都是會到達胃內,進行消化和吸收的,而吃得過多,經常性的暴飲暴食,容易增加胃的負擔,影響胃功能,而且攝入的食物較多,胃內容易產生較多的胃酸,對胃黏膜形成傷害,而且長期以往不易於黏膜的修復,易造成胃潰瘍,胃穿孔等疾病的發生。還有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胃總是吃得過多,像氣球一樣被充滿了氣,長期以往容易造成胃與食管的交界處鬆弛,胃內的食物易反流至食管,造成反酸,燒心,嘔吐等現象,易患有胃食管反流的現象。出來胃方面,可能還會引起腸梗阻,腸癌等腸道疾病。

3、急性胰腺炎:這個疾病與我們所說的闌尾炎不同,不是細菌感染造成的,是一種化學性引起的炎症,胰腺中含有一種胰腺消化酶,通過某種方式激活後,具有消化作用,但是如果吃得過飽,消化酶被異常地激活,可能會消化胰腺本身,從而造成炎症

4、削弱大腦功能:早些年有科學家研究顯示人體所攝入的熱量,跟記憶力有一定的關係,長期高熱量的飲食可能會增加記憶力減退的機率,而且可能會誘發認知障礙,削弱大腦的功能。經常暴飲暴食的人,年紀大了後患有老年痴呆的風險比較大

相關焦點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靠譜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時間:2020年11月30日 09:00:59&nbsp中財網   據《柳葉刀》的研究推測,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於2040年超過美國,達到81.9歲,西班牙將取代日本,位於榜首。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真靠譜?都說飯吃七分飽,多飽才算?答案是......
    「吃什麼、怎麼吃」,一直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句老話說:「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但也有人經常大魚大肉,卻依然非常健康,活到了九十歲。那麼,「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到底靠不靠譜,怎麼吃才健康呢?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nature》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答案——《Nature》子刊《Nature Metabolism》近期刊載了一篇研究。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權威專家做過的試驗,讓吃貨看懵了
    這種說法在養生界得不到認可,甚至在還有反對的聲音,比如「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誰說的對呢?權威專家做過實驗,給出了答案。可見每餐都吃得太飽確實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首先是營養過剩,導致脂肪變多形成肥胖;其次是損傷胃腸道,胃動力的速度有限,吃得越多消化越慢,食物一直堆積在胃中會加重胃的負擔,同時長期的飽腹會讓胃部無法休息,會引起一系列胃部的疾病;然後是降低效率,吃飽喝足後人會產生疲勞感,想要睡覺,這種狀態會影響工作效率;最後是吃得太飽影響壽命
  • 「吃的越飽,死得越早」,有科學依據嗎?如何飲食才能健康長壽
    坊間和網上都流傳著一種說法,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吃得越飽,死的越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限制飲食真的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準備了兩組果蠅,第一組給它們吃的飽飽的,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結果發現第二組果蠅的壽命,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 Nature子刊:吃得越飽,死得越早
    現在,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簡單的答案:少吃點兒!常言道,千金難買老來瘦。該研究表明,如果小鼠在進入老年期之前就開始減少食物攝入,並且維持少吃點兒,它們就會變得更健康。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健康的行為必須在生命的早期建立起來,以便在老年時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
  • 網上有說,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有依據嗎?
    最近從一個朋友從那裡聽到的一個網上傳言,說吃的越飽死的越早,而且還挺有科學精神的,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說明,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的食物,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先說結論吧,如果從吃與壽命這層關係來說,這個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曾經一個德國科學團隊,在《自然》雜誌裡曾經發表一篇論文。論文講的就是動物攝食的數量是否對其壽命與健康的影響,當然拿來研究的動物是小老鼠。
  • 為什麼有人說:「吃得越少活得越久」?是偽科學還是確實如此?
    很多病的產生都跟吃脫不了關係,而有些疾病又會導致癌症,威脅人們的生命。因此最近在網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人的壽命跟吃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大?關於吃,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一起,來看看吧。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確認一下答案,這是真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 《Nature》子刊文章明確飲食限制機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有句老話說:「吃得越多,去得越早」,因此很多人都奉行清淡的飲食,但是很多人也說有很多老年人都喜歡吃大肥肉,但是也經常紅光滿面,那麼這句話是不是謠言呢?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近期,《Nature》子刊刊載了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明確了熱量限制的科學依據。
  • EHJ:吃得越鹹,活得越長?全球181個國家數據顯示,鈉攝入量更高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 | 臨床大發現
    比如最近《歐洲心臟雜誌》上,一篇最新的研究摘要,就差點把奇點糕雷到:鈉攝入量越多,與預期健康壽命延長,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也就是吃得越鹹活得越長,死亡風險越低[1]??都說吃太鹹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限鹽有助於防備隱性殺手的來襲,所以這項研究的結論,確實相當顛覆認知。論文第一作者Franz Messerli就表示,自己被連著拒稿八次,才投到了業內頂級的《歐洲心臟雜誌》[2]。
  • 有哪些暢銷的偽科學書?
    這幾天,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Science》(《科學》)上刊登了一篇報導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有點坐不住了。報導大概內容是在銀河系中央,有一顆恆星即將與黑洞相遇。這場相遇科學家們等了20年,盼得脖子都長了,想看看這顆恆星能不能第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理論存在偽科學。
  • 腫瘤患者吃得越有營養,腫瘤長得越快嗎?看完後明白了!
    腫瘤患者吃得越有營養,腫瘤就長得越快,這種說法一直在民間流傳,也不知最早的源頭在哪裡,反正是越傳越邪乎,越傳越像真的。要是問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有的人答不上來,有的人則是振振有詞,然後跟你分析:你看啊,腫瘤生長不是要營營養嗎?你吃多了營養,腫瘤當然就長得快。要是你說,人體正常細胞也需要營養啊。
  • 打擊偽科學
    一個科學家,一個據說那麼有前途的研究領域帶頭人,在被人打假後竟然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反駁」!還有人為他鳴不平,更是可笑!如果你有理論依據、有實驗證據,為什麼不敢或沒機會來爭辯、申訴!
  • 沮喪蘿蔔壞得快?強扯「雞湯」的教育只是偽科學
    實驗結束,學校給出的答案是:被罵的蘿蔔比被讚美的蘿蔔壞得更快一些。這樣的蘿蔔實驗,其答案恐怕不是源於師生對實驗數據的科學分析和理性判斷,而是來自主觀層面的「自我發揮」。如果沮喪蘿蔔比讚美蘿蔔壞得快,那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反之,則表示被讚美的蘿蔔過於驕傲,不思進取。
  • 網絡傳香蕉米飯催眠實驗 專家稱結論無依據(圖)
    對此,有人斥之為偽科學,而小湯卻固執地認為,也許有一定道理。因為她聽說,的確有種植戶為了番茄長得更好,給它聽世界名曲來著。  實驗對象  水果店買來的香蕉,通體淺黃,沒有任何一處黑斑和黑點。把它分成3串,每串3隻,分別標註為「善」、「中」、「醜」。
  • 為什麼年紀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原來這是有物理學依據的
    來自杜克大學的機械工程學教授阿德裡安·貝詹(Adrian Bejan)即將在學術期刊《歐洲評論》上發表一篇論文,從物理學角度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會不斷變化,並且揭示了為什麼我們年紀越大,會感覺時間過得越快。貝詹痴迷於「流動」的概念,他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物理學原理進行解釋。
  • 你身邊有哪些偽科學?簡直細思極恐..
    復旦大學的一門課火了名叫《似是而非》
  • 一家三口的快樂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
    導讀:一家三口的快來晚餐,十分鐘就做好,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雖說想偷懶做個簡單一點的飯菜,但是家裡孩子正在長身體,營養是一定要跟得上的,所以今天我要為大家帶來一個非常好吃營養又簡單快手的「什錦蛋包飯」,只要十分鐘就能做好哦。這道什錦蛋包飯我搭配了很多食材,味道也超級棒,裡面有肉絲、蝦仁、豌豆、菜椒、豆乾和雞蛋。只需提前把飯煮好了,然後將準備好的食材炒熟,最後把飯倒進去翻炒均勻就可以了,家人吃得又飽又滿足。
  • 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所以提高孩子智力水平,要在8歲以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就要適時「開發」,孩子年齡越小時,大腦神經元正呈開放狀態,如果接收到的刺激越豐富,就會促使神經元之間產生更多的聯繫,大腦就就發達。否則,如果錯過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孩子的潛能就有可能被埋沒了。
  • 外國權威機構研究:孕吐越厲害,寶寶越聰明?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
    妻子被氣到了,著急地說:「媽,我吃的食物都吐掉了,寶寶吸收什麼呢?」結果我那心大的媽完全沒有理解妻子的話:「吐了就多吃點,你現在吐得越厲害,孩子出生後肯定越聰明。」後面妻子和我說了,我猜想我媽一定又是看那些胡說八道的新聞了。果然,沒多久她就從手機的收藏裡,翻出一篇文章給我看:「我就知道你不信,這是加拿大權威機構研究出來的,騙不了人!」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褪去了年少時的懵懂青澀,經歷了生活的坎坷打擊,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中年人都面上帶著笑,內心卻變得越來越滄桑。時光不緊不慢,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遠。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