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學生的「三碗米飯」實驗掀起不小爭論(請漫畫作者與本報聯繫以奉稿酬)
新聞背景
三碗「米飯實驗」掀起爭論一片
「你美得像個天使,我真捨不得扔了你!」「你這麼噁心,還敢呆在我家裡,我要好好教訓你!」每天上學前,華成小學四年級學生馬昊總會從冰箱裡捧出兩樽米飯,一樽盡說讚美話,另一樽則用力罵。還有一樽米飯則靜靜躺在冰箱裡,從未被理睬。
12月1日,廣州媒體報導了天河區華成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中風靡一時的「米飯實驗」。該實驗緣於上月初該校播放的科學紀錄片《水知道答案》。
根據著名的三碗米飯實驗,對米飯的態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說好話的會發酵,散發出香氣;用力罵的會變黑髮臭;而不理不睬的更糟糕,甚至會流出髒水。
小馬昊從10月初開始嘗試米飯實驗。每天早上上學前、晚飯後、睡覺前,他都會對讚美的米飯說上三四遍甜甜的話。一個月後,一直被讚美的米飯還是白白的,只有一點黃,被用力罵的米飯變得又黑又臭,而原本應該變得更臭的不理不睬的米飯,在小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變黃了。
核心提示
日本人江本勝的代表作《水知道答案》一度還被評論為「可媲美《時間簡史》」。該書核心理論就是:水能夠根據外界的信息,辨別美醜善惡。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美麗工整;而聽到「混蛋」等不好的詞彙的水,只能結成難看的、不規則的結晶……
面對如此「詩意般」學術理論,近日不斷有學者對江本勝本人的可信度提出質疑,目的並非為了教育普及知識,而是為了商業利益,純粹屬於「偽科學」的範疇。
日前,英國科學社會運用研究所Mae-WanHo博士認為江本勝不能為科學界提供信服的實驗步驟。與江本勝類似的論調早在1988年的時候,就被一個法國叫JacquesBenveniste的科研人員提出來過,他專門寫過一篇論文討論「水具有智能和情感,它甚至可以記憶一些事情」。這個發現曾經矇騙了《自然》,期刊編輯刊發了這篇報告,但是經過審議後《自然》又將其撤回。目前,國際上已有諸多研究人員揭穿江本勝的實驗漏洞,並試圖印證他這個人完全是從感性出發,進行的實驗非常不嚴謹。
漏洞1
水結晶形成僅跟溫度溼度有關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主任肯尼斯·勒布瑞切特是研究水結晶的專家。他解釋說,水分子可以形成六角形的晶格結構,六角體有兩個六角形的面和六個正方形的面,如果晶體向兩個六角形的面的方向生長,就會變成一個柱狀晶體;而如果向六個正方形面的方向生長,則會形成一個片狀的六邊形晶體。在此基礎上,片狀或柱狀晶體還能長成更複雜的結構,即當溫度足夠低,水晶體就可形成各種冰雪花。
他還指出,溫度和溼度是決定水結晶形態和形狀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若結晶溫度在-5℃到-10℃之間,晶體更容易形成柱狀或是針狀的結構。到了-15℃左右,水結晶會傾向於結成片狀雪花。雪花的複雜程度則和溼度有關。溼度越小,雪花的形狀就越簡單。這些情況跟水結晶是否聽到了優美的音樂、看到了溫暖的單詞沒有任何關係。
漏洞2
江本的實驗選擇照片驗證結果
2006年4月美國《新科學家》雜誌登載羅伯特·馬修的分析文章,馬修認為江本勝實驗設計存在人為操作錯誤:他用選擇驗證結果。他指出江本勝並沒有將全部樣本展示,他只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照片刊登,而迴避掉對自己實驗不利的部分。例如只從100張照片中挑選出最支持其論點的1張照片刊登。
一位揭發江本勝黑幕的研究人員認為,在播完了貝多芬的交響樂以後,江本博士從數百個晶體裡只選出了一些漂亮的晶體放在書裡;在讓水「聽」完難聽的搖滾樂之後,江本則選擇了一些難看的晶體。這樣一來,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結論。
漏洞3
沒有遵循「雙盲」科學原則
在科學實驗中,需要遵循「雙盲」原則,即為了防止研究結果被安慰劑效應,或者觀察者偏愛影響,不告知參與對象詳細信息。而江本勝的實驗則非常明顯地違反了這個原則。佛蒙特州立大學自然科學部門的專家稱:在接受毛伊島新聞網媒體採訪時,江本勝特別強調「我不需要對任何樣本進行雙盲測試」,他堅信實驗者的美學素養和個性是拍攝水結晶時最重要的元素。
這種認為拍攝者的美學素養、心靈感受等因素會影響拍攝結果而選擇合作搭檔的做法,就決定了江本總是選擇那些更希望研究成功的人,而非技術嫻熟的人來做實驗,這就相當於把沒有進行雙盲實驗的危害放大了。以揭穿各種偽科學而聞名的魔術師詹姆斯·蘭迪曾經公開宣布,如果江本勝可以在控制合理的雙盲實驗中證明他的理論,就給他100萬美元,不過江本勝從未公開回應。
江本勝何許人也
江本勝喜歡把影響水的關鍵歸結到「波動」上來,被質疑為是產品銷售服務的裝飾。事實上,江本除了醫學博士這個身份之外,還擁有一家集團公司,其業務線包括專門生產淨水器產品和養生文化產業。
非正宗「醫學博士」
江本勝在關於水的著作和巡迴演講介紹中,標榜他是醫學博士。但他從未告訴外界,這個醫學博士其實是「替代醫學」例如冥想、香薰等不被認同的另類學科;博士這個頭銜也是在一所野雞大學花350美元買來的。
江本勝所謂的「醫學博士」這個學位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專業。「替代醫學」這個專業並非科學,也不被主流醫學界承認。在西方,「替代醫學」是被劃定在常規西醫治療之外的補充療法。而所謂的補充療法,主要包括諸如打坐、冥想、按摩、香薰以及傳統的中醫和針灸。「替代醫學」是不被西醫重視的,甚至被視為「異類」。
從未發表於專業刊物
按照科研慣例,如果江本勝提出了關於水的能量的說法,他應該先將自己的實驗報告發表在《科學》、《自然》這樣的專業刊物。但江本並沒有這樣做,也沒有透露自己的實驗經過,因此外界很難得知其實驗過程從而復原並驗證它,這是偽科學的典型行為。
謊言背後的經濟利益
江本勝在推廣完了水的潛能之後,危言聳聽地拋出「如果外界的情感會影響水分子的結構,那麼我們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由水構成的人體,將會受到什麼影響?」他開始把水能夠感知外界的情緒這種論調,放在促銷一種「高能水」上。在江本勝個人網站上,有關於這種「Indigowater」的介紹和連結。這種所謂的高能水,據說是能夠治癒人體的疾病,在宣傳中被江本稱之為「幾近完美」。
江本將這種水描述為「從細胞分子水平來講,這種水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售價高達35美元/8盎司。實際上生產這種水的公司,被媒體曝光是南加州的巴樂馬山上取泉水灌裝,然後在瓶子上面貼上標籤,這些標籤就是一些關鍵字諸如一切美好的、正面的單詞。
除了醫學博士、賣水公司的老闆,江本勝的另一重身份是IHM集團創始人,該集團屬下有五個公司。其中有一個公司是在全球進行波動癒合治療和舉辦相關研討會。
日本教授:水什麼都不知道!
有一位日本教授出版了《水什麼都不知道》一書,來反駁江本勝的發現,他認為江本勝是在宣傳偽科學,並對偽科學在教育領域的滲透表現出了危機感。水能理解話語和人的情感之類的言論使孩子們盲目相信,也讓他們在理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不過,也有人認為江本勝的實驗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廣州團校青少年危機幹預中心主任張慶說,米飯實驗得到了心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的理論支持,是真實可信的。量子物理學證明,粒子能記憶身邊環境的變化。
水分子也是一種粒子,就像鏡子一樣,會記憶外界的想法、語言、音樂和圖像,並通過自身變化反映出來。只要是帶有水分子的物質,都能得到米飯實驗的結果,比如香蕉、蘋果、蜂蜜。
本組稿件綜合《北京晚報》、《廣州日報》、《中國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