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也不知火熱的「酸性體質」在哪被炒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們都通過各種途徑知道酸性體質的人更容易生病,而且患癌的機率也比鹼性體質人高很多。因此在市面上還推出了「檢測酸鹼體質」的活動,來藉此推薦「改善體質」的保健品,但是目前為止從來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證明「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酸性體質是確有其事還是偽科學?
正常人體環境的PH值在7.35~7.45之間,這是弱鹼性的,也就是說我們的體液應該是呈弱鹼性時,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當體液PH值降低呈酸性以後,就會引發一些疾病出現酸中毒現象,從來沒有人天生是酸性體質,如果出現酸性時,可能是平時飲食攝入酸性食物或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酸性物質。我們的身體會自動留下營養物質,通過各種通道把酸性物質排出體外,又會達到酸鹼平衡。所以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是一種偽科學。
上面說日常飲食可能攝入一些酸性物質,那食物是否有酸鹼之分呢?其實劃分酸鹼性標準,既不是口感也不是成分,而是要看食物的「灰分」,就是通過燃燒後形成的灰燼的酸鹼度來劃分。比如酸性食物,將食物燃燒成灰燼,溶於水中製成水溶液,如果溶液屬於酸性,這種食物就屬於酸性食物。我們日常飲食中常吃的肉類、魚蝦、蛋類等等,都屬於酸性食物。而鹼性就是食物就是燒成灰燼後,溶於水的溶液呈鹼性,包括奶類、豆類、果蔬等等。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因為食物的酸鹼度而拒絕食物。無論是酸性還是鹼性,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對身體有很強大的功能。另外身體內各個器官都在運作,維持正常的酸鹼平衡,無論是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身體強大的功能都能夠達到酸鹼平衡,所以完全沒必要去考慮食物的酸鹼度而攝取食物。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如有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