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從一月起社保徵繳正式入稅,社保繳費就已經面臨重大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主要是針對企業等職工的,對於靈活就業人員影響不大。也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還是會跟往常一樣繳納社保。但是社保入稅以後,社保徵繳機構可以實時共享繳稅數據,並且還是通過稅額予以確定收入水平,從而可能會要求一部分社保繳納人按照收入水平選擇繳納檔位,而不是像從前那樣只是一昧的按照最低檔位繳納社保。
對於沒能依法參保,按時足額為勞工關係類別的員工繳納社保的用人單位和單位參保人的影響可能會較為明顯,因為違法違規成本及風險明顯加大。對守法單位沒有實質性影響,個人自繳無業人員,這就包括城鎮職工靈活就業參保人和城鄉居民參保人,以及很多所有非勞動關係人員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過度解讀或誤解。
企業的職工而言,因為他們的社保費用絕大部分都是由用人單位來承擔,個人只用繳納很小比例的社保費用。所以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繳納社保分為多個繳費檔位,不同的收入水平對應不同的繳費檔位。而且用人單位為了節約成本,不管職工的實際收入為多少,都會給他們繳納最低的檔位,反正社保局也不知道該員工的實際工資到底是多少,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對企業的影響
如果說原職工社保繳費基數都是由企業進行申報,雖說文件明確規定,那麼企業要如實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申報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但是還是有不少企業沒有按規定申報,往往都是少報或是按最低的基數申報。而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社保費後,隨著繳費基數逐步做實,並且這些企業及職工繳費額可能會有所增加。並且不繳納社保的單位將入「黑名單」,而且單位法定代表人及相關人員的徵信也將有影響,曾經不交社保,或者是少交社保的現象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社保繳費新規出臺後,個人交自謀職業保險會面臨兩種選擇。
目前還是按照原先的方式,自己來申報繳費檔次,並且確定繳費基數,根據繳費比例與交費基數的乘積確定交費錢數。不過,相應的繳費比例在社保會在新規出臺後,有可能會出現浮動。目前我們國家明確要確保企業負擔不增加的情況下,由於繳費基數上漲,肯定會相應下調繳費比例。
在就是根據個人所得稅的掌握情況,來確定繳費基數,確定交費錢數。而且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一些個體工商戶或者是勞務費收入過高的群體。並且還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是國家對於靈活就業人員的照顧。並且在養老金發放時,兼具了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實際上也是按照本人的收入水平,交的社保是國家一直要求的目標。
2019年之後,在45歲以上的人就不用繳納養老金了。
其實這條只是針對一些比較困難的農民適用,而少數農民的收入跟不上養老金的上漲速度,所以說是很難完成漫長的繳納費用。國家目前為了讓大家老有所養,所以才允許這部分特困戶在45歲以後可以不用再繳納養老保險。而對於個人自繳養老保險的無業人員,還是會按照原來的方式,並且按照國家新規的養老險種稅率繳納養老保險。
當繳納時自己申報繳費檔次,需要確定繳費基數,並且根據繳費比例與交費基數的乘積確定交費錢數。目前新規就規定,個人繳納社保的比例應該是以當地最低的繳費基數為準,來繳納自己的一部分,也要承擔企業繳納的那部分,也就是全額繳納養老保險。
實際上對於這項政策影響最大的人,還是一些企業的在職職工工資收入比較高的一類人群,因為對於這類人群很有可能沒有按照自己工資收入的真實水平去繳納相應的社保費用,那麼在這個的前提下,可能以後的交費就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工資水平去繳納相應的費用,那麼相應的到我們手裡的工資也會減少一部分,對於企業來說其實用工壓力成本也會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