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選課,政治,歷史,生物組合,這樣的學生可以選

2021-01-11 教育是一場修行

坦率地說,這個組合很一般,李老師幫您分析這個組合的利弊,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一、政史生組合的優點

政治和歷史這兩個學科,可以說所有的學生老師講課都能夠聽懂,這一點不成問題,不像物理,化學,甚至數學那麼難。

很多數學老師講課,如果不認真備課都有可能掛在黑板上,很丟人,但是歷史和政治老師從來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很多老教師甚至都可以不帶課本上課,因為,哪些史實全部記在腦子裡了,反反覆覆而已。

生物學科相對於物理和化學來說是最簡單的理科內容,大部分知識其實靠的是記憶,部分環節也許有點難理解,比如像遺傳規律,但是相對於物理和化學大部分都不太好懂的情況,選擇生物的同學肯定不少。

尤其像江蘇等實行3+1+2地區的考生除了選擇物理,化學基本上沒有選的,原因就是一個字:難。而選擇物理也是無奈,高考專業有保障,那麼選擇物理後的搭配首選就是生物。

總結:該組合簡單易學,聽得懂,也會做題,都可以寫一寫,不用擔心沒話說。

二、政史生組合的弊端

好學的歷史和政治很難考出高分數,這是一大的弊端,很多學生經常和我反應:老師,為什麼我都快把課本倒背如流了還是考得這麼低?

這其實跟這兩個學科的特點有關係。歷史再也不像初中那種簡單記記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而是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些事件的影響,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就麻煩了,讓學生自己談談看法就似乎沒有了標準,學生每個人都能說上幾點,但是要想靠近提供的答案,難度非常大。

主觀性太強是政史學科的最大弊端,改卷老師的主觀性也很強,為什麼說文科生裡面容易出黑馬,理科就不太可能,主要是這個主觀性的問題。

高考閱卷大部分是研究生閱卷,他們基本上按照答案去給分,但是學生的有些說法接近答案,但是表述語言不一樣,有點主觀性,那麼就可能不給分了。

當然,這個組合最大的弊端就是將來可以選擇的報考專業比較少,沒有物理基本上理工科專業都廢了,雖然有生物但是理工科的專業要求選生物的不到10%。而物理則是90%。

總結:政史好學不得分,生物也不難但可報專業少,文史類本身可報專業就好,這樣該組合可報專業受限嚴重。

三、這個組合哪些學生會選

當然是成績一般的學生,或者說很一般的學生。學霸們都去選擇物化生了,當然學霸也會考慮物生加其他組合,至少物理肯定選的多。

現在的考生還不知道將來高考錄取政策的變化,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課,李老師認為認真研究未來高考的錄取政策很有必要。

比如說,將來競爭比較激烈的領域,高校肯定要提高錄取分數線,這一點毋庸置疑,假設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史等等組合,都報考某高校物理相關的一個專業,由於競爭激烈,所以,錄取肯定是從高到低,有些考得不錯的就得吃虧。

所以,程度不太好的學生選擇這個組合還是可以的,可以打個錯位,不往太多人群去擠,至少競爭不太激烈,高校錄取的分數線還有可能降低。

相關焦點

  • 高一選科歷史,地理,生物組合怎麼樣?李老師:專業受限很嚴重
    選擇這個組合的同學經常問我專業受不受限制,如果將來想報考理工科類院校專業,這個組合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高中選課對很多同學來講其實是兩難,一方面得考慮高校專業的選課要求。另一方面也得考慮到自身的實際能力情況。一、能力和專業哪一個更重要?
  • 實行「3+1+2」模式的學生,這是一份非常實用的選課指導,請查收
    新高考「3+1+2」模式嗎,應該如何選課?簡單來說:打算學理工專業,必選物理;其他專業可以選歷史;成績好的儘量選擇理化組合,成績稍弱的可以用物理和除了歷史之外的其他科組合。不建議選擇歷史+化學+生物或者物理+政治+地理這種組合!一、選課應該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 高中選課寒假延長正當時,物理和化學比較差可以選什麼組合?
    這個假期應該來說比較漫長,主要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但是另一方面,停課不停學也給很多學生在家裡自己學習提供了機會,尤其是高一的同學,很多開學後面臨選課走班的問題,所以,利用好這個延長的假期,仔細,認真地選課不失為一個良好的契機。
  • 新高考不會選課怎麼辦?這是一篇最全面的選課指導,請收藏!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對自己最有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有利於自己這個要求,是新高考選課的最高要求。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更何況這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怎樣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呢?我用四個字總結一下:性價比高!什麼樣的組合才是性價比高的組合呢?
  • 選政治生物歷史能報考哪些專業
    隨著各省新高考改革工作的開始,很多高一學生和家長也開始忙著選科,挑專業。那麼,對於選擇政治、生物、歷史的學生來說,能報考哪些專業呢?下面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 新高考「3+1+2」,「物理生物地理」和「歷史生物地理」怎麼選
    在新高考模式下,為學生提供了12種選課方案,雖然相比「3+3」模式下的20種方案有所減少,但是12選1也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感到頭疼。比如,近日一位家長表示,兒子讀高一,馬上要選科了,但是一直糾結是選擇「物理+生物+地理」還是「歷史+生物+地理」的組合。那麼這兩個組合該怎麼選擇呢?第一、「物理+生物+地理」組合的優缺點。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或者說高一學生在選擇科目時,有哪些因素、原則可以參考呢?
  • 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選科組合是「最佳」!
    期末臨近,高三學子正緊張的為即將到來的新高考的適應性考試做準備,高一的學生也過得不輕鬆,許多學校會在高一上學期期末後進行高考的選科分班,面對選科,不少學生家長一籌莫展   期末臨近,高三學子正緊張的為即將到來的新高考的適應性考試做準備,高一的學生也過得不輕鬆,許多學校會在高一上學期期末後進行高考的選科分班
  • 孩子高一選課選了物理,生物,地理組合,這個怎麼樣?
    您的孩子選擇哪種組合,由於我不太了解你孩子的具體情況,所以不太好說這種組合好不好,我只能告訴你這種組合有什麼優點,又有什麼不足,以及什麼樣的孩子比較適合選這個組合。一、該組合的優點有哪些物理,生物,地理三科組合屬於兩個理科學科加上一個文科學科,等於把傳統的理科組合換掉化學。選擇物理主要考慮將來可選專業覆蓋範圍大,幾乎可以覆蓋90%以上專業,無論是3+3模式地區還是3+1+2模式地區,選擇物理都應該是首先考慮的,選物理專業不用愁。
  • 物理+生物+地理組合雖然很受歡迎,但是有一個明顯的弊端!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尤其是新高考選課,歡迎關注並提出您的疑問,我會盡力給您解答。從選擇上來說,每一個組合都是好的,因為它適應了不同學生的需要。但是選課只有考慮多種因素選出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選擇物理+地理+生物的人多不多?
  • 新高考為什麼學生熱衷地理和生物而棄選物理?
    並不是因為地理和生物有多麼重要,這兩門學科長期被排除在高考之外,說明本身就是兩個邊緣學科,而且大學真正要求這兩門學科的專業,並不多。也不是因為學生有多麼喜歡地理和生物,而是這兩門學科好學、好考、好賦分,這就是「功利性」選課的結果!如果你選物理,考了80分,結果最後被賦分成70分,而選擇地理或生物,考了80分,最後被賦分成90分,你會選擇那一科?
  • 孩子高一選科,是選物理化學生物最佳組合好,還是物理化學地理?
    物理+化學+生物堪稱是「最佳組合」,它是原來的理科選科內容,物理+化學+地理相當於新高考下「3+1+2」模式的選科,物理+化學這兩科孩子選擇了,說明了孩子的計算能力及理解能力都非常不錯的,並且孩子還有一定的實驗動手能力,結合報考專業及未來發展方向,花小妹比較支持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主要有三點原因!
  • 新高考「物理+生物+政治」的組合,學生為什麼選擇的少,有何優勢
    無論是6選3中,還是「3+1+2」新高考選科制度中,選擇「物理+生物+政治」雖然選大學專業時並不受限,基本可選專業高達99%,但是在高中學習中選這個組合的並不會很多。政治是文科科目中最難得分的一科,政治考查的知識面較廣,而且題目靈活,除了要熟練課本知識外,還要掌握足夠的實事政治,有較深厚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理解能力,如果知識面不夠寬,思考問題的高度、廣度和深度不夠的話,即使背過再多的知識,在材料分析等大題中也不會得到高分。由此看來,如果物理和政治學不好的話,那麼在等級賦分中是很吃虧的,所以很少有學生將物理和政治同時選入同一組合。
  • 武漢新高一啟動科目「6選3」 老理綜組合人氣最高
    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肖揚張裕  2018年,全省高一新生迎來「新高考」改革元年。高一學生選科分班有哪些變化?走班如何實施?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發現,武漢已有部分高中推出選科「套餐」,供高一學生選擇;有的高中把「套餐」內選科與行政班分班結合起來,儘量減少走班。
  • 新高考「人工智慧+AI」選科系統重磅來襲!子有伯樂,選科無憂.
    新高考改革以來,不少學生和家長面對選科都是一片茫然,子有伯樂特別研發了新高考選科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幫助考生及家長迅速分析選科優劣,是一款高一家長必備的選科分析工具。舉個例子,考生希望報考一所雙一流院校,如果選科要求不符合學校招錄規定,即便高考分數超出院校最低錄取分數線,也不具備報考資格。
  • 高中選課有技巧,經驗之談不可忽視,選好才能「考好」
    新高考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傳統的文理分科,不再限定專業的選擇,而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發展意願,採用3+1+2的選課模式。三門主科不變,物理和歷史二選一,剩下的四門課程任意選擇2門。選擇學科的靈活度相比於過去的模式提高了很多。學生不再局限於理科生只是物理、化學和生物,文科生只是歷史、地理和政治。學生的科目組合高達12種。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根據方案,3是語文、數學、外語為高考的必考科目,2是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考試科目,2則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科目作為最後的高考科目。新的高考模式下,共有12個組合可供學生選擇。過去的理科學生中,有不少學生的理科成績吃虧在物理上。按理說根據新的高考模式,準高一學生可以避開物理的選擇。
  • 新高考「6選3」,該選哪個組合,高考改革省市的高中家長趕緊收藏
    這次高考改革的主要亮點和內容就是對學生學習科目、高考考試科目進行一次大手術: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組成,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了,就是所謂的「6選3」。
  • 想當醫生,必選化學和生物?你錯了!這個組合才是最佳組合!
    有學生問:以後想當醫生,可以選擇物理+生物+地理的組合嗎?雖然很多人不建議學生學醫,因為學醫周期長,壓力大,就業難,但是一旦當上了醫生,尤其是三甲醫院以上醫院的醫生,收入還是非常不錯的,對於一般家庭的孩子來說,學醫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 福建2021屆新高考選科數據出爐!最多人選生物,最少人選政治
    一、單科選考分析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福建省來看,整體上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最不受歡迎的科目是政治。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1、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佔比接近67%。2、緊接著就是地理和物理兩門科目選考人數最多,佔比均超過50%。3、然後是歷史、化學兩門學科,佔比也都超過40%。3、政治科目選考人數最少,僅為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