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多年前,一位名叫圓仁的日本法師隨遣唐使來到中國求法,在留唐的10年裡,圓仁法師的足跡遍布江蘇、安徽、山東、河北等地,並用漢文寫下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成為研究唐代歷史的寶貴資料。
回到日本後,他又把自己這10年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了《叡山三塔巡禮記》一書,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大力讚賞,圓仁法師遂於比睿山設灌頂臺,建立總寺院,成為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門派創始人。
圓仁法師有一位弟子名叫相應和尚,在師傅的基礎上,他融合了合佛教流派修驗道的傳統,創立了「千日回峰行」,這種苦修方式,被譽為「日本最極端修行」,誰能完成它,便能達到成佛的境界,那麼它究竟有多麼極端呢?
千日回峰行,顧名思義,即在「千日回峰」(即比睿山)這座山不斷行走,乍看一眼,修行者不過需要每天爬山,似乎也不是很難,那麼你就想得太簡單了。
根據規定,接受這項修行的僧侶必須花7年的時間來完成整個修行。在前3年,每年都要抽出連續100天的時間,穿著草鞋,在崎嶇無比的比睿山裡長跑近30公裡,在這30公裡的路上,修行者還得拜遍比睿山和京都府的270餘處聖跡(包括佛、菩薩、神、巨樹等)。
若光是這樣,也許很多爬山愛好者是能夠做到的,但在「千日回峰行」中規定,修行者開始爬山的時間是凌晨1點,你想想,孤身一人,在黑暗的大山中奔跑、拜佛,稍有不慎,可能命都沒了,這是一種怎樣的考驗?關鍵完成了30公裡的跋山涉水後,回到寺廟,修行者還得繼續念經,每日睡眠時間僅在5小時左右。
若是熬到了第4、第5年,修行者則要保證每年有連續200天繼續進行這項修煉,也就是說,在5年內,你有700天都在跋山涉水。其中一位通過「千日回峰行」修煉的僧人鹽沼亮潤在日記裡寫道:「修行起1個月左右,我的指甲已經開裂;第2個月,我出現了尿血的情況;494天時,每日腹瀉20次以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熬到第6年,修行難度從每日30公裡加到60公裡;第7年,從60公裡加到84公裡。如此算下來,7年的總行走距離達到4萬餘公裡,相當於環繞地球一周。上文中提到,修行的日子是「連續」的,這就意味著無論颳風下雨、生病受傷,你都絕對不能停。
為了防止修行者在途中停下來,或者第二天無法繼續修行,他們會在腰間別上一把刀,這把刀,是用來切腹的,你若是覺得無法完成修行,那麼就原地切腹自盡。
若是能完成上述所有的挑戰,那麼就能「入堂」,這是最後一項挑戰,也是讓修行者在「死亡邊緣徘徊」的挑戰——修行者需要在9天裡不吃不喝不睡,並且誦經達到10萬次。眾所周知,一個人在飢餓狀態下的生命極限最多7天,能撐到9天,還要保持清醒誦經,可以說是人類的奇蹟。
所以1000多年來,全日本不過3人完成了「千日回峰行」,值得一提的是,這3位成功者裡,還有一位高僧如今仍然健在,他就是酒井雄哉大師,而且他還完成了2次「千日回峰行」,簡直不可思議!如今,酒井雄哉大師已經成為日本修為最高的聖僧。時至今日,都還有無數僧人挑戰「千日回峰行」,對此,你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