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極端修行,7年只做1件事,放棄則要切腹,1000年僅3人成功

2021-01-12 網易

2021-01-11 12:02:43 來源: 西瓜橙子喵

舉報

  1100多年前,一位名叫圓仁的日本法師隨遣唐使來到中國求法,在留唐的10年裡,圓仁法師的足跡遍布江蘇、安徽、山東、河北等地,並用漢文寫下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成為研究唐代歷史的寶貴資料。

  

  回到日本後,他又把自己這10年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了《叡山三塔巡禮記》一書,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大力讚賞,圓仁法師遂於比睿山設灌頂臺,建立總寺院,成為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門派創始人。

  圓仁法師有一位弟子名叫相應和尚,在師傅的基礎上,他融合了合佛教流派修驗道的傳統,創立了「千日回峰行」,這種苦修方式,被譽為「日本最極端修行」,誰能完成它,便能達到成佛的境界,那麼它究竟有多麼極端呢?

  

  千日回峰行,顧名思義,即在「千日回峰」(即比睿山)這座山不斷行走,乍看一眼,修行者不過需要每天爬山,似乎也不是很難,那麼你就想得太簡單了。

  根據規定,接受這項修行的僧侶必須花7年的時間來完成整個修行。在前3年,每年都要抽出連續100天的時間,穿著草鞋,在崎嶇無比的比睿山裡長跑近30公裡,在這30公裡的路上,修行者還得拜遍比睿山和京都府的270餘處聖跡(包括佛、菩薩、神、巨樹等)。

  

  若光是這樣,也許很多爬山愛好者是能夠做到的,但在「千日回峰行」中規定,修行者開始爬山的時間是凌晨1點,你想想,孤身一人,在黑暗的大山中奔跑、拜佛,稍有不慎,可能命都沒了,這是一種怎樣的考驗?關鍵完成了30公裡的跋山涉水後,回到寺廟,修行者還得繼續念經,每日睡眠時間僅在5小時左右。

  若是熬到了第4、第5年,修行者則要保證每年有連續200天繼續進行這項修煉,也就是說,在5年內,你有700天都在跋山涉水。其中一位通過「千日回峰行」修煉的僧人鹽沼亮潤在日記裡寫道:「修行起1個月左右,我的指甲已經開裂;第2個月,我出現了尿血的情況;494天時,每日腹瀉20次以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熬到第6年,修行難度從每日30公裡加到60公裡;第7年,從60公裡加到84公裡。如此算下來,7年的總行走距離達到4萬餘公裡,相當於環繞地球一周。上文中提到,修行的日子是「連續」的,這就意味著無論颳風下雨、生病受傷,你都絕對不能停。

  為了防止修行者在途中停下來,或者第二天無法繼續修行,他們會在腰間別上一把刀,這把刀,是用來切腹的,你若是覺得無法完成修行,那麼就原地切腹自盡。

  

  若是能完成上述所有的挑戰,那麼就能「入堂」,這是最後一項挑戰,也是讓修行者在「死亡邊緣徘徊」的挑戰——修行者需要在9天裡不吃不喝不睡,並且誦經達到10萬次。眾所周知,一個人在飢餓狀態下的生命極限最多7天,能撐到9天,還要保持清醒誦經,可以說是人類的奇蹟。

  

  所以1000多年來,全日本不過3人完成了「千日回峰行」,值得一提的是,這3位成功者裡,還有一位高僧如今仍然健在,他就是酒井雄哉大師,而且他還完成了2次「千日回峰行」,簡直不可思議!如今,酒井雄哉大師已經成為日本修為最高的聖僧。時至今日,都還有無數僧人挑戰「千日回峰行」,對此,你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史上最艱難的修行:7年內,步行繞地球一周,僅3個日本人完成!
    對於「修行」兩個字,一般人能接觸到的,也就是「道士」「和尚」之類。平常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影視作品,或者小說中感受過。就好比《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就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那麼在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修行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西遊記》中的修行還要難。
  • 日本武士了結生命時,為何喜歡用切腹來自盡?解讀日本切腹歷史
    但與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人,那裡的武士們並不認為自刎是了結生命的最好方式,像近代侵華的日本將領,兵敗之後總說一句無臉面對天皇,然後就切腹自殺了。他們明明有槍,卻放棄使用槍,為什麼日本武士那麼喜歡用切腹來結束自己的一生呢?
  • 我讀︱《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民族切腹」之路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日]加藤陽子著,章霖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2016年的初秋,曾去了一次長崎,自然也去了長崎原爆紀念館。紀念館不遠處就是所謂「原爆點遺址」,北面則是紀念公園。在公園時,被不遠處棒球場傳來的歡呼聲所吸引,走近才發現原來是在舉行高中棒球賽。
  • 成功必要做的九件事,永遠不要做的十件事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永遠不要做以下10件事:  1。不要和爛人爛事糾纏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和錯的人糾纏,只會把你拖入汙濁的泥淖。
  • 最後1個月,做好了這3件事,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然而,在這個時候往往只要我們確信目標和方向是正確的,或者是明確清楚我們最終想要的,再稍加堅持便可實現突破或者達到成功的彼岸。 誠然也有很多人會在這時敗下陣來,而每每談及這段經歷,他們也經常會遺憾地說「如果當時要再堅持一下就好了」。
  • 稻盛和夫:「心不喚物,物不至」,成功之人,往往這3件事做對了
    78歲那年,僅憑藉一人之力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1.發生在你身邊的一切都是由「 心」而來稻盛和夫年輕時經歷的兩件大事才讓他徹底認識到了「 心」的重要性。很多的煩惱和痛苦,都能用工作修行來化解。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愛上工作,和工作談戀愛。
  • 人這一輩子,有3件事要做好,有3件不能碰
    每個人出生都有使命,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完成。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你做出來的小事反映出你的性格、決定著你的命運,所以人生往往就是在這一條條十字路口上出現了不同。人和人之所以千差萬別,是因為我們的選擇,也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優秀的人必然會做更多優秀的事,甚至會比普通人做得更好、看得更清。
  • 有哪些關於日本的冷知識?天皇沒姓氏?喜事送花圈?切腹是假的?
    有哪些關於日本的冷知識?天皇沒姓氏?喜事送花圈?切腹是假的?日本作為亞洲唯一一個無可爭議的發達國家,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熟悉而又陌生,而對日本也有很多的冷知識,這些冷知識讓人根本都想不到,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
  • 分分鐘「切腹」!30天時間裡2158名日本人自殺,更嚴重還在後面
    日本是自殺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在21世紀初期日本政府開始大力推行「防止自殺」的相關措施。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雖然一定程度上在減少,但是2020年疫情爆發,又讓日本人再次走上「天台」。據日本警察廳發布的統計數據,10月全國範圍內自殺者總數2158人,同比增長40%;其中男性1306人,同比增長21.7%;女性852人,同比增長高達82.8%。截至目前,日本新冠累計死亡2087人。截至今年10月,日本今年度自殺人數達17219人,其中男性11541人,女性5678人。
  • 日本為何要放棄曾經吹噓的隱形飛機「心神」
    最近,日本的《朝日新聞》一直有大料曝出。之前是有關安倍夫人與森友學院的有關國家土地出售的文件被篡改一事的曝光。2017年時安倍首相曾經在國會上這樣發誓保證:如果查到安倍本人,或者安倍昭惠等安倍家族與這件醜聞有關,安倍將辭去首相以及國會議員的職務。
  • 日本人的自殺觀:活得累、不願「添麻煩」,還是追求「永恆美」?
    每年,伴隨島國春日燦爛櫻花而來的,是日本的「自殺季」。要說為什麼日本人偏偏選這麼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時候去赴死?解釋起來,還挺有門道,因為,不能給人添麻煩啊!日本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結算周期,也就是「財政季」,截止到每年的3月31號,第二天,即愚人節4月1號這天,是新一輪的開始。
  • 此人是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因害怕失敗3次放棄考研
    我國古代湧現出了許多神通,他們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超常之處而名傳後世,例如能同時做6件事的神仙童子元嘉,年僅7歲就成為了孔子老師的項囊,9歲中舉的神童楊炯等等,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也是一位神童。作為學生傳奇和標杆的他,也成為當時全國少年兒童努力追趕的對象,1979年,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們開始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最受學校關注的寧鉑被直接安排到了中國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系,一年後,寧鉑和他的班主任說,中科大根本沒有他感興趣的專業,希望學校能將他調到南京大學學習天文專業。
  • 日本「隼鳥2號」的成功,令美俄都不敢吱聲!
    2010年,當這顆在太空中漂浮了7年,比預計時間晚了3年才歸來的「不死鳥」在返回大氣層時,就被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給燒毀了。它「看」地球的最後一眼——這張照片,也未能完全傳送成功。 美國與俄羅斯也曾在2005年共同研發了宇宙帆船「宇宙1號」,但卻因為技術故障而失敗。 而「伊卡洛斯」號升空之後則一切順利,並利用太陽光實現了變速。可以說,100年前誕生的宇宙帆船構想終於在日本人的手裡實現。
  •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堅持做這3件事,越活越精彩
    這些人或表於色、或藏於內,但都在堅持做一些事。真正厲害的人,都在堅持做這3件事。1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堅持不放棄,熬出來的。《荀子勸學》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人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長期堅持的結果。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熬不了一時之苦的人,可能會苦一輩子。
  • 這4件寶貝記錄了人類200萬年的發展史,3件是物品,1件是人
    在公元1650年,厄舍爾大主教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了人類誕生的準確時間,那就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學家將人類的歷史追溯到了200萬前。在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我們挑選出100件,每5件分一個時代,共分成20組為讀者展開詳細的介紹。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猶太人:聰明的人,一般不會放過這3件事,40歲知道就晚了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卻很少,就是因為他們把成功的關鍵搞反了。大多數人為了自己的成功會做很多事情,但是成功的關鍵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也就是說做得對而不是做得多,就會成功。作為經商成功的民族,猶太人一直都是商界人士爭相學習的對象。猶太人認為,在未來真正有出息的人,一輩子不會放過這3件事,到了中年再知道就晚了,可惜很多人都不在意!
  • 男女修行差異何在?頭腦是人工,心靈是全自動化!
    修行人要有擔當、有格局、識大體。人若有執念,心就會隨境走。因為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來了就認為是對自己的折磨,這也是分別心在作祟。因此個人的境界和德行很重要,決定了這個人對人對事的態度。二、修行人品質不行,做什麼也成不了事!
  • 北大數學天才為出家,放棄麻省理工全獎;修行8年他悟出了什麼?
    ——巴金理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擁有理想我們的人生才擁有了指路明燈,指引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確前行。每個人的理想都存在著差異,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也有著不同的理想,這並不是值得苛責的一件事情,即使自己的理想顯得並不遠大,只要堅持自己就是最好。
  • 通過這些異於常人的特徵,看看自己是前世修行過的人嗎?
    世間修行的人是很多的,有些並不那麼玄妙驚豔,但也能讓人受益,下面就來看看前世修行過的人,在今生都有什麼特徵吧:一、基礎特徵(一)一般特徵1、一生中的磨難往往接二連三,以致平日裡精神恍惚,身體狀態也很差,多會有大難不死的經歷。2、心地較軟,菩薩心腸,不忍心殺害生靈,不貪圖金銀,也不摳門,幾乎攢不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