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以智為開,思探寰宇,以達終極。」
終極探索——宇宙的大小(時空的本質)
隨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從宇宙的微觀領域及宏觀空間都有了很大的發現。在微觀科學家探索到"量子"及夸克,在宏觀觀測到宇宙146億光年的龐大空間。
問題一:宇宙在微觀是否有最小單元,在宏觀有沒有最大邊界?(註:宇宙代表一切包括物質、時間、空間;但本文以下內容宇宙泛指空間。)
「宇宙,究其小無所極,探其大無所終。」
莊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它揭示了宇宙沒有終極(最小單元)!下面把「棰」比作宇宙空間。假使我們取1立方米的空間,然後無限縮小,實際上永遠達不到最小點。因為空間中沒有最小點,只要你繼續縮小,它就變的更小。(比如,單位為1立方米的空間,被縮小100倍時大小是0.001;被縮小1000倍時大小是0.0001。0.0001與0.001相差0.0009,如果以我們自身(1米為單元)為參考物,0.0009十分微小,空間仿佛沒有變化。實際上,隨空間縮小的過程,我們自身也在等倍縮小。所以,如果以「等倍比例」為參考,0.0001是0.001的10倍。就會感覺到0.0001與0.001之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種感覺與1立方米空間擴大到10立方米空間時的感覺是一樣的。)因此,當我們觀測宇宙微觀時,我們自身會隨空間等比例縮小,始終達不到所謂的最小點。
"當我們畫一條直線,直線的兩端可以無限的伸長。"這說明宏觀空間沒有邊界!假使我們乘坐宇宙飛船沿著一個方向飛行,我們永遠也飛不到宇宙的盡頭。
結論:宇宙是無限的,既沒有最小尺度,也沒有最大邊界!即宇宙在微觀和宏觀是無限延伸的。
何為無限?
無限指沒有盡頭,可以用運動描述,即為無休止的運動(運動永遠不會停止)。
問題2:宇宙的實相是什麼?
若以無限空間描述宇宙,它是這樣的,向內縮小始終達不到最小點,向外擴大永遠沒有盡頭。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宇宙的最小點與最大邊界必然連通共融(最小點與最大點共融,運動在之間往復)。宇宙最小極與最大極互為一體。即向內延伸與向外延伸毫無分別,微觀與宏觀是等價的。
宇宙是幻象,現實世界是感知體驗?
空間本無「大小」,大小尺度的產生是以"單位"為基礎,再以單元為標準定義「大小」、然後將所測物與之比較。比如,首先定義1米為基本單元,然後將測量物與1米比較來確定大小。若拋開基本單元,討論大小便失去意義。
宇宙空間沒有可依據的參考單元,宇宙自身就沒有大小和體積的計量。人類為了認識宇宙,以某種事物做為參考標準,規定單元,將宇宙與之比較,這才有了對宇宙空間「大小」的認知。
其次,能夠無限延伸的只有"幻象"(用幻象一詞表示宇宙本質狀態)。物質大小是有極限的,物質體積也不能無限延伸。所以,能夠無限延伸的只有幻象。我們可以從人類意識去理解幻象的概念,比如,在你腦海裡你可以無限暢想宇宙空間之大永遠沒有盡頭,也可以讓它無限小。
結論:宇宙本是虛無,一切都是認知幻象!
你可以認為宇宙無限小(小到不存在),也可以認為宇宙無限大(大到無邊界)。可是,所謂的「大小」只是人類的認知概念,人類唯有通過這個方式才能認識萬物。宇宙本質無大無小,或者說大小同一。
問題3:人為什麼認為宇宙是真實存在的?(註:下面提到的宇宙可理解為物質)
因為,物質是有大小和體積的單元,並且凝結成了具有形態的實物。通過人類的感官系統去理解便產生所謂的「存在」和「真實」的概念。
所有物質都是有大小的,即物質存在最小單元。比如,現代物理學發現了物質以"量子"及夸克為基本單元。量子是最小粒子,夸克不可再分,所以是物質最小單位。
因此,由物質組成的物體必然存在最小單元,也具有最大結構。(如最小單元就是量子,所有存在的物體都是在最小單元基礎的累積,但是一定會有最大結構。)
結論:物質世界在微觀是有最小單元的,物質世界在宏觀也有最大邊界。
(注:從物質角度認識宇宙,宇宙存在最小單元。如量子。其次,一定存在一個最大邊界,即物質最大的分布範圍。如星系的邊界。但是,如果從空間角度認識宇宙,這不是宇宙大小的極限。在星系邊界之外應該還存在宇宙空間。(註:沒有物質的空間會是一片黑暗,因為沒有恆星的光線我們看不到。所以,實際我們會把物質宇宙範圍做為宇宙的邊界。)
問題4:宇宙與物質的關係?
愛因斯坦發現質量和能量的轉化關係,並提出質能方程式。這說明物質和能量只是宇宙表現的不同形式。量子理論也提出了量子概念,量子具有波動性、疊加態、概率分布、量子糾纏等奇特特點。從量子波動性、疊加態理解,波(注量子理論的波有別於經典物理波的概念,它不同於水波更像是虛無的一種狀態而已)是沒有大小結構的,能量也應該沒有體積形式。所以,量子並非物質實體,只是一種虛無的存在狀態。物質是由能量構成,然後,又組成宇宙萬物。光子的雙縫幹涉實驗還證明人的意識會影響量子存在狀態,並且決定量子最終存在方式。
故而,能量為宇宙本質它只是一種存在狀態,類似於人類意識(借用意識去理解宇宙本相狀態)。如人類意識沒有物質實體,它只是一種「狀態」(精神狀態)而已。
宇宙存在的三種存在狀態:
1)宇宙本相—能量。
2)物質與能量的邊界—量子。(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量子可以變現為物質粒子,又可以表現為波,能量狀態。量子不被幹擾時同時具備兩種狀態,通過意識幹擾後被確定為粒子。故而,意識是形成物質實物的根本因素)
3)實體物質—萬物。
結論:宇宙本相是"能量"——類似意識狀態,沒有體積大小和結構,能量轉化為"量子",這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量子相互作用結合成更複雜的物質(宇宙萬物)。人類為物質定義了基本單位,通過這些概念去理解認識世界。在人類意識感官的作用下有了物質世界的真實感!但是,離開意識感官,人類無法理解宇宙是否存在,宇宙存在基於人類意識。其次,構成宇宙的本質是能量,能量只是一種狀態,沒有結構大小和體積單位。通過量子實驗證明量子與人類意識具有特殊關聯性。因此,宇宙本相可能只是虛無,一切的存在源於意識感知。然而,我們所謂的「真實世界」本質或許就是感知認識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