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新鄭市堅持「均衡普惠和優質特色」兩個重點,強力推進「四大工程」,努力探索「從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的初級均衡,到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之路。
一、教育合力工程:教育均衡發展「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認真落實「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堅持政府主導,強化部門職責,完善督導機制,努力打造教育均衡發展的硬環境、大格局,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和教育合力。
二、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教育資源配置「統籌協調、均衡達標」。按需撤併,科學調整學校布局。完善機制,切實加強經費保障。統籌師資,著力推進隊伍建設。編制上力求「教育優先」,確保師資力量「夠」。政策上力爭「三個傾斜」,確保農村教師「穩」。管理上力促「專業發展」,確保隊伍素質「高」。招生改革,引領學校規範發展。2011年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減輕初中升學壓力,區域內形成了辦學條件基本相當、學生基本不擇校的良好格局。
三、共同體建設工程:交流共享讓城鄉教育「互幫互動、共同提升」。「雲信息網絡」促進城鄉教育「探究」共享。在所有中小學和教學點全面使用「班班通」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研究融合,實現了城鄉教師網絡學習和網上教研「人人通」。
「大交流平臺」促進城鄉教育「協同」共進。校際交流平臺促學校綜合提升,主題論壇平臺促隊伍思想碰撞,師資交流平臺促教師專業成長。
四、內涵提升工程:個性化發展促城鄉學校「優質高效、各具特色」。一方面持續推進「多元課程」建設,中小學開發出符合本校和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300餘項;另一方面統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道德課堂」實踐探索、「動感高效」課堂等教學形態推動了全市課堂生態文化的形成。
(責任編輯:謝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