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電磁騷擾的常用單位
騷擾的單位通用分貝來表示,分貝的原始定義為兩個功率的比:
通常用 dBm 表示功率的單位,dBm 即是功率相對於 1mW 的值:
通過以下的推導可知電壓由分貝表示為(注意有一個前提條件為 R1=R2):
通常用 dBuV 表示電壓的大小,dBuV 即是電壓相對於 1uV 的值。
對於輻射騷擾通常用電磁場的大小來度量,其單位是 V/m。通常用的單位是dBuV/m。
當信號沿傳輸線傳播時,信號路徑與返迴路徑之問將產生電場,圍繞在信號路徑和返迴路徑周圍也有磁場。如圖所示,基板材料為FR4的50Ω微帶線橫截面上的電力線和磁力線,可見,這些場並不僅僅局限於微帶線的正下方,而是會延伸到周圍的空間。這些延伸出去的場稱為邊緣場。
邊緣場
f. 感性耦合幹擾抑制方法
1) 幹擾源系統的電氣參數應使電流變化的幅度和速率儘量小;
被幹擾系統應該具有高阻抗;
2)減少兩個系統的互感,為此讓導線儘量短,間距儘量大,避免平行走線,採用雙線結構時應縮小電流迴路所圍成的面積;
3)對於幹擾源或幹擾對象設置磁屏蔽,以抑制幹擾磁場。
4)採用平衡措施,使幹擾磁場以及耦合的幹擾信號大部分相互抵消。如使被幹擾的導線環在幹擾場中的放置方式處於切割磁力線最小(環方向與磁力線平行),則耦合的幹擾信號最小;另外如將幹擾源導線平衡絞合,可將幹擾電流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
4、輻射幹擾
a. 近場和遠場
幹擾通過空間傳輸實質上是幹擾源的電磁能量以場的形式向四周空間傳播。場
可分為近場和遠場。近場又稱感應場,遠場又稱輻射場。判定近場遠場的準則
是以離場源的距離 r 也定的。
r>λ/2π 則為遠場
r<λ/2π 則為近場
我們常用波阻抗來描述電場和磁場的關係,波阻抗定義為
Zo=E/H
在遠場區電場和磁場方向垂直並且都和傳播方向垂直稱為平面波,電場和磁場
的比值為固定值,為 Zo=120∏=377 歐。下圖為波阻抗與距離的關係。
差模幹擾(Differential-mode):兩導線上的幹擾電流,振幅相等,方向相反
稱為差模幹擾。
共模(Common mode)是指存在於兩根或多根導線中,流經所有導線的電流都是同極性的,差模(Differential mode)是指在導線對上的電流極性是相反的。
共模幹擾的幹擾電流在電纜中的所有導線上幅度/相位相同,它在電纜與大地之間形成迴路流動,見圖(a)。差模幹擾的幹擾電流在信號線與信號地線之間流動,見圖(b)。
由於共模幹擾與差模幹擾的幹擾電流在電纜上的流動方式不同,對這兩種幹擾電流的濾波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進行濾波設計之前必須了解所面對的幹擾電流的類型。
2 PCB的輻射與線纜的輻射
1、PCB輻射
PCB 上有許多信號環路,由中有差模電流環也有共模電流環,計算其輻射強
度時,可等效為環天線,輻射強度由下式計算:
2、線纜的輻射
計算線纜的輻射強度時,將其等效為單極天線,其輻射強度由下式計算:
以上兩式可以看出線纜的輻射效率遠大於 PCB 的輻射效率。
第三部分 電磁屏蔽理論
1、 屏蔽效能的感念
屏蔽是利用屏蔽體來阻擋或減小電磁能傳輸的一種技術,是抑制電磁幹擾的重
要手段之一。屏蔽有兩個目的,一是限值內部輻射的電磁能量洩漏出該內部區
域,二是防止外來的輻射幹擾進入某一區域。
電磁場通過金屬材料隔離時,電磁場的強度將明顯降低,這種現象就是金屬材
料的屏蔽作用。我們可以用同一位置無屏蔽體時電磁場的強度與加屏蔽體之後
電磁場的強度之比來表徵金屬材料的屏蔽作用,定義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簡稱 SE):
2、屏蔽體上孔縫的影響
實際上,屏蔽體上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縫隙、開孔以及進出電纜等各種缺陷,這些缺陷將對屏蔽體的屏蔽效能有急劇的劣化作用。
上節中分析的理想屏蔽體在 30MHz 以上的屏蔽效能已經足夠高,遠遠超過工程實際的需要。真正決定實際屏蔽體的屏蔽效能的因素是各種電氣不連續缺陷,包括:縫隙、開孔、電纜穿透等。
屏蔽體上面的縫隙十分常見,特別是目前機櫃、插箱均是採用拼裝方式,其縫隙十分多,如果處理不妥,縫隙將急劇劣化屏蔽體的屏蔽效能。
由於輻射源分為近區的電場源、磁場源和遠區的平面波,因此屏蔽體的屏蔽性能依據輻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選擇、結構形狀和對孔縫洩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設計中要達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則需首先確定輻射源,明確頻率範圍,再根據各個頻段的典型洩漏結構,確定控制要素,進而選擇恰當的屏蔽材料,設計屏蔽殼體。
綜上所述,孔縫抑制的設計要點歸納為:
(1)合理選擇屏蔽材料;
(2)合理設計安裝互連結構。
機箱上不可避免地會有各種孔洞,這些孔洞最終決定了屏蔽體的屏蔽效能(假設沒有電纜穿過機箱)。一般可以認為,屏蔽機箱在低頻時的屏蔽效能主要取決於製造屏蔽體的材料,在高頻時的屏蔽效能主要取決於機箱上的孔洞和縫隙。當電磁波入射到一個孔洞時,孔洞的作用是相當於一個偶極天線。當縫隙的長度達到1/2時,其輻射效率最高(與縫隙的寬度無關)。也就是說,它可以入射到縫隙的全部能量輻射出去,如圖所示。
圖 孔縫的電磁洩漏
在遠場區,如果孔洞的最大尺寸L小於λ/2,一個厚度為0的材料上的縫隙的屏蔽效能為:
如果L大於λ/2,則SE=0(dB)。
式中SE──屏蔽效能(dB);
L──孔洞的長度(mm);
H──孔洞的寬度(mm);
f──入射電磁波的頻率(MHz)。
這個公式計算的是最壞情況下(造成最大洩露的極化方向)的屏蔽效能,實際情況下屏蔽效能可能會更高一些。
在近場區,孔洞的洩露還與輻射源是磁場源有關。當輻射源是電場源時,孔洞的洩露比遠場小(屏蔽效能高);而當輻射源是磁場源時,孔洞的洩露比遠場大(屏蔽效能低)。對於不同電路阻抗Zc的輻射源,計算公式如下:
若ZC>(7.9/Df):(電場源)
若ZC<(7.9/Df):(電場源)
式中SE──屏蔽效能(dB);
L──孔洞的長度(mm);
H──孔洞的寬度(mm);
f──入射電磁波的頻率(MHz)。
這個公式計算的是最壞情況下(造成最大洩漏的極化方向)的屏蔽效能,實際情況下屏蔽效能可能會更高一些。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對於磁場輻射源,孔洞在近場區的屏蔽效能與電磁波的頻率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很小的孔洞也可能導致較大的洩漏。這時影響屏蔽效能的一個更重要參數是孔洞到輻射源的距離。孔洞距離輻射源越近,洩漏越大。這個特點往往導致屏蔽體發生意外的洩漏。因為在屏蔽體上開孔的一個目的是通風散熱,這意味著會很自然地將孔洞設計在靠近發熱源附近,而發熱源往往是大電流的載體,在其周圍有較強的磁場。結果,無意識地將孔洞開在強磁場輻射源的附近。因此,在設計中,要注意孔洞和縫隙要遠離電流載體,例如線路板、電纜、變壓器等。
當N個尺寸相同的孔洞排列在一起,並且相距較近(距離小於λ/2)時,孔洞陣列的屏蔽效能會下降,下降數值為10lgN。
因為孔洞的輻射有方向性,因此在不同面上的孔洞不會明顯增加洩漏,利用這個特點可以在設計時將孔洞放在屏蔽機箱的不同面,避免某一個面的輻射過強。
3 電纜的屏蔽設計
如果導體從屏蔽體中穿出去,將對屏蔽體的屏蔽效能產生顯著的劣化作用。這種穿透比較典型的是電纜從屏蔽體中穿出。
電纜穿透的作用是將屏蔽體內外通過導線連通,等效於兩個背靠背的天線,對屏蔽體的屏蔽有極大的影響。
為了避免電纜穿透對屏蔽體的影響,可以從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採用屏蔽電纜時,屏蔽電纜在出屏蔽體時,採用夾線結構,保證電纜屏蔽層與屏蔽體之間可靠接地,提供足夠低的接觸阻抗。
2)採用屏蔽電纜時,用屏蔽連接器轉接將信號接出屏蔽體,通過連接器保證電纜屏蔽層的可靠接地。
3) 採用非屏蔽電纜時,採用濾波連接器轉接,保證電纜與屏蔽體之間有足夠低的高頻阻抗。
4) 採用非屏蔽電纜時,電纜在屏蔽體的內側(或者外側)要足夠短,使幹擾信號不能有效地耦合出去,從而減小了電纜穿透的影響。
5) 電源線通過電源濾波器出屏蔽體,保證電源線與屏蔽體之間有足夠低的高頻阻抗。
第四部分 接地設計
接地是抑制電磁幹擾、提高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接地
既能抑制幹擾的影響,又能抑制設備向外輻射幹擾;反之錯誤的接地反而會引
入嚴重的幹擾,甚至使電子設備無法正常工作。
1、接地的概念
電子設備中的「地」通常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大地」,另一種是「系統基準地」。接地就是指在系統的某個選定點與某個電位基準間建立低阻的導電通路。「接大地」就是以地球的電位作為基準,並以大地作為零電位,把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線路選定點等通過接地線、接地極等組成的接地裝置與大地相連接。
「系統基準地」是指信號迴路的基準導體(電子設備通常以金屬底座、機殼、屏蔽罩或粗銅線、銅帶作為基準導體),並設該基準導體電位為相對零電位,但不是大地零電位,簡稱為系統地。
接地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安全,稱為保護接地。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接大地,這樣可以避免因事故導致金屬外殼上出現過高對地電壓而危及操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二是為電流返回其源提供低阻抗通道。
2 接地的種類
實際上,各種地線都存在電氣上或是物理上的聯繫,不一定有明確的劃分。在地系統中,有時一個地既承擔保護地,又承當防雷地的作用;或既承擔工作地,又承當保護地的作用。而不同功能的地連接,針對的電氣對象不同,其處理方式的側重點還會有所差異。
a. 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是為了保護設備、裝置、電路及人身的安全,防止雷擊、靜電損壞設備,或在設備故障情況下,保護人身安全。因此在設備、裝置、電路的底盤及金屬機殼一定要採取保護接地。
保護地保護原理是:通過把帶故障電壓的設備外殼短路到大地或地線端,保護過程中產生的短路電流使熔絲或空氣開關斷開,從而達到保護設備和人員安全的作用。
b. 工作接地
工作地是單板、母板或系統之間信號的等電位參考點或參考平面,它給信號回流提供了低的阻抗通道。信號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工作接地質量的好壞。由於受接地材料特性和其他技術因素的影響,接地導體的連接或搭接無論做的如何好,總有一定的阻抗,信號的回流會在工作地線上產生電壓降,形成地紋波,對信號質量產生影響;信號越弱,信號頻率越高,這種影響就越嚴重。儘管如此,在設計和施工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接地導體的阻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部分 濾波設計
1、 濾波電路的基本概念
濾波電路是由電感、電容、電阻、鐵氧體磁珠和共模線圈構成的頻率選擇性網絡,低通濾波器是電磁兼容抑制技術中普遍應用的濾波器。為了減小電源和信號線纜對外輻射,接口電路和電源電路必須進行濾波設計。
濾波電路的效能取決於濾波電路兩邊的阻抗特性,在低阻抗電路中,簡單的電感濾波電路可以得到 40dB 的衰減,而在高阻抗電路中,幾乎沒有作用;在高阻抗電路中,簡單的電容濾波電路可以得到很好的濾波效果,在低阻抗電路中幾乎不起作用。在濾波電路設計中,電容靠近高阻抗電路設計,電感靠近低阻抗電路設計。
電容器的插入損耗隨頻率的增加而增加,直到頻率達到自諧振頻率後,由於在導線和電容器電極的電感在電路上與電容串聯,於是插入損耗開始下降。
關注微信公眾號『麵包板社區』,後臺回復"技術關鍵詞",領取300 G學習資料包(已有170個技術關鍵詞,如:電源、電機、嵌入式、信號系統、模電、華為、電子學、電路、c語言...)
#推薦閱讀#
福利時間:免費申請開發板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玩開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