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一個恐怖故事。
今天是2020年1月6日,或許有許多人還未適應20年代的到來,在籤名時會習慣性地寫上2019年,然而根據二十四節氣的算法,今天仍是那個每年如期而至的小寒。
一年有四季,每季有六個節氣,像極了六十四卦上每一卦都有六爻。而小寒是第23號節氣,也就是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意味著天氣寒冷,但還沒到極點的意思。可因為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隆冬「三九」基本上處於小寒之內,因此便有「小寒勝大寒」的講法。
可一早起來竟感受到了氣溫的善意,不,應該說比初春時節更加溫暖,上網一查發現杭州居然有23℃!這下著實坐不住了。
雖然杭州自然條件優越,湖泊密布,是公認的「人間天堂」,但她地處長三角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這個時候本該是只有幾攝氏度才合理。而且由於受到強勢暖氣流的影響,杭州市氣象臺一大早便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整座杭州城煙霧繚繞,真的成了「人間天堂」。
2020.1.6,杭州,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天氣為什麼會變冷?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冷熱空氣打架,冷空氣贏了。過了秋分之後,由於地球自轉具有傾斜角度,北半球逐漸遠離太陽,北極點的冷空氣便能積聚起來,向南發出大招,形成了溫度的漸變。相反,當南方的暖氣流強過冷空氣時,氣溫就會上升。
而如此高的溫度,只能說明南邊來了一位王者。這不禁讓人想到了居住在南半球的「人間天堂」——澳大利亞。
就在去年12月19日,澳大利亞氣象局稱,其全國平均溫度最高達到41.9攝氏度,打破澳大利亞史上單日最高均溫紀錄。更可怕的是,澳大利亞南部的納拉伯創下49.9攝氏度的高溫紀錄,無疑是澳大利亞12月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紀錄。
看過這兩天澳洲新聞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剛剛過去的1月4日,熊熊燃燒了數月的澳大利亞山火迎來了火勢最猛的一天,三股山火匯成一片,整個燃燒面積比曼哈頓還大,並且隨著情況的惡化,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不計其數的動植物都葬身在這場火海中。
「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人心惶惶之際,我們一定想問:這到底怎麼回事?澳大利亞發生了什麼?地球又怎麼了?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和全球碳計劃的執行主任 Pep Canadell 博士(頭銜好長……)解釋:過去,澳大利亞的森林有能夠吸收火災釋放碳能力,而現在不再是這樣了。大火在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碳的同時,也產生了流動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中,地球變得越來越溫暖,更大、更致命火災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碳排放、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沒錯,就是這幾個老生常談的詞。我可能十年前就已經聽說過這幾個詞了,然而十年過去了,地球的境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已經到了千鈞一髮之際。
記得過去看過一個紀錄片,片中介紹,人類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只是造成氣候變暖的很小一部分。直接導致氣溫上升的是來自地球自己的呼吸作用。
你可能沒想到過,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壤中蘊含著大量的碳元素。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植物殘留和其它有機物時,會釋放二氧化碳。早在2008年的時候,它們的釋放量就已經是人類的10倍左右了。
用美國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全球變化聯合研究所的陸地碳研究員本· 邦德 · 蘭姆伯蒂的說法,土壤產生的排放變化「是一個緩慢的增長,但其絕對值如此巨大,即使增加少量百分比,也相當多。」
而且溫度越高,它們的分解速度就越快。這無疑是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其結果我們已然能從這次的高溫和火災中窺見一二。但又是誰開啟的這個潘多拉魔盒呢?
今天破天荒講了一個不是故事的故事,但也很驚悚,不是嗎?小寒時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的城市居然有23℃,而地球另一邊的城市氣溫高達50°C,誰說生活不比虛構故事來得精彩呢。
我並不覺得我在杞人憂天,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毀滅的巨輪一旦滾起,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畢竟自然的力量巨大到我們無從想像,地球上居住的也並非只有人類,即便你面前的街道、樓宇乾淨整潔,偶爾抬頭能夠看見一方藍天,可那些就像一艘巨輪上被擦拭乾淨的花瓶一樣,真正能讓它安全起航的是船上的每一個零部件和所有船員。
我也是實在憋不住這一肚子的話想要鼓動更多人,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節約用水……這些還遠遠不夠。你身邊一定還有人無休止地抽著紙巾,開著水龍頭就去做別的事情,走到哪兒都有隨手開燈的習慣……如果可以就請轉發給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