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達到100級會怎樣?科學家:看看這顆星球就知道了!

2020-12-05 集集冷知識

因為人類受限於科技的原因,所以對於宇宙的研究,大多也只是在太陽系內,既然不能走出太陽系,那麼就好好把太陽系研究清楚,畢竟光是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就已經是千變萬化的存在了,雖然外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只要深入到內部,就會發現每顆星球都有獨一無二環境,有些甚至在挑戰人類的想像力。

而要說到除了地球外,最令科學家關注的星球,那一定是火星,畢竟作為兄弟行星來說,火星實質上在很多方面跟地球還是十分相似的,科學家甚至打算在未來改造火星,讓火星變得宜居,那麼除了火星,就沒別的行星讓科學家好奇嗎?事實上在太陽系,科學家對每一顆行星都好奇,即使是經常被我們忽略的海王星。

說起海王星,在太陽系真的太低調,它不像木星那麼巨大,也不像土星有個巨大的光環,甚至名聲還不如冥王星響亮,很多人說起海王星,也僅僅是知道它位於太陽系罷了,事實上海王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沒有火星那樣的巖石地表,上面的氣體也不是氧氣,而是大量的甲烷。

說到這很多人也許就會好奇了,海王星距離太陽這麼遙遠,怎麼會存在氣態甲烷呢?按照常識來說,那些甲烷也應是固體才對,畢竟土星的第六顆衛星也是甲烷,而且是固態的甲烷,但是海王星上的甲烷確實是氣體,這點科學家早已經證實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看看這顆星球就知道了!

其實這是因為海王星一直都在處於高度運轉的狀態,上面遍布這巨型的颱風,我們平時生活中,颱風最高僅18級,然而海王星的風暴是太陽系裡面最強的,其風速可以達到2000公裡一小時,換算成地球等級可以達到100級,颱風達到100級會怎樣?快到將太陽發射出來的光都捲入自身體內,想想是多麼的可怕的存在!

相關焦點

  • 颱風最高僅18級?太陽系內的這顆行星告訴你,能達到100級
    文/行走天涯颱風最高僅18級?太陽系內的這顆行星告訴你,能達到100級由於人類長時間都飛不出太陽系的原因,所以科學家們逐漸就在航天領域的範圍,又縮小到了太陽系內,希望可以將太陽系內的行星多了解一點,以此為未來人類可以改造這些小行星或者星球做準備,比如說,在我們的太陽系內就存在著八大行星,地球本身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 地球最高風力18級,人類已無法承受,科學家:這裡颱風達到100級
    而目前關於各種自然災害的,人類也劃分了不少的等級來說明其嚴重程度,其中我們最熟悉的風力被分為了18個等級,在這一方面,沿海城市的小夥伴們最具有發言權,前段時間的颱風山竹登陸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朋友圈也在轉載颱風登陸地區的視頻,山竹的最高風力可達14級,人們紛紛將家中的窗戶都封死並且將玻璃用膠布粘起來以防被壓力震破,由此可見14級的颱風對人類已經產生了很大威脅。
  • 颱風飛燕最高風力達到17級!2018年最強颱風王是怎樣煉成的?
    今年到目前為止在西太平洋洋面已經形成了21次颱風了。從8月28日颱風海燕形成到今天已經有8天的時間了,仍然勢頭正旺,來者不善!第21次颱風飛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最高達到17級!颱風飛燕或已經成為今年颱風季中最強「颱風王」。
  • 這顆藍色的星球,本以為是第二個地球,沒想到卻是顆地獄之星
    這顆藍色的星球,本以為是第二個地球,沒想到卻是顆地獄之星在可以他們不斷地探索下,我們了解了太陽系。更是知道了的存在。甚至知道了銀河系之外同銀河系一樣的存在有無數個,這麼多的星球使得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熱情更高了,在對這些星球的探索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同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這其中有一顆和地球非常像的藍色星球,看起來很可能是未來的第二地球選項之一,但是科學家們卻說,這顆星球就是一顆地獄之星。這是為什麼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巴威或成今年「最強」颱風,看到其他星球風暴後,小巫見大巫!
    夏季是颱風的高發季節,只不過今年我國的天氣比較多變,7月份並沒有出現任何颱風。如今8月份馬上過去,巴威已經開始向我國進軍,到達了東北地區,或許成為了今年來風力最大的颱風。根據氣象中心的數據來看巴威的風力最大有14級,風速甚至能達到每秒42米。
  • 巴威或成近年「最強」颱風,看到其他星球風暴後,小巫見大巫!
    夏季是颱風的高發季節,只不過今年我國的天氣比較多變,7月份並沒有出現任何颱風。如今8月份馬上過去,巴威已經開始向我國進軍,到達了東北地區,或許成為了近些年來風力最大的颱風。根據氣象中心的數據來看巴威的風力最大有14級,風速甚至能達到每秒42米。
  • 地球溫度達到100度,會是怎樣的情景
    地球溫度達到100度,會是怎樣的情景通過科學家研究,我們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從地球現在的壽命以及環境來看的話,在21年後地球或許變得和現在不一樣,到那個時候環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地表溫度或許能夠超過100,度以上生物也將不復存在
  • 一個坑都比地球大,風速相當於100級颱風
    一個坑都比地球大,風速相當於100級颱風有很多人都很痴迷於海王星,因為它的外表實在是太迷人了,藍色的星球總是可以吸引到很多人的關注。說起來,人類當初能發現這樣一顆藍色星球,也很不容易。在1846年,有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在進行萬有引力的測算時,就發現了太陽系裡面竟然有這樣一顆行星的存在。
  • 2號颱風鸚鵡將登陸廣東沿岸,來看看颱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這次「鸚鵡」來得比較急,它最早於6月11日在菲律賓東部形成熱帶低壓,到6月12日,其中心位於菲律賓呂宋島西部,中心風力達到7級,風速約15m/s。於當晚20時加強為熱帶風暴(即颱風)。氣象部門預計它將於14日中午時分登陸廣東沿岸後將逐漸減弱,最終消失,整個颱風持續時間大約只有3天,屬於比較短命的颱風了。
  • 颱風季節,你的體重能抗住幾級颱風?看看你幾級風力會起飛
    每到颱風季節的時候,很多身材嬌小的女孩子肯定會覺得非常難受,因為就算是沒有遇到那種百年一遇的颶風,普通的大風也已經足夠人頭疼了,畢竟下雨的時候要打傘,而傘迎風面非常大,很容易就會被連人帶傘一起吹跑。那麼颱風季節,你的體重能夠抗住幾級颱風呢?
  • 上面一個坑都比地球大,天天刮100級颱風
    這四顆巨行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顆行星裡最小的就是海王星,但海王星是其中最美麗的。這顆星球散發著藍色的淡淡微光,像是大海一樣,所以被稱為「海王星」!於是科學家推斷:在天王星身邊應該還有個大行星,它的巨大引力影響著天王星。
  • 上面一個坑都比地球大,天天刮100級颱風
    這四顆巨行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顆行星裡最小的就是海王星,但海王星是其中最美麗的。 這顆星球散發著藍色的淡淡微光,像是大海一樣,所以被稱為「海王星」!而它的發現過程非常偶然。
  • 第8號颱風強勢來襲,預計會達到16級,它會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嗎?
    氣象專家預計第8號颱風大概會在9號,10號前後靠近我國的沿海地區,是否會登陸我國沿海城市,現在還不確定,需要跟蹤颱風未來的路徑和強度才知道。第8號颱風不同以往的颱風,這次的形成發展速度非常快,剛剛形成時,風力就達到了8級強度,到了5號就達到10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力還會繼續增加,有可能達到16級。
  • 諾蘭《星際穿越》成真會怎樣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
    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研究人員認為地球母親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不過奇怪的是這宜居的24顆行星,不一定擁有生命體,科學家稱只是僅表示它們的條件有助於生命體生長
  • 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中十幾顆宜居星球
    相對於人類的增長速度,地球實在是太小了;人類的增長速度是指數級的,地球人口在1800年前後達到10億,用了100年在1900年前後達到20億。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人類可以準備「搬球」了嗎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表示,地球遲早會滅亡,人類為了延續生命,應該到外太空尋找可移居的星球。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人類的新家園。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科學家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系外行星後,便開始尋找宇宙中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了4500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
  • 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或與這2顆星球有關係!
    或與這2顆星球有關係!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水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生物離開水都無法生存下去,水資源也是構成人體必需的元素。通過日常生活我們知道,水是由三種形態的,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水這種物質是液態的,在溫度到達零攝氏度的時候,水的形態可以變成冰,也就是固體的,在溫度高達100攝氏度之後,水會變成液態,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水蒸氣。水的形態是怎樣的,這和水所處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NASA宣布新的探索計劃,探索這三顆星球,三顆都比較「冷門」
    和以往有點不同的是,這四支團隊選擇了三顆星球作為探索目標,而這三顆星球既不是火星、木星、土星這些人們最關心的行星,也不是木衛二、土衛六這種被譽為最宜居星球的衛星,而是相對比較「冷門」的星球。說它冷門,其實也稍微有點過分,但是相對那幾顆天體來說,我們對這幾顆星球的關心確實不太夠。那麼,他們分別選擇了哪幾顆星球呢?
  • 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