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的七裡堡依舊燈火通明,菜販說: 「只要天上不下刀子,就得...

2021-01-09 大眾網

一位菜販用一層塑料薄膜為白菜防寒。

-19℃的濟南,七裡堡依舊是這個城市最熱鬧的地方之一,這裡有一群永不下夜的「守夜人」。雖然因迎歷史最低溫,「建議大眾減少外出」,但七裡堡菜市場的凌晨依舊燈火通明、車來人往。大棉襖、皮帽子全副武裝的菜販拉滿了貨騎著電動三輪駛過;一字排開如同等待檢閱的送菜大貨車前,四處是凍得不停蹦躂的人,有的蹦不了幾下就不得不跑到車邊,扛下一箱菜送出去,再接過幾張鈔票……

除了七裡堡菜市場,極寒夜的省城,還有不少這樣的生意人在徹夜堅守。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孔雨童 吳佳

孫遠明 張志遠

販菜23年的柳玉剛:

「七裡堡是我的情人」

「七裡堡是我的情人。」柳玉剛說出這句文縐縐的話,周圍幾個聽見的人爆發出一陣鬨笑。

老柳不大像會說出這話的人,他個頭不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舉著手機提問時,他也會態度親切地聊幾句,但很快就會給你拉過來一個小夥:「你們多採訪小年輕的。」說完就跑到一邊埋頭搬貨。

跟柳玉剛一起從德州來的幾輛廂式貨車拉的都是蘑菇,車周圍包著厚厚的棉被,車上還擺著汽油熱風機,透過車裡的燈,能看到透明的塑料簾上結了一層霜。

但跟別家的蘑菇箱子上還蓋著被子不同,柳玉剛的蘑菇都敞亮地露著,一個來拉菜的大姐挑了三箱就忍不住抱怨:「你這都起凍了,怎麼賣?」「沒事沒事,你放心。」老柳幫著又挑了幾箱,「絕對沒事。」

「他那貨沒事,一早來了就開著暖風,他幹的年頭久,很有經驗。」一旁的菜販說。

柳玉剛確實販菜年頭很久了。凌晨5點多,車上的蘑菇賣了三分之二,顧客漸漸少了,一直「不好意思」的老柳終於願意跟我們多聊幾句。

1997年,初中畢業後,20歲的柳玉剛開始從德州往濟南七裡堡市場販菜。「那時候國道還沒那麼寬,七裡堡也沒蓋這些樓,都是露天的。」柳玉剛騎著一輛電動三輪,拉著不多的菜兩地往返。用老柳的話說,每次只能掙個5塊10塊的。

2003年,他終於攢夠了錢買了貨車,冬天雨天販菜的時候終於有了個遮擋。「一年年地在這路上跑,就看濟南的高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繁華了。」柳玉剛說,不變的是,他每天睜開眼,就得在路上了。「每天晚上10點多到濟南,卸貨,次日凌晨賣貨,上午10點多才能回德州,在家睡5個小時,下午4點又得出來。」

「每天都這樣啊?」「是每年都這樣。」不知道為什麼老柳特意強調了「年」。「一年365天,得幹360天,只要天上不下刀子就得來。」柳玉剛說,今年的疫情,也沒「嚇退」他,只在家裡待了兩天,年初二他就帶著菜來濟南了。「害怕沒有用,老百姓總得吃菜,咱也得生活不是。」

寒夜裡,濟南的氣溫還在降,-15℃、-17℃、-19℃。記者凍得雙腳失去知覺,但老柳光著頭,露著脖子依然精神抖擻。「都習慣了。」他穩穩地搬貨,穩穩地開單子,在微信上算帳。

「你帶孩子來感受過這些嗎?」忽然拋了問題給他。「沒有。」老柳還是穩穩地說,「孩子跟我提過跟著來,但我沒同意。咱自己吃苦,就不想讓他們也吃苦,來看這個幹啥呢。」

老柳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8歲住校,兩個人很少交流。一天在家的時間只有5個小時,還得睡覺,也沒法交流。

販菜23年,老柳沒出去旅過遊,每天睜開眼就是出發。唯一的快樂,是車到濟南的夜裡,跟其他幾個菜販一起去附近的飯店「吃點」。

已有兩個娃的王恩義:

「未來我只想過得再好點」

穿著厚厚的防寒服、戴著脖套的王恩義,喊柳玉剛「師傅」,是師傅徒弟的那種「師傅」。他的攤位跟柳玉剛隔著一輛車。

王恩義入行也是因為柳玉剛,2015年,他跟柳玉剛吃了一頓飯,老柳說:「你要不一起來販菜吧。」他想了想同意了,在那之前,王恩義一直在開挖掘機。

「還是能掙點兒,要不誰來吃這苦?你說是吧?」「90後」的王恩義比柳玉剛年輕十幾歲,說起一些事,好像印象更深刻。「有時候在路上車就壞了,大晚上天寒地凍,修車修不好,只能找人來修或者拖車,這些都得花錢,菜也瞎了,哎呀。」

還有件事讓他懊惱,「我老得特別快。」王恩義說,這種黑白顛倒的工作,白天見不到太陽,晚上也見不到太陽,朋友常說他看起來已經像35歲了。戴著脖套,擋著半張臉的王恩義說起這些苦惱時,眼睛還是泛著光。

即便如此,這門生計幫他養起了一個家。

「90後」的王恩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媳婦在家照看著家庭,他日復一日在外跑。因為賣蘑菇,王恩義的微信名就叫「奮鬥蘑菇」,他的朋友圈也常常發些販菜的事:望不到頭的大堵車、卸貨時忽然大雨傾盆,或是迎著初升的朝陽返程回家……

朋友圈裡,也常有孩子的鏡頭。帶著孩子們去吃漢堡,30歲的父親喜悅地感嘆「真能吃」。問他以後的願望。「以後?以後我就希望能過得再好一點。」他沒有更具體的答案。

幹夜攤生意的劉永波:

「幹個通宵,不然有人沒吃的」

1月7日,凌晨兩點,濟南室外溫度-17℃。老劉披著棉衣探出門,剛試了下溫度又被凍得縮回屋子。擺夜攤12年來,他第一次因為天太冷沒出攤。

「老劉」本名叫劉永波,今年49歲,幹夜攤鴨脖生意已有12年。老劉每天基本是三點一線。每天上午在家休息,下午騎三輪車載貨到店,晚上再騎三輪出門擺攤,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結束。沒想到,6日這晚,生活規律被極寒天打破。

6日晚11點半,老劉把幾盒小吃剛裝上三輪車,便碰到了隔壁炸串老闆推小車回來。「太冷了,收攤吧,貨全凍上了。」炸串老闆打招呼,被圍脖包裹僅露出一點的臉頰被凍得通紅。老劉往車上一看,可不,這才不到10分鐘,剛剛搬到車上的貨已經全結冰了。

「去年大雨都沒怕過,就在傘下貓著等雨停再賣,真沒想到,居然有一天會因天冷沒法出攤。」老劉把貨重新搬回不到10平方米的屋內。

「您有新訂單了。」外賣提醒。老劉脫下棉衣,開始忙著接外賣單子。儘管屋裡開著空調,但室內溫度仍在-5℃左右。

切切剁剁,幾分鐘過後,一個外賣單便包裝好。遇到要餅的,老劉就把餅放進微波爐熱一熱,老劉說,晚上吃得太涼對胃不好。

半小時過去,已經有3個外賣單堆在貨柜上,但遲遲不見有騎手接單來取。

「您有新訂單了。」外賣再次提醒。這次老劉猶豫地看看單子,手停在了半空。「今天太冷,單子挺多,但騎手很少,不敢再接了。」老劉笑著說,笑容裡有著些許無奈。

一小時後,7日凌晨1點多,門被推開,一股冷風鑽了進來,終於有騎手來取外賣了。

「他們騎手更不容易。」老劉說。

騎手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口罩上已經結冰,眉毛上結了一層冰晶。「凍得額頭疼,手機都凍關機了,手指頭不聽使喚,戴著手套都不頂用。」騎手跺著腳,全身發抖,說話都不利索。

「2點後還有極寒補貼?我差點都忘了,每單3塊錢呢。」店裡又擠進來一個騎手,本打算2點就回家的他,想了下,又決定跑到5點。

「誰都不容易啊,都是為了生活。網上不是說嗎,生活不易,誰不是負重前行?」老劉感嘆。近幾年,他患上了腰間盤突出。老劉家裡有三個孩子,老大已經是大學生了,小的還得接送。

凌晨兩點多,濟南室外溫度已經降到-17℃。「幹個通宵吧,這鬼天氣,不然有的人都沒吃的。」老劉說。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燈火通明的夜景,忍不住駐足觀賞,還有玻璃板全息投影
    《我的世界》夜晚的城市總是那麼的美麗,城市在燈光的作用下變得比白天的城市還要美麗,這就是城市裡的高樓大夏的魅力,同時也是大燈泡的魅力,不過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也是非常的重要,要不然又再好的燈泡都襯託不出來高樓的美麗;也許各位玩家們平時實在是太過於忙碌了,基本上沒有時間看看大都市的夜景。
  • 太空看地球璀璨夜景:世界各地燈火通明
    而當在夜間地面燈火通明,並且天空中沒有任何雲層遮擋時,這樣的景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當在夜間地面燈火通明,並且天空中沒有任何雲層遮擋時,這樣的景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紅海,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地區    歐洲    中國東北,日本和朝鮮半島    北美洲 ...
  • 燈火通明大量夜蛾遷飛入京 警惕大規模植物蟲害發生
    中國園林網8月11日消息:8月3日,凌晨五點鐘左右,負責王府井大街環衛工作的老張和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當他打掃到新東安廣場的時候,一幕情景突然讓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只見新東安商場的牆壁、玻璃門以及附近的露天水吧等處,都出現了一種身長約1釐米的黃色蛾子,密密麻麻的鋪列著,讓人感到不適
  • 衛星圖片:朝鮮半島夜晚 南邊燈火通明北邊漆黑
    朝鮮、韓國和中國的地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24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圖片顯示,1月30日,夜晚來臨後,朝鮮的兩個鄰國中國和韓國燈火通明,而朝鮮上空看上去,除東南部首都平壤外,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片黑暗。媒體分析稱,很顯然,朝鮮目前電力能源供應不足。
  • Good Night 燈火通明的北京
    今兒是來北京的第二天,我確實感受到自己足夠放鬆,所以,這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我來對了!清晨六點多,窗外的光線柔柔的刺穿了眼皮,催著我趕緊醒來。五環公路上的車流量逐漸多了起來,馬路上的車水馬龍聲音,透過窗戶的縫隙試圖想要喚醒睡夢中的人。但我還是上了個廁所,然後倒頭一覺睡到了十點多。
  • 這個城市在晚上燈火通明,空中還有幾個星星在閃爍,很讓人憧憬
    走進了這裡的景色,美到讓人不想回家,美麗的景色總是讓人懷念,讓人耳目一新,在這樣的景色當中,就連空氣也在微微的泛動,我們下一期,仍會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內容。藍色的天空和藍色的大海,就像是一幅畫,在這裡,我看到了以往所不曾看到的景色,美麗的景色總是讓人懷念,讓人耳目一新,願你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可以笑臉面對生活,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呢?這個城市在晚上燈火通明,空中還有幾個星星在閃爍,面前的這個景色,真的美極了,旅途中的景色可以說是很美了,你去旅行過嗎?
  • 天上地下驚現兩個廈門,專家解讀來了
    天上地下驚現兩個廈門!地面上的廈門正被高溫籠罩,人人揮汗如雨的時候,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抬起頭,拍下了高空中雪花的「魔法投影」。據氣象專業人士解釋,冷空氣的到來使得大氣中低層溼度減小,但在零度層高度以上,溼層非常深厚,形成了一個由冰晶組成的雲層。這相當於一面鏡子,反射了廈門島內地面燈火通明的夜景。
  • 廣州菜販喝中藥治感冒 次日凌晨腹痛身亡
    1月21日晚飯後,為治感冒,陽春籍菜販覃五喝下兩杯中藥。約30分鐘後,病人腹痛稱四肢無力,次日凌晨2時許,死於番禺區石碁人民醫院。  感冒抓回中藥喝  昨日下午,死者妹妹覃小姐說,哥哥剛滿24歲,中藥從本草藥業連鎖店(番禺石崗分店)處購得。覃五死後,覃父收到藥店3萬元喪葬費。  昨晚,藥店經理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 八月表達對未來美好祝願的句子:你一定要走,走到燈火通明
    ——梁啓超《少年中國說》 2.願你的未來純淨明朗,像你此刻的可愛目光,在世間美好的命運中,願你的命運美好歡暢。 ——普希金 3.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 《青玉案》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指的什麼地方?難倒不少人
    又如提及《青玉案》,我們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句經典之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很多人都將這些名句熟記於心,但是知道這詞句意思的人並不多。若是不信,是否知道「燈火闌珊」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虞美人》相信一時間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在《詩詞大會》這個文化節目上,就曾出現過這個問題。「燈火闌珊」說的是哪裡?節目給出的選項一共有三個。其中A是「燈火昏暗之地」,B是「燈火明亮之地」,C是沒有燈火之地。各位,如果是你面對這道問題,你會選擇哪個答案呢?
  • 天上又添一顆星,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逝世
    楚天都市報3月19日訊(記者徐穎)臺灣詩人洛夫先生,於19日凌晨3點21分逝世,享年91歲。而這時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飛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來而這時,鷓鴣以火音那冒煙的啼聲一句句穿透異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你驚蟄之後是春分清明時節也不遠了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當雨水把莽莽大地譯成青色的語言
  • 不看?
    事實上,你不需要知道天琴座在哪裡,也沒必要會認織女星,就可以欣賞這場流星雨。流星會隨機出現在天空中的任意方位,所以只要抬頭仰望夜空守候流星出現就好。什麼時間最好?每年的4月中下旬,天琴座要到晚上10點左右才會從東北方向升起,凌晨時分升到接近天頂的位置。
  • 詩詞|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塵世的幸福
    顧城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平淡的生活中,藏著淡然的幸福,可能這些幸福不若天上的星子,璀璨閃耀,卻足以溫暖你我。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塵世的幸福。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們走出千裡萬裡,卻走不出家人的牽掛。當我們滿面塵霜,從遠方歸來,與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家常飯,所有的隔閡,所有的不快,都煙銷雲散。
  • 元春離家,為何偏在四更天凌晨兩點?你聽王熙鳳說了什麼
    且看元春出宮還家的時間,雖然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然而卻是一直熬到掌燈時分,車轎才緩緩抬出宮門。原著特意點出戌初才起身,列位試想,寒冬臘月,本就天短夜長,戌初也就是晚上七點多,彼時早已是寂寂黑夜,古人又沒有熬夜的習慣,故而若非是趕上年節,只怕小門小戶的人家,早就吹燈拔蠟安歇了。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
  • 中秋不「泡湯」,湖南最全賞月攻略!
    賞月不將就 2020湖南最全賞月指南請收好! 長沙 嶽麓山 作為長沙城內的制高點,也是市區內「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 夜爬千佛山,賞泉城夜景觀睡佛,旅遊路上燈火輝煌
    #帶你去旅行#濟南晚上免費的公園很多,像現在的大明湖,已經不收門票了夏天,只要不是太晚,公園裡散步、爬山的人還是非常多的,安全問題不用擔心。千佛山上山的路都是石階,兩旁燈火通明,如果想鍛鍊身體,可以加快速度。市區的人多從正門進入,一直到最高峰,快的話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山頂。走到山半腰就是歷山院,位於興國禪寺的東面,又叫東廟。牌坊上的「歷山院」三個字,出於乾陵御碑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