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婦女,為何能讓比利時全國尊敬,稱她為母親

2021-01-10 歷史文社

在比利時埃克興市中心,有一條大道名為「錢夫人」路。沒錯,它就是為了紀念一個中國人才有了這個名字。對於國人來說,錢秀玲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她在比利時卻非常有名,比利時舉國致敬,公開稱呼她為「母親」。她到底做了什麼,讓比利時如此敬重她?

1912年,錢秀玲出生在江蘇宜興的名門望族錢家,在軍政兩界錢家都有人擔任要職。她的堂兄錢卓倫是民國時期的中將,曾擔任國防部第一廳廳長等職。雖然家境富裕,但她不驕不奢。從學生時代起,錢秀玲就立志要科學報國。她對化學非常感興趣,最大的理想是到法國居裡原子能實驗室學習,成為像居裡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1929年,17歲的錢秀玲孤身一人到比利時求學,就讀於該國最有名的魯汶大學化學系。期間,她認識了比自己年長几歲,且具有俄羅斯和希臘血統的醫學系學生葛利夏,倆人漸漸走到了一起,並結了婚。

婚後,錢秀玲夫婦居住在比利時一個偏僻的小鎮上。丈夫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她則在診所中當護士,過著平靜且幸福的生活。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破了平靜的局面。1943年5月,德國法西斯佔領了比利時。比利時人民不願當亡國奴,拼命反擊。

當時鎮上有一個叫羅傑的青年,因參與炸毀德軍列車通過的鐵路而被德軍判處絞刑。羅傑的父母通過比利時的國王、王后向德軍求情,希望他們能放了兒子,但並沒有什麼用。錢秀玲從報紙上看到德軍駐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馮·法爾肯豪森是堂兄的好友,堂兄曾交代有什麼麻煩就去找他,因為他是一個為人正直的德國軍官。

於是,錢秀玲連夜寫了一封信,趕到布魯塞爾,懇求那個德國軍官赦免了羅傑的死刑。之後,比利時人經常懇求她幫忙救人。有一次,她正懷著大女兒,冒著槍林彈雨乘坐一輛破舊的汽車去見馮·法爾肯豪森。最終,他放了被捕的90多個比利時青年,因此還被調回了柏林。

二戰結束後,比利時國王為了表彰錢秀玲先後營救了近百個比利時人的生命,特意授予她「國家勳章」。艾克興市的市民們為了銘記這位巾幗英雄,特意將市中心的一條大道命名為「錢夫人」路,市政府還在古董店裡買了一座鑄有龍的中國銅塔送給她作紀念。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比利時人民依然沒有忘記錢秀玲。2001年秋天,艾克興市的市長杜特裡約先生專程趕到她的故鄉宜興,與宜興結為友好城市。杜特裡約先生在籤字儀式上說:「錢秀玲女士是宜興人民的女兒,也是艾克興市的母親。我的父親就是她從德軍手下救出的青年之一,沒有她,也就沒有現在的我。」

相關焦點

  • 一位中國老太太被比利時舉國尊敬,感動歐洲,回國後卻隻字不提
    長久以來,歐洲國家吸引著眾多的中國遊客。地處西歐的小國比利時風光旖旎,經濟發達,當然也少不了華人的身影。在比利時的艾克辛市,有一條很著名的「錢夫人路」,那是上世紀比利時政府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錢秀玲而命名的。
  • 中國辛德勒錢秀玲:讓比利時舉國對她致敬,回國後隻字不提
    當然也有當地居民為紀念在這個地方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以其名字來命名。但在外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行為卻很罕見,在比利時的艾克興市就有一條以中國女性命名的街區,那便是在比利時艾克興市很出名的「錢夫人路」。出身名門,比利時留學遇真情錢夫人的名字叫做錢秀玲,是中國江蘇宜興人。
  • 曲婉婷為母親發聲,這是把她母親往火坑裡推
    9月22日,曲婉婷發文引發了眾怒,她發文道:「6周年無果,繼續保持一顆相信正義的心,相信人間有青天。」這個曲婉婷這是不知好歹,她竟然還敢挑戰眾人輿論的底線,為一個實錘的註定下輩子都要吃牢飯的犯人說話。她的母親犯下如此罪行,她不能夠大義滅親站在她的母親的對立面就算了,還敢跳出來發聲,她真的是豬腦子,完全不知道她的腦子裡在想什麼。她不說倒是不打緊的,她一說了之後,中紀委就立馬跳出來,重申必須嚴懲張明傑案,決不能姑息這種傷害了一大堆群體的小人。
  • 美國最早的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之一是一位黑人婦女,她在吉姆·克勞...
    她14歲結婚是為了逃避一個虐待她的姐夫,兩年後她丈夫去世時,她為養活自己的孩子做了艱苦的工作。1913年,她的女兒在紐約哈萊姆區開了一家由黑人建築師Vertner Tandy設計的聯排別墅和沙龍。她女兒說:「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它。即使在第五大街上也不行。」
  • 對「為母則剛」的分析實際上是道德綁架婦女
    網友爆料稱,原因是媽媽的羊水半夜破了,但老公出差回不來,於是母親一個人把孩子送到醫院,並告訴丈夫一切安好。是的,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他很強壯,很多人都在評論說,女人本來就是弱者,而女人只是?孕婦在這個時候不應該特別治療嗎?為什麼要旅行?我們不應該用「母性」這個詞來形容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牟利。
  • 祝賀屠呦呦,不妨叫她「女士」
    在上一年度時,對於屠呦呦為何獲得諾貝爾獎而為什麼沒有獲得最高科技獎,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表示「屠呦呦先生發明的青蒿素為保護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獲得諾獎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但是最高科技獎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沒有人推薦她,我們也沒有辦法。」(1月9日《法制晚報》)   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成為女性且非院士獲此殊榮第一人。衷心祝賀屠呦呦獲獎,但是請別叫她「屠呦呦先生」。
  • 導航儀出錯38英裡變900英裡 比利時老太開車橫穿6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14日報導,比利時一名婦女原本打算開車去火車站接朋友,當她在汽車衛星導航儀輸入正確的目的地後,卻被誤導橫穿6個國家,來到近1500公裡外的克羅埃西亞。前不久,67歲的薩賓·莫羅接到朋友電話,準備從其住地桑巴裡鎮開車前往布魯塞爾火車站接朋友。
  • 中國買家以千萬元買下比利時賽鴿 為啥這麼貴?
    據多家媒體報導,11月15日,一隻名為「新金姆(New Kim)」的比利時雌性賽鴿在比利時一家名為pipa的賽鴿拍賣網站以16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250萬元)的天價成交,打破了賽鴿拍賣的世界紀錄。去年,一隻名為Armando的4歲比利時雄性賽鴿以125萬歐元(近千萬人民幣)創下了當時的最高紀錄。有消息稱,這兩筆最高紀錄背後,是同一位中國買家。
  • 為何中國人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她對待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就懂了
    ——愛因斯坦 1934年7月4日,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永遠離開了我們,她為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她便是瑪麗·居裡。縱觀整個20世紀西方女科學家們,居裡夫人絕對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一位,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眼裡,她甚至是最了不起的那一個。
  •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什麼返回後再沒露面?她去哪裡了
    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叫武則天,她的名字被載入史冊永垂不朽,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叫李霞卿,她從影視圈跨界而來,卻成為了中國航空史上的一顆巨星,她同時也是中國女子跳傘的第一人,她的名字,被記錄在中國的百科全書之中!
  • 琉璃美人煞:禹司鳳的母親是西王母?她是天帝帝妃,真身乃金翅鳥
    令人好奇的是,身為天帝之子,柏麟帝君卻對他並不如何尊敬,反而有一些鄙夷,為何如此呢?其實這一點和他母親的身份有關係,按照柏麟帝君的介紹,禹司鳳的母親身份是妖王之女,當初妖族和天界聯姻,他的母親才成為了天帝的帝妃,也就是說其母親並非帝後。
  • 她25歲時選擇自殺,死後30萬人自發為其送葬,還有7人追隨她而去
    文/紀布話說,1935年的3月15日,在「紐約時報」中登出了一則爆炸性的新聞,可以說,驚動了全美國的男女老少,為何這則新聞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是源於一場盛大的「葬禮」。這場葬禮並不是美國的某位行業大亨的逝世,也沒有發生在他們美國的本土,而是來源於與美國遠隔萬裡的大洋彼岸中國,而這個葬禮的主角,正是在那個年代上海灘馳名海外的女星阮玲玉。
  • 解碼王麗萍:她和她的「美好夢工廠」
    編劇王麗萍和她的《媳婦的美好時代》。 均資料照片本報記者 李君娜日前,在坦尚尼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稱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讓坦尚尼亞人民了解到了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話音未落,掌聲雷動。
  • 瀋陽一普通農村婦女,幾十年來無人知其身份,直到她拿出一張照片
    六十多年前瀋陽的一個小村莊裡面曾經出現過一個神秘的女子,她與一個當地人結了婚,但是沒人知道她的過去和家鄉,她似乎是憑空出現在這裡的。四十多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女人原來就是小鳳仙。
  • 全國婦聯命名5場館為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記者3日從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獲悉,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全國婦聯命名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趙一曼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李林烈士陵園、「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5場館為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她拍遍世界各地的普通女孩,明明都是路人,卻一個個美到了心坎!
    「你的眼睛是我見過純淨的」攝影師Mihaela在中國四川拍攝到一位藏族婦女,她生活在非常偏遠且環境很不友好的山區,同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的眼神卻意外的純淨,好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婦女節不是用來慶祝的節日,只是我們應該爭取平等權利的365天之一」國際婦女節這天,攝影師Mihaela在巴塞隆納的地鐵上遇見了Hajar,專修法律的她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女性權利的問題。
  • 拜登副手是她還是她?
    作為被解放黑奴後人,德明斯出生於美國南方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母親是一個傭人,父親打過各種零工,做過看門人,也做過橘園工人。德明斯在家中排行第七,與六個哥哥姐姐擠在兩個房間裡。她在佛羅裡達州最大城市傑克遜維爾的貧民區上了一所種族隔離學校,成了家裡第一個大學生。她從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拿到犯罪學學位,畢業後曾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工作者。
  • 她是中國第一個冷凍人,等待解凍與丈夫團圓,最後她真能復活嗎?
    2017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某病房內,我國一位名叫展文蓮的女性因肺癌停止了呼吸,時年49歲,按照親人與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達成的協議,展文蓮接受了人體冷凍術,她的遺體被放進-196℃的液氮罐內,她也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病人。如今3年過去了,展文蓮的結局怎樣?
  • 婁滔應是中國驕傲,為她祈禱
    10月17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當所有人用愛彼此關懷,所產生的力量就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湮滅。······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永遠不會被切斷。」是的,婁滔故事已經沉澱成一種婁滔精神,婁滔精神包含著善良、愛心、堅強、樂觀、勇敢等美好內涵,閃爍著溫暖的人性之光。
  • 都說她是「東方嫦娥」,她其實只是個鄰家女孩|航天員故事①
    2017年6月,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作家趙雁推出長篇紀實文學《太空雙子星——女航天員劉洋、王亞平的故事》,這部作品清晰生動地勾畫了劉洋、王亞平在飛行員、航天員的訓練及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精彩故事,深情描繪了她們的愛情、家庭及特殊而普通的社會生活情景等。我們採擷其中的精彩篇章,陸續為大家奉送。其他航天員的精彩故事,也將在這裡為您一一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