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磁場地質記錄,磁極逆轉通常需要5千至1萬年。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對生物沒有造成顯著影響。
騰訊太空訊過去20年裡,地磁北極以每年約55千米的速度,也就是每天約150米,從原來所在的加拿大北極地區向西伯利亞移動。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已證實,地磁北極移動速度比2014年估測的每年45千米要快,且已越過本初子午線。
近日,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CEI)和英國地質調查局(BGS)發布了地球磁場模型。據模型預測,該移動還將繼續,不過未來速度會降至40千米每年。
地球磁場由地球外核的攪動而產生。目前,磁場正處在一段減弱期,大約每100年減弱5%,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與地球內部動力過程有關。這也是磁北移動的原因。
「世界地磁場模型」(WMM)每五年一更新,但在2019年2月,由於地磁北極的快速移動,原定於2020年的更新已提前發布。
圖註:新模型顯示地磁北極周圍的「黑障區」。由於接近真北極,指南針開始不穩定
據NCEI的數據,截至2019年2月,地磁北極位置為北緯86.54度,東經170.88度。2019年9月,地磁北極剛好在本初子午線上。最新模型顯示,磁北已處在該線以東。
地球南北磁極是否會發生翻轉?磁場是否會再次增強?BGS科學家夏蘭(Ciaran Beggan)指出,根據磁場地質記錄,磁極逆轉通常需要5千至1萬年。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對生物沒有造成顯著影響。
不過,現代導航系統依賴磁極,當磁極繼續移動時,需要重新校準。
翻譯:羽佳 審核: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