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故事#
夏天已經到了,今年這麼特殊的時期大概不會出門旅行了,本來答應孩子去海洋館看海洋動物的,估計夠嗆了,周末乾脆和小朋友一起重溫一下《海底總動員》算了,提前先預習一下各個海洋動物的名字,免得到時候露怯!
1、小丑魚
小丑魚馬林和尼莫父子是電影裡的主角,網上查的,說名字的來歷是身上的白斑與京劇的丑角有關,故而得名。有點不明白,它的英文是「clownfish」,這個是中國人編的名字嗎?我估計不是和京劇有關,是和馬戲團的小丑有關吧。
小丑魚不是一種魚,是對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的俗稱,目前發現的有28中,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與海葵生活在一起,所以又叫「海葵魚」。
小丑魚最神奇的就是題目裡提到的那個本領,小丑魚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它們是為數不多的雄性可變成雌性,雌性無法變成雄性的物種。在小丑魚魚群都有一個統治地位的雌性和幾個成年雄性,後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體。如果具有統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隻成年雄性將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為該魚群中的新雌性。也就是說當尼莫的媽媽死了後,尼莫將失去爸爸,它爸爸會變成新的小丑魚的媽媽。
2、黃尾副刺尾魚
電影裡那個熱心、忘性大的「多莉」就是黃尾副刺尾魚。魚體呈鮮豔的寶藍色,並有明顯調色盤狀黑帶;背鰭與臀鰭皆為寶藍鑲黑色寬邊;尾柄與尾鰭皆為鮮黃色,尾鰭上下葉具黑邊,此黑邊和魚體黑色區域相連,使後方隔離形成三角形的黃色區域,尾柄棘亦在此區內。
這個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萊恩群島,北抵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電影說的就是大堡礁附近的故事。
3、白點鷹鱝
那個自稱科學家的「ray」老師(有的翻譯是阿福老師),就是白點鷹鱝。白點鷹鱝體型偏平,背部黑色或藍黑色,腹部白色,整個背部布滿白色斑點。嘴呈扁圓形,位於腹部為了更容易攝食海底的生物。白點鷹鱝分布於日本、朝鮮、夏威夷群島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它在水中遊起來就像天空中飛翔的燕子,因此又被稱為「燕子鰩」。
4、比目魚
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見到這個魚種,其實是在開始學校那裡出現了幾秒,也是一個老師。
比目魚又叫鰈魚,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統稱。體甚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最大體長可達5米。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或右側。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的暖熱海域中,種類繁多,全世界有540餘種。
5、角鐮魚
角鐮魚在電影就是那個牙醫浴缸裡的老大。角鐮魚口小,吻突出。成魚眼前具一短棘,尾柄無棘。背鰭硬棘延長如絲狀。體呈白至黃色;頭部在眼前緣至胸鰭基部後具一極寬黑橫帶區,眼上方具兩條白紋,胸鰭基部下方具一環狀白紋。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太平洋區,自非洲東部到墨西哥,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群島。
6、鮟鱇
鮟鱇就是那個馬林和多莉認字的時候照亮的魚。它屬硬骨魚類,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這個魚應該是深海魚在海洋館應該看不見。
7、刺魨
刺魨就是那個在魚缸裡經常變氣球的魚,所以刺魨又名「氣球魚」,刺魨是刺魨科魚類的通稱。體短圓形,稍扁平,尾柄短小,鱗已變成粗棘,有的棘很長,有的還能前後活動。上下頜與牙齒癒合成各1個大板狀齒。背鰭和臀鰭均短小,位於體的後部。無腹鰭。有氣囊。多生活在熱帶海區的近海海域,共有19種。
8、大白鯊
上面的都是正面人物,該說說反派了(也不對,大白鯊最後吃素了,座右銘:「魚類是朋友,不是食物」)。
大白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釐米,大型進攻性鯊魚。要特別、特別說明的是目前大白鯊已經瀕臨滅絕,每一條大白鯊都是被保護的動物。
9、雙髻鯊
雙髻鯊(錘頭鯊),雙髻鯊以其頭部的形狀而得名。雙髻鯊的頭部有左右兩個突起。每個突起上各有一隻眼睛和一個鼻孔。兩隻眼睛相距1米。雙髻鯊不僅像人類一樣擁有雙眼視力(兩隻眼睛的視野重疊在一起),而且它通過來回搖擺腦袋,可以看到周圍360度範圍內發生的情況。
10、灰鯖鯊
灰鯖鯊體呈紡錘形,軀幹粗大,尾漸細小。
灰鯖鯊是所有鯊魚中遊的速度最快的,速度可達約每小時56公裡,能跳出離水面6米的高度。其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攻擊性的鯊魚之一。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