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2019年金秋九月,秋分過後的一天,一場紅火的發布會——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簡體中文版官方網站正式上線暨報告會,如約在香山植物園旁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召開。
GBIF新任執行秘書Joe Miller博士在秋分之時到訪了中國綠髮會辦公室。第二天,綠會代表獲邀參加了這場由GBIF中國科學院節點(GBIF-CAS node)主辦的發布暨報告會。
正如之前的活動預告所示,中國綠髮會與中科院節點合作,協助翻譯了GBIF網站GBIF.org的簡體中文版。該網站目前支持英語、法語、俄語、日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丹麥語等多語種。這是因為在全球化的氣候下,GBIF作為旨在為所有人提供有關地球上所有類型生命相關數據之開放式訪問的國際網絡和研究基礎設施,其官方網站平臺設有世界多個語種,這絕對是很有益於地球和人類健康的一種操作。
正如Joe Miller博士在會上所介紹,GBIF目前有超過13億條物種發生記錄,這些數據來自59個國家會員、39個機構會員的1466位數據發布者;每月提供數據服務的量達到327億條,每月訪問量達到近19萬次。
中國綠髮會也是GBIF的正式數據發布者,並且一直致力於將更多具中國代表性(瀕危)物種的數據陸續發布。GBIF平臺上有關中國的數據達到360萬條,綠會發布的數據躋身於其中的180萬條由中國貢獻的數據中。Miller博士在演示中提到,對比2013年版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GBIF當下還很缺少中國物種的數據。
當日的發布會由GBIF中科院節點負責人、中科院植物所馬克平研究員主持。到場的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生與GBIF執行秘書Joe Miller博士、中科院植物所楊秀紅副所長等嘉賓一同見證了簡體中文版網站的揭幕。綠會代表還與大家一起聆聽了三場生物多樣性信息學領域乾貨滿滿的學術報告,在懵懂之餘油然產生了醍醐灌頂之感。
馬克平教授揭幕GBIF簡體中文版界面
這三場報告分別為GBIF執行秘書Joe Miller博士所做之《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由社區提供並為社區提供數據》(The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Data by and for the community)、《GBIF的未來:挑戰與機遇》(The Future of GBI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和GBIF中科院節點管理員許哲平博士所做的《GBIF中科院節點在中國的狀態》(Node Status of GBIF CAS in China)。歡迎隨時關注中國綠髮會各新聞平臺,有關這幾場報告的硬核內容,將在之後陸續呈現。
Joe Miller博士介紹GBIF多語種界面(上圖與視頻均來源於綠會,轉載請註明出處。)
綠會作為目前除GBIF中科院節點外,在我國內地唯一具正式數據發布資質的機構,將為填補中國物種數據的空白努力。同時,GBIF平臺簡體中文版界面的問世,將有助於推動我國在填補亞洲數據薄弱區方面的引領性作用,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發展。
文/牛靜美 審/Emilie 編/Angel
推 薦 閱 讀
周晉峰會GBIF執行秘書Joe Miller, 交流生物多樣性信息領域合作意向
約嗎——GBIF簡體中文版網站上線發布暨專題報告會就在今秋
周晉峰:GBIF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的最好工具之一
GBIF秘書長Donald Hobern:將中華穿山甲置於平臺首頁,感謝綠會「公民科學家」數據貢獻
最新白鱀豚數據獲GBIF錄入,媒體關注其發現水域未納入保護區,綠會將持續推動
圍繞GBIF物種發生記錄破十億大關,綠會獲聯合國環境署CBD致信
綠會主辦GBIF數據錄入成果發布會引強烈反響,多家知名媒體廣泛報導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報告會」在京舉辦,中國綠髮會代表應邀出席
綠會GBIF平臺生物多樣性數據發布端部署完畢,感謝中科院許哲平老師大力幫助
綠會中華穿山甲、白鱀豚、大鴇數據錄入GBIF,成為該平臺三物種最新數據
中華保護地一起來吧!綠會作為GBIF數據發布者,歡迎「公民科學家」廣泛參與
裡程碑:綠會成GBIF正式數據發布者,與國際同仁共賀GBIF破10億物種數據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