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散熱問題,研究人員為柔性智慧型手機開發了新材料

2020-10-13 丁老師的傳播學

[釘科技編譯] 綜合《newatlas》和《phys.org》消息:發熱問題是智慧型手機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來製造碳材料,適合散發電子設備中的熱量,這種通用材料還可能具有其它用途,涉及範圍從氣體傳感器到太陽能電池。

許多電子設備使用石墨膜來吸收和消散其電子組件產生的熱量。石墨是碳的自然存在形式,但電子設備的散熱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通常依賴於高質量的微米級石墨膜。

負責前述研發的Geetanjali Deokar說:「使用聚合物作為源材料製造這些石墨薄膜的方法很複雜,而且非常耗費能源。經過多道工序,將材料置於高達3200 °C的極端溫度下,才能生產出厚度約為幾微米的薄膜。」

Deokar和他的同事們使用鎳箔作為催化劑,將熱甲烷氣體轉化為石墨。在鎳箔表面形成的石墨薄膜厚度僅為100納米。該團隊稱這些薄膜為納米厚的NGF,是通過將材料置於約900℃的溫度下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NGF在鎳箔的兩側形成,可以生成55平方釐米的薄片。這些薄膜可以被提取出來並轉移到其它表面。

就厚度而言,NGF位於市售的微米級石墨膜和單層石墨烯之間。據稱由於其靈活性,可以應用在市場上的柔性智慧型手機中,為其進行散熱,比石墨烯薄膜更便宜、更堅固。(綜合《newatlas》和《phys.org》消息編譯)

相關焦點

  •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散熱問題被中國科學家解決了
    近年來,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發展迅速,其應用性廣、實用性強,因此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同時也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共同青睞的新興領域。此外,因為現代人們對於健康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可穿戴電子器件、柔性電子科技等研究在生命健康領域頗受歡迎,如智能手錶、運動手環、心臟起搏器等等,已經成為監護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的重要護航者,具有非常廣闊的產業前景。
  • 手機太燙手?這種新材料可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降溫
    新型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散熱問題隨之愈發凸顯。如何為封裝在手機中的強大電子元件降溫,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據美國phys.org網站報導,KAUST的研究人員在《納米技術》雜誌中公布了一種製造碳材料的快速高效方法。這種被改良的功能材料不僅有望成為理想的電子設備散熱材料,還可以用於氣體傳感器和太陽能電池。石墨是碳的一種自然構造形式,通常只有高質量的微米級人造石墨薄膜才能滿足電子設備嚴苛的熱管理需求。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
  • 美研究人員開發新算法 讓智慧型手機變3D掃描儀
    原標題: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算法讓智慧型手機變3D掃描儀   [導讀] 在3D印表機變得越來越便宜的當下, 3D掃描儀卻拖了後腿。一旦完整的圖像模式整合起來,通常的結構光3D重建算法就能用於創建單個物體或空間的三維圖像了。
  • 5G時代高導熱石墨材料的新機遇
    但隨著3G智能機時代的來臨,手機硬體配置越來越高,CPU不斷向多核高性能方向升級,通信速率不斷提升,以及不斷追求手機的輕薄化、小型化,帶來的散熱需求也不斷上升,先後出現了導熱矽脂、導熱凝膠、導熱石墨片、多層石墨膜和熱管散熱等新材料和散熱器件。而對於即將到來的5G高速傳輸通信,散熱問題將成為智慧型手機前行的最大阻力。
  • 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 電子產品散熱專題報告:5G散熱需求倍增,行業增長劍已在弦
    智能機性能不斷提升,中高端智慧型手機朝集成化方向發展:(1)更高的頻率和性能,四 核、八核將成為主流;(2)更大更清晰的屏幕,2K/4K 都將出現在手機屏幕上;(3)柔性屏, 可彎曲;(4)更多內置無線設備,如 NFC、低頻藍牙、無線充電等。這些發展趨勢將會大 大增加智慧型手機的發熱量,散熱將成為整個智慧型手機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 納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
    基於上述製造工藝,該團隊首次研發出皮膚一樣屬性的可拉伸集成電路元件,如有源陣列與傳感器陣列集成的可拉伸觸覺電路,可粘附到人體皮膚表面,使柔性電子裝置佩戴或使用更加舒適。其所開發的工藝為結合其他內在可拉伸聚合物材料提供了一個通用加工平臺,使製造下一代可拉伸類皮膚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2. Nat. Nanotechnol.
  • 為解決用輕量設備監測多項運動數據難題,研究人員開發智能服裝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開發一款由智慧型手機驅動的服裝,據稱能夠提供在戶外運動時的脊柱姿勢、跑步步態和體溫等生理數據。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衛生創新與技術研究院的助理教授John Ho領導的團隊設計的無線智能套裝,據稱可以將附近智慧型手機的電磁信號中繼到這套服裝的傳感器,從而提供電力。該團隊花費了大約兩年的時間開發該技術。當前的原型最多可以支持六個傳感器,同時收集諸如脊柱姿勢、跑步步態和體溫等信息。經過進一步發展,該技術據稱還可用於評估脊柱疾病或連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徵。
  • 電子產業新材料之PI行業深度研究:半導體、5G、顯示等
    石墨散熱片:原膜材料 3.1.1. 手機散熱驅動方案 隨著智慧型手機對輕薄化、小型化設計的追求,手機內部的空間變小。但由於手機硬體配置 的提高、CPU 多核高性能的升級,以及通信速率的提升,帶來的散熱需求也不斷上升,進 而驅動對高散熱性能材料的需求。
  • 智慧型手機柔性屏成為趨勢 納米銀線導電膜市場前景廣闊
    納米銀線導電膜是在柔性襯底上,將納米銀線經有機交聯體塗覆成膜製成的導電薄膜,具有耐曲撓性優、穩定性高、良品率高、生產成本較低等優點,是實現柔性屏、可摺疊屏、可捲曲屏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逐漸向柔性屏方向轉型,納米銀線導電膜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 納米石墨薄膜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降溫
    研究人員採用無聚合物溼法化學轉移工藝,在鎳箔上「培養」出了納米石墨薄膜。新型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散熱問題隨之愈發凸顯。如何為封裝在手機中的強大電子元件降溫,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近期,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 利用雷射光束為你的智慧型手機充電
    圖片來源:華盛頓大學雖然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讓我們通過無線通信實現工作上的需要和獲取信息,但他們的電池仍然必須通過插入插座來充電。日前來自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第一次開發了一種用雷射無線控制智慧型手機充電的方法。
  • 透明導電膜將成為柔性觸控屏幕的理想材料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摺疊屏未來將從一側拉出屏幕,也可摺疊為雙屏使用,還能直接攤平成平板電腦。若能實現手機屏幕的摺疊彎曲、柔性捲曲的電子終端形態,實現萬物互聯的智能化、智慧化將不再是夢,從多種角度來看,將方便人們的日常使用,以及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 【深度】5G時代開闢散熱技術新天地
    因此,散熱片+熱管/VC融合的解決方案有望成為發展主流,對石墨片、TIM和熱管/VC產業鏈的參與廠商形成利好。 1.2 熱管和VC滲透到智慧型手機,5G單機散熱ASP顯著提升 手機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CPU、電池、攝像頭和LED等都是重要熱源。
  • 先進材料:用於新興柔性智能電子的纖維素基功能材料研究進展
    當前,對用於個性化行動裝置、人機互動界面、可穿戴醫療保健器件和仿生智慧機器人等的柔性電子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纖維素是眾所周知的天然生物基聚合物,具有眾多優異性能(低成本、可更新性、易加工性和生物降解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介電性、壓電性和可轉換性)。由於其多種優勢,纖維素經常被用作柔性電子器件的基材、粘合劑、介電層、凝膠電解質和衍生的碳材料。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智慧型手機無線供電的智能服裝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開發一款由智慧型手機驅動的服裝,據稱能夠提供在戶外運動時的脊柱姿勢、跑步步態和體溫等生理數據。當前用於監測運動員運動情況的相關技術應用,有小型可穿戴健身追蹤器,也有精密的臨床設備。
  • 柔性屏幕應用前景廣闊,透明導電膜成為理想的電極材料
    十年時間,手機終端形態出現了快速的發展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摺疊屏未來將從一側拉出屏幕,也可摺疊為雙屏使用,還能直接攤平成平板電腦。由此可見,全球手機生產商看到了柔性屏幕的巨大應用前景,順應發展潮流,趕上柔性顯示「發展快車」,搶先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近年來,關於「柔性屏幕」的概念一直是喧囂塵上的,但未能真正見到實體機。前段時間,三星宣布要推出摺疊屏手機,也是一再推延發布時間,原因在於柔性技術還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
  • 微型光譜儀:將為智慧型手機帶來一系列新應用!
    導讀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開發一種新型光譜儀,尺寸足夠小,可以簡易並廉價地嵌入到智慧型手機中,用於檢測空氣品質、食物新鮮程度、腫塊是否是惡性腫瘤。然而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科研人員為智慧型手機增加了一系列獨特的功能,例如:檢測腦震蕩、檢測血糖、檢測病毒、癌症篩查、檢查精子活力、檢測氣體、測試細菌耐藥性、檢測食物營養成分和新鮮度、計算食品熱量、識別材料等等。然而,今天我們要特別提及的是一個可配合智慧型手機使用的特殊設備:光譜儀。
  • 貴州新碳:向世界展示石墨烯材料應用產品
    中國首個純石墨烯粉末產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就像平時人們生活中的錫紙一樣,顏色呈現墨黑色,工作人員說,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在長時間玩遊戲的情況下都不發燙,石墨烯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3年4月份,貴州新碳推出了我國首個純石墨烯粉末產品——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該產品是由貴州新碳研發和生產,石墨烯粉末由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兩個公司針對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的產品特性,展開了緊密合作。   據了解,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