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紐約春節見聞:百貨寒流、美國中產以及在美購房的中國人增加的...

2020-12-03 獵雲網

獵雲註:審視美國的科技,政治和人文,越來越多的「去人工化」以及科技帶來了效率的提升。然而,由於零售寒流的侵襲,美國實體百貨店坍塌,購物體驗在過去10年沒有任何提高,大而全百貨商店的價值越來越低,以食品為主要商品的必選消費類商超也開始向兩頭分化。相比中國,物流體驗上升後,加速了電商的滲透率提高;另外,在美國購房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發生這種現象的背後,也許意味著中國在科技,政治和人文方面慢慢強大。以上是作者此次紐約之行的思考。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點拾投資,作者:朱昂。

導讀:在網上看了許多春節長假的回鄉見聞,收穫很多,今天也分享一下我春節長假回到紐約的一些感受。過去都是聖誕節回紐約,這次是第一次春節回到紐約。兩周的假期也讓我從草根的角度去審視美國的科技,政治和人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機器代替人:軟體系統帶來的服務業效率提升

過去幾年,全美最低工資越來越高,而大量傳統企業又面臨需求不振的窘境,導致我在美國看到越來越多的「去人工化」以及科技帶來的效率提升。

這次回到紐約,我主要調研了實體零售店Target和BJ(類似於Costco的低價折扣商店)。在那裡基本上有一半的收銀櫃檯實現了自助收銀的服務。步驟很簡單:

1)走到收銀櫃檯的時候按照提示按開始鍵;2)在櫃檯上掃描商品的二維碼。然後我們會在顯示屏幕上看到消費的金額;3)將商品放到傳送帶上,過了傳送帶會有二次檢測。如果商品中間掉落傳送帶,顯示屏會自動扣除商品價格;4)當所有商品的二維碼掃描完畢後,可以掃描折扣券,然後扔到專門收取折扣券的小盒子裡面;5)最後插入信用卡完成支付。零售店也會有工作人員過來幫忙指導,但由於使用了自助服務,需要的結帳工作人員就少了很多。

當我們去機場的時候,同樣看到了自助列印登機牌完全普及,導致機場check in的效率非常高。只要在自助登記的機器上打入名字就行了。有駕照的放入駕照即可。這也讓美國機場看上去比國內機場有秩序很多,也不需要提前那麼多時間到機場。而美國機場的航站樓比國內小很多,一般就幾家航空公司。通過自助服務將航空公司的人員成本降低,也提高了旅客效率。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去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今天所有的迪士尼旅客都會被發放一個叫「Magic Ban」的手環,通過手環就能入園,而不需要再去列印門票。在迪士尼遊樂園裡面拿「Fast Pass」,任何消費,預訂餐飲等都只需要Magic Ban掃描一下即可。甚至我們預訂的迪士尼園區酒店,酒店提供的機場大巴接送服務,也都僅僅需要這個手環掃描一下。導致整個遊玩的效率也大幅提高,同時所有的用戶數據也通過手環上傳,讓迪士尼集團對於每個用戶的消費習慣,行為畫像等更加了解。

總結而言,我深刻感受到軟體系統在美國帶來的效率提高。

在中國我們更多看到的是2C的網際網路應用帶來的效率提升,而在美國至少我個人感覺是2B的系統帶來整體工作效率提高。其實美國人對於網際網路應用的熱衷遠遠不如中國。許多經常在美國出差的朋友和親戚一次都沒有使用過Uber的服務,也沒有在Airbnb上預定過酒店。30歲以上的人,社交軟體的應用基本上就是Facebook。而從單個人服務效率上看,其實美國人工作效率並不高。

和國內一樣,許多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學歷並不高,但通過軟體系統,讓在美國的服務業整體效率獲得提升。

零售寒流:坍塌的實體百貨店

這一次在美國,真正感受到了實體百貨店的坍塌,特別是Big Box Department Store這類綜合性的百貨公司。

比如上面說的Target百貨,周五早上去買東西幾乎看不到人。這裡說的人包括客戶和營業人員。在偌大的店面中,有時候找一個我需要的兒童帽子都找個半死,也抓不到服務人員來問,購物體驗極差。在百貨店中,用戶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價格。Target索性放了好幾臺自助價格掃描機,讓客戶自己查詢價格,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而物品的擺放並沒有明顯標誌,找一個商品需要走半天。同樣的情況也在梅西百貨發生。各種各樣的品牌商品擺放得雜亂無章,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強的購物慾望。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崛起後,用戶的品牌忠誠度越來越強,大家更喜歡去品牌專賣店購物,而逐漸遠離大而全的百貨商店。

和中國相比,美國的百貨商店模式遠遠落後,感覺和20年前的第一百貨公司類似,還是以商品的銷售為主,沒有任何創新。而今天,中國的shopping mall已經以兜售服務和生活方式為主,裡面有許多餐飲,親子,娛樂,生活服務的店鋪。許多時候我們空著手進入商城,然後空著手出來。許多家庭周末的娛樂都在shopping mall完成。而在美國,這些shopping mall不斷被亞馬遜這類電商降維攻擊,人流越來越差。長島的Roosevelt Shopping Mall一直是我每次回美國必去的。而每年去,除了看到了越來越少的人流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

相比而言生意最好的還是Costco,BJ這類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折扣超市。去Costco能買到帶回國送人的維生素E,老人愛吃的混合堅果,老婆愛吃的混合奶酪,我自己愛吃的軟餅乾和冰激凌。而且結帳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大車的東西,也是唯一結帳需要排隊超過20分鐘的實體零售商。由於食物佔美國人消費比重不高,那些高端的消費品反而賣很好。無論你是華爾街的金融人士,律師,還是公交車司機,買到不錯的牛排,深海鱈魚,有機的蔬菜都不是問題。

總結幾點:

由於購物體驗在過去10年沒有任何提高,大而全百貨商店的價值會越來越低。行業整合和大公司的倒閉是必然方向。記得剛去紐約的時候,法拉盛最大的購物店叫Woolworth,這個百貨巨頭曾經擁有全紐約最高的大樓。Woolworth倒閉後同樣的地址變成了Stern百貨。之後Stern倒閉變成了梅西百貨。who is next?

以食品為主要商品的必選消費類商超也開始向兩頭分化。Costco,BJ這種有規模效應的折扣超市競爭優勢越來越大。雖然買的商品都是大包裝,但我不介意購買24瓶的氣泡水,不介意購買有20塊的軟曲奇餅乾。反正早晚都要吃掉的。還有一種是家裡附近的小型便利店,可以早上出門時買一杯咖啡,周末去買買報紙。中間的小超市都不行了;3)電商的滲透率還有很大提高空間。相比中國,美國希望沒事在亞馬遜上購物的人還不是很多。而物流體驗上升後,會加速電商的滲透率提高。

全民醫保:中國老年人的天堂

歐巴馬總統的八年,從開始到結束就不斷在加強全民醫保的覆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ObamaCare。歐巴馬總統最大的成就之一,也在於大幅增加了醫療保險的覆蓋率,特別是對於低收入的人群。而這一切,也意味著更高的福利給老年人以及低收入人群。

我在美國看到許許多多國內移民過去的老年人,過著幾乎天堂般的生活。由於他們本身沒有任何收入,一旦超過一定年齡就納入低收入老年人的醫療保險範圍,能擁有等級最高的醫療保險。看任何病,配任何昂貴的藥物都不需要錢。而福利不僅僅在於醫療保險,在美國還有大量服務這些老年人的活動中心。他們每天可以去老人中心吃飯,和其他老人社交,跳舞唱歌,每天都會有老年中心的班車接送他們。這些老年中心每服務一次老年人,都能從地方政府獲得補貼。所以我看到大量的中國老年中心之間競爭這些老人。許多老年中心不僅提供免費午餐,還花錢請舞蹈老師,甚至每個老人來一次都能獲得5-10美元的收入。由於過去大量的老人移民來美,中國人的老年中心也大量崛起,依靠政府補貼活得有滋有味。

甚至有些「無良」老年中心還和一些中國醫生聯手,鼓勵老人去配昂貴的藥物,然後讓醫生去向保險公司要錢。

許多老人的子女在美國都有不錯的收入,但美國政府是不管子女有沒有收入的,只要老人沒有錢,就能提供這一切的福利。甚至政府還會「強制」安排一個護工給老人,每天去老人家裡做家務,照顧他們,所有這一切都是政府買單。這也造成了一些其他中國移民的不滿,認為自己辛苦納稅卻沒有這些一分錢稅收沒交給的老年人福利來得好。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了大量這些不滿的移民給川普投票。

總結而言,歐巴馬對於移民和低收入人群帶來了更好的福利,這和他的出生,他當選時的口號都匹配。而這些福利由於分配的不均衡,也導致了移民和低收入人群之間的內部矛盾。更好的福利到底應該給需要幫助的低收入人群,還是給納稅人。雖然身在美國,但是來自各國的移民更多思考是自己利益,不是民族利益。這也是為什麼,作為反移民的川普卻獲得了大量舊移民的選票。

美國中產階級一瞥:住在長島的M先生

M先生是我大學好友,畢業後我們走了一條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道路。M先生和我的太太都是在上海認識的,不同的是M先生的太太跟隨他去了紐約,而我跟隨太太留在了上海。每次回美國都會去M先生家做客,對於他的生活狀態總是羨慕不已,而M先生或許也代表標準的美國中產階級人的生活狀態。

M先生在長島有一個別墅,是在一個非常優質的學區。別墅一共有兩層,第二層是四個臥室,第一層被分割為一個客廳,一個飯廳和一個小孩的活動房,最後還有一個地下室,是M先生自己的家庭影院。這棟別墅是M先生4年前以大約62萬美元購買的,今年已經上漲到了75萬美元,M先生說這幾年在長島置業的中國人非常多。

M先生有一份非常不錯和穩定的工作,個人收入已經超過了90%以上的美國人,工作壓力也不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每天路上來回曼哈頓的時間有3個小時。M先生的太太不用上班,家裡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典型的人生贏家。每次去他家,都非常羨慕他的那種狀態。周末可以一家四口出去玩,或者帶孩子去吃他們愛吃的蛋糕,漢堡。兩個小孩的教育也都很不錯,大兒子鋼琴水平很棒,小女兒也善於畫畫。父親和孩子的感情很好,晚上還會幫他們一起做作業,玩樂高。更重要的是,兩個孩子的中文都說得很好,和父母甚至老人交流,都沒有任何問題。

每次和M先生交流,都對我衝擊很大。生活的幸福感到底來自於哪裡?美國中產階級整體幸福感很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庭,能夠住在不錯的大房子裡,妻子不用工作(因為可以幫助老公抵扣稅收),工作雖然繁忙但壓力不大。反觀中國,中產階級是最焦慮的。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工作上的時間甚至影響到了家庭生活,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醫療,自己的未來等等問題都讓自己每天睡不好覺。而競爭又永遠是那麼激烈。。。

房地產:紐約購房的國人

過去幾年另一個巨大變化就是大量中國人去美國購房。

去美國的時候我發現好幾家法拉盛經常去的餐廳都不在了,原因並不是生意不好開不下去,而是土地賣給了開發商造房子了。由於大量來購房的中國人並沒有很強的英語教育背景,中國人社區法拉盛就成了國內購房者比較熱衷的區域。在這裡,只需要說中文就能完成基本的生活,附近有中國超市,中國餐廳,會說中文的銀行,郵局,快遞,理髮等服務。

了解紐約的中國朋友可能知道,那個建造臭水溝旁邊的SkyView公寓樓,就因為地下有中國超市,BJ購物中心,Target百貨等,一個臥室的公寓樓售價也超過了75萬美元,達到了長島別墅價格。同時因為國內來的中國人更喜歡購買新公寓,雖然紐約舊公寓的交易量很大,空置率也不少,但針對中國客戶的新樓建造依然大興土木。越來越多的新公寓樓完全針對國內的買家。當然,新的換匯政策出臺後不知是否會有影響。

以上是此次紐約之行的一些思考,作為相對另類的回鄉見聞和大家分享。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啟發。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2017紐約春節見聞:百貨寒流、美國中產以及購房的中國人
    ,收穫很多,今天也分享一下我春節長假回到紐約的一些感受。過去都是聖誕節回紐約,這次是第一次春節回到紐約。兩周的假期也讓我從草根的角度去審視美國的科技,政治和人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歐巴馬總統最大的成就之一,也在於大幅增加了醫療保險的覆蓋率,特別是對於低收入的人群。而這一切,也意味著更高的福利給老年人以及低收入人群。我在美國看到許許多多國內移民過去的老年人,過著幾乎天堂般的生活。由於他們本身沒有任何收入,一旦超過一定年齡就納入低收入老年人的醫療保險範圍,能擁有等級最高的醫療保險。看任何病,配任何昂貴的藥物都不需要錢。
  • 微信支付登陸法國著名百貨 中國遊客體驗境內外「零時差」
    根據本次發布的具體合作內容,微信支付與BHV百貨達成在支付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智慧百貨合作,整合微信生態能力,打造一站式智慧解決方案,為法國本地商業注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動能:一方面通過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廣告等微信生態產品能力,助力BHV百貨面向中國市場提升數位化經營效率,有效提升潛在中國顧客的關注和消費;另一方面通過AI人工智慧技術,搭建百貨場內「智慧美妝購物區
  • 專題丨2019億翰人春節返鄉見聞系列(3)——華東區域(上)
    其中新城控股於2017年1季度進入淮南,斬獲兩宗土地,一宗商住用地,一宗純商業用地,來兩地塊僅一路之隔,商住用地即用作建設新城悅府,商業用地用於建設新城吾悅廣場,且已於2018年8月31日開業。新城悅府目標客戶為中高端改善人群,購房人群主要為淮南本地人,外地投資需求購房佔比較低,棚戶區客戶佔比約20%。
  • 英國高端百貨Selfridges為慶祝春節推出微信小程序
    拉近你與TA的距離  從美通社獲知,鼠年春節即將到來,英國高端百貨Selfridges專為中國用戶設計了交互式微信小程序,希望能通過讓用戶自由設計貼紙與語音祝福等功能,在一年之始,傳達特別的想念與祝福,讓心與心更貼近。
  • 化妝品業務表現不錯 梅西百貨旗下美妝品牌Bluemercury計劃新開55...
    梅西百貨旗下的美妝品牌Bluemercury計劃新開55家新店,其中25家獨立門店將於今年開業,剩餘30家將以獨立門店和梅西百貨內店鋪的形式,在2019年開業。Bluemercury的這一擴張計劃,昭示了這個美妝品牌正在成為梅西百貨的戰略關鍵,可以用來在面對電商、ULTA和絲芙蘭這樣的美妝連鎖品牌等競爭對手時,捍衛梅西百貨的市場地位。
  • macy’s(梅西百貨)-梅西百貨海淘攻略-跨境百科-跨境電商雨果網
    ·截至2018年11月3日,梅西百貨公司在美國44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波多黎各和關島地區共有875家商店,總面積約為1.28億平方英尺。·企業理念:顧客至上,是Macy's的企業核心理念,通過專業的員工,全方位的銷售渠道和便捷的網絡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和親切備至的服務,為所有消費者帶來無與倫比的購物樂趣。(顧客是企業的利潤源泉,員工是打開這一源泉的鑰匙。)
  • 這個國家大半人口都是中國人,他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看後國人感動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突破14億,中國人影遍布世界各國,隨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中國遊客成為世界各國旅遊業主要收入的遊客群體而且,東南亞地區有這樣的國家會受到中國人的歡迎,這個國家的人口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所以中國會感到親切,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
  • 一周時尚要聞回顧:百貨、輕奢、快時尚等品牌發生何事?
    對於2017財年全年,集團預計淨利潤將增長3%至4%,銷售額則持平。   美國Kohl's百貨第一季度淨利潤猛漲近三倍   Kohl's科爾士百貨上周公告第一季度業績,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1700萬美元猛漲288%至6600萬美元,銷售額從上年的39.7億美元減少至38.4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降2.7%。
  • 2020年震蕩上行 百貨購物中心在逆境中蝶變
    在這一年中,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百貨購物中心行業,也讓這個行業在危機中得到錘鍊。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百貨購物中心行業也展現出了巨大的反彈力,並在逆境中實現蝶變,經營能力變得更強。在疫情下行業走勢呈「V」型新冠肺炎疫情貫穿了2020年,成為這一年百貨購物中心行業的關鍵詞。
  • 加拿大百貨哈德遜灣擬砸3億歐在荷蘭擴張
    加拿大百貨零售商Hudson’s Bay Co. (哈德遜灣集團)繼去年9月斥資28.25億歐元收購德國Galeria Kaufhof百貨首次踏足歐洲之後,今天宣布將深化歐洲擴張,進軍荷蘭。哈德遜灣集團透露將於未來兩年在荷蘭開設20間哈德遜灣百貨和Saks Off 5th折扣百貨,最早一間會是選址在阿姆斯特丹的哈德遜灣百貨,預計在2017年夏季開幕。
  • 美民間興起中國春節熱 壓歲紅包裡裝硬幣美元
    今年的紐約春節,除了華人社團在唐人街、法拉盛區舉辦大規模的傳統慶祝活動外,紐約最高建築帝國大廈連續三天亮起紅黃兩色彩燈,許多地方的政府要人紛紛發表新年致辭,而美國民間更是興起一股中國春節熱。農曆臘月廿八,記者在美國友人比爾的邀請下,和幾位朋友來到他的家鄉斯騰達島,參加該區為中國新年舉辦的民間慶祝活動。
  • 30萬買豪宅 休斯敦低房價助中產華人實現美國夢
    30萬買豪宅 休斯敦低房價助中產華人實現美國夢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美國中文電視報導,近兩年,美國能源行業好轉,很多人轉移到能源之都休斯敦安居樂業,再加上去年7月國航開通休斯敦北京直航,休斯敦房地產更成為華人安家置業和投資的焦點。
  • 紐約,疫情陰影中的感恩節
    (抗擊新冠肺炎)紐約,疫情陰影中的感恩節中新社紐約11月26日電 題:紐約,疫情陰影中的感恩節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11月26日,紐約市民迎來傳統節日——感恩節。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是紐約市最具標誌性的感恩節慶祝活動,每年現場觀看遊行的民眾數以萬計。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一活動作出了許多改變。
  • 美國人「既自大又作」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 編輯潘凌飛,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在中國賺到大錢的馬斯克,誇起中國來也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本周五接受美國汽車媒體採訪時,馬斯克盛讚中國人「聰明、勤勞」,同時批評對美國人「又自大又作」( 「complacent」 and 「entitled」)。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的新能源行業時,馬斯克表示,中國著實讓自己感到震憾。新能源在中國發展的很好。很多中國人又聰明,又勤奮。
  • 美媒:紐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亞裔生育率高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市衛生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度生命統計,報告發現,在過去10年中,紐約市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且所有種族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嬰兒死亡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在2018年,嬰兒的死亡率達到每1000個生產出的嬰兒中死亡3.9的新低,比2017年(4.3%)下降了9.3%。由於死亡人數少,死亡率每年都會波動。
  • 在紐約與美國說再見
    紐約是一本大書,當然,美國更是。一代一代的人,無論是英國人、荷蘭人,還是今天的華人、墨西哥人、印度人,他們來過,奮鬥過,然後,緩慢地匯入一條生命的洪流中去。  一路上,我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他在美國的生活,他說:「咱們中國人在美國生活,就是兩個字,無聊!大家每天一到晚上五六點鐘,天一黑,就各回各家,上床睡覺了,哪裡像中國,可以出門逛大商場,吃夜宵。在美國,除了掙錢多一點,生活真是無聊極了。」  雖然伊先生對美國的生活作出了這樣的描述,但他仍然很享受。
  • 王文美國觀察(二):中國人為什麼去美國?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晴舊金山時間早晨5:00於Westin Palo Alto酒店359房間已躺下多時,卻因時差原因久久不能入睡,腦海裡不停地回憶下午計程車司機一路的聊天,以及《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刊發的《中國人為什麼離開中國》一文的嘲諷。
  • 中國房企海外畫地圖:從美國到澳大利亞
    報告中另外一組與GDP有關的數據,是這一趨勢的又一證據:紐約GDP高於倫敦和雪梨以及墨爾本,紐約的中國房地產投資資金接近於當地GDP總量,但雪梨、墨爾本兩地的中國房地產投資額超過當地GDP兩倍,表明了雪梨與墨爾本對中國資本的強勁吸引力。  仲量聯行近日發布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2014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增長46%,超過165億美元。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
  • 在全球60個國家過年的中國人:是歸客,也是旅人
    在全球60個國家過年的中國人這個春節,你是歸客,也是旅人。如今,中國人的春運不等於回家。根據市場機構發布的春運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出遊的中國人,將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到達280多個目的地。越走越遠的中國人在這個春節,中國遊客已不再滿足於只在周邊國家或地區轉悠,而是越走越遠。根據攜程旅遊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家東南亞海島過冬、加拿大千人中國旅遊團迎新春、情人節澳洲大堡礁私家團飛機觀光、包船南極過春節等成「網紅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