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知道關於中國直立人的來源問題。
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直立人( 又稱「猿人」)。自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首次發現直立人化石(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或者北京人)以來,又先後發現有元謀直立人、藍田直立人、鄖(yun,二聲)縣直立人、和縣直立人、巫山直立人等。關於直立人階段人類的體質特徵等方面,考古學者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關於直立人來源問題就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而這一問題首先涉及人類起源的問題,並由人類起源地的「亞洲說」和「非洲說」進而導引出中國直立人「本土起源說」和「外來說」兩種假說。
北京人
20世紀60年代,雲南發現了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直立人牙齒和更多的臘瑪古猿化石。許多中國學者認為雲南的臘瑪古猿是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代表,是人科的早期成員。由於亞洲臘瑪古猿發現的地點最多,且時代最早,所以
「人類的起源地點在亞洲,滇中高原及其鄰區則很可能是亞洲大陸中人類起源最有希望的區域」。
有些學者進一步認為,造成人猿分化的重要外部條件是喜馬拉雅山的隆起:
「由於中國華南比非洲更具備這種從猿向人轉變的條件,因此,中國南方很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
所以,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有學者主張,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在本土演變出來的。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臘瑪古猿被排除出人科系統和元謀直立人的年代發生爭論後,本土起源說由於面臨著失去立論的基礎而受到嚴重的挑戰。然而不久,在雲南元謀又發現了上新世(地質名詞)人猿超科化石,這些發現對於進一步認識臘瑪古猿的系統位置有著重要的意義。過去認為,臘瑪古猿早在距今800萬年前就已絕滅,所以得出它們不是人類的祖先的結論。而新的發現表明,臘瑪古猿可能延續到距今400萬年前或更晚。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該地人猿超科化石的發現,在時間上為我們提供了臘瑪古猿是人類直系祖先的可能性。」20世紀80年代後期,重慶巫山龍骨坡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前的早期直立人化石,中國直立人出現的時間幾乎和非洲的能人同時。據此,有些學者相信,中國存在著一條從古猿到智人的生物演化鏈。
古猿
非洲因發現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而在人類起源研究上居有重要的地位。南方古猿一般分為兩大類型,即纖細型和粗壯型。其中纖細型南方古猿最早出現於接近400萬年前,包括1973年在衣索比亞阿法地區發現的年代較早的(約370萬或340萬年前)「南方古猿・阿法種」和1924年在南非發現的稍晚的(300萬-250萬年前)「南方古猿・非洲種」。纖細型南方古猿體型較小,腦子較發達,已能直立行走,人類學界一致認為它們是人科的最早成員、是人類的直接祖先,被稱為「前人」。而且,還發現有目前已知最早的人屬成員——「能人」,他們生存在距今約200萬年前或更早,通常被認為是直立人的祖先。此外,非洲還發現有170萬~70萬年前的直立人化石。根據上述一系列重要發現和研究,人類學界一傾向於非洲、特別是東非是人類最初的起源地。基於人類起源非洲說,林聖龍先生認為:
在中國,造今尚無存在南方古猿和能人階段的人科化石確記錄。這表明,中國境內生存的最早的古人類是由外面進入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另外,他也進一步從古人類化石和古環境論證了直立人遷入中國的途徑:從化石看,中國已發現的較早的人類化石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包括元謀、建始和巫山,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有由南向北、進而向東北逐步擴散和分布的主要趨勢。再從地理環境方面來看,上新世中國大陸開始發生大規模的升降構造運動,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不斷隆起,形成屏障,而只有中國南部和南亞、東南亞發現了較早的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文化,由非洲而來的古人類進入中國比較可能的一條通道在中國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和北部灣之間。
隆起的青藏高原
而近年來,有關舊石器文化的研究成果也似乎有利於「外來說」。黃慰文先生認為:
「中國以及東亞、南亞其他地區存在著一批含手斧的、工具組合與歐非手斧文化相似的石器工業的事實,表明舊石器初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王幼平先生在對華南和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典型器物和石器組合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後認為,華南礫石石器工業與舊大陸奧杜威工業的關係最為密切。根據這種解釋,一種可能性是,反映了早期人類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依照人類東非起源說,華南礫石工業與奧杜威工業的相似性應與早期人類的擴散過程相關,華南及東亞的早期人類是在人類遷徙的一次大浪潮中到達的。
總之,對於中國直立人來源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而大體說來主張外來說的學者較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已經確定,許多問題仍在繼續探討中。我國早期直立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和石器發現還很少,所以難免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解釋。如對元謀直立人的年代問題就存在分歧,對中國有無手斧及其與西方文化的關係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等等。加之對國外的資料了解甚少,這就更增加了對比研究的困難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所得出的任何初步的研究成果,都有待於更多的發現和深入研究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