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因為一句臺詞記住一部電影的經歷。
如歌神張學友在《旺角卡門》裡的經典臺詞「食屎拉你」;
星爺在《少林足球》裡說的「做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大師兄在《破壞之王》裡說的「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而今天這部電影,看完後有一句話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我必須殺你。」
究竟是有多大的仇,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我要復仇》
這是導演樸贊鬱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一部。
他最擅長的拍攝手法就是營造恐怖懸疑的氛圍。
更何況在他的黑色鏡頭下,「好人沒好報」的論點一直在論證著。
這個頂著一頭「原諒色」頭髮的聾啞人,就是電影的主角。
他在一家環境嘈雜的工廠內,幹著繁重的體力活。
他有一個相依為命的姐姐,因得重病需要更換腎臟來維持生命。
姐弟倆日子過得雖苦,住的也不咋的,但家裡卻收拾的很溫馨。
聾啞男孩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朋友,兩人相識於聾啞學校。
不過,女孩因為假裝聾啞人,僅才上了兩個月的學,就被趕了出來。
如果不是姐姐病重,他倆的小日子應該也能過得挺幸福。
為了安慰姐姐,弟弟時常寫信到電臺,然後兩人依偎著等待播音員念信。
弟弟雖然聽不到,但臉上卻總會掛著靦腆的笑容。
姐姐也總會因為自己病重、弟弟卻不願放棄自己而感動得落淚。
或許,沒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姐弟倆的生活也能平平淡淡的度過。
一天,男孩被遣散回家,但好在,老闆給了一大筆遣散費。
弟弟尋思著,終於有錢給姐姐治病了。但是,自己卻不慎落入販賣人體器官的地下組織。
錢沒了是小事,自己的腎也被割了。
看著男孩一臉慌張、全身赤裸地站在街上,孤零零的模樣真心令人心疼。
諷刺的是,3個星期後,姐姐匹配到了腎源。
而此時的男孩,卻身無分文。
好在,「機智」的小女朋友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綁架。
要不是走投無路,哪個老實本分的人願意鋌而走險?
而悲劇的誕生,往往是因為金錢。
這部電影,便是圍繞著這三個故事展開:親情、愛情以及綁架。
溫暖動人的姐弟情,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為女兒復仇的父女情。
於是,聾啞男孩選擇綁架了工廠老闆的女兒。
但他和姐姐、女朋友,卻讓小女孩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溫暖。
甚至到死,小女孩都認為他們三人是爸爸的好朋友。
說到小女孩的死因,可以說是全片最觸動人心,也是導演最為殘忍的地方。
當姐姐得知弟弟綁架小女孩的真相後,姐姐選擇了自殺。
弟弟傷心欲絕地抱著姐姐,準備將其埋入幼時經常玩耍的溼地。
當他埋葬之時,小女孩不慎跌落水裡。
不管小女孩怎麼哭喊,男孩也無動於衷。
因為,他是個聾啞人。
有人說,正是男孩的缺陷,害死了小女孩。
也有人說,是死神捂住了他的耳朵、扼住了他的喉嚨,好讓死亡悄無聲息地到來。
如今,姐姐和小女孩都死了,綁架便成了一件「無用」之事。
女孩的父親發現小女孩的屍體後,根本來不及悲傷,便走上了復仇之路。
小女孩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白手起家、事業成功的男人。
但因為工作,也失去了愛情。
如今,連女兒也離他而去,這個中年男人的心理防線,已經徹底崩塌了。
當愛到一定程度,一旦失去,那必然會變成入骨的恨。
小女孩的父親闖入女孩家中,用電擊的方式拷問她,活生生將其逼死。
次日警察發現屍體時,女孩的耳朵都已經烤焦了。
對待聾啞青年,更是狠狠割其腳筋,鮮血在那一瞬間,染紅了湖泊。
男孩就像一條溺水的狗,在水裡不斷掙扎,直至死亡。
而他自己,也被神秘的四人刺死在河邊。
電影的畫外音響起女孩說過的話:
如果你殺了我,我背後的組織必定會報仇,我給他們你的照片。
電影除了復仇這一主線外,還隱藏著不少亂倫的情節。
一開始,弟弟為姐姐點歌還能稱之為親情,但寫的表白信,顯然有點過了;
隨後,姐姐聽著隔壁的呻吟聲,弟弟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房頂晃動的吊燈;
後邊弟弟為姐姐擦拭身體,不經意間碰到姐姐的敏感部位時,兩人的曖昧情愫更是越發明顯。
但樸贊鬱很聰明,用聾啞青年的女朋友平衡了這種不正常的曖昧。
因此,也會他們贏得了最大限度的同情。
看完後,想起了一句老話。
冤冤相報何時了。
仇恨,就像一個永無止境的深淵,怎麼填都填不滿。
如果單純為了發洩,復仇這件事,真心損人不利己。
儘管現實殘忍地剝奪了些許美好,但做個溫暖的人,何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