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又誕生了一部爆款電影——《極限逃生》。
《極限逃生》
這部小成本災難片收穫了超過900萬的觀影人次和不俗的口碑,票房擊敗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上映一個月有餘仍堅挺在本土周末票房榜的前五,堪稱年度黑馬!
《極限逃生》是一部聰明的電影,創作者在向好萊塢學習的同時,懂得揚長避短,在資金不雄厚的前提下通過頗具創新的劇本和動作場面來使人驚豔。因此這部片子能把人看爽,卻又不僅僅是部爽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無業青年勇男(曹政奭 飾)在母親的七十壽宴上偶然遇到了大學社團的後輩意珠(林允兒 飾),在遭遇不明有毒氣體洩露後立即展開逃亡的故事。
致命災難,無需特效轟炸
我們熟悉的好萊塢災難片通常都很大陣仗,或者毀掉一艘豪華郵輪(《鐵達尼號》),或者毀滅一座城市(《活火熔城》),地球迎來世界末日(《2012》)更是分分鐘的事。
《2012》
好萊塢災難片擅長用山呼海嘯的特效來製造毀天滅地的架勢,憑衝擊眼球的大場面來製造極端驚險的感受。因此,高投資幾乎成了這個類型的標配。
《極限逃生》中也展示了奇觀性的災難。片中一名工作失意的化學家被公司開除後研製出威力強大的毒氣,然後選擇在夜晚到城市中人流密集的繁華地段釋放超大量的毒氣來報復社會。
這種迷霧般的毒氣迅速擴散讓幾條街區的人們遭殃,在沒有防毒面具和防護服的保護下,人類吸入後幾分鐘就會死亡。
「吃雞遊戲」《絕命逃生》中的毒圈是不斷縮小的,《極限逃生》中的毒氣則會逐漸擴大和上升,周圍的人只有跑得比毒氣跑得更高更快才是硬道理。
全片的主要特效就集中在兩部分,一部分是籠罩在城市中的毒氣,在特效的渲染下,毒氣仿佛具有生命一般始終在對男女主人公圍追堵截;另一部分的特效集中在男女主人公奔跑的房頂,這裡採用場景搭建和特效渲染的方法,使這座城市的各個樓頂顯得逼真。
影片的毒氣設定和去年的法國電影《呼吸》(今年10.25國內上映)剛好撞了,現在也無從得知《極限逃生》的主創是否有受到本片的啟發。
但韓國的《極限逃生》顯然將這個設定玩得更好,不僅將故事的主要發生時間限定在一個夜晚,而且讓主人公與時間賽跑的同時將災難在視聽層面造成的緊張感轉化為心理層面的。
即使很多鏡頭中根本看不到毒氣,但我們很快就理解了:毒氣正在蔓延,毒氣正在升騰,快跑!
災難+喜劇,逃命也有型
「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曾說過,幾百年前人類就已經把該講的故事都講完了。
既然如此,電影還要如何做出新意來呢?類型混搭是一種很奏效的創作方法。即使所有食材單獨拿出來你都吃過,但如果是你沒吃過的「亂燉」,無論是否好吃都會感覺很新鮮。
喜劇片本身是一種非常具有潛力的電影類型,因為它沒有具體的故事模版,今年年初韓國的一大黑馬電影《極限職業》將喜劇和美食、犯罪元素結合在一起,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極限職業》緝毒警為監視盤下炸雞店
回想一下好萊塢的災難片,《龍捲風》《山崩地裂》《活火熔城》《鐵達尼號》《完美風暴》《海神號》《世貿中心》《後天》《2012》等等,從現實到科幻,從愛情到犯罪,各種類型的組合幾乎都拍遍。但「災難+喜劇」這種搭配就是罕見,仔細想想,災難中的人們必然有著很悲痛的經歷,想加入喜劇元素並不容易。
韓國之前的災難片也主要圍繞悲情氛圍展開,比如《海雲臺》《鐵線蟲入侵》《摩天樓》《潘多拉》等都帶有悲劇色彩,讓觀眾一直覺得災難片不感傷不像話。
韓國災難片《摩天樓》
《極限逃生》選擇從小人物視角出發,男主角勇男是個無業青年,因為過於廢柴,向後輩表白還被拒絕,但礙於面子撒謊說自己當上了科長。這種人設本身就很有喜劇性,而且也容易讓人產生共情。
更重要的是,他性格善良,愛護家人,還有一股子單純的勇勁兒,喜感的同時具備了成為男主角的必備條件,甚至還有關鍵時刻能救命的一技之長——攀巖。
巧合對於喜劇來說必不可缺,對於本片來說,正因有這個巧合才成了喜劇。因為男主角勇男和女主角意珠大學時都是攀巖社團的,才能在毒氣不斷上湧時,上演一出出城市裡的跑酷和「徒手攀巖」。
片中大規模的災難肯定導致了大量的死亡,但影片迴避了這一點,專注於表現主人公積極的求生之路。它想展現的不是人在面臨災難時的絕望和無助,而是不斷克服困難的智慧和勇氣。
影片的敘事主線很簡單,所以觀影時並不會費腦有負擔。毒氣襲城以後,勇男和意珠只有一個目標——不斷向上,逃出生天。
在他們絞盡腦汁想要因地制宜創造求生條件時,就產生了很多的笑料。比如要怎樣引起救援直升機的注意,意珠先是想到通過手機背燈打出求救的摩斯電碼,還得同時齊聲喊出「噠噠噠 噠噠 噠 噠噠噠」,非常洗腦。之後有人還搬出擴音器和大音響來大聲呼救,最後意珠去開關大樓天台的燈牌通過閃爍的燈光才終於成功引起注意。
每個求生新點子的出現,都讓人感嘆「原來還能這麼玩」而被逗樂。勇男和意珠一路巧奔妙逃,帶出了很多契合劇情的幽默感,而沒有夾雜生硬或低俗的無營養笑料。
兩位主演,曹政奭和「少女時代」成員林允兒此前的演藝方向主要集中在愛情題材的電視劇,這次豁出去各種上竄下跳,丟掉偶像包袱搞得灰頭土臉,還要演怕死嚇哭的戲,也是別樣的酸爽。
社會批判少不了
在準確拿捏觀影笑點的同時,本片也沒光顧著帶觀眾傻樂,而是在敘事中悄無聲息地融入了一些社會批判。
今年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表現了根深蒂固的貧富差距。《極限逃生》中,也通過大樓高低、救援緩急將這種貧富差異問題展露無疑。摩天大樓上被困的人很容易被直升機發現和解救,樓層矮一點的樓頂上等待救援的人只能靠手機閃光燈和弱小的呼叫聲。
在主人公逃生期間,韓國電視臺為了拿到獨家猛料租用無人機進入毒氣籠罩的地區進行現場直播,使兩人的逃命成為了一場真人秀直播。
此時,影片主創諷刺的也是韓國某些電視臺愛吃「人血饅頭」,為了做節目而不顧他人安危,使別人的生死成為收視率的保障。
正是這種批判色彩,讓影片的故事不局限於驚險的動作,而是可以引發思考。在災難面前,人性都展露無遺,非常真實。但相對其他災難片來說,本片包裝得更加精妙,隱含的社會批判沒有損害影片基本的喜劇調性。
當然,《極限逃生》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前戲鋪墊較長,人物刻畫扁平,迴避了很多尖銳問題等等,也存在認為「影片的質量撐不起它獲得的票房佳績」這種看法。
不過,影片是一部瞄準暑期檔且定位明確的電影,就像在夏天灌下一瓶暢爽怡人的汽水,雖不完美但足夠愉悅。
你喜歡這部電影嗎,對於本片又有怎樣的感想呢?歡迎在留言板分享交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