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模式上,在電影敘事上,在講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上,《獨立日》幾乎無懈可擊。除卻特技,它還有更多的光彩熠熠之處。情節的銜接和轉換,有張有馳的節奏控制,人物群像的塑造,都比現今大部分電影要出色。在這一點上,它完全可以將老斯的《世界大戰》踏在腳下。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電影中的人物塑造。2個小時半的電影裡,幾乎每個出場的人物都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統統都能給人留下印象。這部電影聰明就聰明在知道用一些點睛之筆來勾勒出人物個性,使之豐富生動,而且做得不慌不忙,自然妥帖。有機鋒的對話,細小的動作,周圍人的反應,這些手段都運用得很聰明很好,而且也填滿了劇情的縫隙,令轉折變得柔韌。
《獨立日》是我很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它的主演是美國著名的黑人影星威爾·史密斯,影片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天煞地球反擊戰》。 這是一個講述外星人進攻地球而人類奮起反抗的故事。威爾·史密斯飾演了一名空軍飛行員,他駕駛著外星人當年遺留在地球的飛行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電影中最讓我感動得淚水奪眶而出場景有兩個:一個是老邁的退役後變成酒鬼的飛行員駕駛戰鬥機叫罵著衝向外星人母艦,另一個是美國總統在7月4日早上代表全類人向外星人發出宣言。 也許是命運使然,今天是7月4日,你們將再一次為我們的自由而戰,不是為了擺脫暴政,壓迫和殘害,而是為了我們繼續的生存。
是部這麼早的科幻電影,在90年代能拍成這樣已經相當棒了,特效也很好,即使是在現在看來,將外星人的樣子弄的太噁心,飛船什麼的都很符合那時候對外星世界的想像,導演將將外星人入侵拍的跟災難片似得,不愧是災難片之王的手筆。雖然劇情套路和瘋狂炸地標在如今已然見怪不怪,但在當年就能如此天馬行空肆意揮灑,實屬不易。還有宏大空戰場面蔚為壯觀。電影特效製作當屬當時最佳。最深刻的是小男孩媽媽在隧道裡逃脫外星人肆虐的場景,媽媽用驚人的速度保護了生命,丈夫在後面也救了總統夫人。當二十年後外星人再一次發起總攻,英雄的傳承更有意義。
一直以來挺喜歡威爾史密斯的,不可否認獨立日不可多得的好片,而本片在票房上也是得到了相當豐厚的回報。光是8億多的全球票房就已經讓威爾史密斯嘯傲江湖了。當然其實在這片裡出彩的不單是威爾史密斯,傑夫高布倫扮演的電腦專家和比爾普爾曼扮演的總統也是相當有魅力的。這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物形象飽滿,每個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連那個被外星人抓去的角色也是恰到好處的扮演了英勇就義的感人角色。當然拋開故事的邏輯性不談的話本片的劇本可說是科幻類電影裡相當精彩的一部了。
美國大片所傳遞的恐怕不僅僅的超強的特技水平和豪華的明星陣容吧?更多的,是體現美國人所表現出來的霸氣。和此片一樣,同樣出自羅蘭艾默裡奇手下的《2012.》在災難來臨之際,美國領導人在那些高速運轉的儀器前鎮定的指揮著每一個細節的操作,每個國家似乎都在聽從著美國總部的指揮,在有條不紊的「被指揮」。這些所謂的美國精神就這樣被移植到了每個觀眾心裡,產生一種美國人在統治地球的錯覺。而但凡是那些與美國英雄為敵的人,在美國打著維護人類,保護地球的幌子之下都被稱為暴力下的犧牲品,不管它是惡霸還是外太空的侵略者。
回顧過去十幾年的災難電影,獨立日是最不低調的一部,從發現外星人,到揭穿外星人的目的,再到想出擊敗外星人的方法,最後到消滅外星人,整個過程全部是美國人在忙活,其他國家基本都是打醬油,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電影中的幾個配角,從政府官員到貧民感覺個個都滿懷信心,不悲觀,不絕望,貌似把外星人的入侵和地球毀滅看的很淡定。這些特點在其他災難片中不常見,比如2012好歹求到中國建大船,後天裡更是向自己的看門狗墨西哥低頭,但獨立日中美國人則是大包大攬,髒活累活都是自己幹。宣揚愛國主義情操,更直白點還是向海外移植美國文化,獨立日可以看做是好萊塢宣揚美式文化的樣本電影,其從開頭到結尾,一直都在彰顯英雄主義,自由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