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白人特權」遭白人反對 美示威浪潮史無前例

2021-01-15 央視網
北美觀察丨「白人特權」遭白人反對 美示威浪潮史無前例

原標題:

美國街頭示威活動爆發以來,人們注意到,許多白人穿上了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的襯衫,舉著自製標語,高喊各種的口號。他們有時還會面部朝下躺在街頭,就像死於白人警察暴力執法的黑人弗洛伊德那樣,雙手放在背後,喊著「我不能呼吸」,藉此控訴警察暴行。

橫跨美國東西海岸,本輪示威活動的白人參與度一直較高。儘管一些人被詬病只是為了「湊熱鬧」,另一些人則被稱為「健忘症患者」,但無論如何,身為美國社會某種意義上的「特權階層」,深受觸動的白人這次選擇不再沉默。特別是那些平靜的鄉村社區,也史無前例地捲入了示威浪潮。

但問題的關鍵是,無論白人在歷年的示威活動中如何行事,多年來種族歧視的悲劇輪迴從未止歇。一旦事態逐漸平息、生活恢復常態,這些「旁觀者」回到鄉間大宅,他們還會記得其他弱勢族群的痛苦嗎?抑或又像往常那樣,大家抗議完畢後各行其是,得閒繼續抱怨幾句。至於社會嘛,依舊還是原來那個社會。

富裕白人社區加入示威浪潮

與此同時,傳統上「更白」、「更富」、「更保守」的鄉村白人社區,也史無前例地接受了示威浪潮的洗禮。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此前加州的不少示威活動,並非發生在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之間,也不是發生在洛杉磯市政廳前,而是發生在南加州最富裕的社區之中。

其中,橙縣的遊艇俱樂部和懸崖邊豪宅只是一個例子,說明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正在超越城市,向「更白」、「更富」、「更保守」的鄉村社區蔓延。

在其他富裕地區,如比弗利山莊和聖莫尼卡,抗議活動也不少見。一些社會學家和民調人員表示,傳統上非常平靜的這些社區出現示威活動,反映出了公眾輿論的廣泛變化,特別是在白人群體中。

△《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示威活動蔓延到富裕的鄉村白人社區,美國這一次終於聽進去了嗎?

根據蒙茅斯大學在弗洛伊德遇害後進行的一項調查,57%的美國人認為,如果當事人是黑人,那麼警察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情況時,更有可能過度使用武力。這一數字比4年前約三分之一的比例有所增加,蒙茅斯大學民調研究所所長派屈克·默裡就此表示,這一調查表明,人們對警察執法的看法出現了「歷史性轉折」。

「美國白人對根深蒂固的系統性種族主義的看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默裡說。

最近幾天,加州各地的城鎮都湧現出了抗議警察暴行的活動,除了上述社區,還包括比全州整體「更白」、「更富」的爾灣、核桃溪、丹維爾、雷德蘭茲和特曼庫拉。白人為主的抗議者擠滿了太平洋海岸公路,當汽車(通常是奔馳或奧迪)駛過並按喇叭表示支持時,示威者歡呼起來。

52歲的紐波特海灘白人居民蘇珊·格魯克斯說,她從未在自己的地區見過任何這樣的抗議活動。「也許這太樂觀了,但我認為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她說,「自從1992年洛杉磯暴動以來,我一直住在這裡。這一次對我來說感覺不同,我真覺得有變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科學院長、社會學和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達內爾·亨特表示,1965年的瓦茨騷亂加速了白人居民向郊區的「逃亡」,而在1992年的洛杉磯騷亂中,許多鄉村社區與洛杉磯的暴力活動絕緣,「很明顯,人們對城市動蕩心存恐懼。」

如今,平靜了許多年的鄉村社區,再度感受到了示威的力量。只是這一次,深受觸動的白人不再選擇沉默和迴避,而是積極站了出來。「當你看到我們在電視轉播畫面中看到的人群時,你必須問自己,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是什麼促使人們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疫情)示威。」蒙茅斯大學民調研究所所長派屈克·默裡說,「這確實說明了當下的緊迫性和人們的憤怒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到處都能看到示威。」

反「白人特權」,更需要白人站出來

儘管白人在爭議聲中行動了起來,但對他們是否真正在乎的質疑,也一直沒有間斷過。

6月8日,包括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在內的民主黨高層穿上加納布(一種加納布料,是非洲藝術和文化的重要象徵),在美國國會大廈單膝跪地,為弗洛伊德默哀近9分鐘。

但在芝加哥黑人活動家和組織者查爾斯·普雷斯頓看來,這種姿態實屬「荒謬」。「我認為這是一個把戲,它是空洞的。我不明白下跪的目的是什麼。」他說,政客應該推動政策的改變,才能幫助非裔美國人。

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都認為,美國白人參與民權抗議活動的歷史悠久,但許多人仍會質疑,他們會否患上「健忘症」,即會否能夠長期致力於反對種族主義的工作?畢竟,這離一般白人的生活有點遠。

△路透社的報導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白人真能努力推動變革嗎?

田納西州羅茲學院歷史副教授兼非洲裔研究主席查爾斯·麥金尼說,從歷史上看,白人在特定時刻也會有著較高的參與度,但這種參與度在遠離抗議活動後就會急劇下降。

「為了使這成為最後的種族問題轉折點……美國白人必須停止作為旁觀者的同情,承擔起對這個問題的完全責任。」前美國外交官艾琳·布魯克斯·拉蘇爾說。

許多深受觸動參與示威的白人也表示,只有自己站出來,反對自己的特權,才有可能對政府形成壓力,帶來實質性的變革。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一些參與示威的白人在發言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自己身為白人在社會中享有的種族優勢或特權,即所謂的「白人特權」(White Privilege)。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牛津和劍橋英語詞典的定義稱,「白人特權」是指在一個多種族共存的社會中,相對於其他種族的群體,白人群體僅僅因為膚色而擁有與生俱來的、其他族裔所沒有的優勢。在社會資源分配方面,比如教育、醫療、就業、法律等領域,這些優勢體現得最為明顯。

△英國廣播公司發文解釋「白人特權」

也有社會學家解釋稱,「白人特權」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隱形的,特別是擁有這些特權的人,通常不會意識到這一點,也不願承認。

因此,一些參與示威的白人認為,真正的覺醒意味著理解並承認自己的種族以及階層優勢,除了反省不公之外,更需要站出來,聲援那些遭遇不公的人,而非只是事到臨頭表示「同情」。

與此同時,在支持黑人族群的示威活動中,大量白人面孔的出現,除了在感官上能讓大眾看到這場運動的廣泛代表性,也能進一步喚醒白人群體的公義之心,共同利用與生俱來的「白人優勢」,去幫助弱勢群體。只有這樣,才能把一時的觸動和覺醒,轉變成對抗社會不公的長久力量。

如果只是像往常那樣,哀嘆一聲,或者同情兩句,對現實沒有任何幫助。等到事態漸漸平息,社會仍會重走老路,族裔不平等的問題也不會得到根本解決。

(央視記者 顧鄉)


(編輯 崔智琳)

相關焦點

  • 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裡,美國和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除了正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還在經歷一場反種族主義和性別多元化的「革命」的浪潮
  • 白人男子被催淚彈打瞎一隻眼:這點痛相比不算啥
    從上月26日開始,美國約有140個城市暴發示威活動,抗議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明尼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至少8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為應對示威調動國民警衛隊。由於打砸搶等暴力行為升級,多個州還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在規定時間進行宵禁。
  • 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裡,美國和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除了正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還在經歷一場反種族主義和性別多元化的「革命」的浪潮。 當然,並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認同這場文化層面的「革命」。很多保守派的白人就認為這場「革命」是偏激和粗暴的,是在通過樹立種種「政治正確」的言論牢籠,逼迫人們去接受「革命者」的觀念。
  • 威斯康星州黑人被致下半身癱瘓 涉案白人警員今不被起訴
    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名黑人,去年被白人警員從後開七槍,導致下半身癱瘓。檢察官調查後認為警員自衛,決定不作出起訴。事件或再引發種族示威,當局調派國民警衛隊戒備。去年8月,29歲男子布萊克在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遭警員從後連開七槍,導致下半身癱瘓,三名年幼子女在車內目擊過程,布萊克聲稱當時為兩名爭執的女子調停。檢察官調查後,認為當時布萊克有刀,警員怕他擄走車上兒童,他亦因涉性侵案被通緝。白人警員謝斯基擔心人身安全受威脅,於是開槍自衛,當局決定不起訴謝斯基,和另外兩名在場的警員。
  • 付成雙︱白人的史詩,印第安人的悲歌,毛皮動物的末日
    多林將美國毛皮貿易興衰的歷程融入歷史敘事之中,通過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塑造為讀者展現了美國白人殖民者不畏艱險,深入荒野尋求毛皮的傳奇經歷。為了尋求新的毛皮資源,白人毛皮商人深入北美大陸內部探險,不僅為東部社會貢獻了財富,還向舊世界報告了北美西部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和信息為後來的農業開發打下了基礎。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在這種形勢下南非的獨立也成為一種必然的形勢,然而掌握著南非政權的白人開始擔心起一個問題:隨著英國勢力退出之後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的白人還能否維持對南非的統治呢?從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統治者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就開始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南非白人政府所推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主流語境下都是會被譴責的。
  • 北美以白人居多,拉美則以混血種人居多,這是如何形成的?
    從政治地理學上,美洲分為北美地區和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而北美主要則指美國、加拿大以及格陵蘭島地區等地。雖然都是在美洲,但是北美與拉丁美洲可謂是「兩個世界」,兩者的不同點可謂一堆。比如在種族上,拉丁美洲存在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但混血種人佔半數以上,而在北美,則是以歐裔白人居多。
  • 都說黑人被歧視,然而這種白人被歧視得更慘,只因脖子上一個標誌
    雖然現在全世界人民都大力反對歧視以及偏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短時間內這一現象不會從人類世界中消失。 01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對黑人的歧視一直是一個較大社會問題,美國的黑奴制度雖然廢除,但歧視黑人的現象並未根絕。
  • 北美觀察丨竟與抗議者合影 美國警察什麼情況?!
    △《華盛頓郵報》報導,數十名與國會山遭抗議衝突事件相關的警察,或被停職,或接受調查輿論指出,在去年大範圍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種族歧視抗議中,警方全副武裝,對和平抗議者大肆使用武力鎮壓。然而,這次以白人為主的抗議者衝擊國會,警方卻縱容其闖入國會大廈為所欲為。這一強烈反差背後,是長期存在於美國社會的種族不公和「白人至上」主義在作祟。
  • 美國「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史中,從未缺席的白人女性
    美國最近幾次大選和中期選舉中,白人女性對共和黨的高度支持,也總被解釋為依附於白人男性精英的自然結果。流行的解釋認為,白人女性作為優勢種族和弱勢性別的雙重身份,讓她們處在永恆的認同焦慮中。這種認同焦慮使得白人女性選擇依附於配偶,以支持後者的種族主義主張作為條件,來換取穩定的財富和地位。主流解釋框架雖然點出了交互性身份的重要性,卻預設了白人女性總是被動屈服於男權統治。
  • FBI:美國每周有近兩名黑人命喪白人警員槍下
    《今日美國報》引述聯邦調查局( FBI)資料指出,美國每周有近兩名黑人命喪白人警員槍下,顯示布朗被槍殺並非個別事件。  「合法殺人」無核查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的7年內,美國每年發生400多宗地方警員「合法殺人」事件,平均每天逾1人被殺,當中更有96宗為白人警員槍殺黑人,即每周有近兩名黑人遭白人警察槍殺。
  • 倫敦抗議現場一黑人男子救出受傷白人男子:我只是想避免一場災難
    當時,他看到這名白人男子像嬰兒一樣蜷縮在樓梯上,而他身邊則圍滿了示威者。於是,哈欽森和他的朋友一起來到白人男子附近,並圍成了一道「警戒線」。接下來,哈欽森將白人男子扛了起來,並帶到了警察旁邊。哈欽森表示,看到受傷的白人男子時,他沒想過這名男子是否有可能是抗議活動的反對者或者對他們持有偏見,他當時努力幫助這名男子安全離開。哈欽森說:「我就是想避免一場災難。
  • 白宮封鎖、國會山淪陷,示威衝突讓美國「無法呼吸」…
    這是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膝蓋鎖喉」致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如今,這句話成為全美國數十城市的泱泱抗議示威者口中,疾呼吶喊的標誌性口號。 在憤怒抗議者的圍堵下,白宮、國會山相繼「淪陷」,CNN非裔新聞記者在報導示威過程中被當作示威者逮捕,多地出現打砸搶燒……事件持續發酵,疫情一路走高,暴力事件卻讓美國燃起新的「高潮」。
  • 白人對支持黑人的三名小孩施暴
    近日,一段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傳播的視頻引發網友眾怒:三名青少年在路邊分發關於聲援黑人弗洛伊德的傳單時,被一名經過的騎車白人男子攻擊
  • 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辛普森一家》白人演員不再為有色人種...
    2016年總統競選期間,川普就曾在競選中使用過滾石的歌曲,滾石樂隊表示反對。然而在上周的集會上,川普競選團隊仍然使用了滾石樂隊的單曲。   【電影《畢業生》小說原作者去世】   經典影片《畢業生》的小說原作者、美國作家查爾斯·韋伯因血液病去世,享年81歲。查爾斯·韋伯在23歲時完成了小說《畢業生》,該小說於1963年出版。
  • 拜登:黑人發明了電燈泡而不是白人愛迪生
    由於一名非洲裔美國人遭警察連開7槍,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運動。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到訪該地,並發表演講安撫黑人情緒。其實是黑人發明了電燈泡,而不是那個叫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白人。」報導稱,愛迪生最初發明的燈泡是用紙絲製成的,但紙絲很快就燒壞了。與愛迪生共事的黑人拉蒂默(Lewis Howard Latimer)發明了使燈泡持續發光的碳絲。 報導稱,由於他與愛迪生合作,因此該專利是以愛迪生公司的名義進行的。
  • 只許白人居住!澳大利亞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英倫三島裡的監獄不夠用了,再加上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運動,英國無法再向北美運送罪犯,於是澳洲這片處女地很快就映入英國政府的眼帘。 1788年1月26日,第1批從英國本土出發,流放到澳洲的犯人到達雪梨灣,去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日也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 黑人抗議者路過美國富人區,白人夫婦持槍相對,兩人都是資深律師
    美國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示威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川普對於示威者們,態度非常激烈,在實際行動上也是採取了放任態度,然而在密西根州,一對白人夫婦卻搞了個大新聞。對待路過的黑人示威者群眾,他們直接用槍枝對準了示威人群!
  • 詹姆斯點名抨擊白人運動員醜陋行徑 對方道歉無用 妻子還遭網絡虐待
    當NFL的超級球星布雷斯痛批單膝下跪是不尊重國旗的行為時,詹姆斯對這位白人球星給予了極其猛烈的回擊。 當福克斯新聞節目主持人蘿拉·英格漢姆力挺布雷斯時,詹姆斯對這位白人女主持人毫不客氣地給予了完美地批評。
  • 26年前,南非白人同意給予黑人平等
    由於那時歐洲社會盛行白人至上主義,南非聯邦建立那刻起就頗具「種族」色彩,整個統治邏輯就為白人統治黑人理所當然。1961年5月31日趁英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損失跌下世界霸主的位置,南非白人精英宣布退出大英國協,成立了南非共和國去追求「大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