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2020-12-05 鴻鵠高飛翔九天

南非究竟是誰的南非呢?誰才是南非真正的主人呢?現在網上流行一種論調:「黑人壓根不是南非原居民」,於是「所謂南非黑人運動其實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事實上這一論斷不過是重拾種族主義者的陳詞濫調。在1975年6月洛杉磯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一位南非學者曾公開聲稱:「班圖(黑)人不是土著。他們是在荷蘭人和英國人之後才到達南非的」。

言下之意無非是要證明白人乃是來到了「無主土地」。這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根據「先佔」原則將其據為己有。事實上如今佔南非人口絕大多數的班圖人的確並非南非的正宗土著,但白人同樣不是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桑人、科伊人等族群就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現有的考古資料證明:班圖人在公元2世紀到3世紀就來到了如今南非與辛巴威的界河。

十五世紀末班圖人已南下至今日的東開普境內。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發現了位於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652年第一批荷蘭移民抵達好望角並在此定居,此後荷蘭人在這裡維持了154年的殖民統治,其間英國曾於1795年佔領此地,但不久即行退出。1806年英國再次佔領好望角,1814年至1815年的維也納和會上英國同荷蘭達成協議:英國以600萬英鎊的價格從荷蘭手中購買了好望角地區。

至此好望角無論從實際上或是從法理上都成為了英國殖民地。作為荷蘭移民後裔的布爾人在英國佔領好望角後不斷與湧入此地的英國人發生衝突,到1836年終於爆發了布爾人集體離開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好望角的事件。這些離開好望角的布爾人在位於如今南非北部的內陸地區建立了萊登堡共和國、溫堡共和國等國家,這些布爾人國家在1849年合併成為德蘭士瓦共和國。

在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東部和南部另一部分布爾人建立了納塔利亞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就這樣在今天的南非共和國境內呈現出英國人的好望角(開普)殖民地與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奧蘭治等國並存的格局。1899—1902年英國人通過兩次布爾戰爭吞併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併成南非自治領。

英國統治時期英裔、荷裔、德裔、法裔等白人族群逐漸合流。相比其他那些被吸乾榨盡後一窮二白的殖民地而言:南非更像是白人殖民者的「第二個家」。自治領 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制度下一種特殊的國家體制:自治領只需要在外交和國防上服從英國,但其內政是完全自治的,同時自治領還可以制定自己的貿易政策,也可以發展自己的軍隊,只不過自治領要對外宣戰必須取得英國政府的同意。

當時英國的所有海外領地中享受這一待遇的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而印度、錫蘭、馬來亞、埃及、蘇丹等地都不享有這樣的待遇。由此可見南非在當時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中居於特殊地位,不過這種特殊性只是針對南非白人而言的。南非作為自治領的自治權限是掌握在當地白人手中的,至於黑人則是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的,經濟地位上也與白人有天壤之別。

二戰後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開始坍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幾個白人自治領都成為了事實上獨立的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在1947年實現了獨立。在這種形勢下南非的獨立也成為一種必然的形勢,然而掌握著南非政權的白人開始擔心起一個問題:隨著英國勢力退出之後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的白人還能否維持對南非的統治呢?從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統治者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就開始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

南非白人政府所推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主流語境下都是會被譴責的。種族歧視在歐美國家儘管客觀存在,然而這些國家的主流語境還是把種族平等作為政治正確。南非白人政府所推行的種族隔離制度使其同時遭到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同時制裁,甚至就連身為南非宗主國的英國也不站在南非一邊。

1961年5月31日南非因為種族隔離問題被其他大英國協成員國排擠出大英國協。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全國有99%的工程師、78%的自然科學家、91%的技術人員、72%的技工都由白人充任;1983年南非亞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南非白人的37%,居住在城鎮內的黑人是22%,居住鄉村的黑人只有6%。現在有人說白人執政時期的南非是發達國家,然而這卻是建立在「黑人不是人」這一前提下的幻象。

馬克思曾說過的一句話」住在茅草屋裡的人不會感覺到自己有多麼的貧困與寒酸,可如果一旦旁邊蓋起了一個宮殿就會使住在茅草屋裡的人立刻感覺到不舒服「。人性有時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儘管表面上看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的經濟數據在增長,然而當生活在最底層的南非黑人看到達官權貴們的闊綽時再對比自己的生活狀態會作何感想呢?南非的經濟數據再漂亮和黑人有關嗎?

難道要讓他們一直跪著向白人老爺們祈求施捨嗎?所以黑人的反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南非的白人政權在政治上註定會遭到黑人的反對,同時白人政權的經濟基礎也處於逐漸瓦解的狀態。翻開世界地圖就不難發現:國際格局的中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印度以及歐洲諸國均位於這一地帶,而南美洲、南部非洲等地則是國際格局中的邊緣化地區。

南非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上的一個」孤立邊緣地帶「:既不是世界地緣格局的中心地帶,也不是主要世界航運線路的咽喉要衝。像南非這種處於孤立邊緣地帶的國家幾乎是註定必然會衰落的。自大航海時代起先後統治南非的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是按自己的需要發展南非經濟的。南非從一開始就是以為宗主國供給需要的商品為目的而發展自身產業,而不是以最適合自己實情的方式發展。

這就造成了南非的產業單一化現象:眾所周知南非的黃金和鑽石等礦產資源的生產量長期位居世界首位,所以採礦業就成為了南非首屈一指的經濟支柱產業。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南非完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礦產業方面,從而忽視了其他產業的全面均衡發展。南非長期執行的種族隔離政策導致佔南非人口絕大部分的黑人素質普遍偏低,從而無法適應產業升級的需求。

隨著中國和印度相繼開放國門之後很多中低端產業開始從南非轉移到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南非的種族隔離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通過剝削廉價的黑人勞動力來維持經濟增長的極度不自由的經濟,然而第三次產業革命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使這種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發展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技術的要求不高,然而產業升級換代卻需要有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群體。

南非已無法再通過剝削廉價的黑人勞動力來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起南非經濟就已開始出現頹勢。經濟形勢不穩定的南非為維持種族主義制度還四處派兵幹涉其他國家的黑人解放運動,結果在安哥拉被古巴派遣軍打敗,在其他地方也是勝少敗多。這些邊境戰爭榨乾了南非的軍事潛力。一邊鎮壓國內、一邊幹涉國外使南非白人政權再也撐不下去了。

1987年有57%的南非白人青年為逃避兵役而準備逃離南非。同時國際上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批判日甚一日:美國國內頻繁爆發的針對南非的遊行示威使美國大學不得不終止了與南非的合作協議。南非又在這時與以色列和臺灣當局合作研究核武器。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美、蘇等大國的聯合打壓。這進一步加劇了南非在國際上的孤立形勢:南非在全球範圍內的建交國家一度減少到22個。

如果說這一時期南非的國際形勢不容樂觀,那麼國內形勢則更不樂觀。所有黑人政治組織在南非都是不合法的。本來黑人中有一部分並沒顛覆白人政權的打算,只不過是想通過合法途徑實現增加工資、保障權益等目的。然而由於黑人被剝奪了通過合法的罷工、遊行等方式主張權利的渠道,所以他們也就只能通過無組織暴力搞自發反抗。80年代的南非實際上已接近內戰邊緣。

20世紀80年代的最後一年世界正處於劇烈的變化之中,而南非則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就在這一年上任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預期到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將會在1990年代徹底解除。1990年2月2日德克勒克在南非議會開幕講話中宣布解除對非國大等33個反種族主義統治政黨和組織的禁令。同月他宣布釋放入獄達27年的曼德拉及其他政治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一同授予了曼德拉與德克勒克。

德克勒克意識到種族隔離制度已無法再延續。只有通過和黑人中產階級合作才能遏制那些主張以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黑人團體。白人政府通過將大量的政治和經濟權力讓渡給像曼德拉這樣的黑人政治精英以換取上臺的黑人精英保護白人的既得經濟利益。1994年4月下旬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曼德拉領導的非洲國民大會黨在這次大選中贏得了62.7%的選票。曼德拉由此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

曼德拉並不是通過武力從白人手中奪取政權的,而是通過與白人政府的協商談判取得政權的。曼德拉上臺後邀請德克勒克出任副總統。曼德拉一生所致力於追求的事業並不是黑人特權,而是真正實現各種族的平等團結。德克勒克作為白人就更不可能希望看到白人報復白人的現象出現。事實上曼德拉和德克勒克都希望能在南非開創種族平等團結的嶄新局面,而不是某一個種族凌駕於其他種族之上。

曼德拉在任時曾告誡自己的黑人同胞:要善待白人以及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群體。然而如今曼德拉的黑人同胞們顯然把曼德拉當初的忠告拋到了九霄雲外。如今的南非並沒實現種族平等,而是演變出了黑人至上的新式種族主義。如今南非黑人把當初白人剝削掠奪他們的手段全部學了過來:如今有超過1/3的南非白人由於政府性的幹預而失業,南非成為了世界上非常少見的有歐裔白人貧民窟的國家。

與此同時南非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也沒得到任何改變:大農場、大企業依舊掌握在少數寡頭手裡。只不過以前的寡頭是白人,而現在的寡頭是黑人。現在的南非的種族矛盾和經濟矛盾並沒有緩和多少:2003年南非《黑人經濟復興法》出臺。這是一部典型的黑人種族主義法律,和當年的白人種族主義法沒有什麼區別。這部法律規定就業崗位優先供給黑人。

這種只看膚色而不看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做法使得大批有技術的高學歷白人或失業或無法升職。越來越多的白人工程師、政治家、技術工人、學者、醫生等社會精英選擇逃離南非,從而使得南非僅存的一點可以推進產業升級的人才也嚴重流失。1994年之前南非的白人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1%左右,而在1994年曼德拉執政之後南非的白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了如今的9%。

相關焦點

  • 26年前,南非白人同意給予黑人平等
    1992年的3月17日對於南非共和國的黑人來說是一個值得「狂歡」的日子,這一天由時任南非總統弗雷德裡克·威廉·德克勒克主持,320多萬南非白人公民就政府是否進一步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並給予黑人平等進行公決。
  • 沒了白人,南非就能好麼?要不你們看看隔壁的辛巴威
    土改還是人改2月27日,南非最高立法機構國民議會通過議案,將修法以賦予總統行使土地改革的權力,允許南非政府無償徵用土地,並強調要從白人手中「收回」土地重新分配給黑人。以現在這樣激進的做法剝奪白人的土地,恐怕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妨礙南非的經濟發展。想要打破種族之間的隔閡自然是好的,可是南非政府顯然缺乏耐心。
  • 曼德拉:南非的精神支柱,但不適合做總統,看看南非是怎麼毀掉的
    很快的,在第一輪去工業化中倖存下來的公司也被各種政府要求引入的高額環保設備給徹底壓垮,一點競爭力都木有了。在曼德拉執政後,南非大量的技術人員已經流失了,工業化發展已步履蹣跚,而「環保」終於成為了壓垮工業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在這些工廠將死未死的前夕,西方世界哈哈大笑,開始大量的收購南非的企業和礦產,這些工廠該怎麼搞還怎麼搞,就是換了股東。
  • 全球受歧視的黑人群起抗議時,為何南非白人反而受到黑人歧視?
    二、黑白之爭自「南非聯邦」成立以來,白人統治者將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當作維護本身統治的利器。在短短40年間,白人控制的南非政府相繼出臺了50項關於民族歧視的法令。▲曼德拉出獄時,興奮的黑人在南非街舉著當天報紙曼德拉上臺不久,即廢除了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法案,南非黑人的社會地位隨之飛速提升。與此同時,曼德拉通過對政府內部的廉政調查和腐敗清理,將一大批白人清除出南非政府,隨之,許多黑人有幸成為政府僱員,掌握了相當的政治權力。
  • 西方的價值觀為南非黑人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非洲人後來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那些受過教育的黑人大多能夠接受西方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已部分地西方化,然而,已西化的黑人的價值觀不是與南非白人的主流價值觀接近,而是與歐洲文化主流價值觀相接近。他們有選擇地接受普世主義、成就、自由、個人主義和平等觀念,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毒瘤。
  • 南非黑人瘋狂作案,白人接連慘遭虐殺,無奈抗議:白人的命也是命
    當全世界的黑人都為種族歧視同仇敵愾,掀起一波又一波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時,有這麼一個地方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景象:黑人高高在上,白人境遇悽慘,不但在政治上成為毫無地位的被歧視對象,很多下層白人甚至不得不為生存權利奔走呼號,這裡就是曾經的發達國家之一:南非。
  • 南非衰落誰人擔責?曼德拉領導黑人運動,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
    其實南非自始至終都不是發達國家,以往人們認為南非是發達國家,主要是因為佔據南非人口少數的白人,賺取了南非絕大多數的收入,因此南非的白人居住區展現出了一種繁華的假象。 其實在南非的白人居住區之外,更多的是黑人貧民區,那裡居住著大量拿著最低工資,連吃飯都不能保障的黑人。
  • 南非最後的白人總統:政治家要知道人民需要什麼
    南非迄今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和曼德拉一同獲得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德克勒克,已近88歲了。  在中國的連續幾個晚上,他和夫人都非常配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晚宴,晚宴上必然出現德克勒克葡萄酒。在我參加的那次晚宴上,他左手是智利駐華大使,右手是自己的夫人,再往右是南非駐華大使,主桌之外全是葡萄酒公司的中國員工。
  • 南非罪人?曼德拉不想背鍋,南非何曾進入過世界發達國家之列
    曼德拉曾被定為家族王位繼承人,可其在大學期間,見證了南非黑人被嚴重歧視奴役的現狀,遂決意放棄王位繼承,加入非國大為爭取黑人獨立解放抗爭,並成為民族之矛領袖,成為南非白人眼中釘肉中刺。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動罪」與「非法越境罪」逮捕曼德拉。
  • 南非的輓歌:種族隔離始末
    自從1948年以荷蘭裔的布爾人為主的南非國民黨執政以來,這個全白人政黨就開始不遺餘力地推行種族隔離政策。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佔人口絕大多數的非白種南非人被迫聚居在隔離區域、使用單獨的公共設施,非白人與白人之間的聯繫受到嚴格的限制。儘管在南非國內外有著持續而強大的反種族隔離運動,種族隔離政策還是持續了50餘年,直到1991年,德克勒克政府開始廢除種族隔離的絕大多數法令。
  • 南非白人那麼窮,面對黑人家庭暴力,為什麼不回國?緣由令人意外
    ,大多數的白人生活在貧民窟,黑人則高高在上。生活在南非的白人,由於經濟能力不足,大多都居住在貧民窟中,在人們的印象當中住在貧民窟中的應該是黑人才對,並且黑人可以隨意的娶白人女子為妻,這些白人女人雖然知道嫁給黑人是要遭受家庭暴力的,但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委曲求全。
  • 南非,下一個辛巴威-虎嗅網
    上周,南非國民議會通過議案,賦予總統行使土地改革的權力。所謂土地改革,就是授權政府無償徵用白人的土地。可以想見,南非這個彩虹之國,還將繼續往深淵墜落。 對於這樣的論斷,很多人不同意。不擅長經營土地的黑人,只好給白人和亞裔打工。對南非社會而言,這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廢除種族隔離的南非新政府,顯然缺乏耐心。曼德拉和他的夥伴們急於改造國家,想讓黑人獲得更多財產。早在曼德拉時代,南非政府推出《黑人振興經濟法案》,規定白人開辦公司,黑人要佔有一定股份;南非所有礦業公司,與國家項目有關,一定要有黑人持股。
  • 黑人如何毀掉南非的
    長期以來,南非黑人為了爭取社會和經濟地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抗爭。而當地的種族隔離制度,更是成為國際社會爭相聲討的對象。 1990年,南非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德史勒克,頂住黨派壓力與叛徒罵名,不顧右翼集團反對,在白人中進行公投,決定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同時,釋放那些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就是其中入獄時間最長的一個。
  • 中國駐南非大使和南非外長共同出席南非青年日活動
    中國駐南非大使和南非外長共同出席南非青年日活動
  • 南非白人現狀比較差,他們當初為什麼不選擇自治或者獨立建國呢?
    南非白人主要都是歐洲移民後裔,其中荷蘭殖民者(荷屬東印度公司)和後來的英國殖民者後裔,這是兩個主要的來源,其餘還有德國移民、法國移民,算下來歐洲人來到南非已經差不多將近五百年了,而定居也已經四百多年了。除了歐洲移民之外還有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
  • 南非女子因身材奇特,被白人騙到歐洲展覽,192年後終於被安葬
    17到18世紀的時候,多年的戰爭讓不少歐洲的部落瀕於滅絕,其中就包括非洲的一個古老民族科伊桑部落,而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則成為了白人侵略者的奴隸。薩拉·巴特曼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奴隸家庭裡,而她的命運甚至要比一般的奴隸還要苦一些。
  • 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與南非相比,納米比亞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南非的白人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掌握著最好的國內公共服務資源。種族隔離制度法案的實施,意味著白人剝削黑人被合法化。不僅在南非本土,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同樣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 白人女遭南非黑人抗議者痛罵「滾回歐洲」,一怒之下掏槍對準人群
    據《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在南非暴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中,一名黑人抗議者要求一名白人女子「滾回歐洲」,這名白人女子一怒之下拔槍對準抗議者。周二,這名52歲的白人女子在伊莉莎白港的一家購物中心,與抗議者發生衝突。
  • 曼德拉給黑人帶來了自由,卻把南非拖出發達國家行列,是功還是過
    眾所周知,非洲曾誕生過世界上第一個黑人總統,他便是南非國父曼德拉。在上個世紀,曼德拉可以說是一位享譽全世界的風雲人物,他用畢生精力致力於反抗種族隔離,給黑人們謀取了巨大的權益,人們稱讚他是「自由戰士」,是「世界偉人」。
  • 南非2017:解救「被劫持」的國家
    約翰尼斯堡市中心建在關押過甘地和曼德拉的監獄遺址上的憲法法院,一群澳大利亞的老人正在紀念他們當年對南非人民的聲援運動。城南的種族隔離博物館,海內外遊客人頭攢動。它西面的黑人鎮區(township,當年白人政府為黑人劃定的聚居區)索韋託(Soweto),路邊一塊塊字牌復原著1976年那場意義深遠的起義的場景,小小的曼德拉故居被遊客擠得水洩不通,一條考究的商業街在門前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