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來自專輯非洲洞察

納米比亞和南非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股民族獨立的浪潮席捲了非洲。到60至80年代,大多數非洲國家脫離了歐洲宗主國的統治,成立了50個獨立國家。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來了第51個,也是20世紀非洲最後一個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

▲非洲各國的獨立時間(粉紫色為1960年獨立的國家,薩伊為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

然而,納米比亞的獨立歷程和此前完成民族獨立國家大不一樣,之前的非洲國家是脫離歐洲宗主國完成的民族獨立,而納米比亞則是脫離另一個非洲國家—南非獨立的。南非以前則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61年,南非才完全脫離英國獨立。

納米比亞、南非以及英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納米比亞為什麼又要脫離南非獨立呢?

▲曾經的南非聯邦地圖,包含南非本土和納米比亞

一、殖民者帶來的分離

西方殖民者沒有到達之前,包括納米比亞和南非在內的廣大非洲南部地區的居民以遷徙的班圖人等黑人為主,他們彼此之間雖然有衝突,但總體上相安無事。

從15世紀新航路開闢後,歐洲殖民者相繼湧入非洲南部,尤其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在蘇伊士運河通航之前,是扼守大西洋到印度洋航線的交通要道。這裡成為了眾多歐洲殖民者覬覦的目標。1652年,「海上馬車夫」荷蘭佔領好望角,成為第一個在非洲南部建立實質殖民地的國家。

▲荷蘭在非洲南部的殖民地,1795年達到最大範圍

相比於好望角地區,非洲的西南部,也就是今天的納米比亞一帶,因受沿岸寒流的影響,氣候乾旱,加上海拔高,沙漠廣布,人煙稀少,因此並沒有成為歐洲人關注的區域。佔據了非洲最南端之後,來自荷蘭和歐洲其他新教國家的人陸續移民這裡,建立起農場。這部分混居的白人移民的後裔,就是南非白人的前身—布爾人。

▲西南非洲(納米比亞)的沙漠,是非洲南部最乾旱的國家

隨著荷蘭殖民勢力的衰落,英國通過英荷戰爭取代荷蘭在海上的霸權,並成為了好望角地區的新主人,在原荷蘭人的殖民地成立「開普殖民地」。英國人的到來,對當地的土著和布爾人都徵重稅,這引起了布爾人的不滿。但在絕對實力面前,布爾人並不是英國的對手。

面對英國的壓迫,布爾人選擇往北遷移,建立「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布爾人的共和國。後來,德蘭士瓦共和國發現了黃金更加刺激了英國殖民者的野心,為了消滅布爾人的國家,獨霸黃金資源,英國發動了布爾戰爭。

▲布爾人向北逃離並建立兩個國家

1899年,在英國發動的第二次布爾戰爭中,以英國的慘勝而告終。英國奪取了在非洲南部的統治權。1910年,英國將開普殖民地和吞併的兩個布爾人國家合併,成立英屬南非聯邦。南非獲得外交自主權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英屬南非自治聯邦就是今天南非的前身。

▲鯨灣港和附近小島嶼(企鵝群島)在1878年被英國佔領,1884年與開普殖民地合併

除了英國之外,法國和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帝國,以及後起的比利時、德國、義大利等國也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捷足先登的英國和法國佔有了蘇伊士運河(英)、開普敦(英)、剛果河流域(法)以及幾內亞灣(法)等非洲條件較為優越的地帶。

因此德國作為後起國家,只能搶佔西南非洲等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地區。1884年,德國佔領了非洲西南部的沿海地區,成為德屬西南非洲。1890年,德國從沿海向內陸進軍,佔領了部分沙漠地區,合併成為德屬西南非洲(鯨灣港被英國佔領),這就是納米比亞的前身。

▲納米比亞的德式教堂和殖民者的紀念碑

二、德國戰敗,納米比亞易主南非

到一戰之前,德國取得了7.7%的非洲領土,這一比例遠遠低於法國(35%)和英國(29%),僅僅和義大利和比利時旗鼓相當。

德國不僅佔有的殖民地少,而且包括德屬西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地處沙漠地區,自然環境較差且開發成本高。這與德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嚴重不匹配。不滿足於既有體系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殖民地,取得陽光下的地盤。

▲納米比亞面積82萬平方千米,但直到現在僅僅只有244萬人,而南非人口卻高達5800萬

為此,德國加強了軍備建設,意圖同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競爭以重建世界新秩序。德國的擴軍行動引起了英法等傳統殖民帝國的強烈不安。隨著德國和英法之間的矛盾日趨白熱化,一場世界大戰在所難免。

▲德國(黑色)在非洲佔有的殖民地相比英法少很多,而且自然條件較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中,當時屬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南非聯邦加入到了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一方作戰。戰爭中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無暇顧及自己的殖民地。南非正是借這個時機於1915年出兵佔領了西南非洲。

▲西南非洲運動,南非佔領德屬西南非洲

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一戰結束。1919年,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同戰勝國籤訂了《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德國必須放棄所有殖民地。自此,德國建立起來的海外殖民地在一戰後全部喪失。

戰後,成立了國際聯盟作為處理國際關係爭端的機構。隨著戰後一系列民族國家的出現,民族自決原則成為了當時國際社會的重要思潮之一。

▲1939年非洲殖民地地圖,德國已經被完全排除在外

但協約國卻沒有考慮到德國殖民地人民的訴求。德屬東非的盧安達、蒲隆地被劃給比利時,成為了比利時的殖民地;洛伏馬河以南地區被劃給葡萄牙;坦噶尼喀則交由英國託管。

德屬西南非洲的處理方式則相對特殊。因為西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距離南非較近,再加上當地的自然環境惡劣,人口稀少(僅20餘萬,而南非高達1500多萬),國際聯盟委託給南非聯邦。(包括原英國佔領的鯨灣港和企鵝群島)。

此後,南非聯邦出兵佔領了西南非洲全境,把這裡變成了自己的領土。自此,納米比亞完成了從德國向南非聯邦的易主。

三、種族隔離制度激化矛盾

國際聯盟將德屬西南非洲劃給南非聯邦「委任統治」,南非出兵佔領了西南非洲的行為與民族自決原則背道而馳,這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

當時屬於英國自治領地的南非聯邦的政權掌握在以布爾人為首的白人移民後裔(約佔當時南非人口20%)手裡,人口佔大多數的黑人則處於備受歧視的地位。佔領西南非洲之後,南非聯邦不僅僅派白人總督管轄這裡,還搶奪土著居民的土地。

這一管理方式激怒了納米比亞的居民,尤其是人口佔西南非洲絕大多數的黑人。不堪種族壓迫的西南非洲的黑人部落曾經爆發過多次反抗運動,但都因為實力懸殊,遭到了南非白人政權的鎮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去殖民化成為了世界的主流。50年代之後,曾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非洲許多民族獲得了解放的機會並紛紛獲得獨立。然而自英國賦予了南非自治權之後,南非政權掌握在白人貴族手裡,無論是南非還是西南非洲的黑人都備受壓迫,這無疑是殖民主義的延續,同「非殖民化」相悖。

▲南非街上的標誌,「僅限白人使用」

戰後成立的聯合國取代了國聯,成為了當時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機構。戰後,聯合國要求把西南非洲交由聯合國「託管」並逐步完成獨立,但這一決議遭到了南非的拒絕。

1949年,南非通過了《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宣布西南非洲(納米比亞)為南非的一個省,南非正式吞併納米比亞。與此同時,執政之後的南非國民黨(1948年上臺執政)陸續頒布了《班圖斯坦制度》等一系列法案,正式在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根據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南非白人控制了87%的國土,黑人只佔有13%的土著保留地。

▲與南非相比,納米比亞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

南非的白人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而且掌握著最好的國內公共服務資源。種族隔離制度法案的實施,意味著白人剝削黑人被合法化。不僅在南非本土,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同樣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四、內外聯動,納米比亞終贏獨立

面對南非白人政府的倒行逆施,西南非洲(納米比亞)人民拿起了武器,反抗南非當局的統治以尋求獨立。

從1958年開始,納米比亞黑人先後成立西南非洲民族聯盟、西南非洲人民組織和西南非洲民族統一民主組織等多個群體,通過非暴力的集會遊行等方式反抗南非白人政府。

1961年,由於南非國內不認同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認為是英帝國主義的餘孽),因此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國,並脫離大英國協,獲得完全的獨立。但是,獨立後的南非不僅沒有給西南非洲獨立的權利,反而變本加厲地迫害西南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

南非的獨立鼓舞了西南非洲人民黨鬥爭,他們也要爭取屬於自己的獨立權。其中,努喬馬領導的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是最堅定的反抗力量。但是,他們的請願等無一例外遭到南非白人政府的拒絕。

▲美國學生「抵制南非運動」

獨立後的南非政權依然掌握在白人手裡。掌權的南非白人政府在南非本土和西南非洲繼續推行種族隔離政策。隨著世界民權運動的發展,這一政策嚴重侵犯了人權,與種族平等的浪潮背道而馳。南非非法吞併西南非洲的行徑,更是遭到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在南非種族隔離不被廢除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紛紛支持西南非洲的獨立運動。

1966年,努喬馬帶領的人民組織遊擊隊偷襲了南非軍隊。與此同時,聯合國大會宣布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68年,聯合國大會正式宣布將西南非洲改為原名納米比亞,支持納米比亞反抗的運動。

在聯合國大會的支持下,在納米比亞人民組織的帶領下,納米比亞人進行了新一輪的反抗運動,共同抵抗南非的白人政府。面對納米比亞的獨立運動,南非白人政府選擇了用暴力的方式鎮壓納米比亞的「分離行為」。

▲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的標誌

在絕對實力面前,處於弱勢的納米比亞人民解放組織選擇了用遊擊戰的方式對抗南非政府。雖然南非軍隊的裝備遠遠強於納米比亞,卻始終無法消滅納米比亞人民組織。

南非越來越變本加厲的行徑遭到了全世界的譴責,1978年,聯合國通過會議,要求南非終止對納米比亞的統治。為了聲援南非的黑人運動以及納米比亞的獨立鬥爭,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發起了撤資運動,到了80年代,西歐和日本也紛紛響應,將資本撤出南非。

▲1980年南非軍隊在兩地邊界巡邏

大規模撤資運動的展開使得南非經濟遭受了打擊。經濟危機使得社會危機更加嚴重。南非遭到了全世界的孤立,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南非白人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逐漸放棄了對納米比亞的控制。

1989年11月,納米比亞在聯合國的監督下進行制憲會議的選舉,最終西南非洲人民組織贏得選舉,邁開了納米比亞獨立的第一步。1990年2月,納米比亞制定了第一部憲法。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自此,經過了100多年的鬥爭,納米比亞(除鯨灣港外)實現了獨立。

納米比亞獨立之後,南非也順應潮流,結束了實行近半個世紀的種族隔離。隨著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的上臺,一個嶄新的南非出現在了世界的面前。1994年,南非將此前佔領的鯨灣港還給納米比亞,納米比亞和南非之間的邊境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

▲鯨灣港在1994年歸屬納米比亞

雖然南非和納米比亞最終分家,但是兩者問題的解決對於非洲的安全、和平與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期作者|雄鷹

虎撲足球原創作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南非領土變遷,1948年接收愛德華王子群島,1988年放棄納米比亞
    所以英國給予了布爾人同等的政治地位,並支持布爾人關於建立一個「統一的南非」的願望。1910年5月31日,英國將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四個殖民地合併為南非聯邦。一.接管納米比亞南非聯邦最初的身份是自治領,其主權和獨立是不完整的。
  • 納米比亞的奇葩多肉
  • 納米比亞國家概況
    1915年,南非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出兵佔領西南非洲。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南非統治西南非洲。1949年,南非非法吞併西南非洲。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簡稱人組黨)成立,開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66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68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願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1978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35號決議,支持納實現獨立。
  • 從南非到納米比亞追尋紅色風鈴的足跡
    ,並沒有越過奧蘭治河,延伸到納米比亞。至於brown棕色,不知道為什麼歐美栽培的friedrichiae總是在棕色與棕紅色之間變化,而國內和韓國就經常可以栽培出明亮的紅色,當然,我所指的是同樣的東西。MG所標註的,大概就是這麼個區域,但是很有趣的是同樣是50KM,AP標註的SW,就是西南,MG的是SE,東南。很謎的一個操作,可以確定的是肯哈德這個產地種群,是friedrichiae的最靠東分布的種群了。
  • 首頁>溫州>異域採風│納米比亞——再遠也要去!
    慢,上班先收心吧,苦逼的你今天還是繼續假裝跟著大俠的鏡頭,假裝去看納米比亞吧。納米比亞是哪裡?初識納米比亞是在二年前去雲南自駕的飛機上,看到一本航空公司的雜誌,裡面漂亮的照片吸引了我,納米比亞,很遠很美物價很貴!但是我要去,再遠也要去,2016年年初,我拍到了那——------紅!
  •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納米比亞、肯亞兩國情況的書面報告(摘要)
    當前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納米比亞、肯亞兩國情況的書面報告(摘要)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應納米比亞和肯亞議會的邀請,由孫起孟副委員長率領的全國人大代表團於支持南非人民的正義鬥爭,歡迎南非發生的積極變化。希望南非各方繼續努力,推進和平進程,以建立一個統一、民主和種族平等的新南非。        納米比亞領導人在談話中感謝中國在納米比亞爭取獨立鬥爭時期提供的政治、軍事、外交和物質支持。肯亞總統莫伊說,肯、中兩國人民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兩國關係一直非常密切。
  • 非洲南部除了南非,還有哪些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非和南非不但是各自地區的統稱,也是具體國家的國名。為了區別地區與國家,以免混淆,一般將東非(地區名)稱為東部非洲,南非(地區名)稱為南部非洲。也就是說,南非(國家名)只是南非(地區名)的一部分,南部非洲不等於南非,而南非屬於南部非洲。(你暈了沒有?)換言之,非洲有兩個南非,一個是指國家,一個是指地區。南部非洲一般是指剛果(金)、坦尚尼亞(不含二國)以南的地區。
  • 第二屆志願文學獲獎作品:散文《納米比亞的剪影》
    來接我們的司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溫克爾克本地小夥,叫做塞克斯,聽說他父親是納米比亞獨立戰爭的革命勇士,為了解放最後一塊非洲殖民地納米比亞與荷裔殖民者英勇戰鬥過。塞克斯有著傳統納米比亞人優良的品格,注重禮貌,講究禮儀。一見到我們,他就笑了起來,黑黝黝的臉上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讓我不由得想起某品牌的牙膏。
  • |納米比亞
    」,總是有一些去納米比亞旅行的陌生朋友加上我,我就把大家「放」在一個群裡。為什麼它們要造這麼大的別墅?鳥兒又是怎樣建造的呢?有什麼作用和意義?我在納米比亞的那幾年,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直到去年在自然教育論壇上一位臺灣老師分享了日本知名繪本作家、鳥巢達人鈴木守的一本書後,我才巧合地發現答案。
  • 【認識非洲】非洲國別投資環境概況之納米比亞|中國投資
    藍色代表納米比亞的天空、大西洋、海洋資源,也象徵雨與水的重要性。綠色象徵國家的翠綠草木與農業資源,白色象徵和平與團結。紅色代表納米比亞人民,他們的英雄氣概與堅毅決心為每個人創造平等的未來。黃色是溫暖的陽光,也是大地與納米比沙漠的顏色,獨立戰爭時期,遊擊隊多在沙漠中活動,舉目所見盡為烈日與黃沙,國旗中以一輪黃色太陽象徵其堅韌不拔之精神及獲得獨立的喜悅,又有生命與能量之意。
  • 南非白人現狀比較差,他們當初為什麼不選擇自治或者獨立建國呢?
    (南非白人)不過在解除種族隔離,進行全國性的普選之後,南非的白人境況卻每況愈下,由於政權長期把持在非國大手中,出臺的一些政策都偏向於黑人群體。南非有70%的耕地掌握在他們手中,不過生活卻很艱難,而且黑人執政者正在推動立法,準備無條件強徵白人土地。(白人兒童與黑人同學)正所謂「貧賤不能移」這些留下來的白人都是經濟基礎較差人,那麼為什麼這些人不能試圖獨立建國呢?
  • 英文閱讀 | 南非納米比亞一片沙漠中竟然有「天使的腳印」?!科學家都無法解釋!
    非洲納米比亞海岸沙漠地帶有許多「精靈圈」。有傳說它們是天使的腳印,也有人認為它們是不明飛行物落地的地點,科學家也有各自的理論。但至於這些「精靈圈」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目前還沒有人知道。這些「精靈圈」均勻地分布在納米比亞乾旱的草原地帶,從空中往下看去,它們就如毛衣上的圓點花紋一般。2014年,它們因只出現在南非的納米比亞沙漠而聞名,但隨後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礦業城紐曼附近也發現了幾乎一樣的「精靈圈」。
  • 「吹」亮納米比亞——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為納米比亞帶去清潔能源
    能源赤字  多年來,跟非洲不少國家一樣,電力供應不足一直是阻礙納米比亞發展的一大障礙。為緩解電力緊張狀況,納米比亞不得不每年主要從南非ESKOM電力公司進口。國際能源署透露,超過三分之二的納米比亞人口無法獲得電力,而農村地區受影響最大。  作為納米比亞Ombepo風機現場安裝的中方總負責人,湘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甘勝對此深有體會。他說,納米比亞用電實行預售制,要提前買卡充電,但有時候經常好幾天都買不到電,比較影響工程的進度。
  • 旅行的收穫:走進非洲,探秘納米比亞,原始的桑人和班圖人
    想要了解真正的非洲就得走出去,我搭上一輛長途汽車,從開普敦北上納米比亞。車內有空調,座位也相當舒適。南非的高速公路質量上乘,和美國沒有區別。我特意觀察沿路的加油站內的廁所,都非常乾淨,而且備有手紙。在南非旅行比在國內舒服很多。
  • 納米比亞政府拍賣 3頭黑犀牛獵殺指標
    新華社溫荷克6月1日電 納米比亞環境與旅遊部6月1日在該國主流媒體刊登廣告,拍賣2016年狩獵季3頭黑犀牛的獵殺指標。 刊登在《納米比亞人報》的這一廣告說,狩獵截至今年11月,對象為3頭無繁殖能力的雄性黑犀牛,狩獵需要納米比亞環境與旅遊部官員全程跟隨。
  • 南非劍羚 Gemsbok
    南非劍羚,或稱南非長角羚,食草動物,是一種原產於非洲南部的偶蹄目,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及波札那。
  • 地圖小知識之「南非」有哪些國家
    大家好,今天繼續用圖文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地圖趣事,今天說一下南非包括哪些國家,當然,這裡的南非指的是非洲南部地區,而這個南非地區裡面也確實有一個國家叫南非。 非洲地圖趣事之南非國家 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 納米比亞7000頭海狗離奇死亡,死因不明,科學家也只能猜測
    據報導,在南非納米比亞,從今年9月份開始,便出現了大量海狗離奇死亡事件,截止到目前,死亡的海狗數量已經超過7000頭,至於原因,目前還不明朗。就好像這次納米比亞海狗提前進入繁育期一樣,研究者表示,在過去,每年繁育期到來的時候,海狗都會大量從海裡湧上海灘來搶佔地盤,只不過今年提前了2個月。
  • 中國野保志願者在納米比亞舉辦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溫荷克5月14日電(黃燁)2017年4月至5月,工作生活在納米比亞的中國建築公司工作人員在華人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的組織下,積極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活動,為中國正面形象發聲。5月8日,宣傳活動來到納米比亞的最後一站——位於鯨灣港的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部分參與人員在會後合影。新華網發 黃燁攝納米比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將生態法寫進憲法的國家之一,這裡的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位於北部的埃託沙國家公園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生態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製品走私一直是納米比亞的熱點社會問題。
  • 探訪納米比亞正在消亡的紅泥人部落(高清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出嫁婦女的髮型 劉暢攝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暢):納米比亞——一個只有200多萬人口的南部非洲小國,是一個人均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現代化國家傍晚時分,記者走入了位於納米比亞西北省庫內內地區的一座辛巴人的村落。這是一個就地取材建造的村子。村子外圍是樹枝圍成的柵欄,中間養著牛羊,四周是一座座由樹枝和摻有牛糞的泥巴搭建而成的低矮房屋。從繁華的首都溫荷克來到這裡,就像穿越了上千年的時光,從文明社會回到了刀耕火種的年代。 村子裡的男人都外出打獵了,只剩下婦女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