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為呂德裡茨鎮自主研發生產的型號為XE93-2000風力發電機。(湘電風能供圖)
「真是太便利了。」來自納米比亞南部卡拉斯區呂德裡茨的青年Leo Carolus激動地說。「Ombepo風電場讓我可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這是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事情。」 距離Carolus家不遠的山上,三座由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型號為XE93-2000的風力發電機已經運行了快兩年時間,Carolus在家一抬頭便能看到它們。
在恩頓加語中,Ombepo是風的意思,而對Carolus來講,代表的是機遇。自2017年6月份以來,電力學專業出身的Carolus不僅參與了Ombepo風電場的建設,直到現在,他還在負責風機的運維工作。
呂德裡茨是位於納米比亞西南部的一個港口小鎮。1908年,撒迦利亞·勒瓦拉在呂德裡茨附近的格拉斯帕茨島上發現了第一顆鑽石,由此將呂德裡茨帶入世人眼中。多年來,採礦和捕魚業一直是小鎮的主要支柱產業,這對於不少像Carolus一樣從電力學相關專業畢業生來說,回家就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而Ombepo風電場的出現則為他們提供了可能。
呂德裡茨Ombepo風電場由法國Innosun Energy Holdings與呂德裡茨鎮議會合作開設,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作為設備供應商,負責風力發電機的設計、安裝、調試等工作。湘電風能有限公司是湘電集團旗下專業從事大型風力發電裝備製造企業,也是此領域內的龍頭企業。整個項目計劃安裝七颱風力發電機。綜合考慮開發容量等因素,項目首期確定安裝三臺,2017年6月啟動,於當年9月份完成安裝投入運營,而剩餘四臺的安裝工作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啟動。根據計劃,每臺發電機的設計壽命為20年,預計每年每颱風機年滿發小時數為4300個小時。「一臺的發電量兩天滿發就可以滿足呂德裡茨鎮差不多一個星期的用電。」湘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總監黎明告訴《中國與非洲》記者。
「風能和太陽能應被視為納米比亞的長期能源,因為風能與其他一些能源相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它無汙染,也可以增加能源多樣性,提高納米比亞的能源供應安全性。」呂德裡茨鎮長Hilaria Mukapuli對該項目大加讚賞,他認為此項目在減輕汙染和創造就業機會方面會發揮作用。
能源赤字
多年來,跟非洲不少國家一樣,電力供應不足一直是阻礙納米比亞發展的一大障礙。為緩解電力緊張狀況,納米比亞不得不每年主要從南非ESKOM電力公司進口。國際能源署透露,超過三分之二的納米比亞人口無法獲得電力,而農村地區受影響最大。
作為納米比亞Ombepo風機現場安裝的中方總負責人,湘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甘勝對此深有體會。他說,納米比亞用電實行預售制,要提前買卡充電,但有時候經常好幾天都買不到電,比較影響工程的進度。
與電力緊張狀況不同的是,納米比亞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其風電資源在整個非洲也是名列前茅。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一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為了促進該國可再生能源能力的發展,減少電力進口,實現本國能源供應的自給自足,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於2016年4月推出了「團結繁榮計劃」(HARAMBEE PROSPERITY PLAN, HPP),提出使本國發電能力從400兆瓦提高到600兆瓦,所有學校和衛生機構實現供電,農村用電接入率從34%提高到50%。為實現這一目標,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為重點。因納米比亞政府財政資金有限,政府鼓勵私營資本投資開發清潔綠色可再生能源。據悉,納米比亞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佔比70%的目標。此外,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還於2016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籤署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宣布納將在2030年前將其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
當地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為新能源開發鋪平了道路,而呂德裡茨港又是天然的風口、有大片的沙漠地帶,在此背景下,湘電集團的風力發電機憑藉著多年在國內和歐洲市場競爭中積累的優勢,藉助 「一帶一路」政策,獲得建設納米比亞國內第一颱風力發電機的機會。為此,公司專門成立由甘勝帶隊的四人專項項目組前往納米比亞,包括一名機械工程師和兩名電機工程師。據甘勝介紹,此次在呂德裡茨安裝的XE93-2000特意針對當地環境做了適應性設計,如強化塗層抗風沙、抗腐蝕的能力及提高密封性,確保風沙不會進入風機內部,影響內部件。
正在運營中的風力發電機,遠處是呂德裡茨鎮。(湘電風能供圖)
挑戰重重
在風電建設過程中,項目組在將國內先進的技術、經驗等帶入納米比亞的同時,也面臨氣候不利、工業基礎配套能力低下等一系列困難。
比如,風力太大有時也不全是好事。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項目組特意選在呂德裡茨港風速比較小的冬季進行安裝工作,儘管如此,甘勝和他的同事們還需要等待最佳安裝時機。「當風速小到8m/s以下時才可以吊裝風機,往往是我們剛跑到現場,花一、兩個小時做好了準備工作,風力卻又超速了,只能放下風機繼續等下去。」甘勝苦笑著說。最差的一次是整個團隊24個多小時沒有休息,就為了等待適合的安裝時間。
除此之外,當地工業基礎設施較差導致備用更多的零部件,同樣的工作在國內備件率如果是2%的話在非洲則是5%。儘管如此,有時還是會面臨突然缺少某個零部件的局面,即使是個螺絲釘,也只能在第二批人員去的時候從國內帶過去。而當地網絡欠佳,也影響設備調試。據甘勝講,因為網絡太差,有一次為了調試一個控制系統只能用手機熱點,而手機上網套餐有限,因此他一個人買了十幾張電話卡,調試完身邊一堆電話卡。
不過,一切付出還是有回報的。經過甘勝及其團隊的四個月的共同努力,第一批的三颱風機如期投入使用。如今運營近兩年,這三臺發電機組已累計為當地輸送2150萬度電,產生的清潔電力主要供給呂德裡茨鎮的用電大戶——魚類加工廠。 「納米比亞作為一個旅遊國家,對環保十分重視,風電作為新能源是綠色能源,對環境友好、零汙染,我們的風電項目對該國後續能源市場的開發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甘勝說。
社會效益
Ombepo風電場不僅為呂德裡茨帶去了清潔的電力,還在某種程度上為納米比亞人認識風電打開了一扇大門。
由於這是納米比亞國內的首座風力發電機廠,因此此前當地並沒有風電入網的標準,而藉助這個項目的合作使得納米比亞風電網測試的流程實現從無到手,過程更加規範化,新能源電網的標準因此得到完善。
最近,Ombepo風電場還成為了納米比亞人來呂德裡茨旅遊參觀的熱點。呂德裡茨北、東、南三面緊圍著浩瀚的納米布大沙漠,西面則是大西洋,一進入港口便可以看到風機。風機建完後,不少人跑來看,甚至還有人專門從首都溫荷克開車過來參觀。風電場業主與不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進行合作,組織學生參觀工廠,進行實地考察,為他們講解風電基本知識,並提供體驗簡單的日常操作的機會等。不少學習相關專業的學生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甚至還詢問是否有機會可以去中國學習。
此外,在本地人員培養上,Ombepo風電場項目吸收、培養和使用當地僱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和溝通。在裝第一颱風機時,中國工程師邊建邊教,手把手對僱員進行培訓,之後便讓其自行操作,出現問題再指正,大大提高了當地僱員的專業技能和對風電項目的認識水平,有效實現了本地化的管理。據甘勝介紹,在該項目中,先後約有七十多名來自當地和南非的員工投入建設,項目結束後,其中三人作為固定員工繼續留下來負責風機的後續運維工作。Carolus便是其中一個。而隨著後續風機安裝工作的繼續推進,還會創造出更多的工作崗位。
甘勝認為,納米比亞的風能發展有很大的潛力,未來還會推進更多的風電項目,不僅如此,「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納米比亞,走進周邊國家如衣索比亞、肯亞、奈及利亞等國家。」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