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白人主要都是歐洲移民後裔,其中荷蘭殖民者(荷屬東印度公司)和後來的英國殖民者後裔,這是兩個主要的來源,其餘還有德國移民、法國移民,算下來歐洲人來到南非已經差不多將近五百年了,而定居也已經四百多年了。除了歐洲移民之外還有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在1903年以「原住民土地法」作為開端,逐步建立了種族隔離制度,這以歧視性的制度在經濟、居住以及政治權利上極大限制黑人,使得他們被分割在一個個彼此相互分開的保留區內,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才得以逐步解除。
(南非白人)
不過在解除種族隔離,進行全國性的普選之後,南非的白人境況卻每況愈下,由於政權長期把持在非國大手中,出臺的一些政策都偏向於黑人群體。白人在就業、社會福利、經商、就學等很多方面都遭到了瓶頸,這使得自1994年之後大批白人開始通過各種方式移民到歐美、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總共大概有將近一百萬人,佔到了南非白人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部分為白人中產以上的精英階層。這其中最著名的就屬於特斯拉以及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目前仍然在南非生活的白人移民後裔大概有400萬人左右,其中很多都是世代以土地種植業為生的農民。南非有70%的耕地掌握在他們手中,不過生活卻很艱難,而且黑人執政者正在推動立法,準備無條件強徵白人土地。
(白人兒童與黑人同學)
正所謂「貧賤不能移」這些留下來的白人都是經濟基礎較差人,那麼為什麼這些人不能試圖獨立建國呢?
事實上當初在1991年南非廢止人口登記法、原住民土地法與集團地區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之後。確實有一些人試圖尋求獨立,他們在北開普敦省卡魯(Karoo)荒地中,沿著橙河(Orange River)岸邊8000公頃私人農田上建立了一個叫做奧拉尼亞的小鎮。現在小鎮有大概1000多人,他們發行自己的貨幣,按照自己傳統生活,並且準備購買更多土地,為300多萬阿非利卡人(布爾人荷蘭裔、法、德等)建立獨立國家。然而這個小鎮卻被貼上種族隔離的標籤,而且也不為外界所認可,其更像是一個鬧劇。
(奧拉尼亞)
一個國家之所以會形成,在於共同的民族國家認同,其並不完全取決於民族、宗教、文化的同一性,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基本是多民族國家、多信仰的國家。雖然在部分地區因為民族矛盾和歷史原因會出現民族分離主義,甚至導致國家分裂,但是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會發生在南非。起碼的一點,白人群體在經濟上就無法脫離南非而獨立。200多萬的農場主們,還必須僱傭很多黑人工人來幫助生產,離開了他們自己也就沒飯吃了。城市裡白人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是也都有各自工作,他們與南非社會已經高度整合在了一起。
(國家認同已經形成)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