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下一個辛巴威-虎嗅網

2020-12-05 虎嗅APP



上周,南非國民議會通過議案,賦予總統行使土地改革的權力。所謂土地改革,就是授權政府無償徵用白人的土地。可以想見,南非這個彩虹之國,還將繼續往深淵墜落。

 

對於這樣的論斷,很多人不同意。他們會找一些理由,支持南非土地改革。白人在南非僅佔人口的9%,卻佔有超過70%的土地。黑人佔南非人口79%,只佔全國土地的4%,甚至比印度裔還少。人口和土地倒掛,太不合理了,難道不應該改革嗎?

 

這也是南非黑人普遍支持土革的原因。激進派領導人馬勒馬呼籲,黑人應從「白人侵略者」手中奪回土地,如果通過法律途徑無法滿足,他們將訴諸武力。這基本算是革命威脅了。在中國,「為窮人爭利益」的呼聲,也能俘獲一大票人心。

 

南非白人土地多,人口少,這就是原罪嗎?很多人根據直覺來回答,覺得肯定是原罪。非洲土地上,白人不就是殖民者嗎?他們的財產不是掠奪的結果嗎?這種觀念不只在非洲那裡深入人心,就連許多歐美人也這樣認為。「白人有罪論」是很流行的思潮。

 

然而在南非,事情卻沒那麼簡單。今天南非白人的土地,並非依靠掠奪,而是依靠開墾和繼承。他們的祖先,是南非這片土地最早的農民。他們是南非早期殖民者,也是最早在這片土地建立起財產權的居民。歐洲白人到南非之前,這裡的土著是桑人、科伊爾人和班圖人。雖說都是土著部落,民族卻大不相同。


尤其是桑人,他們膚色不深,頭髮亦不捲曲,還有東方人早熟的皺紋,這和非洲黑人有較大區別。歐洲白人初來此地,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群土著部落,他們時而交往貿易,時而戰爭殺戮。在當時白人看來,非洲並不天然屬於黑人,它只是尚待開發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南非不像非洲其他地方那樣炎熱,這裡屬於地中海氣候,適宜農業耕種,於是歐洲移民源源不斷前來

 

16世紀,歐洲清教徒登陸美洲之後,經過長期定居生活,形成本土化的美國人。差不多與此同時,另一批定居非洲的歐洲白人們,也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識。雖然他們的祖先來自英法德荷,那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情。現在他們是獨立的布爾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更有獨立建國的願望。他們甚至和「歐洲老鄉」英國人打了一仗,這就是大英帝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布爾戰爭。為抵抗英國人侵略,布爾人率先向當時列強英國宣戰。大英帝國從全球各地派兵來剿,陷入艱苦卓絕的苦戰,一直都難以取勝。最後,英國人帶著巨大的損失籤訂和約,南非事實上獲得自治。

 

這時候,誰還能說是南非真正的主人嗎?布爾人比南非土著遲幾千年來到這裡。他們誠然也有過掠奪殖民,但是南非作為財產的耕地,全是開墾的產物。否認布爾人財產的合法性,相當於否認美國早期殖民者擁有的權利,這顯然不切實際。

 

今天南非絕大多數黑人,都是幾百年間,陸續從北方遷徙而來。在英國人和布爾人經營下,南非成為非洲富饒之地。尤其20世紀,南非遠離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經濟發展迅速,一度將成為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大量黑人湧入尋找食物和工作機會,南非的人口結構這才發生巨大改變。很多非洲人帶著反帝反殖民情緒,給布爾人扣上「侵略者」的帽子。嚴格說來,南非白人的祖先比很多南非黑人的祖先更早來到這裡。誰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呢?

 

南非的歷史問題很複雜,無論站在哪個立場,都有扯不完的皮。給南非白人扣上「原罪」的帽子,再加以掠奪,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明智的選擇,應當是承認歷史,著眼於現實,尊重財產權的安排。這種看似對黑人不公平的歷史結局,其實包含著合理性。

 

布爾人耕種土地已有幾百年歷史。他們經營農場,生產糧食,經驗十分豐富。他們牢牢把握著土地財產權,並非出於偶然。雖然黑人人口佔優,遲遲沒有儲蓄投資的觀念,也沒耕種土地的能力。哪怕獲得一小塊土地,也將經營不善,幾經流轉,流轉到白人手裡。

 

經濟學觀點認為,初始產權在誰手裡,長期來看並不重要。只要自由流轉,產權總會落到最能使它發揮最大效率的人手中。黑人不擅長耕種,他們可以學習,可以積累,只要他們能使土地發揮價值。只要經過幾代人,總有土地流轉到他們手裡——畢竟黑人佔有絕對的人口優勢。不擅長經營土地的黑人,只好給白人和亞裔打工。對南非社會而言,這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廢除種族隔離的南非新政府,顯然缺乏耐心。曼德拉和他的夥伴們急於改造國家,想讓黑人獲得更多財產。早在曼德拉時代,南非政府推出《黑人振興經濟法案》,規定白人開辦公司,黑人要佔有一定股份;南非所有礦業公司,與國家項目有關,一定要有黑人持股。一個公司僱傭黑人越多,資質就越好,就越能接到政府項目。

 

二十多年來,《黑人振興經濟法案》的條款越來越多,黑人在白人公司的應佔股比例,一度高到驚人的26%,這無異於明搶。2008年,南非華人打贏官司,獲得「黑人」法律地位,一時間傳為笑談。可見,白人企業主在南非處於怎樣的地位。

 

當今世界各國,白人對黑人在制度層面的歧視基本已經消失。白人主導的國家甚至會有「逆向歧視」現象。像南非那樣,黑人從制度層面剝削壓迫白人,則是罕見的存在。1990年代起,白人企業家就不斷流失,南非製造業水平隨之下滑。南非的醫療水平曾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隨著醫師流失,這項產業也衰落了。

 

南非政府壓迫白人,侵吞他們的企業,這還遠遠不夠。白人手裡規模龐大的土地資產,成了他們覬覦的對象。土地是南非白人的「祖產」,也是他們在這個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姆貝基時代起,南非政府就致於力「政府徵收土地,重新分配給黑人」。只是由於剛剛廢除種族隔離,為了照顧國際情緒,南非政府還要高唱「民族平等」的讚歌。到祖馬時代,重新分配土地就成了公開的呼籲。今天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未上臺的激進派馬勒馬,他們都持這樣的主張。無論哪一派上臺,南非白人都躲不過這一劫。

 

南非前途如何呢?我的看法比較悲觀,這個國家正在辛巴威化。

 

土地改革這種事情,辛巴威也做過,一切都是那麼類似。獨立後的辛巴威,也是幾十萬白人佔據全國75%以上良田,數百萬黑人佔有25%的土地。為改變土地分配的「不公平」,辛巴威總統穆加貝採取強硬手段,推進「土地改變」。數以千計的白人農場被國有化,數百位拒絕交出土地的白人被逮捕。暴風驟雨過後,是災難的呈現。


在辛巴威,黑人基本沒有種糧的能力,更不要說組織起來,經營大規模農場。經政府之手分配土地,大多被黑人官僚佔據。他們掠走土地上的作物,留下滿目荒涼。糧食減產,通脹橫行,再加上西方國家制裁,很自然就會出現飢餓。

 

獨立之前的辛巴威,英國人稱之為羅德西亞。這裡自然條件優良,物產豐盛,是「非洲的糧倉」。英國人治下的辛巴威和南非,也是非洲最富饒的地方。穆加貝統治後期,辛巴威變成世界上經濟最混亂的國家,人民擁有超大面額的超票,連一片麵包都買不到。整個國家陷於貧窮飢餓的困境中。直到近幾年,穆加貝年事已高,辛巴威政府折騰不動,放棄本國貨幣控制權,允許白人回歸故土,這個國家的經濟才有所好轉。

 

諷刺的是,辛巴威、驅趕白人農場主時,它的周邊國家莫三比克、波札那、尚比亞都伸開雙臂,歡迎白人農場主前來定居墾殖。這些國家遠比辛巴威落後,十幾年後,它們的經濟水平都超過辛巴威。今天的撒哈拉以南,波札那是最有希望的國家,歷經1994年大屠殺的盧安達,也正在迎來欣欣向榮的發展。

 

今天的南非,政局還算穩定,還有較強工業生產能力。可是,這個國家的根基已經變爛,就業、治安和公共醫療,都難以收拾。南非政壇上,太多如狼似虎的人物,他們貪婪無度,幾乎不受制約。南非經濟滑落的趨勢很難改變。也許是溫水煮青蛙,經濟活力日漸消失,國家窮困潦倒,也可能是矛盾累積,最後爆發衝突。這個非洲大國的前途,已經看不到希望。

相關焦點

  • 沒了白人,南非就能好麼?要不你們看看隔壁的辛巴威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海外君猜,世界上大部分人對南非的印象還停留在2010年的世界盃上,還有那首哇卡哇卡誒誒誒的歌曲(和這一屆的比真的好聽太多)。隨後南非好像再沒發生過什麼可以讓全世界矚目的事情,換總統可能勉強算一個吧。
  • 一個中國人眼中的辛巴威
    和中國人一樣,獨立後的津民眾也懷著一個樸素的夢想——過上好日子。津民眾愛好和平、性情溫和、重視教育。獨立以來,這片土地上從未發生過戰亂,成年人識字率在地區名列前茅。他們有資格、有理由通過努力過上好日子。但有些人顯然並不這麼想。當穆加貝政府2000年推動「快車道土改」時,英國、美國等少數國家不高興了,覺得改革動了白人農場主的「奶酪」,憤而對津施加單邊制裁。
  • 大選後南非會走出殖民時代的陰影,還是成為另一個辛巴威?
    雖然非國大目前仍是南非最大的政黨,但其支持率與2014年的62%相比有所下降。涉及前總統雅各布·祖馬及其與古普塔家族關係的腐敗醜聞,以及糟糕的經濟狀況導致非國大的支持率下降。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領導著一個分裂的非國大。
  • 辛巴威在哪,為何發行100萬億面值的紙幣?
    辛巴威正北鄰尚比亞,東北、正東、東南鄰莫三比克,正南鄰南非,正西鄰波札那。而在辛巴威的西北角,與納米比亞雖然不相鄰,但兩國的距離只有幾百米。辛巴威的歷史並不複雜。有個賽西爾-羅茲的英國人於1888年,向當地的國王購買了採礦權。看似是經濟行為,實際上是英屬南非公司耍的花招,先取得採礦權,再強行「購買」辛巴威地盤的所有權。1895年,羅得西亞殖民地成立。
  • 人民幣成辛巴威法定貨幣(組圖)
    4000萬美元的債務後,辛巴威宣布將把人民幣作為該國的法定貨幣。辛巴威財政部長派屈克·奇納馬薩在聲明中說。奇納馬薩還宣布,為尋求增加與中國的貿易,辛巴威將正式把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  辛巴威2009年發生惡性通脹後放棄了本國貨幣。於是該國開始使用美元、南非蘭特等多種外國貨幣。辛巴威央行行長約翰·曼古迪亞曾與中國人民銀行談判,「探討我們是否可以加強人民幣的使用」,奇納馬薩說。中國目前是辛巴威重要的貿易夥伴。
  • 不再發行貨幣的辛巴威,9種貨幣在其國內通行,人民幣是其一
    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萌發出一個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夠在現實生活中使用,但這樣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冥幣的顯著特徵就是每一張的面額大。和用捆計算的貨幣量,而通貨膨脹的表現就是貨幣超發和貨幣貶值。完美符合天地銀行貨幣的特點。所以 此類貨幣一旦在國內流通,帶來的影響就是物價飛速上漲。導致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在現實生活中,就有一個非洲國家經歷過。它就是辛巴威,一個曾被超大面值貨幣壓垮的國家。
  • 辛巴威相中人民幣真相:人民幣面臨沉重負擔
    於是,2009年4月,津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  辛巴威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有許多移居的白人。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許多白人農場主佔據了大量土地,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辛巴威的執政黨為了履行當年獨立時向老百姓許下的承諾,決定於2000年開始土地改革。  初衷是好的,但土改從實施之初就變成了暴力革命。
  • 人民幣通行辛巴威,並無驕傲之處
    2007年9月,一個護士每月只能拿到約合12美分薪水,甚至買不起一瓶汽水。 2000年開始辛巴威開始經歷惡性通貨膨脹,2008年6月份,官方公布該月通脹率估計超過11,200,000%,當時政府發行的世界上面額最大的5000萬津元紙幣只能買到3片麵包,隨後12月辛巴威發行100萬億面額新鈔,但實質上也僅價值25美元。
  • 辛巴威的惡性通脹!
    惡性通貨膨脹沒有一個普遍公認的標準界定。一般界定為每月通貨膨脹50%或更多,但很多時在寬鬆上使用的比率會更低。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的定義為「一個沒有任何平衡趨勢的通貨膨脹循環」。當越來越多的通脹現象隨著周期反覆發生會產生惡性循環。有關惡性通脹的肇因雖有很多爭議,可是當貨幣供給有異常的增加或錢幣大幅的貶值,且常與戰時或戰後、經濟蕭條、及政治或社會動蕩聯繫在一起時,惡性通脹便日益明顯。
  • 疫情沒能毀掉辛巴威,但止咳糖漿可能
    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的CBD大街旁,一個名叫耶利米·詹姆斯(Jeremiah James)的年輕人在刺眼的陽光下大張著嘴睡得昏沉,對圍著他周身飛舞的蒼蠅毫不知情。他並不是什麼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而是一個畢業於南非某著名大學的高材生‍。讓他如此流連世外的,只是一瓶小小的紅色藥水。
  • 非洲南部除了南非,還有哪些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非和南非不但是各自地區的統稱,也是具體國家的國名。為了區別地區與國家,以免混淆,一般將東非(地區名)稱為東部非洲,南非(地區名)稱為南部非洲。也就是說,南非(國家名)只是南非(地區名)的一部分,南部非洲不等於南非,而南非屬於南部非洲。(你暈了沒有?)換言之,非洲有兩個南非,一個是指國家,一個是指地區。南部非洲一般是指剛果(金)、坦尚尼亞(不含二國)以南的地區。
  • 財經隨筆:辛巴威的「天價」貨幣
    新華網哈拉雷6月7日電(記者許林貴 王悅)世界上含「零」個數最多的鈔票——辛巴威100萬億(14個零)津元紙幣僅值40美分!這是辛巴威政府本周為回收早已退市的津元鈔票給出的官方兌換價。  2009年1月,辛巴威通貨膨脹失控,津央行發行了100萬億面值的津元紙幣。
  • 辛巴威啟動換幣計劃:175000000000000000辛巴威元換5美元
    6月15日起至9月30日,辛巴威央行將啟動津元「去貨幣化」(demonetization)行動。繼2009年該國通脹飆升至5000億百分點之後,津央行此舉將正式取消津元的法定貨幣地位。 彭博社報導,津央行表示,銀行帳戶存款達175千萬億津元者可換得5美元。
  • 地圖小知識之「南非」有哪些國家
    大家好,今天繼續用圖文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地圖趣事,今天說一下南非包括哪些國家,當然,這裡的南非指的是非洲南部地區,而這個南非地區裡面也確實有一個國家叫南非。 非洲地圖趣事之南非國家 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 中國將免除辛巴威2.6億債務 明年流通人民幣
    新聞配圖辛巴威財政部長昨日(21日)表示,中國將免除該國大約4000萬美元今年到期的債務。據當地媒體報導,辛巴威儲備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最終達成協議,從2016年年初開始人民幣將和美元一樣在辛巴威通用。
  • 辛巴威推出替代貨幣 曾發行100萬億1張津元紙幣
    2億美元的債券貨幣,這裡的通貨膨脹率曾高居世界第一,100億辛巴威元連一個雞蛋都買不了,此次推出債券貨幣引發了民間的擔憂,高通脹會有捲土重來嗎?辛巴威又怕貿然的重新那樣做,整個的國民經濟受打擊,外商投資受打擊。它通過代替性貨幣做信用試水,如果市場反響非常好,各方面對它的信用都非常支持,而下一步是不是可以擴展成五十億、一百億,隔幾年以後,可以試水發行自己的貨幣。」
  • 辛巴威:從非洲第二淪為紙幣不如紙的貧困國家,為何越混越慘?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980年辛巴威剛剛獨立的時候,在非洲的南部地區是僅次於南非的強國,很多的工業品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糧食自給自足還能夠外銷,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甩出好多的非洲國家一大截。但是現在的辛巴威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窮困潦倒,從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就從雲端墜落到了深淵,曾經的非洲樂土淪為了「貧民窟」,到底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辛巴威「政變」的女主角格蕾絲·穆加貝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今天(15日)凌晨,辛巴威傳出「政變」,93歲總統羅伯特·穆加貝被軍方扣留,情況不明。同日,軍方通過電視否認政變;一個自稱執政黨民盟(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 ZANU-PF)官方推特帳號則接連發表聲明,稱這是一場「不流血的和平權力交接」。
  • 人民幣成辛巴威法定貨幣 100萬億津元合2.5元
    近日,辛巴威副總統姆南加古瓦來華訪問,同時一條關於「辛巴威提出使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新聞吸引了許多中國網友的眼球。  「人民幣國際化第一步」就這樣邁出去了?記者調查說,這條消息其實已是「舊聞」。2014年,辛巴威央行就已經宣布,該國接受人民幣、日元、澳元和印度盧比作為該國的法定支付貨幣。
  • 辛巴威貨幣崩潰後,欲「擁抱」人民幣
    在非洲土地上,有一個神奇的國家,人人都是億萬富翁,卻幾乎人人都吃不上飽飯。這個神奇的國度就是辛巴威——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辛巴威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14.4億美元,僅佔中國2019年GDP的約5000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