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在非洲土地上,有一個神奇的國家,人人都是億萬富翁,卻幾乎人人都吃不上飽飯。這個神奇的國度就是辛巴威——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辛巴威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14.4億美元,僅佔中國2019年GDP的約5000分之一。
之所以說"人人都是億萬富翁",是因為辛巴威的本幣極其廉價,按照2019年的匯率計算,10萬億津元僅能兌換1美分,換算過來,80萬億津元才能兌換1人民幣,因此,有人戲稱津元為"紙幣王中王";也有人直白地說,錢扔到大街上都沒人撿。
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辛巴威卻有著極高的物價。1千億津元買一個麵包、5萬億津元坐一次公交、70萬億津元買一次水果...這些不可思議的交易,幾乎每天都在辛巴威進行。可以說,在辛巴威,鈔票就等於廢紙。
辛巴威作為貧窮的代名詞,似乎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在其建立之初,辛巴威讓人記住更多的,是"非洲南部的糧倉"這一名片。從非洲的糧倉到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的飢餓國度,辛巴威到底經歷了什麼?
和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一樣,辛巴威也有過一段被殖民、反抗的歷史。在被殖民時期,由於氣候宜人,辛巴威集中發展農業,每年都能出口大量的農產品,是貿易集散城市和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農業發展起來後,又因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量的土地以及低廉的勞動力,辛巴威開始發展工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二戰後,由於全球反殖民及民主浪潮的興起,非洲各殖民地獨立的熱情高漲,在長期不間斷的抗爭下,1980年,辛巴威終於迎來了第一位黑人領袖,成立了辛巴威共和國。憑藉著被殖民時期建立的較好工業基礎以及發展良好的農業,辛巴威成立之初,工業需求能夠自給自足、農產品出口海外,一時之間風光無兩。
但由於長期被殖民領導,辛巴威的黑人領袖並無執政管理的經驗,連年的旱災加上土地分配不均衡(全國土地面積的49%被20多萬白人移民佔有)等因素下,辛巴威的財政經濟逐漸出現困難。1980年至1985年,辛巴威的人均GDP從近1000美元跌至近600美元,2018年金融危機下更是跌至近300美元。可以說,自從辛巴威獨立後,其經濟便一直呈下滑趨勢。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辛巴威想出了一條"妙計"——不停加印貨幣,而瘋狂印鈔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通貨膨脹(在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實際需求小於貨幣供給)。按2008年7月的官方統計,辛巴威的通脹率甚至達到231000000%。這之後,辛巴威卻沒有及時止損,反而發行了市值500億元和1000億元的新鈔票,2009年,該國又發行了10000億1張的新鈔。
相比之下,此前因受到疫情衝擊,美國在經濟數據難言樂觀的前提下,同樣進行了瘋狂印鈔,但卻並沒有陷入跟辛巴威同樣的境地。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同樣是在經濟衰退下"印鈔",為何美國卻能有恃無恐,不見其貨幣高通脹?
首先是基於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自布雷頓森林開始,美元就逐漸與黃金、石油掛鈎並成為一種國際貨幣,而當美聯儲向市場投入大量美元時,這些資金會流向全球;反過來看,美國的印鈔可以理解為在向世界各國收取"鑄幣稅"(即貨幣稅),因此美聯儲大量印鈔短時間內不會讓美國通脹率大幅上升。其次,美國印鈔的方式是通過購買國債來釋放流動性,而一旦美國資本及金融市場資金充足,美聯儲則可以通過拋出購買的國債,以此收回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國內通脹的上升。
言下之意就是,辛巴威的"印鈔"與美國的"印鈔"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津國的"印鈔"只會不斷稀釋本國貨幣的購買力,從而導致通脹率的不斷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南非媒體報導,今年年初,辛巴威正式與中國籤署了貨幣交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指的是一定條件下,任何一方可以用一定數量的本幣交換等值的對方貨幣,用於雙邊貿易投資結算或為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到期後雙方換回本幣,資金使用方同時支付相應利息。通過此舉,辛巴威可以改善能夠改善其深陷困境的雙邊貿易。
基於辛巴威貨幣的"高通脹率",有人提出疑問,一是津幣這麼廉價,中國為何還要籤署互換協議?二是為什麼會選擇人民幣,而不是美元歐元?
首先,中國是辛巴威良好的貿易合作夥伴。公開數據顯示,中津雙邊貿易額已從2002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3多億美元。其中,辛巴威最大發電站、價值15億美元的萬吉發電站的擴建項目就是中企投資,預計到2021年將為當地創造3000個新的就業崗位。
除此之外,中國還投資1.4億美元擴建穆加貝國際機場,不僅可以改善辛巴威的國際形象,還能使其成為非洲東南部的重要過境中心。辛巴威目前還積極尋求與中國在電子支付、通訊、能源、環境工程、國際機場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希望借鑑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擺脫該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困境。
其次,辛巴威的"本幣崩潰"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的經濟懲罰措施。自從2009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後,辛巴威不得不取消了自己的主權貨幣津元,且一直使用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幣作為流通貨幣,可以說,辛巴威完全被"美元化"。直至去年,津相關部門不得不宣布,如果繼續使用美元等外國貨幣,辛巴威經濟將無法發展。目前,津央行已取消債券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官方匯率,這意味著辛巴威在經歷美元荒和世界最高油價的困境後,津國已經意識到減少對美元依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