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拉雷6月7日電(記者許林貴 王悅)世界上含「零」個數最多的鈔票——辛巴威100萬億(14個零)津元紙幣僅值40美分!這是辛巴威政府本周為回收早已退市的津元鈔票給出的官方兌換價。
2009年1月,辛巴威通貨膨脹失控,津央行發行了100萬億面值的津元紙幣。雖然津元面值量級並未高於匈牙利過去發行的貨幣1垓帕戈(1垓等於10的20次方),但匈央行沒把20個「零」印到紙幣上,100萬億津元的「零」數還是最多。
100萬億津元值多少錢?事實上,這個問題直到本周前還非常難回答。
因為在超級通脹年代,匯率幾小時一變,如果100萬億津元早上可以買5個麵包,下午可能只能買2個了。
但這還不是最糟的。2009年4月,津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然而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老百姓手頭的津元鈔票以及存在銀行的津元積蓄怎麼兌換?
直到2015年6月津政府才宣布,民眾可把津元拿到銀行兌換美元。根據官方匯率,2008年以後發行的津元最不值錢:10萬億津元兌換2美分,20萬億津元兌換4美分,50萬億津元兌換20美分,紙幣「王中王」的100萬億津元兌換40美分,相當於超市裡兩個圓麵包的價格。
辛巴威財長奇納馬薩披露,央行為「換幣」行動劃撥2100萬美元,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民眾可在指定的金融機構兌換,但銀行不會將居民原先的津元帳戶自動轉換為美元帳戶。
分析人士指出,「換幣」行動是津元退出流通6年後的「蓋棺」之舉,有助於恢復民眾對津金融體系的信心,同時打消他們對津政府短期內會重啟津元的疑慮。津央行行長曼古蒂亞日前表示,流通美元等外國貨幣將是辛巴威的「新常態」。
從津元的命運可以窺見辛巴威的經濟狀況。辛巴威1980年獨立時在南部非洲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不僅工業門類齊全,農業更是強項,一貫有非洲「麵包籃子」的美譽。那時,津元對美元匯率是1:1.47,比美元還值錢。
可是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結構調整」計劃的實施、歐美發展援助的縮水以及剛果(金)戰爭的拖累,辛巴威經濟一蹶不振。10年間經濟總量縮水一半,老百姓生活墜入水深火熱之中。2009年,津元的「休克式」退市造成城市工薪階層多年積蓄一夜打了水漂,農村人更是賺不到美元,有些地方甚至倒退至「以物換物」的前商品經濟時代。
儘管津政府還沒宣布何時才能開始「換幣」,人們普遍認為到時銀行門口肯定會排起長隊,畢竟6年來還有很多人沒有丟棄津元,期待有這麼一天。
不過也有老百姓不買帳。61歲的露西·馬杜庫說:「匯率太低了,就算換回5美元,還不夠我買一回菜的。家裡大堆的津元還沒來得及用就不值錢了,央行必須好好計算一下老百姓的損失再決定換幣的匯率。」
儘管面值萬億的津元本身不值錢,但在收藏市場可謂炙手可熱。旅津人士回國饋贈親友的佳品首先想到的就是萬億大鈔。
哈拉雷古玩市場上一張100萬億津元的鈔票,從1美元一路上漲到如今10美元至15美元,而在EBAY上的標價則更高達35美元。津元在淘寶上也有售,標價在99元人民幣一張。
據統計,2000年至2009年,津央行發行過約70種面值的貨幣,但只萬億面值的有收藏價值,老百姓手中的津元如今大多只能按較低的「官方身價」換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