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白人,南非就能好麼?要不你們看看隔壁的辛巴威

2020-12-05 海外眼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

海外君猜,世界上大部分人對南非的印象還停留在2010年的世界盃上,還有那首哇卡哇卡誒誒誒的歌曲(和這一屆的比真的好聽太多)。

隨後南非好像再沒發生過什麼可以讓全世界矚目的事情,換總統可能勉強算一個吧。

可是換了總統以後,這片遙遠的非洲大陸突然開啟了土地改革模式。

土改還是人改

2月27日,南非最高立法機構國民議會通過議案,將修法以賦予總統行使土地改革的權力,允許南非政府無償徵用土地,並強調要從白人手中「收回」土地重新分配給黑人。

像這種高呼「為窮人爭利益」的事吧,咋一看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比如說,白人在南非僅佔人口的9%,卻擁有超過70%的土地;

黑人佔南非人口的79%,只擁有全國土地的4%,比印度裔還少。

人口和土地倒掛,似乎太不合理,似乎非常需要改革。

激進派領導人馬勒馬呼籲,黑人應從「白人侵略者」手中奪回土地,如果通過法律途徑無法滿足,他們可以訴諸武力。

有南非畫家把他畫成希特勒

說白了,你不給我,我就揍你......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威脅麼......

南非白人土地多,人口少,這是原罪嗎?

很多人可能都會回答是,他們不就是侵略者、殖民者麼,他們的財產不都是從黑人兄弟手裡搶來的麼。

這種觀念不只在南非流行,甚至在歐美,「白人有罪論」都成為了政治正確。

不信你看最近幾年好萊塢的電影,反派永遠是白人,因為如果是黑人有人抗議、是亞裔有人抗議、是同性戀有人抗議、是婦女有人抗議,只能是純正的白人男性才有「資格」成為反派。

這難道就是文明社會標榜的種族平等麼?

即便「白」真的是原罪,這件事在南非也沒有那麼簡單。

到底誰是「侵略者」

今天南非白人的土地並非來自掠奪,而是依靠開墾和繼承,他們的祖先是南非的早期殖民者,也是最早建立起財產權的居民。

歐洲白人到南非之前,這裡的土著是桑人、科伊爾人和班圖人。

雖說都是土著部落,民族卻大不相同,尤其是桑人,他們膚色不深,頭髮亦不捲曲,還有東方人早熟的皺紋,和非洲黑人有較大區別。

歐洲白人初來此地,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群土著部落,他們時而交往貿易,時而戰爭殺戮。

在當時的白人看來,南非並不天然屬於黑人,它只是尚待開發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

再加上南非氣候適宜耕種,於是歐洲移民源源不斷的前來,經過長期生活,也有了鮮明獨立的民族意識。

雖然祖先來自英法德荷,但那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情。現在他們是獨立的布爾民族(荷蘭語 Boer,農民的意思),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更有獨立建國的願望。

他們甚至和歐洲老鄉英國人打了一仗,這就是大英帝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布爾戰爭。

南非戰場可以說是英帝國擴張史上最艱難的戰場,當時的大英帝國處於鼎盛時期,殖民地遍及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西印度群島、非洲等世界各個角落,面積達到本國領土的100多倍,成為地球上實力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

為了建立這個帝國,英國在先前的近 400年時間裡,發動了230多場戰爭,而派出兵力最多、鬥爭最為殘酷的就是布爾戰爭。

第一波戰役布爾人以極小的損失殲滅、俘虜、重傷英軍大概3000餘人,英國從未在殖民地上吃過這麼大的虧,於是船堅炮利的大英帝國出動了自己的核心部隊。

第二波戰役布爾人自然是不敵的,不過他們沒有放棄,開始搞起了遊擊(沒錯,現代遊擊戰就是來源於布爾戰爭)。

布爾人化整為零,變成遊擊隊分散於廣闊的農村,不斷偷襲英軍的後勤和軍火,炸鐵路、拔電線桿,切割英軍的戰線,逼的英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向南非增兵,最高達到了45萬人。

這也是英國歷史上開銷最大的一場戰爭,雖然最後大英帝國險勝,但是一共花費了2.2億英鎊,超過了地球上所有列強在19世界發動戰爭的經費總和。

最後,英國還是帶著巨大的損失籤訂了保障布爾人經濟利益的條約,並且不得不對南非採取懷柔政策,同時促成了多數殖民地的獨立(比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等)。

這時候,誰還能說得清,誰才是南非真正的主人呢?

布爾人確實要比南非土著到這裡晚,期間肯定也會有殘酷的殖民掠奪歷史,但是作為財產的耕地,則是布爾人開墾的產物。

否認布爾人財產的合法性,相當於否認美國早期殖民者的權利,這顯然不切實際。

在英國人和布爾人的經營下,南非成為了非洲的富饒之地。

20世紀,南非遠離兩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經濟發展迅速,一度把一隻腳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

隨後,大量北部地區的黑人湧入尋找食物和工作機會,南非的人口結構才發生巨大改變。

也就是說,今天南非絕大多數的黑人,來到這片大陸的時間怕是比布爾人還晚了不少,那麼他們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呢?難道只看膚色就能一竿子全部打死麼?

南非的歷史問題很複雜,無論站在哪個立場,都有扯不完的皮。

給南非白人扣上「原罪」帽子,再加以掠奪,顯然和所謂的種族平等根本不是一回事。

明智的選擇,應當是承認歷史,著眼於現實,尊重財產權的安排。

南非推出的排「白」法案

這種看似對黑人不公平的歷史結局,其實包含著一定的合理性。

布爾人耕種土地已有幾百年歷史,他們經營農場、生產糧食,經驗十分豐富。

雖然黑人人口佔優,卻遲遲沒有儲蓄投資的觀念,也沒有耕種土地的能力,哪怕獲得土地,也多因經營不善,幾經流轉,最後又回到白人手裡。

經濟學上有個觀點認為,初始產權在誰手裡,長期來看並不重要,只要自由流轉,產權總會落到最能使它發揮最大效率的人手中。

黑人不擅長耕種,他們可以學習,可以積累,只要能使土地發揮價值,經過幾代人,總有土地流轉到他們手裡——畢竟黑人佔有絕對人口優勢。

以現在這樣激進的做法剝奪白人的土地,恐怕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妨礙南非的經濟發展。

想要打破種族之間的隔閡自然是好的,可是南非政府顯然缺乏耐心。

早在曼德拉時代,南非政府便推出了所謂的《黑人振興經濟法案》,規定白人開辦公司,黑人要佔有一定股份;南非所有礦業公司,與國家項目有關,一定要有黑人持股;一個公司僱傭黑人越多,資質就越好,就越能接到政府項目。

二十多年來,《黑人振興經濟法案》的條款越來越多,黑人在白人公司的應佔股比例,一度高到驚人的26%,這無異於明搶。

2008年,南非華人打贏官司,獲得「黑人」法律地位,一時間淪為笑話(也就是說,南非「黑人」的定義不但包括非洲裔人、有色人種和印度裔人,也包括南非籍華人),這也可見,白人企業主在南非處於怎樣的地位。

當今世界各國,白人對黑人在制度層面的歧視,基本已經消失,白人主導的國家甚至會有「逆向歧視」現象(前文咱們說的那種)。

但像南非這樣,黑人能從制度層面剝削壓迫白人的,則極為罕見。

這也導致了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南非白人企業家的不斷流失,製造業水平也隨之下滑。

南非的醫療水平曾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隨著醫師的流失,這項產業也衰落了。

但是僅僅侵吞他們的企業還不夠,白人手裡規模龐大的土地資產,也成了他們覬覦的對象。

姆貝基時代起,南非政府就致力於「政府徵收土地,重新分配給黑人」,只是由於剛剛廢除種族隔離,為了照顧國際情緒,南非政府還要高唱「民族平等」的讚歌。

到祖馬時代,重新分配土地就成了公開的呼籲。

今天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同樣支持這樣的論調。

這樣激進的南非會如何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南非的衰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自從南非舉起了種族主義的大旗,就從一個準發達國家逐漸退步到了發展中國家。

1980年,南非是整個非洲最繁榮發達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均收入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但這一切在1990年就結束了,人均GDP也從世界50名跌落到了80名開外,治安惡化、愛滋橫行,整體社會都在退步。

辛巴威的「黑人化」

說起土地改革,就不能不提辛巴威,它和南非是那麼的像。

獨立後的辛巴威,也是幾十萬白人佔據全國75%以上的良田,數百萬黑人佔有25%的土地。

為改變土地分配的「不公平」,辛巴威前總統穆加貝採取強硬手段,推進「土地改變」。

不僅如此,穆加貝還廢除了憲法中關於白人擁有20個固定議會席位的規定,剝奪了他們的政治特權。

緊接著,穆加貝籤署憲法修正案,允許政府在無須給予賠償的情況下,徵收白人農場主的土地,分給無地的黑人農民。

隨後,數以千計的白人農場被無償國有化,數百位拒絕交出土地的白人被逮捕,造成了大規模的流血犧牲。

但是激進的土地改革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暴風驟雨過後,人民面對的是農業的衰退和生活的崩潰。

在辛巴威,黑人基本沒有種糧的能力,更不要說組織起來,經營大規模農場,經政府之手分配的土地,更是大多數被黑人官僚佔據,他們掠走土地上的作物,留下滿目荒涼。

政府無償沒收土地的做法,挫傷了白人農場主的生產積極性,迫使大批白人農場主紛紛出走。

更多的白人投資者也對辛巴威失去了信心,先後有三四百家外資從辛巴威撤離。

無地黑人農民在得到土地後,不僅缺乏資金和生產資料,也缺乏生產技術和經營農場的能力。由於經營不善,全國農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導致整個國民經濟開始急劇下滑。

糧食短缺成為惡性通貨膨脹的誘因,惡性通貨膨脹反過來又使各行各業,特別是農業形勢不斷惡化,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辛巴威從南部非洲的「麵包籃子」變成了嚴重缺糧國家。

僅僅幾個月時間,津元如同滾雪球一樣,從一周一貶到一日一貶,從一日一貶到一日數貶,辛巴威儲備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則由100元、1000元、10000元迅速發展到1億元、10億元、100億元、1000億元。

飢餓的人民自然不會再遵守法律,先是公然獵殺大象、犀牛、獅子等保護動物;動物不夠吃了就去搶劫、殺人,整個社會一片混亂。

無獨有偶,辛巴威也推出了將白人排除在「辛巴威本地人」之外的法案。

在本土化政策的所有規定中,有一條是最關鍵、最基本的,即關於「辛巴威本地人」的定義。

《本土化法》第一部分「前言」規定:所謂辛巴威本地人,是指在1980年4月18日國家獨立以前遭受不公正種族歧視、處在弱勢地位的辛巴威人及其子孫後代,以及他們所擁有或控股的公司、社團、企業聯合組織、合夥企業等。

該定義雖然沒有直接明確說黑人或者白人,但實際上已經把數萬白人排除在本地人之外,即使他們同樣擁有辛巴威國籍。

該規定與本土化的宗旨相符,體現了將本國黑人作為本土化政策受惠群體的傾向。

以至於批評者認為這是變相的種族主義,而且違反了辛巴威憲法規定該國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則。

諷刺的是,在辛巴威驅趕白人農場主時,它的周邊國家莫三比克、波札那、尚比亞都伸開雙臂,歡迎白人農場主前來定居墾殖。

這些國家當年遠比辛巴威落後,十幾年後,它們的經濟水平都超過了辛巴威。

但是這樣的經驗和教訓,南非政府似乎完全沒有看在眼裡。

今天的南非,政局雖然還算穩定,但是隱患已經埋下。

南非政壇上,太多如狼似虎的人物,他們貪婪無度,幾乎不受制約,那些所謂要重新分配的土地又有多少真的能到平民手裡,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當然本文無意於為白人站臺,更不想批判黑人,南非早期的殖民史無法更改,但是後期白人的抗爭和貢獻同樣無法磨滅,本來以膚色論權利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南非,下一個辛巴威-虎嗅網
    南非白人土地多,人口少,這就是原罪嗎?很多人根據直覺來回答,覺得肯定是原罪。非洲土地上,白人不就是殖民者嗎?他們的財產不是掠奪的結果嗎?這種觀念不只在非洲那裡深入人心,就連許多歐美人也這樣認為。「白人有罪論」是很流行的思潮。 然而在南非,事情卻沒那麼簡單。今天南非白人的土地,並非依靠掠奪,而是依靠開墾和繼承。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言下之意無非是要證明白人乃是來到了「無主土地」。這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根據「先佔」原則將其據為己有。事實上如今佔南非人口絕大多數的班圖人的確並非南非的正宗土著,但白人同樣不是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桑人、科伊人等族群就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現有的考古資料證明:班圖人在公元2世紀到3世紀就來到了如今南非與辛巴威的界河。
  • 南非最後的白人總統:政治家要知道人民需要什麼
    對於一個在監獄中過了27年的人,他表現出不尋常的無怨。  南非迄今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和曼德拉一同獲得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德克勒克,已近88歲了。  在中國的連續幾個晚上,他和夫人都非常配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晚宴,晚宴上必然出現德克勒克葡萄酒。在我參加的那次晚宴上,他左手是智利駐華大使,右手是自己的夫人,再往右是南非駐華大使,主桌之外全是葡萄酒公司的中國員工。
  • 人民幣通行辛巴威,並無驕傲之處
    2000年時,穆加貝稱該國4000名白人佔有了全國70%的耕地,此情況雖然屬實,但這些白人有一半以上是在辛巴威建國後方購入的土地。而穆加貝則稱「白人從我們手中奪取土地,我們也可以奪回來」,開展了「土地改革快車道」運動,決定強行徵用3041個白人農場以安置獨立戰爭的退伍老兵。此舉造成農業生產急速下滑,大量白人外逃。1999年在津白人約有12萬,2002年僅剩不足5萬。
  • 辛巴威:從非洲第二淪為紙幣不如紙的貧困國家,為何越混越慘?
    說起辛巴威,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那面額堪比咱們天地銀行的紙幣,毫不誇張的說,在那個神奇的國度,人人都是億萬「富豪」。在進入21世紀後,辛巴威是世界上貨幣貶值最嚴重的國家,在2001年100津元還可以換到1美元,僅僅過去8年,要10的31次方的津元才能兌換到1美元,可以說一億元連A4紙都不如。這讓同為貨幣貶值嚴重的委內瑞拉都自愧不如。
  • 曼德拉:南非的精神支柱,但不適合做總統,看看南非是怎麼毀掉的
    但顯然中國不吃這一套。環保是很重要,我們願意承擔大國責任,環保一定要搞,但怎麼搞,不是你單方面說了算的。你們作為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住著大HOUSE,整天開空調,有著全球最多的高油耗汽車,自己窮奢極欲讓我們不發展?你一邊殺人發火,一邊指責我吃狗肉?你一邊消耗著全球最多的皮草製品,一邊說我不愛護動物?
  • 26年前,南非白人同意給予黑人平等
    《土著土地法》(1913年)、《集團住區法》(1950)、《通行證法》(1952年修改通過)、《班圖人教育法》(1953)等數百種種族法律、法令相繼出爐,要在衣食住行以及思想上徹底壓迫隔離黑人。在它的領導下黑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去破壞各種不公平的種族政策,譬如面對高掛黑人不能進招牌的公眾場所,大搖大擺的走進去……。靠著這樣「微不足道」的抵制,南非黑人的抵抗意志慢慢的被帶動了起來,截止1944年「非洲人國民大會」的成員已由7000人發展到10萬人。
  • 辛巴威啟動換幣計劃:175000000000000000辛巴威元換5美元
    辛巴威自從2000年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以來,在西方國家的制裁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近兩三年來,該國政局動蕩給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通貨膨脹率達到天文數字,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 辛巴威2009年7月的通脹率為2.31億%。2010年1月,央行發行100萬億辛幣的大鈔,1的後頭有14個0,創下世界紀錄。
  • 辛巴威相中人民幣真相:人民幣面臨沉重負擔
    於是,2009年4月,津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  辛巴威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有許多移居的白人。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許多白人農場主佔據了大量土地,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辛巴威的執政黨為了履行當年獨立時向老百姓許下的承諾,決定於2000年開始土地改革。  初衷是好的,但土改從實施之初就變成了暴力革命。
  • 辛巴威要發新幣,它的1000億曾只夠買6顆花生米
    如今我這張看上去十分「豪闊」的紙幣正洗淨鉛華,忠實扮演著書籤的新角色——而早在2009年4月12日就壽終正寢的辛巴威元,如今就要復活了。一、辛巴威元:生於1980,廢於2009辛巴威原本是白人種族隔離主義者「片面獨立」後成立的「羅德西亞共和國」。儘管這個國家在國際上存在感不高,但拜農業發達,又手握優質菸草這一「硬通貨」,經濟搞得相當不錯。
  • 南非黑人瘋狂作案,白人接連慘遭虐殺,無奈抗議:白人的命也是命
    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數千南非農民舉著「布爾人的命也是命」旗幟,衝進南非一家法院,試圖強行殺死兩位正在關押的犯罪嫌疑人,為兩位近期被殺害的白人農民報仇。布爾人是南非及周邊國家的本土白人種族,近年來因牽涉種族主義所以改了稱呼。布爾人其源頭可以追溯至17世紀以來的荷蘭裔移民,在雜居中不斷和當地的法國、德國移民融合後形成的非洲本土白人種族。
  • 辛巴威在哪,為何發行100萬億面值的紙幣?
    近日,辛巴威(也譯為辛巴威)那位極為傳奇的人物穆加貝去世,高壽95歲。穆加貝的去世,再次把世人的目光引向辛巴威。前些年,因為穆大人胡亂發行「一文不值」的高面值鈔票,讓辛巴威在國際上大名鼎鼎,沒少被人嘲笑。辛巴威位於非洲的南部,是個內陸國,面積39萬平方公裡,略相當於咱們國家的雲南省。
  • 南非白人現狀比較差,他們當初為什麼不選擇自治或者獨立建國呢?
    南非白人主要都是歐洲移民後裔,其中荷蘭殖民者(荷屬東印度公司)和後來的英國殖民者後裔,這是兩個主要的來源,其餘還有德國移民、法國移民,算下來歐洲人來到南非已經差不多將近五百年了,而定居也已經四百多年了。除了歐洲移民之外還有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
  • 錢扔大街上都沒人撿?辛巴威貨幣崩潰後,欲「擁抱」人民幣
    之所以說"人人都是億萬富翁",是因為辛巴威的本幣極其廉價,按照2019年的匯率計算,10萬億津元僅能兌換1美分,換算過來,80萬億津元才能兌換1人民幣,因此,有人戲稱津元為"紙幣王中王";也有人直白地說,錢扔到大街上都沒人撿。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辛巴威卻有著極高的物價。
  • 辛巴威要發新貨幣了!曾經發出萬億面值,為什麼錢會變成廢紙?
    從殖民者手中脫離,走向共和但是辛巴威一開始卻不是這樣的,當時的富裕程度甚至超過了北京上海,那麼辛巴威市值是怎麼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呢?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辛巴威是被英國殖民統治的,1960年辛巴威的非洲人盟和民盟組織起來反抗白人的統治。1980年民盟在戰爭中獲得了勝利,成立了辛巴威共和國,由穆加貝接任總統一職。
  • 大選後南非會走出殖民時代的陰影,還是成為另一個辛巴威?
    儘管1994年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成為首位黑人總統,贏得了政治權力,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南非在2009年超過巴西成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國家,大多數南非黑人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南非在拉馬福薩的帶領下會走向何方?非國大主席、現任總統西裡爾·拉馬福薩將連任總統。
  • 南非白人那麼窮,面對黑人家庭暴力,為什麼不回國?緣由令人意外
    生活在南非的白人,由於經濟能力不足,大多都居住在貧民窟中,在人們的印象當中住在貧民窟中的應該是黑人才對,並且黑人可以隨意的娶白人女子為妻,這些白人女人雖然知道嫁給黑人是要遭受家庭暴力的,但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委曲求全。
  • 一個中國人眼中的辛巴威
    明信片上的辛巴威和新聞稿裡的辛巴威,常被渲染上截然不同的色彩。在多數人眼裡,這是個遙遠而神秘的非洲國度、充滿異域風情的旅遊勝地。在某些戴有色眼鏡的西方人眼裡,這又是個破敗的「麵包籃子」、典型的 「失敗國家」。中國人對辛巴威有著特殊的友好感情。津獨立當天就同中國建交,中津攜手走過了40年春華秋實。中國人看辛巴威,不免多了幾分歷史的厚度、現實的深度和情感的溫度。
  • 疫情沒能毀掉辛巴威,但止咳糖漿可能
    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的CBD大街旁,一個名叫耶利米·詹姆斯(Jeremiah James)的年輕人在刺眼的陽光下大張著嘴睡得昏沉,對圍著他周身飛舞的蒼蠅毫不知情。他並不是什麼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而是一個畢業於南非某著名大學的高材生‍。讓他如此流連世外的,只是一瓶小小的紅色藥水。
  • 人民幣成辛巴威法定貨幣 100萬億津元合2.5元(圖)
    辛巴威將使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不知道這是人民幣的榮幸,還是辛巴威的不幸。  辛巴威人被稱為世界上數學最好的人。他們出門買塊麵包,需要扛上一麻袋紙幣,這種日復一日的訓練,讓他們天然成了最好的會計師。  你可以一次數清有幾個零嗎?圖中這張面值為一百萬億元的辛巴威幣,實際價值僅值40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