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價值觀為南非黑人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

2020-12-05 魚兒讀書會擺尾

早期的非國大領導人都熟悉西方的文化,比如莎士比亞、板球運動等。甚至是那些反對西方影響的黑人民族主義者也不拒絕西方的價值觀。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非洲人後來挑戰白人權威提供了思想武器。那些受過教育的黑人大多能夠接受西方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已部分地西方化,然而,已西化的黑人的價值觀不是與南非白人的主流價值觀接近,而是與歐洲文化主流價值觀相接近。他們有選擇地接受普世主義、成就、自由、個人主義和平等觀念,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的毒瘤。隨著黑人識字率的提高,廣播、報刊、電影等影響的擴大,黑人進一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特別是在政治意識形態領域。黑人從白人自相矛盾的價值觀中汲取了向現存秩序挑戰其合法性的武器。

大多數城市化的黑人,以及大多數政治上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不排斥西方文化,「因為被殖民的知識分子渴望投入西方文化。」相反,大多數西化黑人在對待傳統的生活方式上表現出一種「文化羞恥感」。他們認為傳統的生活方式「落後」,對非洲傳統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表現出敵對的或至少矛盾的心理。他們不像大多數有色人那樣渴望同化進白人社會,他們接受西方價值觀,並且發現這些觀念是抨擊現狀的合適武器。大多數黑人團體組織、政策與方法清楚地表現出這種西化傾向。

西化的黑人對本土傳統的態度從一個方面反映化其矛盾的心理,即「文化羞恥感」。「文化羞恥感」反映了他們部分地接受傳教士學校灌輸的西方的標準和價值觀,同時也接受了白人貶損非洲為「異端」、「部落」、「不文明的」與「沒開化的」的看法。南非祖魯人哲學家倫比德在闡述其「非洲主義」思想也提到非洲人深受種族歧視的心理創作,必須重整信心。他的思想影響了包括曼德拉在內的整整一代南非非洲人的民族主義者。這種態度尤其表現在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黑人中,他們後來被「憤怒的青年人」稱為「湯姆叔叔」、「妥協者」與「飲茶者」。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他們不再崇拜西方文化,不再盲目效仿西方文化,儘管大多數城市黑人渴望在物質上達到歐洲人的生活水準。他們反對部族主義。首先,在現代城市環境中,部族主義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只能成為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除礙。其次,反對將部族主義看作是爭取自由的鬥爭中出現的政治反動與分裂的源泉。受過西方教育的年輕一代強烈反對普利托利亞強制性的本土主義政策,反對與政府妥協的世襲酋長。在他們看來,「普利托利亞本土主義」政策旨在對非白人實行蒙昧主義政策,在各語言群體間製造分裂。政府的部族復興政策使得非洲人很難在他們的文化遺產中尋找身份認同與自尊。另外,那些受過教育的黑人政治精英大多放棄傳統主義,他們的利益與酋長的利益是對立的,可以理解他們不滿於白人提出的非洲人應回歸自己的傳統的建議。

因此,非洲知識分子的文化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南非白人政權的文化政策是對立的。儘管受過西方教育的非洲人不再盲目地全盤接受西方的文化和基督教,但在其思想觀念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西方的觀念。政府極力灌輸「部族權威」、「母語教育」、「班圖人」、「土著法律習慣」以及其它的「普利托利亞本土主義」的觀念,無疑會遭到他們極力反對。

儘管南非黑人文化西化有很大的進展,但除西開普外,西方文化並未完全替代本土文化。因此,在農村黑人與城市黑人之間,在西方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在老一輩與年輕一代之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傳統主義與西方主義的對立,這導致黑人民眾團體間的不和與對立。文化同化的影響即使在最「不開化」的地區也照樣發生。兩代人之間這種形式的觀念衝突在城市裡最為激烈,常常導致家庭關係的緊張。兩代人之間觀念的差異主要涉及生育觀、對酋長與老人的敬重、婦女的解放、親屬義務與戀愛婚姻等問題。到20世紀50年代之後代際間的衝突往往轉化為更保守的老人與好戰的年輕人之間政治上的分歧。

當文化同化伴隨著社會排斥、政治壓迫與經濟剝削時,這一進程就會產生威脅現狀的衝突之源。

相關焦點

  • 26年前,南非白人同意給予黑人平等
    1992年的3月17日對於南非共和國的黑人來說是一個值得「狂歡」的日子,這一天由時任南非總統弗雷德裡克·威廉·德克勒克主持,320多萬南非白人公民就政府是否進一步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並給予黑人平等進行公決。
  • 全球受歧視的黑人群起抗議時,為何南非白人反而受到黑人歧視?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些歐洲白人殖民者相互通婚,逐步發展為以荷蘭裔為主的南非白人民族——阿非利卡人(舊稱布爾人)。他們將戰敗的黑人土著民族變為農奴,甚至明文規定「黑人與白人之間不得享有平等」,南非地區的種族歧視歷史自此開端。19世紀,經歷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實力大漲,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自己的殖民地。
  • 黑人如何毀掉南非的
    1990年,南非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德史勒克,頂住黨派壓力與叛徒罵名,不顧右翼集團反對,在白人中進行公投,決定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同時,釋放那些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就是其中入獄時間最長的一個。 隨後,在聯合國支持下,曼德拉和總統德克勒克展開合作,完全廢除種族隔離,黑人獲得與白人等同的權利,包括選舉權。
  • 南非黑人瘋狂作案,白人接連慘遭虐殺,無奈抗議:白人的命也是命
    當全世界的黑人都為種族歧視同仇敵愾,掀起一波又一波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時,有這麼一個地方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景象:黑人高高在上,白人境遇悽慘,不但在政治上成為毫無地位的被歧視對象,很多下層白人甚至不得不為生存權利奔走呼號,這裡就是曾經的發達國家之一:南非。
  • 南非白人那麼窮,面對黑人家庭暴力,為什麼不回國?緣由令人意外
    ,在非洲有這樣一個國家黑人是這裡的主人,隨便娶白人作為老婆,大多數的白人生活在貧民窟,黑人則高高在上。 這個國家就是南非,相信大家對於南非都是非常熟悉的,曾經也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只是如今因為一些原因已經淪落為落後國家了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從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統治者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就開始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南非白人政府所推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主流語境下都是會被譴責的。種族歧視在歐美國家儘管客觀存在,然而這些國家的主流語境還是把種族平等作為政治正確。
  • 為改良人種 康有為建議中國人與白人通種 讓黑人進化成白人
    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潛心著述,將其政治思想寫成了一本《大同書》。康有為對西方文明見識之淺陋,從這本《大同書》裡,便可見一斑。即便在今日看來,《大同書》與其說是康有為的政治思想綱領,不如說是一個政治狂人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康有為認為,人類的發展,將分成三個階段。
  • 被黑人毀掉的發達國家,白人被驅趕到貧民窟,經濟在瘋狂衰退
    古時候黑人作為奴隸地位甚至比牲畜還要低下,黑人地位的低下無外乎幾種原因,古時候的歐洲以膚白為美,而膚色就是黑人的原罪。即便是底層公民的待遇也要比黑人高,對於白人來說黑人的存在就是對國家的侮辱。直到現在這種偏見還並未消除,其實不只是美帝境內有著強烈的種族歧視。
  • 白人女遭南非黑人抗議者痛罵「滾回歐洲」,一怒之下掏槍對準人群
    據《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在南非暴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中,一名黑人抗議者要求一名白人女子「滾回歐洲」,這名白人女子一怒之下拔槍對準抗議者。周二,這名52歲的白人女子在伊莉莎白港的一家購物中心,與抗議者發生衝突。
  • 沒了白人,南非就能好麼?要不你們看看隔壁的辛巴威
    像這種高呼「為窮人爭利益」的事吧,咋一看好像還挺有道理的。比如說,白人在南非僅佔人口的9%,卻擁有超過70%的土地;黑人佔南非人口的79%,只擁有全國土地的4%,比印度裔還少。人口和土地倒掛,似乎太不合理,似乎非常需要改革。
  • 南非白人現狀比較差,他們當初為什麼不選擇自治或者獨立建國呢?
    (南非白人)不過在解除種族隔離,進行全國性的普選之後,南非的白人境況卻每況愈下,由於政權長期把持在非國大手中,出臺的一些政策都偏向於黑人群體。白人在就業、社會福利、經商、就學等很多方面都遭到了瓶頸,這使得自1994年之後大批白人開始通過各種方式移民到歐美、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總共大概有將近一百萬人,佔到了南非白人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部分為白人中產以上的精英階層。這其中最著名的就屬於特斯拉以及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目前仍然在南非生活的白人移民後裔大概有400萬人左右,其中很多都是世代以土地種植業為生的農民。
  • 黑人要和白人混血幾代才能接近白人膚色?
    以前,不少人都把黑人等同於非洲人,甚至錯誤的以為非洲人都是黑人、非洲人黑是因為被太陽曬得。知道之前看到非洲的黑人小夥在成都中暑,才讓很多人知道並不是非洲和熱沒有必然關係,而生活在非洲的人也不都是黑人。非洲黑人主要是生活在撒哈拉以南,準確來說應該叫尼格羅人種,生活在這裡的人大多都為黑色的皮膚。但整個非洲土地上,大約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是黑種人 ,並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白種人,只有馬達加斯加這個地方生活著很少的黃種人。實際上,黑人和黑人也不一樣,黑人中最大的兩個分支就是班圖尼格羅人和蘇丹尼格羅人,前者主要生活在「兩河一湖」一帶,後者則全非洲總人數最多的種族。
  • 曼德拉給黑人帶來了自由,卻把南非拖出發達國家行列,是功還是過
    眾所周知,非洲曾誕生過世界上第一個黑人總統,他便是南非國父曼德拉。在上個世紀,曼德拉可以說是一位享譽全世界的風雲人物,他用畢生精力致力於反抗種族隔離,給黑人們謀取了巨大的權益,人們稱讚他是「自由戰士」,是「世界偉人」。
  • 南非罪人?曼德拉不想背鍋,南非何曾進入過世界發達國家之列
    南非無論是在英裔白人還是布爾人手中流轉,黑人已不是南非主人,只能做奴隸或勞工在社會底層掙扎。1918年,曼德拉出生於南非一部落酋長家庭,其家族是南非滕布王朝成員,其曾祖父努班庫卡曾經是滕布的國王。可見曼德拉相較於其他黑人來說,應算含著金鑰匙出生,不用為生計發愁,可以接受良好教育。
  • 郭曄旻:南非真的曾是發達國家麼?
    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是,種族歧視導致的黑白工人之間不同的勞動力價格(1911 年南非金礦中白人與非洲人的工資比例為11.7:1),反而使白人工人與黑人工人在職場競爭時處於不利地位。對唯利是圖的企業主而言,假如以黑人工人取代從事同一工種的白人工人無疑可以降低開支,擴大利潤。隨著黑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白人工人(阿非利卡人佔四分之三)越來越感到其經濟地位搖搖欲墜,不滿情緒日益膨脹。
  • 南非衰落誰人擔責?曼德拉領導黑人運動,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
    其實南非自始至終都不是發達國家,以往人們認為南非是發達國家,主要是因為佔據南非人口少數的白人,賺取了南非絕大多數的收入,因此南非的白人居住區展現出了一種繁華的假象。 其實在南非的白人居住區之外,更多的是黑人貧民區,那裡居住著大量拿著最低工資,連吃飯都不能保障的黑人。
  • 既然黑人這麼受歧視,為什麼在美國還有白人與黑人通婚呢
    即使你偶爾在中國看到白人和黑人,也一定不是中國人,而是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在中國,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膚色。黃種人是中國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是外國人。而在美國,它不起作用,錯誤率至少為50%。
  • 南非的輓歌:種族隔離始末
    三年後極富爭議的《1913土著土地法》出臺,從它開始了土地隔離政策,非洲裔的黑人必須居住在保留地中,即使有錢也不能購買白人的土地,甚至在白人土地上當佃農也是非法的。土地隔離政策激起了南非黑人的強烈不滿,他們很快組織起了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South African National Native Congress),也就是後來曼德拉領導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ANC),簡稱非國大。
  • 南非,下一個辛巴威-虎嗅網
    他們會找一些理由,支持南非土地改革。白人在南非僅佔人口的9%,卻佔有超過70%的土地。黑人佔南非人口79%,只佔全國土地的4%,甚至比印度裔還少。人口和土地倒掛,太不合理了,難道不應該改革嗎? 這也是南非黑人普遍支持土革的原因。激進派領導人馬勒馬呼籲,黑人應從「白人侵略者」手中奪回土地,如果通過法律途徑無法滿足,他們將訴諸武力。
  • 華人的困惑:為什麼澳洲白人不要命也要為黑人遊行?
    但很多人在抒發了不滿後,卻在看到警方逮捕遊行組織者的新聞畫面時意外地發現:這位不僅自己「不要命」、還動員了上千澳大利亞人參加這場為澳洲「黑人」David Dungay Jr在2015年獄中受到不公正對待死亡*(注)抗議的遊行組織者,原來居然是個正正宗宗的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