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年來,我們普通人都是根據生物學家的分類方式來區分人種,也就是棕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白色人種。在我國,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種當然是黃色人種,除此之外,現實生活中也特別容易遇到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尤其是像成都這種包容性很強的城市,不僅外地的朋友喜歡來這裡定居,就連國外其他膚色的朋友也鍾情這片土地。
可能是因為我家就在成都,剛好又住在大學附近,所以每次只是去地鐵站的路上,便很容易遇到外國人,尤其是黑色皮膚的外國人。以前,不少人都把黑人等同於非洲人,甚至錯誤的以為非洲人都是黑人、非洲人黑是因為被太陽曬得。知道之前看到非洲的黑人小夥在成都中暑,才讓很多人知道並不是非洲和熱沒有必然關係,而生活在非洲的人也不都是黑人。
黑色人種佔比世界總人口的16%左右
非洲的土地大約有三分之四的部分都被太陽垂直照射,所以這裡的大部分地方都比較炎熱,但這並不等於每天都是三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非洲黑人主要是生活在撒哈拉以南,準確來說應該叫尼格羅人種,生活在這裡的人大多都為黑色的皮膚。
但整個非洲土地上,大約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是黑種人 ,並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白種人,只有馬達加斯加這個地方生活著很少的黃種人。實際上,黑人和黑人也不一樣,黑人中最大的兩個分支就是班圖尼格羅人和蘇丹尼格羅人,前者主要生活在「兩河一湖」一帶,後者則全非洲總人數最多的種族。
如果追根溯源,黑種人的起源地就是非洲,皮膚顏色黑、毛髮小捲曲狀是他們最典型的外在特徵。然而,如今黑色人種早已不只是生活在非洲部分地區,黑種人佔到了全世界總人口的大約16%左右。對黑人如何走出非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即便如今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膚色偏見,但現狀也憑藉先人的鮮血改善了很多。
白色人種的遷徙和分布更為複雜
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白種人的原生地之一竟然有北方,另外一個原生地則是歐洲、南亞和西亞。別看現在大洋洲和美洲都生活著很多白種人,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其實都是當時歐洲人的後裔。全世界人口數量最龐大的人種就是白種人,而且他們的分布地域也很廣泛,包括但不限於歐洲、北美洲、南亞和西亞等地。
與黑色人種一樣,白色人種在外在體徵上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只要是環地中海地區生活的白種人,他們的膚色都會比非地中海地區的白種人更深。有時候,也有人把白種人叫高加索人,這個就與西方的聖經有關了。實際上,金色碧眼不過是一種隱性基因,比如波羅的海類型,但並不是所有白種人都如此,比如羅曼語族和希臘語族等,他們都是黑頭髮和褐色的眼睛。
黑人混血幾代才能接近白人膚色?
從身體外在特徵來看,黑人和白人有很明顯的不同,但要知道不只是這兩種膚色的人種,包括我們黃色人種和剩下的棕色人種,其實大家都是人科下的唯一現存物種,大家都是智人的後代,現在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裡還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說明在多年前,不同人科物種之間也存在相互交融的實際情況。
當時間來到當代,大家的思想也愈加開發,所以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人結合稱為夫妻的現象,早已普遍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而白人和黑人的混血兒也出生了一代又一代,我們可以從現成的家族例子得出:大約只需要五代左右,黑人和白人的後代就會看不出黑人的外在體徵,而主要呈現出白人的外表,每一代的膚色都是越來越接近白色人種。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一開始人類祖先都生活在非洲,雖然進化論至今依然是一門假說,還缺乏一些過渡時期的關鍵性化石證據。但就目前而言,人類如何來到地球上繁衍生息,進化論應該是可信度最高的一個了,而一開始都在非洲誕生的人類,為什麼會在後來的時間裡衍生出不同的膚色,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應該都地理環境,以及自身相對更獨立的演化過程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