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布袋戲:讓傳統文化創造無限可能

2020-11-24 搜狐網

原標題:霹靂布袋戲:讓傳統文化創造無限可能

撰稿|數娛君

4月30日,從四面八方不遠萬裡而來的粉絲們匯聚在烏鎮大劇院,為自己偶像的30周年慶生。粉絲經濟的時代,在偶像生日時千裡迢迢趕來慶祝已是常事,送豪車豪宅甚至送衛星似乎都已經不再是新聞。

然而這次站在舞臺中間的偶像,不再是歌手或演員,甚至不是真人。而是一尊由手工製作、操偶師控制的真正的偶像——「清香白蓮素還真」。他來自於霹靂布袋戲的系列故事,是一位「謀為天下謀、利為天下利」的聖者。

這次霹靂布袋戲為慶祝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而舉行的「三十還真」系列慶典活動,圍繞著影像展示、慶生小劇場、粉絲互動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大批霹靂粉絲不遠萬裡來到現場。讓粉絲們更加激動的是霹靂放出的新霹靂異數片花和素還真大電影的驚喜信息。

而420人的集體操偶更是讓活動達到高潮。據悉這項挑戰成功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表演」。

從這場盛大的活動中,我們也得以窺見霹靂布袋戲在大陸日漸龐大的粉絲群體和粉絲們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霹靂作為布袋戲領域的佼佼者,一步步將這個本是小眾的戲劇藝術逐漸推向大眾甚至走出國門,其不僅成功地將作品留在了觀眾的心裡,更是成就了臺灣第一家文創企業上市公司,甚至於成為傳統文化創新的代表。這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以傳統文化為根,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努力。

霹靂布袋戲:

一部不斷創新傳統文化的發展史

傳承傳統文化難嗎?

傳承傳統文化之難,不在承繼而在發展。讓一種在歷史長河中流淌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形式,能夠繼續吸引一代又一代觀眾,從而發掘一個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實現產業化發展,讓商業與文化藝術並肩而行,才是真正的難。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2016年度演出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專業劇場戲曲演出場次1.52萬場,基本與2016年持平,票房收入8.64億元,較2015年下降6.78%。戲曲觀眾人數的減少是戲曲市場規模縮減的主要原因。

而同樣傳承自傳統戲劇藝術,臺灣霹靂布袋戲的發展卻足以給所有對傳統文化發展的懷疑者補上生動的一課。

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的福建泉州,在閩南和潮汕地區廣為流傳,屬於中國傳統偶戲中傀儡戲的一種。布袋戲改變了傳統傀儡戲中實心偶體、懸絲操作的表演形式,將演出中所使用的布偶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且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操偶師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傳入臺灣後,隨著臺灣社會獨特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發展,布袋戲逐漸衍生出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藝術形象和表演模式。經過長年發展,以北管戲曲配以章回演繹小說的戲出的演出形式,在五、六十年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全臺灣同時存在六、七百個劇團的演出。

若說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佔著娛樂市場空缺的天時和閩南系語言文化的地利,那雲林的黃家三代人則是故事中的人和。

黃海岱是當時臺灣最大的劇團五洲園的掌舵者,創立了劍俠布袋戲風格,被譽為「布袋戲界通天教主」。

而其子黃俊雄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開創了金光布袋戲之一流派,更是做出了一個大膽嘗試——將布袋戲也搬上電視。

1970年3月,黃俊雄製作的《雲州大俠史豔文》系列布袋戲登上電視舞臺。這部劇目播出後立刻轟動了整個臺灣,連續演出583集的演出,創下了當年臺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

而由黃俊雄的兩個兒子黃強華職司編劇、黃文擇統籌口白創作的「霹靂系列」作品,圍繞著三大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為主線,眾多複雜支線而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從1984年的第一部作品《霹靂城》到今年的《霹靂天命之戰》,已經製作了超過2000集、橫跨26部作品。

這樣一個寫了34年、長達兩千多個小時的故事,是如何保持著強大的吸引力,從而奠定了霹靂在布袋戲領域難以撼動的地位?

霹靂給我們的答案是創造一個世界。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畫板,儒釋道三教為基色,描繪出一個理想中絢麗多彩的仙俠江湖。」有人這樣高度概括道。

這個江湖裡有刀光劍影,有快意恩仇;有毫無保留的愛,也有不留餘地的恨;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霹靂之所以成為如今的霹靂,一靠黃文擇以千錘百鍊又收放自如的「口白」虜獲觀眾的聽覺,二靠負責編劇的黃強華不斷推陳出新,給人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想像。

作為一部連演三十餘年的馬拉松式劇目,霹靂人物多如過江之鯽。而現有的故事中出現的一千多名人物,所有的口白全部由黃文擇一人完成。「一人口白」這是布袋戲傳統中獨具特色與魅力之處。

黃文擇

在單集劇情中可能多達的幾十個的出場角色中,黃文擇需要在不同角色間迅速切換,突出人物專屬的音質,同時也要轉變情感,通過語調和感情的變化去詮釋人物的內心。三十多年的口白,更是為其贏得了「八音才子」的美名。

黃文擇的口白為霹靂的王國築造了一道堅實難以逾越的高牆,號稱「十車書」的黃強華則是率領著編劇團隊在王國中建築山河。

黃強華

霹靂的一部劇情往往有三四條主線並行,各方勢力輪番登場鬥智鬥勇,並在最後匯合形成高潮。

以劇集的發展帶出故事主線情節然後發展出新角色,再用特定角色的視角呈現出完整的故事脈絡。劇情上重點人物交叉劇情把主線劇情連接得連貫、通順起來。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系列都能獨立成章但是又相互呼應。

資深編劇柳月卿曾說「雖然不免摻雜天馬行空的玄奇幻想,總不脫人生俗世的遭逢領悟,布袋戲以一個比較自由開放的獨特方式,表演眾生相而已。」

然而無論霹靂的故事如何跨越三界超脫五行,人物的造型又是如何光彩照人或是三頭六臂,在展示劇中的愛恨情仇等人間化的情節時,霹靂中的人物始終不曾脫離人類心理和社會的真實投射。

因一掌定下武林一百八十年「和平」的素還真是神壇之上的神。被歐陽上智重挫、經歷了小妹身死、師兄弟不和、戰友因其而犧牲的素還真由神化人,與人為善,努力的補償他虧欠很多的兒子,為了葉小釵出生入死。他因痛苦而掙扎、因悔恨而補償,為大義而犧牲,即使重新登上神壇,也是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風骨的素還真。

「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縟錦之肆。」曾有人以《文心雕龍》來評論霹靂中的文才。人物有出場詩,戲末有收尾詩,襯託有情境詩,人物有對句詩;詩中不僅有恰到好處的化用古句,獨創詩更是筆畫春秋。

以霹靂布袋戲的經典角色亂世狂刀為例,其人物詩「一蕭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簫中弦音藏柔情,劍下腥血寄恨仇。來何洶湧須揮劍,去向纏綿可付簫。」的前兩句來自龔自珍的《漫感》,後兩句來自龔自珍的《又懺心一首》。

大宗師古陵逝煙尚未出場時僅通過回憶展示背影,配以了這樣的旁白:「哪朝烏紗,不戴黑白清穢。聖人所云,可值冷眼一哂?看燭影照劍,一般寒冽。孤身去,滿路闃黑。」一個文雅、孤高、儀表堂堂卻又不擇手段的大梟雄便通過寥寥數語躍然紙上。

布袋戲的商業化:始終擁抱時代

回顧布袋戲幾十年的發展,其表演形式與內容的創新一直與商業模式的發展相輔相成。

最早的布袋戲在野臺演出,多為迎神謝神祝壽的傳統劇目,收入大多來源於邀請人的付款。「二 二八」事件後,布袋戲被迫從外臺演出轉向劇場劇院,真正以賣門票的方式繼續演戲營生。

在票房壓力下,為了讓站在遠處的觀眾也能看到戲以吸引更多觀眾,各個劇團都在加大戲臺、改變舞臺形式、增加立體布景、加大改變戲偶造型。

當然最為明顯的改變在於劇情,為了抓住觀眾的心,編劇們將大量章回小說傳奇改編成連臺戲本搬上舞臺,使得每天的劇情緊緊相扣,力求每天都有新的精彩和刺激。

七十年代,為了適應時代潮流發展,重新吸引年輕觀眾,黃氏父子將布袋戲搬上了電視。

為了適應拍攝,黃俊雄將布偶尺寸加大,並強調眼部的神氣,甚至挑戰傳統的用流行音樂取代傳統的鑼鼓,再配上聲光等效果,創新的電視劇布袋戲迅速受到歡迎,影響了臺灣一代人的成長,而電視播放收入也成為霹靂的主要收入來源。

1989年,黃俊雄決定自創公司,自建攝影棚,並將作品的主要發行渠道轉至新興的錄像帶市場。隨後,黃文擇與黃強華兩兄弟接手霹靂事業,加快了商業化的腳步;建造一條龍製作中心,搭建佔地三萬平方的攝影棚,並逐漸開拓劇集收入、商品授權、周邊銷售等領域。

2012年,霹靂正式上市,我們終於得以窺見其經營的秘密。下圖中(數娛夢工廠製作)可以看到,過去四年間,霹靂國際的合併收入均超過了6億新臺幣。

其中,劇集收入作為主要收入,其對收入的貢獻佔比穩定在50%以上,而近年來周邊銷售收入和授權收入佔比也在逐漸提高。

穩定的收入意味著固定的市場,但霹靂並未滿足於現有的成績,面向年輕群體的探索式嘗試從未停止。以本身特色與時下流行的二次元建構聯繫,是如今的霹靂嘗試的方向。

比如,霹靂推出了「偶動漫」的概念,並製作了3D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

而真正讓布袋戲為中國大陸二次元觀眾所熟知,當屬與日本著名腳本家虛淵玄聯手打造的《東離劍遊記》。

老虛其人,「三話一掉頭,完結不留人」。《魔法少女小圓》、《Fate/Zero》所產生的巨大的致鬱「光環」和霹靂「出場教做人、三集領便當」可謂相應成輝。當霹靂與虛淵玄正式公布合作時,視頻彈幕一片「求不全滅」的哀嚎,大大吸引了未曾了解過霹靂的觀眾的興趣。

《東離劍遊記》總播放量1062.5萬,追番人數32.7萬,彈幕總數31.6萬,9.6分的評價,作為二次元觀眾了解甚少的作品形式,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不俗。

而霹靂自身與二次元也存在著天然性的聯繫。

霹靂中的人物大多有著華美的造型,濃烈的古風,這與cos圈的審美有著高度一致性,而大量cos被霹靂中的人物所吸引,也一步步把布袋戲這個概念推進了動漫圈乃至二次元圈。

另一方面,霹靂的音樂同樣有著鮮明的古風氣質,在劇集中製作了大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曲調。不少古風歌手都使用布袋戲中的音樂來填詞演唱,如《盛唐夜唱》的填詞音樂就是來自霹靂的《五色妖姬》。

二月底,霹靂發布了舉行關於素還真的30周年慶典的消息,三月整體營收上漲44.39%。

而未來霹靂計劃推出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在今年活動上宣布的《新霹靂異數》和素還真大電影。將於9月播出的《新霹靂異數》翻拍自老劇《霹靂異數》,將使用全新的技術和鏡頭表達,包括展示重製經典劇情的同時解釋了一些當年的未解之謎,且與現在的劇情邏輯上銜接更加緊密。

而素還真大電影將是霹靂系列英雄電影的開端,未來將參考漫威模式,打造霹靂宇宙。

有了數量質量都過硬的作品,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在面向越發廣闊市場,越來越多人知曉的霹靂未來有著無限可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通過操偶師精確的手法,加上精妙的布景和融入現代影視手段如特效等,以及錯綜複雜的劇情,讓這個看似單一傳統的布袋戲煥發出屬於創新的生命力。 本是臺灣地區的一種特色劇,由於在日本開拓市場受阻,後轉頭看向大陸。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2】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霹靂布袋戲雖然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但或是由於語言的問題、或是由於風格的問題、或是由於傳播的問題,總之它的人氣並不高受眾面相對較窄,但是只要入了坑我們就會有一種逼格瞬間升了很多個檔次的感覺,因為霹靂布袋戲在很多地方都能秒殺一般動漫、電視劇:①霹靂布袋戲既是動漫也是電視劇還是木偶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藝術瑰寶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雲州大儒俠》表演情景-圖片來自網絡)時間來到1984年,黃氏布袋戲的第三代傳人黃強華和黃文擇推陳出新,圍繞《雲州大儒俠》中的主流人物創造出新的劇情,也就是《霹靂城》,並將其製作成錄像帶出售。
  •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  選稿:顧穎琪  2015年11月12日 09:35   東方文創網11月12日消息: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昨天落戶閔行。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 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霹靂布袋戲員工涉爭議言論,《閃耀暖暖》等與其解約
    3月24日上午,有網友發現霹靂布袋戲發布在Youtube上的官方視頻節目《超級霹靂會》裡,主持人小狄談到新冠疫情的傳播時,將中國臺灣和新加坡並稱為「最安全的兩個國家」。此言論很快便引起了眾多霹靂布袋戲粉絲的不滿,「霹靂布袋戲」也隨之登上熱搜。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霹靂布袋戲一經面世便引起巨大的市場追捧,從1984年首部作品《霹靂城》開始,至今已經連續創作30多年,製作超過2000集。該劇創作以來便以宏大的劇情世界聞名,霹靂布袋戲旗下眾多作品都可以串聯到一個主線上面,且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發展,精美造型的人偶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充滿古韻的臺詞對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繪本,描繪出了一個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的江湖世界。
  • 遠去的《霹靂布袋戲》留下的經典人物記憶!
    在剛剛過去的3月,伴我十年之久的《霹靂布袋戲》因其內部人員不和諧的聲音,被各大平臺陸續下架,令劣者倍感惋惜和痛心!劣者從《霹靂布袋戲·轟動武林》入坑,一路走來也快十年了。入坑以來一邊追新劇,一邊補老劇,業餘生活充滿了樂趣。
  • 霹靂布袋戲:盤點5位霹靂世界的段子手,請大家用心去感受!
    霹靂布袋戲:盤點5位霹靂世界的段子手,請大家用心去感受!文/老郭哈嘍,各位道友大家好!霹靂布袋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符號,雖然現在定義為「偶動漫」,但是一直以來大眾對其的印象都非常刻板,老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人偶戲有什麼好看的?其實,霹靂布袋戲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還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不光是她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更有一批金句頻出的角色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期老郭就盤點5位霹靂世界的段子手,請大家用心去感受!
  • 臺灣「霹靂布袋戲」操偶師仍稱「武漢肺炎」,「閃耀暖暖」宣布終止...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24日),由大陸網際網路文化公司疊紙網絡研發的一款裝扮類遊戲「閃耀暖暖」登上微博熱搜,因與其進行IP聯動合作的臺灣「霹靂布袋戲」資深操偶師丁振清發表不當言論,「閃耀暖暖」宣布終止與「霹靂布袋戲」合作的項目。
  • 【小眾陣地】一口道盡古今事,十指操弄百萬兵——霹靂布袋戲專題介紹
    熟悉臺灣影視的觀眾,特別是閩南地區的觀眾想必對「布袋戲」都不會陌生。(早期的臺灣「野臺戲」)早期的臺灣布袋戲在表現手法上多採用華麗的布景、金閃閃的戲服,並以燈光或其他特效增加武打的效果,因此這一時期的布袋戲統稱為「金光戲」。
  • 臺灣霹靂布袋戲偶夜市快閃 攜民眾歡樂過大年
    臺灣霹靂布袋戲偶夜市快閃 攜民眾歡樂過大年   每年春節期間,臺灣各地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廟會,展現特色民俗文化。布袋戲是廟會上最常看到的表演之一,它既保留了中華文化基底,又在時代發展中與時俱進,深受臺灣島內各年齡層的喜愛。今天(7日)的《臺灣年味》系列報導,讓我們走進臺灣的布袋戲文化。
  • 那些年追的霹靂布袋戲人物
    說道霹靂布袋戲,我是其中的影迷,其實第一次接觸霹靂布袋戲是央視6臺播放的《聖石傳說》。裡面最喜歡傲笑紅塵,一股子狹義風範,宗師風範。那時連男主素賢人也是他的陪襯。喜歡傲笑紅塵御劍飛行的樣子,簡直就是一代劍仙啊。特效只能用狂、俊、酷、炸、拽來形容。一度是小編幻想的對象。
  • 魔幻地理志,走進霹靂布袋戲的三千世界
    (原標題:魔幻地理志,走進霹靂布袋戲的三千世界) 近年來,影視作品的世界觀被廣泛討論
  • 霹靂布袋戲:解說下霹靂人物實力與武學
    各位道友晚上好樓主上期出一期關於霹靂布袋戲謀及智力的方面,收到了各位道友的互動(事先聲明下,樓主撰寫的僅限娛樂,僅供各位道友閱讀),那麼本期,樓主就要說下關於霹靂人物的實力和武學方面的了。勿噴。武力分析維度霹靂布袋戲的角色武力分為修為、根基、境界。在本期只談修為,因為劇中表現大多體現修為,根基不好判斷,境界的話更不用說了。綜合武力可以分為:7個級別:神、近神、超先天、頂先天、先天、一流、二流等各段位級別的武力值對應分值部分僅供參考,非100%確定。
  • 霹靂布袋戲辱華,發表不當言論!我們能否原諒?
    布袋戲又稱木偶戲,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漳州。隨後在福建、廣東潮汕、臺灣等地區流行。雖然在大陸地區逐漸沒落,但隨著1984年《霹靂城》的開播以及1988年《霹靂金光》的火爆,又開始在臺灣風靡。因為每出劇名皆有「霹靂」二字,所以得名「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的奇異世界觀,從前宇宙裡有條魔龍,內部暗藏玄機
    霹靂布袋戲的奇異世界觀,從前宇宙裡有條魔龍,內部暗藏玄機看過的道友都知道霹靂布袋戲裡的世界觀是相當宏大的,各種異世界外星文明層出不窮,老郭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四境以及四魌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霹靂布袋戲裡的另外一個世界,異度魔界。
  • 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香獨秀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作品的一切,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信息知識,葷素不拘。(有關憶老前輩的內容在此:霹靂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憶秋年)但也由此引發了另一種聯想:如果把憶秋年前輩為原體來塑造另一個異變的角色,那這個角色會怎麼樣?而不才兼略生的想法是:憶秋年的成功變體在霹靂的世界中已經出現了,他就是香獨秀。
  • 霹靂布袋戲·清明特輯·不能忘卻的退場!
    最近霹靂布袋戲因其操偶師丁振清的不當言論二慘遭下架。眾多道友這次出奇的一致,沒有縱容這次霹靂的錯誤!追其原因,大概是愛之深,責之切。霹靂布袋戲頻頻以錯誤言論試探內地觀眾的心理,道友們都沒有過分計較,而這次涉及到了戲迷道友們的底線和原則:家國情懷!一個中國原則!加之近年來,霹靂官方劇情製作節節下降,甚至拖泥帶水、敷衍了事!也造成眾多道友的不滿!於是這次道友們對霹靂官方不在慣著!經此一事,霹靂官方在內地的合作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數年的心血付之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