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水果行情不好後,農民就會將其砍掉,比如說去年的砂糖橘行情並不是太好,很多人無奈之下將其砍掉,畢竟這幾年的砂糖橘賣價都比較低迷,這讓人不能理解,果農的虧損也是一年比一年高,為了能夠及時的止損,很多人則是將其砍伐。結果今年的砂糖橘卻賣出了3-5元的批發價,這讓不少人大賺一筆,但那些砍掉的農民卻在後悔。
其實農產品的行情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一旦農產品的產量比較低,那賣價就會急劇的提升,這讓很多人對此也實在是無語,不過市場一旦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狀態,那農民就很難賣出高價。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桐油果,它看似是一種果子,但實際上並不能進行食用,也不能欣賞,只是在熬油上的性能較強,因此很多人也會將其煉製桐油,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定的經濟價值。
當然桐油作為一種工業用油,在過去我國也會進行出口,在工業化的生產中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不少國家都會進行進口,這種樹就是油桐樹,其個頭非常的高大,可以一連長到10多米,且樹葉則是呈現傘狀外擴,葉子有一個手掌般大小,到了秋冬時也會落葉。
在過去,農民插秧直接看油桐樹是否開花,如果開花的話那就會及時的進行插秧準備。也會及時的種植多類蔬菜,如果插秧太早的話,可能就會導致種子被凍傷,從而造成發芽受到阻礙。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市場對桐油的需求量逐步的降低,使用了新的替代品,因此桐油的出口業務就此萎縮,國內的市場對其需求也在不斷的減少,在這種條件下,桐油果的收購量就此降低,果實爛在農田裡無人問,因此大家只能將其砍伐。
在以往很多人都會去撿拾桐油果賣出一筆錢,那時候的價格也算比較高的,一斤賣出了5毛錢,很多人也為此解決了家庭的溫飽問題,但之後桐油果就沒有了經濟價值。因此很多人也會砍掉種植其他的作物,這樣才能不浪費土地。
只是隨著飲食健康的升級,如今的桐油果再次有了商品價值,它的價格也賣出了4元每斤,不過商販想要進行收購的難度卻很大,畢竟果樹基本砍光了,農民只能到深山裡碰碰運氣。王大叔表示,一天能撿拾20斤就已經不錯了,但因價格高,很多人還是會去撿拾果實。
農民後悔將其砍掉,為何不再種植?其實主要還是行情的多變,以至於不知道接下來的市場變化。筆者認為如今的市場中,炒作樹苗的商人很多,大家一定要冷靜考慮,別盲目的種植,不然只會為他人做嫁衣,大家怎麼看?